许纪霖对话许倬云:什么可以挽救危机中的现代文明?

香港中文大学金融财务MBA(FMBA)
2021-09-09 22:15 浏览量: 2545

许纪霖,华东师范大学紫江特聘教授,历史系博士生导师,他将在明天晚上,与许倬云先生展开混沌秋季认知大课的第二期精彩对谈。

两位学者因“历史”相识于20多年前,许纪霖老师曾说:“许倬云先生本人,就是一个奇特的励志故事。作为历史学大师,他的睿智与博识,在华人学者中无与伦比,听他的课,是一种难得的精神享受。”

今天,让我们通过许纪霖老师的文字,看看他与许倬云先生相识、相处的小故事和大收获。

文 |许纪霖 华东师范大学紫江特聘教授,历史系博士生导师

忧心忡忡的许先生

1999年我在香港中文大学工作的时候,第一次与许先生相识。那一年,他在中大历史系客座。有一天,他将我召到他的办公室,不谈具体的学问,而是与我讨论当今世界文化出现的大问题,这些问题令他感到深深的焦虑,不吐不快。

近二十年后,当我阅读许先生的新著,发现这些问题依然盘恒在他内心,弥久而不散。

“每天打开报纸,读到的新闻,很难得不是灾害或者悲剧。国在攻击国,人在伤害人。”

“近年来新科技的发展,将各种资源的应用发挥到极点。科学的探索,使我们对宇宙、对生命都有新的理解。人类的生活,总体而言,比过去任何时期都更为舒适方便。为了生存,人类将要面临更剧烈的竞争。”

“二十一世纪的世界,似乎正在与过去人类历史脱节。我们的进步,似乎是搭上了死亡列车,加速度地奔向毁灭。套用狄更斯在《双城记》中说的话:‘我们是在最美好的时代,我们也在最无望的时代’。在这大环境下,中国人的世界,也正在面临剧变。”

——许倬云写于《中国文化的精神》前言

除了世界,他最关心的自然是中国。随着在经济上的崛起和社会日趋世俗化,中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

忧心忡忡的许先生,觉得历史的颠簸和挫折,使得中国文明丢失了不少本来有的好传统。他决意重新反省中国文明,看看是否还有剩下的一些余沥,足以挹注和灌溉正处于危机中的现代文明。

费孝通先生在《乡土中国》之中提出一个理解中国民间社会的重要概念:差序格局,许先生在书中对差序格局有进一步的阐释与发挥,他说:差序格局的延伸,是从亲缘延伸到地缘,每一个人在这大网络之内,有所归属,依靠网络解决自己的问题,也凭借网络,贡献自己的力量。在差序格局之中,个人既有权利,也有义务;个人要自我约束,明白个人是社群的一部分。然而,个人也不是完全由社群支配。个人主义与社群主义得到某种重叠,这种个人到社群的延长线,是开展的,不是断裂的。个人对社群的尽力,与他从社群中得到的保障,互为因果,互相依附。

许先生认为,中国传统之中的这一差序格局的特色,与今日西方文明中个人主义的极度发展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中国社会如今也出现了西方式的“原子化的个人”的现象,个人的孤独和社群的涣散成为当代社会之痛。而适当回归中国文化中的社群主义精神,可以救济个人主义的孤独,形塑一个既有个人自主性、又有社群向心力的健康社会。

当今在世的大智者

许倬云先生是中国史研究的大家,他的西周史、春秋战国与汉代的社会史研究独步天下,但影响更大的是他打通中西、纵观古今的通史研究。大师写专著不难,但大师写小书,却没有几位能够做到。

贯通上下几千年的通史,没有几十年的功夫积累,没有打通古今中西的大视野、大思路,一般的史学大家都不愿尝试。我心目中好的中国通史,钱穆的《国史大纲》、吕思勉的《白话本通史》、内藤湖南的《中国史通论》,都是有一家之见、又通俗易懂的经典。许倬云《说中国》,也可列入其间。

近二十年来,许先生的《万古江河:中国历史文化的转折与开展》《历史大脉络》《我者与他者:中国历史上的内外分际》《许倬云看历史系列》《说中国》等,成为脍炙人口的畅销读物。不要以为这类读物好写,只有学问到了炉火纯青、阅历通透人情世故、人生看尽江山沧桑的时候,方能够化繁为简,将历史深层的智慧以大白话的方式和盘托出。

有学问的专家不谓不多,但有智慧的大家实在太少,而许先生,就是当今在世的大智者之一。

令人叹为观止的“许氏系统论”

许先生原先以研究西周史、汉代史著称,近二十年来他越来越注重中国的大历史,所著的系列作品,皆以视野宏大、贯通中西为特色,有一种在IMAX影院看电影的感觉。他说自己是以一种系统论的方法观看中国历史。

而所谓的许氏系统论,并非上个世纪80年代流行过的科学的系统论,毋宁说是一种人文的系统研究——不是注重数据、模型、变量分析,而是从天文、气象、地理、物质、制度、社会、阶级、宗族、思想、宗教、风俗等角度,360度全景式的鸟瞰古代中国,各个元素之间又非孤案,而成为一个相互镶嵌、彼此渗透的分析网络。这种全息摄影非史学大家无法驾驭,不敢问津。

一般学者只能从一个或几个领域窥探历史,但许先生以炉火纯青之技艺穿越其间,驾轻就熟,令人叹为观止。

中国人对世界文明的大责任

许先生在美国工作与生活多年,深切感受西方文化的长处与不足;同时经常回国的他,又对海峡两岸的现代变迁有细致的了解。他说过一段意味深长的话:

“二十一世纪的中国人,深受以西方文化为主轴的现代文明影响,却又依然置身在西方文化之外。今天,欧美现代文明本身正处于剧变的前夜。他们面临的问题,例如人与人之间的疏离、人与自然之间的分割……凡此种种危机,如果从源头看,西方文明本身很难有解除这些困境的资源。

他提出,“中国文化以人为主体的特性,以及人与自然密切相关的依附关系,也许可以当作他山之石,将中国常民文化的特色,融入现代文明之中,匡救现代文明的困难。”

一百年前,梁启超先生在《欧游心影录》中提出了“中国人对世界文明的大责任”,同样怀有家国天下情怀的许倬云先生,从人类未来发展的大视野中,看到了中国文化贡献于世界文明的可能性空间。

中国文化的精神不是孤独的、抽象的理念,它存在于华夏历史的肌肤之中,浸润于亿万百姓的日常生活。只要民族不亡,生命永续,中国文化的精神也将继续薪火流传下去,成为全人类不可或缺的重要文明之一。

百万读者都在读

何佳:A 股为什么是另类投资产品?

邱晓华内部演讲:我们正迎来用资本市场代替房地产市场的时代

梁建章:如何从根本上解决过度补课的难题

黄奇帆最新讲话:能把猪吹起来的,往往不是正常的风

【悦享新年】FMBA奇妙书单(附链接)

2021,每个人都了不起

吴晓波:未来十年,我们所认为的能力将荡然无存

中国宏观展望:2021

史上最严退市新规正式落地

人间真实!北京,全国最早醒来的城市…

秦朔:创新何太急

这场病毒放大器

人最大的本事,就是靠谱

财政到底有多紧?

负利率时代的泡沫、掠夺和危机!

全球货币再宽松:一次无法降落的飞行

美国人眼中的中国崛起 | 哈佛教授TED演讲

中国最赚钱的公司,要开始去库存了!

成年人的崩溃,都是静悄悄:你能挺过多少坎,就能成多大事

为什么有的人年纪轻轻,思想深度却远高于常人?

杠杆的轮回,众生的焦虑

50句惊艳世人的电影台词:请原谅我戳痛了你所有记忆

由FMBA历届校友推荐的文章集锦,版权属于原作者

编辑:刘蕊

(本文转载自 ,如有侵权请电话联系13810995524)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MBAChina立场。采编部邮箱:news@mbachina.com,欢迎交流与合作。

收藏
订阅

备考交流

免费领取价值5000元MBA备考学习包(含近8年真题) 购买管理类联考MBA/MPAcc/MEM/MPA大纲配套新教材

扫码关注我们

  • 获取报考资讯
  • 了解院校活动
  • 学习备考干货
  • 研究上岸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