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辉教授:没有企业家的时代,只有时代中的企业家 | 长江二十年

长江商学院EMBA
2022-12-22 18:00 浏览量: 2299

落其实思其树,饮其流怀其源。今年是长江商学院建校20周年,我们希望借此机会,采访和记录下长江二十年历史中重要的创造者、亲历者与见证者,以期与他们共同在回望历史中探寻初心、看见未来。

在今天的文章中,我们对话了长江商学院金融学教授、杰出院长讲席教授、EMBA项目副院长欧阳辉教授。

在加入长江前,欧阳辉教授曾留美多年,博士毕业后执教于美国北卡大学和杜克大学,还在华尔街头部金融机构工作了近10年。2013年,渴望更加深入研究中国金融问题的他,选择回国,加入长江商学院。

欧阳辉教授经常与EMBA同学们分享一个数学公式R=f(α、β、ε),意思是一个人的成功有三个因素。α是指个体能力,β指的是趋势,ε则是运气,以此告诫同学们戒骄戒躁,不可让昨日的成功成为今日的羁绊。没有企业家的时代,只有时代中的企业家。在今天的对话中,他也分享了他的思考。

以下为对话摘编:

初心回望:

回到中国,研究中国

长江商学院:您加入长江也有十个年头了,当时为什么选择加入长江?

欧阳辉教授:在投身学术领域前,我主要从事金融相关的工作,刚开始在美国任教主要也是研究美国的问题。

但是当时,中国其实已经是世界经济发展最快的国家,也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尤其从金融人的视角看,金融市场、股票市场、债券市场等体系都发展得非常迅速。

因此,作为一个金融学教授,想要研究中国是很自然的。更重要的是,作为一个中国人,研究中国问题本身就是顺理成章的。

那研究中国就必然要回到中国。在美国研究中国,因为物理距离产生的问题始终是存在的——如果你很难去和真正的、土生土长的中国企业家沟通交流,这会导致研究缺乏实际性。

同样地,要回到中国研究中国,那就要到中国最优秀的商学院去,去做最前沿的研究,接触最顶尖的中国企业家。

长江商学院在我看来,就是当时的最优选,因为这里有优秀的金融学、经济学学者,更有优秀的同学。毫不夸张地说,我认为长江EMBA的同学是层次最高的EMBA同学。

长江商学院:从在长江任教到后期出任EMBA项目副院长,有什么打动您的故事可以与我们分享吗?您对长江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

欧阳辉教授:说到长江最为打动和吸引我的地方,应该是这里的学术氛围:老师们互通有无、取长补短;老师和同学们教学相长、相得益彰。

在长江我能够和我的同事学习、同行学习,借由长江这个平台和中国最优秀的金融学教授们交流经验与心得。

同时,我也向长江的同学们学习,互为人师。在理论、金融产品等方面,我比同学更为熟悉,研究可能也更深入。但他们是真正的企业管理实践者,真正的企业投融资操作者,这方面他们更熟悉,拥有更多的实际经验和经历。

长江商学院:作为教授的视角看,长江商学院的亮点在于提供了相互学习的平台,那您觉得长江或者说EMBA是依靠什么特点吸引企业家校友的呢?也就是从学生的视角看,长江的独特特质在哪里?

欧阳辉教授:我觉得主要有三点优势。

首先是校友的层次和整体的校友文化。

对比海外院校的EMBA,比如我之前任职的美国杜克大学,他们的学员一般而言都是中层管理者。

但是长江EMBA的学员几乎很少有职业经理人,都是企业创始人,90%都是董事长、CEO等。

另外长江的校友文化,同学们之间的互助情谊更是海外兄弟院校难以比拟的。

海外院校的EMBA毕业后,同学彼此基本上就没有联系了。我在海外执教期间,观察过很多EMBA同学,他们彼此之间基本都不熟悉,哪怕是同班同学。

但长江的EMBA项目,在校期间同学们就会相互学习和参访各自的企业。

比如一期项目有六十位同学,那他们彼此对对方的企业都会非常了解,会相互提建议、甚至合作。

这种氛围即便在项目毕业之后也依旧在延续,所以我觉得这方面是长江最大的优势之一。

第二个优势是长江融贯中西的教授团队。

美国教授的特点是专攻西方经济金融体系,在这方面可能建设颇丰,但对中国体系往往缺少深度研究。

相比之下,长江的教授吸收的知识就更全面:

一方面他们基本都有系统学习西方金融理论的教育背景,大部分都在海外拿到了终身教职,拥有丰富的海外教学研究或从业经验;

另一方面,回到中国之后他们都深耕于中国,很多都在企业内部兼职顾问,对中国的金融经济体系、管理体系也进行了深入了解与思考。

因此,长江的教授能够真正地做到通晓中西、融汇中西。

还有一个优势是长江整体的高素质、高水平的学院团队。

仅从EMBA的角度说,团队从招生老师、班主任,到课程设计老师、市场老师整体素质都非常出色。对比我之前工作过的头部金融机构和海外院校,长江整体团队的素质水平更胜一筹。

长江商学院:长江在社会责任领域的商学管理教育中开创了很多引领式创新,长江EMBA项目更在其中发挥了先锋的作用,就比如EMBA率先开展的社会创新课程,能不能请您简单分享下这样设计的想法?

欧阳辉教授:我觉得这个确实非常了不起。从社会创新课程设立初期,项院长和朱睿教授就在这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当时项院长提出社会创新时,很多同行都表示不理解。兄弟院校可能几乎没有相关的概念,包括美国的商学院也是甚少涉及,尽管他们的商学院教育起步要比中国早很多。

2016年,长江商学院开始将社会创新课程系统引入管理教育,成为全球第一家将“社会创新课程”列为EMBA学位项目选修课的商学院。

2018年,我们又将“社会创新课程”升级为EMBA项目的必修课。

2021年开始,长江EMBA又创造性地开设了《社会创新与商业向善》实践课程,每个小组需要落地一个具体的社会创新项目。

相关的课程内容在项兵院长和朱睿教授的打磨下,深受同学们的欢迎,课程开设至今已经有超过1200名同学参与,基本上达到了百分百的参与率。

考虑到在中国社会创新的历史本就不长,能实现这一点就更为难得。

长江商学院:了解到您经常和同学们分享一个公式R=f(α、β、ε),可以试着结合这个公式来简单分享下您对现在新时代企业家或者说对EMBA学员的建议吗?

欧阳辉教授:一个人的成功有三个因素。α是指个体能力,β指的是趋势,ε则是运气,这和长江商学院“取势 明道 优术”实际上是相像的。

99%的长江EMBA同学都很成功,但是从风险管理的角度看,我希望他们不要骄傲。因为成功并不完全来自于个体的能力和奋斗,他们的成功和中国宏观经济息息相关,也就是β。

如果没有中国经济整体的高速发展,没有适合创业创新的阶段和环境,他们能力再强也无法取得现在的成功。

还有一个ε、运气是指什么呢?

其实是指他们选择的行业和赛道。可能同样的阶段个体的能力、大环境总体相似,但如果他们选择的行业脱颖而出、高速发展,那最终成果就会更显著。

比如在20年前选择了房地产或者互联网,那现在其所达到的成就和高度会是其他行业从业者难以企及的。

所以我们说,没有企业家的时代,只有时代中的企业家,是时代造就了企业家。

假设中国经济没有高速发展,没有改革开放,中国就不可能涌现这么多伟大的企业家,李嘉诚、任正非、马明哲、马云、马化腾……当然我们的企业家也非常具有智慧,也都很勤奋,具备相当高的能力,但我依旧想要告诫企业家千万不要骄傲,因为风险管理最基本的原理就是:优秀的能力并不必然导致成功。

另外还有一句建议:成功是很难复制的。前面提到的三个要素,其实只有个体能力是自我可控的,其他要素都是不可控的。

所以即便一个企业家在前面20年、30年取得了成功,但后面的10年、20年、30年并不必然能够保持成功。

所以经营企业一定要谦虚谨慎,不要躺平,如今是不确定的时代,危机与挑战无处不在。

长江商学院:最后可不可以请您从EMBA角度谈谈对长江20年的感触?

欧阳辉教授:我觉得长江建成20年,取得这么大的成功是非常了不起的。

我觉得最重要的两个人,一位是李嘉诚先生,一位是项兵院长。

这20年,长江真正把握了中国经济高速发展,最难能可贵的是,长江从创立、战略到运营都没有纯粹复制美国的成功经验。

美国商学院主打MBA,长江却选择了EMBA作为突破口,这一战略选择是非常正确的。因为当时虽然中国经济高速发展,但是企业家此前往往缺乏机会去接受完整系统的商学院教育,而EMBA恰恰是中国企业家最亟需的。

项兵院长早就知道,在长江要训练一批有国际视野的企业家,一定要有国际视野的教授,所以从美国、欧洲等地吸引来了很多世界顶级的教授,我觉得这是很了不起的。

那过了20年,中国经济已经转入了新常态发展的阶段。在这样的背景下,商学院更要抱着谦逊严谨的态度,去挖掘新的经济,去判断行业的转向与新发展,去聚焦这些领域的企业家,倾听他们的困惑,倾听他们对商学教育的需求。

总之,长江在我看来已经建设成了一所伟大的商学院,我们的EMBA项目无论是在中国、亚洲,甚至是世界范围都是独树一帜的,相信在此基础上未来定能更上一层楼。

编辑:梁萍

(本文转载自长江商学院EMBA ,如有侵权请电话联系13810995524)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MBAChina立场。采编部邮箱:news@mbachina.com,欢迎交流与合作。

收藏
订阅

备考交流

免费领取价值5000元MBA备考学习包(含近8年真题) 购买管理类联考MBA/MPAcc/MEM/MPA大纲配套新教材

扫码关注我们

  • 获取报考资讯
  • 了解院校活动
  • 学习备考干货
  • 研究上岸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