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校研究生颂百年(87)丨我从延安来,永远跟党走

教育部学位中心
2021-06-30 15:51 浏览量: 2730

在中国共产党迎来百年华诞之际,为了从百年党史中汲取前进的智慧和力量,党中央决定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教导我们,要做到:

学史明理

学史增信

学史崇德

学史力行

今天,我们接过@北京外国语大学的接力棒,为大家讲述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同频共振、同向同行八十载的民大校史。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民族高等教育始终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同频共振、同向同行,培养了大批适应时代需求的各民族优秀人才,逐步探索出一条为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服务、为国家战略服务的独特办学之路,为国家统一、边疆稳定、民族团结、社会和谐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中央民族大学,就是党和国家为解决中国民族问题、培养少数民族干部和高级专门人才而创建的。曾用名中央民族学院,前身是延安民族学院,是一所血液中流淌着红色基因、肩负着光荣使命、特色鲜明的高等学校。成长中的每一个足迹都承载着党和国家的殷切期望。

成长在党和国家的关怀下

从1952年至1966年间,毛泽东主席同刘少奇、周恩来、朱德等中央领导先后14次在中南海接见我校的师生代表。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也非常重视学校的建设发展,先后多次到校视察、接见师生。

▲1957年2月4日,毛主席在中南海勤政殿接见出席全国学联第二次会议的全国学联副主席、中央民族学院藏族学员斯那尼玛

▲1957年6月28日,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国家领导人在中南海接见中央民族学院师生代表(局部)

▲1957年6月28日,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国家领导人在中南海接见中央民族学院师生代表(全部)

1956年周恩来总理两次到民族学院,并作出“要把民族学院办好”的指示。

▲1956年周恩来总理在校园里与中央民族学院学生亲切交流

邓小平同志先后于1979年10月2日和1985年10月20日,两次接见中央民族学院干训班学员。1980年8月26日,邓小平指出“中央民族学院和各地民族学院都要加强”。

▲1978年5月26日,邓小平、汪东兴接见中央民族学院干部训练班学员

1993年,学校升级改名为“中央民族大学”。1994年2月20日,江泽民同志亲笔题写了新名字。

▲2001年9月15日,江泽民接见参加第二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汇演开幕式的我校舞蹈系学生演员

2001年6月14日学校50周年校庆前夕,朱镕基总理到校视察工作,强调“国务院各个部门要加强对中央民族大学的投入”,提出“努力把中央民族大学办成世界一流的民族大学”。

▲2001年6月14日,朱镕基等领导到中央民族大学视察和看望各族师生员工,对民大建校五十周年表示热烈祝贺

2009年10月1日,胡锦涛同志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与我校师生代表在天安门广场共同联欢,欢度国庆。

▲2009年10月1日,胡锦涛主席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与我校师生代表在天安门广场共同联欢

2009年5月6日,习近平同志到校视察指导工作,称赞我校“在党中央的关心重视下,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民族政策,秉承优良的办学传统,逐步形成了优势明显、内涵丰富、底蕴深厚的办学特色,为民族地区培养输送了大批优秀人才,为国家的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为民族地区经济社会文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2009年5月6日,习近平同志到校视察时亲切接见各民族师生

中央民族大学在党中央的关心重视下,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民族政策,秉承优良的办学传统,逐步形成了优势明显、内涵丰富、底蕴深厚的办学特色,为民族地区培养输送了大批优秀人才,为国家的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为民族地区经济社会文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习近平

2009年5月6日

延安民族学院时期

(1941—1948)

1941年为适应抗战时期我党民族工作的需要,中国共产党在陕北公学民族部的基础上建立延安民族学院。这是中国教育史上第一所民族院校,经过近8年的办学,培养了各民族学员400余人,为中国各民族解放的壮丽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毛泽东主席为延安民族学院亲笔题词“团结”

▲民族学院学员在宝塔山下合影

▲民族学院窑洞

中央民族学院时期

(1950—1992)

1950年4月,中央政治局研究决定成立中央民族学院;同年11月24日,周恩来总理主持政务院第60次会议,批准了《筹办中央民族学院的试行方案》,同意在北京建立中央民族学院。

1951年6月11日,学校的开学典礼在临时院部国子监举行。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朱德、李济深,政务院副总理董必武等出席典礼。朱德、董必武发表了重要讲话。学院初建校址分设北京东城区国子监、东四七条胡同、分司厅、大格巷、拐棒胡同、雍和宫等处,以国子监为院部。

▲1951年6月11日,朱德副主席在开学典礼上作重要讲话

1952年夏季,学校搬到了由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主持设计的新家,也是现在的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27号”。不到两年时间,就建成了这一片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古典建筑群,一砖一瓦、一花一木都渗透了党和国家领导人对我校的深切关怀与厚爱。

▲张公谨先生(右四)身穿蒙古袍与各族同学合影

1952年,全国高等学校院系调整,燕京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等学校相关学科教师、研究人员调整加入学校的大家庭,奠定了高起点的社会地位和学术地位,确立了学校民族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民族史学三大主干学科在全国的领先地位。

▲50年代中央民族学院上课情景

到60年代后期,初步构建了包括预科、专科、本科、研究生和留学生教育的人才培养体系,形成了“四系三部一办”的办学格局,有在校生2647人,教职工近900人,形成了以民族学科为特色的初具规模的文科高等学校,奠定了开办正规高等教育的基石。

▲1977年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批蒙古语言文学专业部分学生

1977年后学校陆续恢复本预科和研究生招生,1978年成为国家重点大学。到80年代末,新增了大量的本专科专业,其中包括7个理工类专业,成为了文理兼有的综合性大学。1989年(“七五”末),各层次学生总数达到将近6000人。

中央民族大学时期

(1993—2016)

1993年11月30日,学校更名为中央民族大学,事业进入稳健快速的发展轨道,在教学研究型大学基础上,稳步向特色鲜明、国际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目标迈进。1994年2月20日,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江泽民为学校题写新校名。

▲1994年3月20日,中央民族学院更名大会在学校礼堂举行

1994年9月29日,国务院授予学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单位”的光荣称号。1999年1月,学校成为国家“211工程”一期重点建设的大学。2001年6月,朱镕基同志到校视察,并代表中央政府提出了“把中央民族大学建成世界一流的民族大学”的奋斗目标。2004年,学校进入“985”工程。2012年,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批准学校建设丰台新校区。

▲“211工程“验收会议

▲2005年,“985工程”评估小组来校指导工作

▲丰台校区鸟瞰图

新时代的中央民族大学

(2017—至今)

2017年,学校进入“双一流”建设36所A类高校行列,确定了建设特色鲜明、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世界一流大学的战略目标。这一阶段,学校坚持立德树人,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全面推进“双一流”建设,实现了“三步走”战略的第一步目标,党的领导进一步加强,学校整体实力进一步增强,民族学一流学科的国内领先优势和国际影响力进一步扩大。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服务国家战略和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培养一流人才成为学校的新使命。

▲校党委书记张京泽同志在学校第八次党员代表大会上作报告

▲2020年11月27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揭牌仪式

▲2021年4月20日中央民族大学人才培养工作会议

经过80年的建设改革与发展,学校已成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阵地、培养各民族优秀人才的重要基地、民族理论研究和民族问题决策咨询的重要基地、传承和弘扬各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基地。这既是学校综合实力的全面体现,也是民族高等教育发展成就的象征,更是学校肩负的使命与担当。在党和国家的关怀与厚爱中,在一代又一代民大人的不懈努力下,学校不断探索,走出了一条民族高等教育创新发展之路。当前所处的这个时代是一个伟大的时代。我们要抓住历史机遇,牢记使命、接续奋斗、砥砺前行,坚定地走以高质量为核心的发展道路,为早日把中央民族大学建设成为特色鲜明、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世界一流大学而共同努力奋斗!

@浙江理工大学,

下一段党史故事由你们讲述

活动指导单位: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

发起主办单位:《中国研究生》编辑部

四川大学研究生工作部

本期主办单位:中央民族大学研究生院

本期承办单位:“中央民族大学研究生会”微信平台

资料来源:中央民族大学党委宣传部

内容 |中央民族大学党委宣传部编辑 |马亚男责编 |雅琨

转载 |中国研究生

编辑:刘蕊

(本文转载自 ,如有侵权请电话联系13810995524)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MBAChina立场。采编部邮箱:news@mbachina.com,欢迎交流与合作。

收藏
订阅

备考交流

免费领取价值5000元MBA备考学习包(含近8年真题) 购买管理类联考MBA/MPAcc/MEM/MPA大纲配套新教材

扫码关注我们

  • 获取报考资讯
  • 了解院校活动
  • 学习备考干货
  • 研究上岸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