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尼斯双年展也在摸索艺术的商业化之路

MBAChina
2017-07-30 10:09 浏览量: 3861
MBAChina网讯】艺博会如何在学术与市场中定位一直是个热点话题。


 

草间弥生的作品也参加展出。


 

广州国际艺术博览会艺术总监彭文斌带观众逛艺博会。


 

经典油画展区。



 

彭文斌 简介 广州国际艺术博览会艺术总监、广外艺术学院客座教授、广东省中国画学会理事、中国收藏家协会会员。




广州艺博会艺术总监彭文斌:


艺术造星时代已经过去,博览会平台解决艺术家生存问题才是关键


正在进行的第57届威尼斯双年展毫无意外地再次成为行内话题,而这一届的作品,更在不少行内人看来,有了市场化的倾向。对此,广州艺博会艺术总监彭文斌接受收藏周刊专访时表示:“威尼斯双年展也在摸索艺术的商业化之路,这说明艺术造明星的时代已经过去,解决大多数艺术家的生存问题才是关键。”


收藏周刊记者 梁志钦


艺术博览会是艺术机构与艺术家的


“试金石”


收藏周刊:今年不少人认为,本届威尼斯双年展的作品开始有了市场化的倾向,这说明了什么?


彭文斌:在之前,双年展、文献展是绝对的学术代表。这些展览以学术为目的,在展览会上作品是不出售的。而艺术博览会则是以包装、推荐、成交艺术品为目的,在展览期间作品以实现销售作为目标,也是为了寻找市场。应该说,这是双年展、文献展与艺术博览会本质上的差别。威尼斯双年展也在摸索艺术的商业化之路,这说明艺术造明星的时代已经过去,解决大多数艺术家的生存问题才是关键。而现在大型艺术博览会最尴尬的是学术与市场的模糊定位。一味追求学术,而没有关注市场风向,这样的艺博会只会让参与者徒劳,让举办者吃力不讨好;而一味地追求市场,忽略学术根本,注定走不远。


收藏周刊:学术与市场边界日益模糊的情况下,您觉得大型艺术博览会的价值怎么体现?


彭文斌:大型艺术博览会的最大价值是推动美学的回归和培养更多的艺术爱好者与收藏者。艺术品消费不同于物质产品消费,属于精神性消费,而艺术市场包括专业藏家市场和大众艺术消费市场需要一个阶段性的培育。我国艺术市场的不成熟往往体现在藏家的薄弱与缺失,其影响一方面会导致购买力不足,另一方面则是欣赏水平与艺术素养的欠缺。由于藏家本身艺术素质的欠缺,当要面对真正的高质量与学术水准的艺术品时,往往会发生尴尬与遗憾。如果艺术博览会不协调好,就会出现两者的脚步不一致。所以说艺术博览会既是一个艺术交易平台,同时更是一个社会公共交流与教育平台。


收藏周刊:在您看来,大型艺术博览会对学术与市场起到怎样的作用?


彭文斌:艺术博览会是艺术机构与艺术家的“试金石”,在这里,可以让艺术与生活发生关系,更可以让艺术的学术与市场找到相互生存与依托的平衡点。


另外,学术与市场联姻的可能性与有效性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时代热点了。从90年代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来说,它与80年代中国前卫艺术发展的情形就不同,它是从一开始就与市场紧密结合了,无论是新生代艺术还是新文人画、都市水墨;无论是观念艺术、行为艺术,还是影像艺术、新媒体艺术,以及现在盛行的艺术跨界现象。


艺术家在有生之年就名声大噪的,


都懂得把握学术与市场的平衡


收藏周刊:对于艺术家来说,要坚持学术与市场的平衡似乎也很难?


彭文斌:艺术家在有生之年就已名声大噪的,都是懂“两条腿走路”的人,皆懂得把握学术与市场的平衡。曾经很多“有独立精神的艺术家”穷尽一生都在寻找、探索学术,但时代已经改变,完全自我的追求所谓的学术,往往半途夭折。即使是在文艺复兴时期的大艺术家,如米开朗基罗,他们也会说贫困的生活阻碍了他们的才华。还有许多例子,如伦勃朗、鲁本斯、凡·代克,更不要说现当代的毕加索、安迪沃霍尔等等,这些大艺术家都是很懂得把握学术与市场的平衡。从马斯诺需求层次来说,解决基本的生存问题是所有人的第一追求点,这一概念同样也是告诉艺术创作者,唯有在拥有基本生活保障甚至无忧的生活之后方能全心投入创作。


收藏周刊:在艺博会同质化的现状下,广州艺博会该如何走出自己的路?


彭文斌:在11届卡塞尔文献展(2002年)的时候,奥奎·恩威佐就已经提出关于同质化的问题。双年展泛滥、艺博会同质化大家都在说。我们更多的是在策展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围绕问题,最终解决问题,从而做出一个在国内定位不同的艺博会。当然,这种不同并不是刻意制造出来。广州艺博会这两年的势头确实非常好,今年招展一个月时间,展位已被订购70%以上,其中老牌参展商的回头率达到70%。参展商的回头率基本也就代表了一个艺博会品牌和成交的综合价值。至于为什么能做到这一点,我想和我们一直以来的综合定位有关,也就是之前说到的学术与市场的平衡关系。


传统与当代,只有合适与不合适,


没有高低贵贱之分


收藏周刊:每一届广州艺博会的参观人次都超过25万,其中买家占比多少?


彭文斌:广州艺博会以庞大的买家数据支撑交易,并根据市场现状,及时调整策展理念、方式,立体地激活全民艺术审美和收藏意识。通过前21年的积累,广州艺博会积累的明确买家大数据已达25万,这些都是在艺博会现场买过画并留下数据的人。经过我们的统计,每一届的广州艺博会资深藏家、专业观众基本达到7万人次,剩余的18万人次则是潜在的艺术消费者和艺术爱好者。


收藏周刊:作为交易平台,不少人认为艺博会定位了“当代”就需要摒弃传统,反之亦然,您怎么看?


彭文斌:我认为当代艺术与传统艺术没有冲突,也没有分水岭,他们是鱼水相依的关系。广州艺博会一直坚持提倡尊重传统艺术,也推动当代艺术的发展。艺术没有好与坏之分,更没有传统与当代的高尚之辩。我所认识的藏家中,既喜欢收藏传统国画,也青睐有潜力的当代艺术作品不在少数。比如,我一个朋友,在装修别墅时,就用4000万收藏了一些有潜力的当代艺术作品进入当代的设计空间,而在装修一套古色古香的房子时则选择了传统书画。于他而言,传统与当代,只有喜欢与不喜欢,合适与不合适,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实际上,一场艺博会上,海量的买家与参与者的组织最终决定了参展单位在每届艺博会的收获与否。而参展单位的收获与否则直接反映了一场艺博会的成效。


版权声明:

本文转载自新快报如原作者如不愿意本网站刊登使用相关素材,请及时通知本站,我们将在最短时间内予以处理,联系010-53572272。

编辑:

(本文转载自 ,如有侵权请电话联系13810995524)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MBAChina立场。采编部邮箱:news@mbachina.com,欢迎交流与合作。

收藏
订阅

备考交流

免费领取价值5000元MBA备考学习包(含近8年真题) 购买管理类联考MBA/MPAcc/MEM/MPA大纲配套新教材

扫码关注我们

  • 获取报考资讯
  • 了解院校活动
  • 学习备考干货
  • 研究上岸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