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工商大学论坛回顾:品国家大使风范,溯文化碰撞渊源

浙江工商大学MBA学院
2019-09-17 19:49 浏览量: 4533

MBA中国网讯】

论坛嘉宾回顾

孙树忠

现任南京大学顾问、教授

国家电力投资集团专家委员会委员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客座研究员

浙江工商大学北非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

历任中国驻法国特拉斯堡总领事

驻卢旺达大使

外交部高级外交官创新实践委员会主任

中国驻摩洛哥王国大使等职务

与大洋彼岸的文化碰撞

中美贸易战,确实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我们也许困惑,也许不解,是什么造就了这场贸易战?本次浙江工商大学商道论坛主讲人,便以此为起点为我们深入浅出的,梳理大洋彼岸的西方文化与我们东方文化的碰撞。他就是担任过多年外交大使的——孙树忠教授。

初见孙教授,一袭白衬衫,干净清爽,身形直挺,面容亲切,很难想象这是担任多年的一名大使形象。总感觉大使,就像国家外交部发言人一样,时刻都需要严肃,但实则不然。作为一名外交大使,并不是时刻面对媒体发言,而是需要对已经发生和发现的问题,与他国代表进行及时的沟通与交流,这是一种能力,一种方法,一种艺术。

学生们看到的,是美国对中国的科技压制,给中国的舆论压力,对中国的经济限制。和在反反复复,一轮又一轮的商谈中,中方得到的收效甚微的谈判结果。而孙教授解释道,这背后,除了美国对中国已然崛起的事实无法面对外,更是东西方文化中深层次的差异所造就的。美国人认为如果一件事出现了问题,那么就一定能找到办法解决问题;而中国人却认为,问题不能获得根本性解决,每一个解决方案都会引起新的问题,这是中美两国在思维方式上存在的巨大差异。

论坛中,孙教授提到这样一个案例,法国一项议案中就中国出现的个别违法事件,以偏概全,写出中国允许这样违法事件标题。孙大使得知,立即与对方沟通,在交谈无果之后,反应迅速,立刻以法国出现的纵火案为例,质问对方是否可以说法国允许纵火,对方当即否认。案例中反映出,西方国家对中国实施的是双重标注,很多西方国家对中国的认知是片面的,观念是陈旧的。

东西方的文化中的差异,使得双方在相互认知的过程中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困难,但在文明长河的发展中,有些差异又值得相互学习,相互借鉴。孙教授以生动的案例,幽默的语言,为学生们解答了心中许多的困惑的同时,也让学生们学习到了很多差异产生的历史性渊源。展现出了一名中国大使应有的学识,胆识,和风范。

浙江工商大学认为,生活在当下的社会中,学生们在为中国的崛起而感到自豪的同时,也要感谢以孙教授为代表的中国大使们。他们在纷繁复杂的国际形式中,为我们国家,和我国人民,争取平等的权力,积极主动的维护我们中国的国际形象,在没有硝烟的战场上,为国家的伟大复兴奋斗着。他们是在外交战场上的将军。而孙教授智慧的言语,从容的态度,立即应变的能力,更是令人敬佩。正所谓“顺,不妄喜;逆,不惶馁;安,不奢逸;危,不惊俱;胸有惊雷而面如平湖者可拜上将军!”

编辑:媒体小编

(本文转载自浙江工商大学MBA学院 ,如有侵权请电话联系13810995524)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MBAChina立场。采编部邮箱:news@mbachina.com,欢迎交流与合作。

收藏
订阅

备考交流

免费领取价值5000元MBA备考学习包(含近8年真题) 购买管理类联考MBA/MPAcc/MEM/MPA大纲配套新教材

扫码关注我们

  • 获取报考资讯
  • 了解院校活动
  • 学习备考干货
  • 研究上岸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