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度过职场的“中年危机”?来看看这6个故事……

MBAChina
2017-10-23 10:46 浏览量: 1904

MBAChina网讯】这是一个充斥着各种论述的时代,人们斩钉截铁地告诉你,要这样或不要这样,仿佛不按照他们所说的来做,你的人生就会危机四伏,中年危机、中产阶级危机、生存危机、财务危机、健康危机……总有一款危机适合你。


被危机吓坏的我们,糊里糊涂地吞下了许多夹杂在危机论里面似是而非的所谓技巧、法宝甚至赤裸裸的产品。但是,苏格拉底早就说过,“未经审视的人生不值得过”。




在中欧,每年秋天都会迎来Global EMBA课程的新学员。虽然这些商业精英们已经站在了金字塔的上层,但是,他们同样面临着各自人生、职业道路上的挑战和困惑。所不同的是,经过清醒的思考,他们选择在这个阶段回到校园,通过学习来寻找新的突破口。


对他们来说,真正的“四十而不惑”指向的是内心获得某种觉醒,不再为人生路上的所谓“困惑”“危机”“失意”所“惑”,认真、积极地面对自己的人生和事业。正如今天的一位分享者王文杰所言,每个人在这个年龄段回到学校上课,背后都有自己的动机和自己的故事,无一不是希望通过努力努力,让这个年龄段的人生故事更加精彩,更加不一样。


来看6位Global EMBA新生背后的故事!


1、15年坚守1个职业角色




Gregory Harbin说自己是苹果粉,并不是因为他在这家独角兽公司工作了将近10年。1978年,也就是乔布斯创立苹果的那年,8岁的Gregory已经拥有了他的第一台苹果,在同班同学省吃俭用买车的时候,高中生的Gregory用所有的积蓄给自己买了第一台Mac。


2008年,这位苹果粉带着自己在日写(NISSHA)和摩托罗拉(Motorola)所积累的供应链管理经验,如愿以偿地加入了苹果,并继续担任与供应链相关的岗位。在大多数职场人士喜欢换岗积累经验的当下,Gregory对自己职场角色的这种坚持几乎有点“不可思议”。这和苹果很少进行人才轮岗,鼓励员工在某个职业方向上深入发展的企业文化有关,也和Gregory对这种文化的认可有关。“不同的职业角色需要不同的时间去深入了解和发展,大多数人没有办法做到这一点。”




天道酬勤,这种坚持给Gregory带来了丰厚的回报。三年内,Gregory就晋升为了高级总监,这样快速的晋升在苹果内部也是非常少见的。“如果我中途转到市场、销售等其他部门,工作表现一定不如现在。”2012年,Gregory还依靠曾经在日写的工作经验,帮助苹果度过了一场危机,让iPad mini如期发布。这让Gregory非常自豪,也更加坚定了他对职场角色的坚守。也是在同一年,Gregory因为负责某个部件的改装研发,来到了中国。


当然,Gregory并不否认长期任职于同一个岗位,容易被同一群人、同样的思维困住,他选择通过回商学院读书的方式跳出“盒子”,Gregory期待在学习期间,和别人分享自己的经验,并聆听质疑的声音,获得不一样的思维方式。


“领导力一直是我的兴趣所在。我非常渴望知道自己所理解的领导力和亚洲市场、中国市场所认知的领导力有什么不同,我要如何跨越这种差距。” Gregory表示,如果自己要继续担任苹果在中国的领导者,这是他必须武装自己的技能,而这也是他选择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的原因。


2、自我定位,是每个人都需要面对的问题




企二代的自己,要不要那么努力?这一两年,李菁的心底时不时浮现这个问题,这不是她对这个身份的自我调侃或沾沾自喜,而是生命中正在真实遭遇的困惑,尤其是当两个孩子陆续走进她的生命,打破了她原有的事业节奏之后。


李菁是上海著名建筑企业舜杰集团董事长李寿祥的女儿,2007年国外学成归来,进入家族企业工作。从基层岗位起步,李菁通过自己的付出和努力,一步一步地升到了管理层,开始负责企业运营。与此同时,她也尝试为企业开拓新的发展机会,开始在舜杰集团的建筑项目中代理一些品牌资源。2009年,李菁参与创立了舜杰集团的采购平台——菁典贸易。


李菁谈到,这一路下来,虽然自己称不上“工作狂”,但一直在积极地寻找自己在家族企业中的位置,并为之不懈努力。不过,她也发现,工作一段时间后,无论是做项目对接还是做市场推广,自己都遭遇到了一些挑战,事业发展进入某种“瓶颈期”,这让李菁有些迷茫。在这中间,两个孩子的出生,也让李菁迎来了人生的另外一个重要角色——母亲。向左走,还是向右走,人生和事业是否还有其他的可能性?


第二个孩子出生8个月后,还在哺乳期的李菁,带着她的困惑来到了中欧,希望通过学习以及和同学之间的真诚交流,为人生这个阶段的困惑找到一些答案。李菁表示,刚刚完成的开学领导力模块,已经让她收获良多,一对一的领导力教练培训,让她开始直面自己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并积极着手解决。“找到自己!”这是李菁给现在的自己的任务,也是她希望实现的目标。


当然,对管理学术知识的期待,也是李菁回到校园的深层动力。李菁对中欧Global EMBA课程的学术深度早有耳闻,事实上,这也正是她在众多商学院课程里选择中欧的原因。Global EMBA2017上海班一如既往是一个非常国际化的多元群体,她也期望在和这些来自全球不同地方的优秀同学的共同学习中,开拓自己的商业视野,洞察更多其他企业和行业的发展现状及未来前景,探索企业管理的更加丰富的可能性,为未来的事业发展做好准备。


3、管理跨5国的国际化团队的时尚达人




来自西班牙的Vanessa Alcala Gros精通中英德法等多国语言,因为读本科和硕士时的专业都和国际关系、国际贸易有关,毕业后,她很自然地进入了政治领域,一度曾在华盛顿的美洲开发银行和马德里的美国大使馆工作。正是在领馆工作期间,Vanessa结识了一群世界顶尖的时尚设计师,包括著名的Michael Kors,激起了她对时尚行业的兴趣,此后转行进入了时尚行业。


相继在知名品牌Hugo Boss和西班牙第二大时尚零售集团Grupo Cortefiel工作几年后,热爱中国的Vanessa希望在这个东方国度的时尚行业里工作,2008年,她在上海加入了知名的瑞典快时尚品牌H&M,并工作至今。如今,Vanessa担任着H&M的全球采购经理,负责全球范围的男装分类和搭配策划。虽然常驻上海,她管理的却是一个非常国际化的团队,下属的50多名成员分布在5个国家。




“H&M的坦诚开明的企业文化、多元的工作环境,和我个人的价值观非常契合,并且在各个方面滋养着我,让我成长为更好的人和更好的商业领导者。”谈起自己在H&M的工作,Vanessa神采飞扬,但也并不讳言这个行业所面临的挑战,不过,在她眼里,所有的挑战都可以通过团队的努力转变成优化资源和开发新产品的机遇。


Vanessa到中欧读书的动力也很纯粹,那就是满足自己对其他行业的好奇心,继续学习,成就更好的自己。“我相信,Global EMBA的学习可以帮助我更好地了解世界和中国正在发生的一切,在这个过程中学习到商业管理知识,以及和同学、校友建立联系,将对我在这个快速变化的商业环境中的职业发展有非常大的帮助。”


4、从管培生到监管20亿美元的财务领导者




“我是个职业经理人,也是个妈妈。我希望自己成为孩子的好榜样。”


2003年,刚毕业一年的袁国芳脱颖而出,成为GE 企业领袖培训项目FMP(Financial Management Program)的一员(每年在中国招生10人)。两年培训后,她再次以优异表现进入GE另一个精英项目CAS(Corporate Audit Staff),在GE全球不同的财务岗位上做审计、带项目,在这期间,她成为GE第一个被派往中东的女性,帮助建立当地审计团队。如今,袁国芳是GE在中国最大的、年营收高达20亿美元的医疗集团的财务总监。


袁国芳形容自己在GE的发展仿佛是“坐直升机”,当然,压力也一路随行。2008年前后,28岁的袁国芳,不得不带着一群至少年长自己五岁的下属去和成都青羊区政府洽谈GE成立当地新办公室的事宜。“当时其实很害怕,我知道自己是有差距的。”袁国芳坦言,她的经验是,及时沟通,不怕犯错,有错误了及时纠正方向,并且不再重犯。与此同时,她也主动补足自己的短板,当她发现自己缺少基层财务经验时,2010年左右,她主动申请去地处偏僻的杭州萧山的GE工厂里做亚洲供应链的财务负责人。


选择回商学院读书,袁国芳最大的动力来自于探索GE之外世界的渴望。“在GE待了这么久,是我的一个优势,但也是我的一个短板。”袁国芳并不讳言,在GE财务领域工作15年后,她现在正处于有些迷茫的阶段——职业发展的下一步是继续做财务,还是转到其他轨道,比如运营,做更多的拓展?“也许,我的职业生涯并不会有一个太大变化,但至少这两年的学习可以开拓我的视野,接触到更多的新事物,让我对自己下一个阶段的人生和职业发展有更多更有创意的想法。”


袁国芳说,读中欧Global EMBA不仅是她在人生这个阶段给到自己的礼物,也是先生送给她的礼物。虽然一直都有回校读书的念头,但因为工作和家庭生活的繁忙,袁国芳一直犹豫,这一次是她先生一直在后面推着她完成这件事,不仅向她推荐了他朋友读过的Global EMBA这个课程,还督促她完成申请。作为两个孩子的妈妈,袁国芳希望自己可以做一些有趣的事情,做自己孩子的好榜样。


5、一个前工程师对职业发展的思考




在送离职的上级去机场的路上,王文杰再次感谢对方曾经的晋升推荐。对方却严肃地告诉他,“文杰,虽然我们认识十年了,但是我选择你并不是因为个人原因,我做的是对公司最有利的选择,你是所有候选人中表现最优秀的。”


上级的这番话一下子点醒了王文杰。他意识到,工作中的言行是被公司和上级集体观察的,重大晋升的考察也许在你还没有意识到的时候已经开始了。王文杰清楚记得,自己被晋升的消息发出不到十分钟,他就收到了很多公司高层的祝贺邮件。


今年是王文杰在霍尼韦尔发展的第10年。在霍尼韦尔,王文杰迎来了自己职业生涯的一个重要转折:从工程师变成管理者的职场角色转型。2014年8月,王文杰开始担任霍尼韦尔航空航天集团亚太区总监及首席信息官。“工程师和管理者这两条职业发展路线并不是完全对立、没有交集的。两者是可以互补的。”他非常鼓励有技术背景的工程师尝试更大的可能性,创造更大的影响力。


他建议在工作中,不仅要把职责之内的工作做好,而且必须做得比需要的更多,按照你想要到达的那个高度来要求自己。王文杰非常强调职场规划的重要性,他指出,企业招聘的时候的确都比较注重员工的稳定和忠诚度,但更看重的是个人对职业未来的思考和规划能力,因为,长期来看,战略型思维的人必然胜过那些只看眼前、流于表面的人。


谈到为什么在人生的这个阶段回学校读书,王文杰表示是各种因缘巧合的结果,一如当年他从中国去到美国,在冥冥之中,他感受到了远方的召唤。所以,当他在领导力课堂上听到杰克·伍德(Jack Wood)教授谈一个人产生新的变化需要两年半到三年半的时间,王文杰心中一动,今年正好是他从美国回到中国工作开展管理工作的第三年。“也许,在潜意识中,我感受到了变化的来临吧。”当然,王文杰也希望借此机会梳理自己过去的商业实践。“我有很多亲身的感受,这些感受要形成一个体系和一种认知需要时间,整理并没有想象的那么简单,但是有时候你需要验证一下自己的想法。”


这就是王文杰,一个喜欢和有艺术感的人接触,喜欢谈“质感”,喜欢谈潜意识的曾经的工程师,现在的企业高层管理者。


6、如何在一家企业体验多种职业人生




俞丽娜出生在商业氛围浓厚的浙江,浙商的创业精神一直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她。因此,虽然她从2006年开始一直都在迅达集团内任职,但她走过的职业道路却非常丰富多彩。无论是参与创建EHS部门,负责协调中国战略的制定和落地,还是转战HR部门、搭建人才体系,抑或是现在负责集团数字化业务的新业务拓展,俞丽娜都可以尽情地在这些岗位上挥洒她的“创造力”。


在负责中国战略部期间,俞丽娜同时兼任了现场营运重要客户经理。在这个过程中,她越来越意识到人才的重要性,于是萌生了调动整个现场营运的人才更好地服务客户的想法。2012年,俞丽娜转岗至人力资源部。


“我不是HR出身,也没有特别具体的HR工作背景,转型挑战肯定是有的,但是我的长处是能够把业务需要的东西转化成为HR的行动,继而推动业务的发展。”俞丽娜带领迅达中国现场营运的HR团队,有序地完成了人才体系的梳理和人才框架的搭建,并且启动了针对区域分公司总经理和未来管理人才的定制发展计划。这也是俞丽娜非常自豪的事情。


“我特别感激迅达的人才发展文化让我有机会体验不同的可能。”俞丽娜表示,读Global EMBA的目的之一正是希望梳理自己过去在迅达的不同岗位上所积累的众多商业实践经验。另外一个重要动力则是希望深入了解“组织行为学”。“组织的行为和文化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企业战略和商业计划能否成功。”在比较了全球不同商学院的组织行为学课程后,俞丽娜最后选择了中欧Global EMBA课程,并顺利完成申请。


事实上,中欧开学前一个月,俞丽娜在迅达的职业道路又发生了变化,她被任命为迅达集团数字化业务的业务拓展副总裁,开拓物联网浪潮下的新的商业机会。新的岗位和新的学习任务都需要极大的精力投入,她还有可能需要前往欧洲工作。在得知中欧的苏黎世教研基地也并行提供学习机会的时候,俞丽娜选择接受挑战。“这两件事情同时发生的确需要很大的投入,但也不是不可完成的任务。和同学们在一起,会有很多交流,这对我的新工作也会很有帮助。我也能把我的一些经验跟大家分享,这是好事情。”


文中图片来自pexels、everypixel、摄图网,图片授权基于CC0协议。


版权声明:

本文转载自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如原作者不愿意本网站刊登使用相关素材,请及时通知本站,我们将在短时间内予以处理,联系电话010-53572272。

编辑:

(本文转载自 ,如有侵权请电话联系13810995524)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MBAChina立场。采编部邮箱:news@mbachina.com,欢迎交流与合作。

收藏
订阅

备考交流

免费领取价值5000元MBA备考学习包(含近8年真题) 购买管理类联考MBA/MPAcc/MEM/MPA大纲配套新教材

扫码关注我们

  • 获取报考资讯
  • 了解院校活动
  • 学习备考干货
  • 研究上岸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