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转课堂 | 《华尔街》—— 带你领略金融的魅力

南京大学工程管理学院
2019-07-30 21:36 浏览量: 2262

课堂的魅力

不止于书本

还有生活与艺术中的点滴

“很久以前,它是印第安人的土地;400年前它是荷兰人的一道墙;200年前它是梧桐树下的金融种子;100年前它塑造了美国的崛起;今天,它是一张撒向世界的巨网。这张网既强大又脆弱,它既能使经济加速,又能使经济窒息,它就是华尔街。”

华尔街,是一条纽约曼哈顿区南部从百老汇路延伸到东河的大街道。这条狭窄的街道全长仅五百多米,却以“美国的金融中心”闻名于世。

这里曾是美国大垄断组织和金融机构的所在地,集中了纽约证券交易所、美国证券交易所、投资银行、政府市办的证券交易商、信托公司、联邦储备银行、各公用事业和保险公司的总部以及美国洛克菲勒、摩根等大财团开设的银行、保险、铁路、航运、采矿、制造业等大公司的总管理处。

尽管如今的华尔街已经不再如当年繁盛模样,但其依然是美国的资本市场乃至金融服务业的代名词。

作为《金融微观结构》课程推荐的学习资料,《华尔街》纪录片从其起源、发展、繁盛到历经危机逐步发展到现在的样貌进行了全面的梳理,为我们提供了全新的认识视角。

十集大型纪录片《华尔街》,是中央电视台首次采用高清格式倾力制作的金融类特别节目。该片以华尔街金融危机为契机,梳理了现代金融的来龙去脉。此次拍摄,外景组前往纽约、阿姆斯特丹等金融城市,采访了近百位金融家、学者、企业家和政治家。

《华尔街》的创作缘于全球化的金融尴尬、国情的需要和媒体责任感。该片从地理层面、精神层面和社会层面三个角度出发,呈现世界金融史,关照、对应中国问题。

十集主题分别为《资本无眠》、《墙在哪里》、《两条道路》、《镀金时代》、《硅谷方程》、《投资之道》、《阳光交易》、《明暗创新》、《拯救危机》、《资本之河》

整个纪录片从描绘一个24小时不休息的全球金融市场入手,介绍了华尔街是如何从荷兰人转移到英国人再归于美国,讲述了华尔街与政府之间的分分合合,市场与监管的矛盾及其发展,也介绍了在华尔街发展的过程中科技和创新所起到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最终落脚于国家层面,对现今的金融体系进行分析。

纪录片的结束语说到:大国之间的金融博弈,开始了新一轮的较量,这给每一个国家都提供了机会。2010年5月,上海外滩有了一座铜牛雕塑,它的作者正是华尔街铜牛的创作者阿图罗·迪·莫·迪卡,莫迪卡给这头铜牛取名外滩金融牛不难看出央视对于中国金融市场的未来发展充满信心,对中华的复兴斗志昂扬。

对于中国这样的学习者,如何培育富于创造力的土壤是目前和接下来一些时间亟需面对的问题。纪录片《华尔街》为这个方向展示了生动的图景。

它更大的意义可能不在于这部片子本身的质量和局限,也不在于华尔街本身的荣辱兴衰,而在于更多的人能够受到启发和鼓励,投身到更加深入的学习中,让那些有利于持续健康生长的做法在中国和世界很多社会的土地上扎下根来。

——《看天下》

正如纪录片的解说词所说:"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资本已经挣脱了时空的束缚,在更加广阔的金融星球上运转着,而在这个金融星球上,金融文盲的失败概率会比较高。"

利用假期的时间,用知识填充自己,了解一些金融的知识,或许你会发现一番新的天地。

图片源于网络

编辑 | 张曦予

责编 | 张曦予

编辑:

(本文转载自 ,如有侵权请电话联系13810995524)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MBAChina立场。采编部邮箱:news@mbachina.com,欢迎交流与合作。

收藏
订阅

备考交流

免费领取价值5000元MBA备考学习包(含近8年真题) 购买管理类联考MBA/MPAcc/MEM/MPA大纲配套新教材

扫码关注我们

  • 获取报考资讯
  • 了解院校活动
  • 学习备考干货
  • 研究上岸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