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商学院该如何改革?他展示了“浙大方案”

浙江大学管理学院
2022-11-15 21:52 浏览量: 5106

"商学+"

ZJUSOM

近日,浙江大学管理学院又双叒叕获奖了!

在腾讯新闻主办的第十届腾讯商学院发展论坛上,浙江大学管理学院屡获殊荣。管理学院荣获“2022年度创新引领商科教育品牌”奖项,浙江大学管理学院院长魏江荣获“2022年度中国商科教育榜样人物”称号。浙江大学管理学院教授王小毅荣获“2022年度中国商科教育杰出学者”称号。

为什么浙江大学管理学院能够

在商科教育上屡获国内、国际认可?

在商学人才的培养上,

浙大管院提出了哪些创新思路?

“商学+”教育生态系统,

对于中国商学院有何引领意义?

与实践脱节、与中国境况渐行渐远是中国商学院存在的普遍问题。传统商学院的未来将何去何从?

在全球商学院都在深入思考“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三个最基本的问题时,作为中国商学院的“引领者”,浙江大学管理学院提出并建构的“商学+”教育生态系统给出了中国商学院改革的“浙大方案”!

“商学+”教育生态系统,构建具有中国气派的学科体系与原创管理理论,以开放性、平台化的“商学+”教育生态改革,撬动创新引擎,加速迈进世界一流,为助力中国发展提供强大的人才输送。

作为“商学+”教育生态系统的主要倡导者,在第十届腾讯商学院发展论坛上,魏江院长发表了题为《构建”商学+“教育生态系统的浙大方案》的主题演讲,分享了中国商学院改革的“浙大方案”,并回应了传统商学院的“终极之问”。

构建”商学+“教育生态系统的

浙大方案

演讲者:魏江

*以下整理自演讲实录

尊敬的各位朋友、腾讯的网友们,大家好!

我是浙江大学管理学院的魏江,很高兴有机会参加第十届腾讯商学院发展论坛,受论坛方邀请,借此机会跟大家交流浙江大学在商学培养过程中提出的”商学+“教育生态系统几大方案。

为什么要提出“商学+”教育生态系统?近十年来,面临百年未遇之大变局,我们在商学教育的改革过程中遇到了一系列挑战。

在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下,如何培养心怀国志大者的创新型领导型商学人才,成为我们的使命和责任。

目前在社会上或者包括商学院自身都在反省商学教育之痛,其中主要存在五个较为典型的问题。

问题一:生源文科化,从过去的三四十年直到今日,商学人才培养的大多生源从多数为工科背景学生变成了多数为文科背景学生。

问题二:专业“山寨化”,这里的“山寨”指的是如今很多商学人才的培养是封闭的,只依托单一专业、单一学系。

问题三:课程软弱化,“软”是指课程内容软,“弱”是指商科教育知识跟工科知识体系脱节,略显薄弱。

问题四:过程“五水化”,在商学教育过程中,常见“水”课、“水”专业、“水”教师、“水”绩点以及较“水”的人才培养过程。

问题五:学生毕业后的出口功利化现象。

上述五大问题该如何解决?这给商学人才培养方式带来了全新的挑战。

自2017年起,浙江大学管理学院走上了探索创新型领导型人才培养浙大模式的道路。历经五年的发展,在“商学+”教育生态系统的构建上,我们一共经历了三个“里程碑”式的发展阶段。

里程碑一:2017年,浙江大学管理学院提出“商学+”理念,开始全面推进本科改革。我们把过去八个本科专业优化整合为三个专业,逐步形成全面、跨学科、多学科交叉的培养模式。

其中的典型案例是2018年正式启动的智能财务专业改造,使得以智能财务为代表的本科专业走上了“商学+”的发展道路。随之引发了国内多所大学在智能财务会计专业改革的借鉴热潮。

2019年7月,中新网对浙大管院

首创“商学+” 作专题报道

里程碑二:2020年浙江大学管理学院全面推进“商学+”教育系统改革,将本科、硕士、博士、MBA、EMBA课程体系打通,进行交叉培养。

2020年11月,出版《“商学+”教育生态系统——商学教育“浙大方案”》专著,引起广泛关注,向全球200多位校长、商学院院长发布了“浙大方案”。

2020年10月 全球发布

200多位国际国内校长院长出席发布会

里程碑三:今年10月份,浙江大学管理学院在国际著名学术期刊Management and Organization Review(MOR)上发表文章,向全球介绍浙江大学“商学+”教育生态系统,将浙大方案推向国际。

2022年10月

著名期刊MOR约稿撰文介绍浙大方案,推向国际

“商学+”教育生态系统的提出是对五个商学人才培养痛点的反省。如何去改变这些痛点?浙江大学管理学院提出了“大学中的商学院”逻辑。

每个大学都有不同的风格、不同的定位,商学院也有不同的形态。比如企业的商学院、行业型大学的商学院、教育型大学的商学院等。

作为研究型、创新型、综合型的世界一流大学商学院,浙江大学管理学院旗帜鲜明地提出要培养“创新型领导型”的人才培养体系。

如何打通全校资源来培养商学人才?“商学+”到底该如何去推进?目前,综合型大学在社会科学、技术科学、人文科学、自然科学等方面都具备很高的水平、极好的师资和学生队伍,有实验室、有学科平台。

如果把商学解构建立在这四大类现代学科体系基础之上,就能把商学院做得“硬”起来,课程硬起来,专业硬起来,学生水平和质量也能够硬起来!

出于这样的考虑,在提出浙大方案时,我们解构了“商学+”教育生态系统总体框架,围绕创新型、领导型的人才培养目标体系来重构专业体系、课程体系、课堂体系。

此外,浙江大学管理学院还打造了“平台+项目制”运营体系、项目团队和课程团队为主的责任体系。体系的打造,离不开行政和管理的变革,为此我们提出了师资队伍、组织体系和评价体系全面改革。

商学+教育生态系统框架。

要想把框架落下去,一系列的行动和议程就要跟上来。为此浙江大学管理学院提出了七大议程作为“商学+”教育生态系统的实施路径。

议程一,数字化课程模块。针对“科技、人文和管理”,浙江大学管理学院提出了以管理理论为基础,加上科技洞见、人文精神,重构培养环节。

浙江大学管理学院强调了数字化和双一流变革的结合,强调了可视化和运营的结合,强调了人工智能和数据挖掘;以智能财务为代表,我们开发了五门全面解构“商学+”的数字科技、数字财务、数字会计课程。

学者交流

议程二,“开放型、平台化”学科组织体系。改变这类课程需要打开专业门槛、突破专业边界,所以我们重构了开放型平台化的学科体系。

在浙江大学管理学院,两个一级学科是没有边界、充分融合的。专业边界的打开是学系的极大变化,我们的专业不是建立在学系上,而是建立在整个学校整个上,并以此通过知识、网络、国际合作、校友网络的打通来赋能学科组织。

议程三,“商学+科技+人文...”课程体系。将赋能过程中落实到项目里面去。

浙江大学管理学院的项目共分为28个,以其中的EMBA项目“Smart”为例,管理加上科技是S,技术洞见是T,人文精神是A,再加上社会伦理责任就构建了MSTAR或者叫SMART的课程体系结构。该课程体系被“经理人”评为“国内课程改革第一名”。

议程四,“平台+项目”的运营体系。整个教学管理资源和课程体系需要放到学院和学校的平台上去进行设计和布局,跨学科基础上的专业需要平台来支撑。为此,浙江大学管理学院打造了“平台+项目”的运行体系。

比如管院平台构建了跨院协同、交叉学科的团队,项目团队、课程团队,通过整个平台组合,实现了本科、硕士、博士、MBA、EMBA全部项目化管理支撑体系。这个体系耗时将近四年,目前仍在进一步完善中。

议程五,“项目团队+课程团队+学科团队”责任体系。不管是专业培养,还是学生培养,学科的产教融合、科教融合一定要做好。

浙江大学管理学院组建了三个团队:特色研究团队,主要任务是开发与数字、人文、人工智能相结合的新型专业项目;项目运营团队,由3—4位老师组成,具有创新创业精神;课程团队,负责优化师资结构、三统一管理、网络课程开发等。

浙大管院医疗健康产业MBA项目学术主任邢以群

为第三届商学院医健行业创新创业大赛获奖选手颁奖

议程六,价值导向的考核评价激励体系。浙江大学管理学院重构了价值导向的评价考核体系,把教师的团队评价跟晋升、聘岗以及绩效紧密挂钩。结合OKR、KPI对从单人和团队进行考核。

议程七,平台赋能的前台-后台行政体系。行政系统作为后台的系统,想要实现支撑功能,就要以项目来考核。

项目老师会给行政部门打分,权重占比很高,行政做得好不好,就看项目赋能做得好不好。另外要让优秀的项目团队、优秀的老师、优秀的课程得到更好的激励,从而把课程办得越来越好。

针对商学人才培养的五大痛点,浙江大学管理学院在学校层面建构“商学+”教育生态系统,通过九个子系统建立“商学+”教育生态系统框架,提出七大议程,推动商学院改革实施。

浙江大学管理学院的改革得到了AACSB、 CAMEA、EQUIS等一系列国际认证组织、国际局的评价和认可,也得到了国际、国内的众多商学院同仁的认可。

此后,浙江大学管理学院也将通过进一步的努力把“商学+”建构成一个成熟的、可复制的、能够提供更多借鉴意义的方案,在领导型、创新型的人才培养过程中,贡献浙大智慧和浙大方案。

编辑:王婧莼

视频来源:腾讯商学院

审核:佟庆

编辑:刘蕊

(本文转载自浙江大学管理学院 ,如有侵权请电话联系13810995524)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MBAChina立场。采编部邮箱:news@mbachina.com,欢迎交流与合作。

收藏
订阅

备考交流

免费领取价值5000元MBA备考学习包(含近8年真题) 购买管理类联考MBA/MPAcc/MEM/MPA大纲配套新教材

扫码关注我们

  • 获取报考资讯
  • 了解院校活动
  • 学习备考干货
  • 研究上岸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