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校研究生颂百年(78) | 求实鼎新,用行动实现“钢铁报国”

教育部学位中心
2021-06-18 15:07 浏览量: 2848

今天

百校研究生颂百年

走进北京科技大学

我们接过@北京化工大学的接力棒

为您讲述在党的领导下

北科师生艰苦奋斗报效家国的故事

校史故事

六十九年前,北京科技大学应中国百年钢铁强国梦而创建。旧京方志《宸垣识略》有这样一段描写——德胜门西北有一古井,井径五尺余,清泉突起,冬夏不竭,称为“满井”。六十九年来,在满井村这块热土上,北京科技大学师生员工们上演了一幕又一幕教育报国、科技兴国的动人故事。从北京钢铁工业学院创建初期的筚路蓝缕、艰苦创业;到北京钢铁学院时期参与国家经济建设的热火朝天、昂扬向上;后来沐浴改革开放春风的疾步前行和突飞猛进;再到今天北京科技大学各项事业蓬勃发展、建设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宏伟目标的鼓舞人心和催人奋进。可以说,北京科技大学六十九年来的发展就是新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一个缩影,六十九年的校史就是百年党史的一个生动片段。

六十多年来,学校秉承“学风严谨,崇尚实践”的优良传统,围绕国家和社会需求,励精图治、锐意改革,培养出了二十余万名优秀毕业生。他们扎根于祖国建设的各条战线,无私奉献、求实鼎新,大部分已成为国家政治、经济、科技、教育等领域,尤其是冶金和材料工业方面的栋梁骨干。他们当中走出了罗干、刘淇、徐匡迪、黄孟复、范长龙、郭声琨、刘晓峰等党和国家领导人,39位两院院士,数以百计的现任或曾任国家大中型企业的领导人或总工程师,数以十万计的各行各业的优秀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中国乃至世界工业的众多第一从这里涌现,如世界上第一台弧形连铸机在这里发明、第一颗东方红卫星的壳体材料在这里研制、高炉的铜冷却壁技术第一次从这里走向生产......这些成就在党百年伟业建设中担任了不可替代的角色。

人物故事

今天,就让我们走近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钢铁研究总院名誉院长、教授级高级工程师、钢铁冶金专家——殷瑞钰院士。

01

时代的任务

1949年,新中国刚刚成立,百废待兴,而我国钢铁工业作为重工业的基础却十分薄弱,全国几乎没有一家完整的钢铁联合企业。党和国家考虑到钢铁工业的重要地位,确立了“以钢为纲”的工业发展指导方针,全国人民也都为此贡献自己的一份力。

殷瑞钰院士作为那个时代的一份子,如大部分人一样,前往了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奉献自己。也正是在这样的奋斗中,他在为中国钢铁事业做出巨大贡献的同时,也成就了自己。

殷瑞钰院士说:“没有人检查我,也没有人给我布置任务。但是这个时代在给我布置任务,这个国家也在给我布置任务。”

02

钢铁报国

殷瑞钰,1935年出生于江苏省苏州市的一个职员家庭。历经了那个内忧外患的年代,儿时的他在心中就立下志愿要为祖国复兴而奋斗。1953年,18岁的殷瑞钰从苏州市立第一中学高中毕业考入北京钢铁学院冶金系。

殷瑞钰院士后来解释了自己报考北京钢铁学院冶金系的原因:“就是看到日军侵华的时候我们中国的武器不行,国力不行,重工业基础差,而重工业基础差的原因就是因为没有钢铁,所以中国必须有钢铁!我要用钢铁报国!”

自此之后,“钢铁报国”四个字成为了殷瑞钰用一生践行的诺言。大学期间,在课业上,他的成绩始终名列前茅;在实践上,他走进钢厂,了解钢铁,学到了很多书本上没有的知识。殷瑞钰院士说:“进入大学以后我们有一句话,‘学习第一,独立思考,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

带着“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这种信念,1957年大学毕业后,殷瑞钰前往唐山钢厂工作。从实习生、值班技术员,转炉总工长,钢研所副所长、所长,直到副经理兼总工程师,殷瑞钰在钢厂度过了青年、中年时光。作为年轻的技术员,他事事有兴趣,事事都参与,遇到试验,上夜班甚至“连轴转”是常事。那时正值国家即将进入“二五”计划的关键时期,他认识到必须在工作过程中抓紧时间不断学习新知识,必须细致地思考,有时又要勇于跳出“框框”,追求新的领悟。

从一线值班技术员干起,殷瑞钰并不觉得苦,正是这股拼劲让他积累了大量的知识和实践经验。20世纪80年代初,改革开放春风在中国大地吹起,市场对钢铁需求大幅增长,唐钢面临着技术转型。关于走什么样的技术改造路线,他提出了要停建850初轧机建连铸机的独立见解,最终被采纳为唐钢的技术改造和结构调整的要点,其把握了正确促进唐钢健康发展的方向。1983-1988年,殷瑞钰院士担任河北省冶金厅厅长,主要负责管理河北省钢铁工业的发展战略、企业领导班子建设、科技进步、生产运行、质量管理和企业管理等方面的工作;参与了唐钢、邯钢、承钢、宣钢、邢钢和石钢等钢厂的技术改造规划,推动了河北省钢铁工业和黄金工业的建设和发展。

03

连续铸钢,迎难而上

1988年,53岁的殷瑞钰调任冶金部总工程师,迎来了更大的挑战。深感肩头的压力,他用半年时间实地调研,深入了东北以及其它各地的钢厂。他发现国内大部分钢厂采用的传统“模铸法”不仅体力劳动大,生产效率低、能耗高、质量差而欧美、日本等国家已经大多采用了“连续铸钢法”。

据中国金属学会原秘书长、殷瑞钰同学仲增墉介绍,当时连铸法在中国的比例很低,国外连铸比达到80%、90%。我们国家只有20%,我们看了整个钢铁发展历史,连铸是关键。

殷瑞钰院士回忆说:“当时没有那么多钱、没有那么多实力,当时国家不富裕,可是技术更新总要捋个头绪出来”。因此,殷瑞钰院士决定,向“连续铸钢”这个难题发起挑战。多年攻坚克难,我国小方坯连铸技术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并实现了小方坯高效连铸机工艺、装备的国产化。

04

扬帆起航,新的征程

1995年,殷瑞钰院士又挑起了钢铁研究总院院长的重担,此时他开始把注意力转向冶金流程工程学的学术研究。他结合钢铁工业流程制造业的特点,研究了钢铁制造流程的本质、属性、内涵理论,提出了钢铁制造流程整体优化的理论框架。

殷瑞钰院士将几十年的实践和研究成果探索出具有代表性的专著《冶金流程工程学》,并于2005年出版。该书出版后得到工程学界和企业界的热烈反响,成为现代冶金流程优化研究的代表性著作,并已被译成英文版和并将译成日本版。

新世纪之初,殷瑞钰院士在长期从事钢铁冶金工程研究和管理实践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宽研究领域,致力于工程哲学的研究。他与有关院士和专家合作,开展工程与工程哲学的专题研究,经过三年努力,于2007年5月出版了《工程哲学》专著,指出工程需要在哲学层面思考并实现从“征服自然”到“工程与自然和谐”的理念转变。

他认为各种类型的创新成果、知识成果的转化,归根结蒂都需要在工程活动中实现并据此检验其有效性与可靠性,进而指出:工程创新需要哲学,工程应是哲学研究的新领域、新边疆。《工程哲学》的出版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关注,其理论体系与观点表明,我国在工程哲学的研究水平已进入国际前列的少数国家之一。

2020年10月21-22日第682次香山科学会议“制造流程物理系统与智能化”,冶金流程工程学方向议题第三次列入香山科学讨论会。流程工程学作为流程制造业制造流程及其智能化的理论基础,引起钢铁冶金、石油化工界有关院士、专家们的关注和认同。

在2020年12月20日,“中国金属学会冶金流程工程学分会成立大会暨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圆满召开。

殷瑞钰院士作了题为《论冶金工程学科的架构》的报告,他在报告中指出,冶金工业是流程制造业,绿色化、智能化已成为2020年以后的战略性任务。在钢铁冶金的研究和学习中开拓新的钢铁产业结构和模式的过程中,在高质量发展和绿色化、智能化、数字化的过程中,由以殷瑞钰为首的工程院院士团队和冶金行业中的各位精英,特别是北京科技大学和钢铁研究总院做了大量的工作,通过在座的钢铁冶金企业的长期实践,殷瑞钰院士团队凝聚成了一个全新的学科——冶金流程工程学。在流程工程学中成立冶金流程工程学分会标志着我国的冶金工业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在研究理论构成上出现了新的高峰。

中国工程院曾这样评价殷瑞钰院士:“殷瑞钰是中国工程哲学研究的先驱开拓者之一,对发展中国连铸技术,提出钢铁生产流程解析-集成,钢铁制造流程多维物流管制系统的理论框架和对中国钢铁工业科技进步、结构优化等冶金工业领域具有突出贡献。”正如评价所言,殷瑞钰院士用行动实践了“钢铁报国”的诺言,他拳拳的爱国之心,严谨的科研精神,永远值得业界后辈所学习。

万丈高楼平地起,千寻宝塔磐石基。国家现如今的制造业和工业的飞跃式发展,离不开如殷院士这般为高楼宝塔奠基之人。也正是他这样的人,在祖国最需要的时候,义无反顾的投身基础事业的建设。北京科技大学将继续坚定贯彻求实鼎新的思想,坚持从实际出发,以实干兴邦;时刻以创新为领,以科技兴国。

历史赋予重任,时代催人奋进!作为新时代的建设者,我们每一位青年应眼中有光,心中有梦,践行党的初心使命,投身于为人民服务的事业中去,为中华之崛起而奋斗终身!

@北京林业大学,

下一段党史故事由你们讲述

活动指导单位: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

发起主办单位:《中国研究生》编辑部

四川大学研究生工作部

本期主办单位:北京科技大学研究生会

本期承办单位:北京科技大学研究生会

编辑 |马亚男

转载 |中国研究生

编辑:葛格

(本文转载自教育部学位中心 ,如有侵权请电话联系13810995524)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MBAChina立场。采编部邮箱:news@mbachina.com,欢迎交流与合作。

收藏
订阅

备考交流

免费领取价值5000元MBA备考学习包(含近8年真题) 购买管理类联考MBA/MPAcc/MEM/MPA大纲配套新教材

扫码关注我们

  • 获取报考资讯
  • 了解院校活动
  • 学习备考干货
  • 研究上岸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