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走文军长征路,传承浙大求是魂 | 新生影像

浙江大学管理学院
2019-07-09 00:00 浏览量: 3069

如今的湄潭不再是偏远贫弱的小县城

浙大也早已成为中国的一流大学

但这段跨越1500千米的情缘早已融入两地人的血液

重走西迁路

2019年7月4日-7日,浙大EMBA2019级同学从杭州出发,开始了4天《重走文军长征路 传承浙大求是魂》贵州湄潭拓展模块。浙大管理学院张钢教授、EMBA中心学术主任窦军生老师为此次拓展模块的带队老师,与同学们一起重温和感悟了浙大西迁史、王阳明龙场悟道知行合一及浙大“求是精神”的确立与践行。此次拓展课程也是2019级新生继开班仪式后第一次正式课程。

贵州湄潭,对于浙大人来说是一个特殊的地方,它见证着战争时代浙大人执着的求是精神,见证着浙大的辉煌历史,浙大人的奋发图强。

浙江大学在湄潭办学七年,被称为浙大历史上最光辉的七年,是浙大办学历史上最重要的发展时期。近50位两院院士在这里工作和学习,为我国科学事业作出了卓越贡献。

张钢

浙江大学管理学院教授

《文军长征:求是精神》

四天课程中,张钢教授激情讲述了一段可歌可泣的浙大精神发展史,分享了浙大在西迁过程中如何在敌人的炮火中进行学校人员及实验设备转移,如何在艰难的环境中开展科学研究实验并取得非常重大的实验成果,如何在逆境中壮大学校老师资源和学校学生规模。这些分享让同学们深刻体会到何为“求是精神”、如何践行“求是精神”。

除了寻根“求是精神”,此次拓展还有更具有挑战性和趣味性的行程考验着大家。把自己丢进一个彼此完全陌生的人群中,短时间内迅速组成新团队,没有时间矜持,因为马上还有“1分钟团队展示”、“掘金之旅”、“唐图”、“户外5公里越野”、“篝火晚会”等高度熔炼团队的项目在等着这个刚刚成立的团队。在一个没有上下级,只有同学的环境,新生们快速经历了从社会到校园,从个体到团队,从陌生到熟悉,从怀疑到信任的转变。通过领导力、团队力、体力、毅力、活力等众多考验,大家一起创造了一个个新的记录,也完全融入到了这个新的群体中。

湄潭剪影

浙大EMBA中心学术主任窦军生老师与同学互动

完成小组拓展任务

浙大湄潭办学旧址合影

聆听讲解员介绍浙大湄潭办学史

5公里越野跑

户外活动

篝火晚会

湄潭感想

四天的行程,在湄潭城内随处可见浙大元素,西迁路上形成发展的求是精神感召着一代又一代的求是学子。身为竺院学子的同学们,也受到了西迁精神的感染,他们说,必将求是精神带入学习生活,接过前人的旗帜继续前行。

重走西迁路背景

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日本开始了全面侵华的战争。8月“淞沪战役”失利,民国政府西迁陪都重庆,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战火弥浸中华半壁河山。国立浙江大学师生在著名地理气象学家、教育家竺可桢校长率领下,怀着“教育救国,科学兴邦”理想,踏上漫漫西迁路程,历时两年多,穿越江南六省,行程2600公里,于1940年抵达贵州遵义、湄潭、永兴,坚持办学七年,谱写了一部伟大的“文军长征”史。

浙大西迁还有一个重要的使命,保护《四库全书》的转移。四库全书共有7部,3部清末已毁,日本侵华又损失2部,竺可桢受民国教育部的委托,将一部《四库全书》140箱,成功转移至贵阳黔灵山公园北的地母洞存放。竺可桢校长多次到地母洞察看《四库全书》的保护工作。

浙大西迁遵义湄潭办学,在生活极其艰苦的岁月里,竺可桢校长倡导“求是精神”,汇聚和保护了一大批如苏步青、王淦昌、贝时璋、卢鹤绂等一代知识分子精英。他们胸怀报国之志,陋室栖身,俭餐淡食果腹,创造了累累教学可研成果。培养了一大批如李政道、程开甲、叶笃正等新一批蜚声中外的科学巨子。为新中国成立后科学事业发展储备了重要的人力资源。使浙大崛起成为著名高等学府,并享有“东方剑桥”的美誉。

两弹元勋王淦昌、卢鹤绂完成了《中子的放射性》《关于探索中微子的建议》《从铀分裂到原子弹》《原子弹之潜力及利用》科研项目。“惟学无际,际于天地”。

来源:浙大EMBA公众号

编辑:

(本文转载自 ,如有侵权请电话联系13810995524)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MBAChina立场。采编部邮箱:news@mbachina.com,欢迎交流与合作。

收藏
订阅

备考交流

免费领取价值5000元MBA备考学习包(含近8年真题) 购买管理类联考MBA/MPAcc/MEM/MPA大纲配套新教材

扫码关注我们

  • 获取报考资讯
  • 了解院校活动
  • 学习备考干货
  • 研究上岸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