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年轻人来说,做“自己擅长的事”是一种好的选择吗?

MBAChina
2017-01-11 11:34 浏览量: 3710

MBAChina网做擅长的事情,是绝对正确的,不要因为出身、专业等所限制自己,你看方文山、周杰伦。擅长意味着个人动机、兴趣、能力与职位的匹配,因此更容易做出斐然的成绩,实现人生价值,所以人应该一直做自己擅长的事情。




所以我的答案是:是的,无论什么时候,做擅长的事都是个好的选择。


所以只想得到是否的童鞋,就可以不用往下看了。


我下面的内容,讲的是:了解什么是擅长,自己擅长什么,以及不要过早贴标签自我设限。


苏格拉底曾经说过,人最难的是认识自己。


1、起跑线焦虑,入行太早,懂得太少


很多知友私信或值乎咨询我时,总会说到:


我想从事市场工作,而我老板非要我在销售岗位待满一年,我觉得自己看到了目标还要做些不相干的就是在浪费青春……or 我想从事人力资源专家(COE)工作,而老板非安排我在员工服务岗位(SSC),申请调岗没批,该不该辞职?


遇到这样的人我很纠结,一方面为他们这代人能有如此高的成就动机和事业心、主动的职业生涯规划意识而感到高兴;


另一方面,我感觉好像自己落伍了,所有人都那么急,只有我慢半拍,是众人皆醒我独醉吗?(不是那个一人我饮酒醉,求饶。)


貌似全世界都成了 A 型人格?而明明是 A 型人格的我,在你们面前显得这么 B,都快 2B 了。


注:A 型人格具有较高的进取心、侵略性、自信心、成就感,并且容易紧张;B 型人格者则属较松散、与世无争,对任何事皆处之泰然(Friedman&Rosenman,1974)。


整个社会陷入一种起跑线焦虑,一种“没时间解释了快上车!”的急躁缓缓弥漫。


刚毕业的孩子们啊,延迟退休后的你们职业生涯从 22 到 65 岁 +(甚至 70),也就是你还有小半个世纪的历程要奋斗,干嘛那么早冲刺?


人这一辈子活的是生活,不是事业。那些成就,压在不成熟的人身上,都是负担。


万众创业的时代,媒体上的软文汤香四溢……白手起家亿万富翁,商界奇少年身价亿万……新闻本来就好猎奇,结果有人胡说,还就有人胡听……

被这些媒体所环绕的你,因为易得性直觉(availability heuristic)一想到成功,就是大学刚毕业就身价千万,一个 PPT 种子轮融资千万……你只看到了创业成功,你哪知道中国每天多少家创业公司注销呢?


想一下,微博上除了文体界的当红小鲜肉啥的,有几个是在 30 之前成名的?越是大成就,恐怕来的越晚吧?你看看这两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莫言和鲍勃迪伦。


不要怕输在起跑线上,如果说输,你还是蝌蚪的时候就输了。


人更不应该过早为自己做好长远而细致的职业生涯规划。因为:你对自己认识太少


你所了解的技能,可能只是最浅显的冰山一角。


比如我在某卫视节目一求职节目做 HR 专家的时候,见到一个爱唱歌的小伙子,希望在企业内找一个能跟唱歌相关的职业;


比如某个内蒙小伙子,从小爱做饭,希望到企业找一个跟美食相关的职位;


再比如一个会武术的小伙子,希望到企业找一个发挥一技之长的职位。


行政、厨师、保安?这就是你们看到的技能?


2、初入职场,干点正经事


初入职场的阶段是职业的探索期,人们还在摸索着自己适合什么,这个时期要做两件事情:认识自己和融入世界。


一、发展自我意识


自我意识是有效管理职业生涯的基础。相较于国外的学生,国内的学生简直一直生活在鸡笼里,接触社会的机会太少了。


同时国内的大学生职业教育又过于流于形式,致使大学生即便工作了一两年,都不知道自己是否喜欢、适合这份工作。别人夸两句,就觉得能力爆棚,领导训两句,就恨不得无地自容。


职业发展是个匹配的过程,但是大学生普遍对自己的才能、兴趣、价值观和生活方式偏好缺乏深刻的理解。


但是无论选择哪个,过程中难免遇到问题。因为那些强调选择权和试探的人可能把握不准,自己能不能发展出有意义的人际关系,而强调稳定,强调对工作、组织和其他人(如爱情)承诺的年轻人,对于承诺是否过于死板、不成熟也毫无把握。


好在,无论你选择哪种状态,“而立之年”的 30 岁大关,总会刺激人们对自己的生活结构进行再评价。


Daniel K. Levinson 说:


人的内心深处有一个声音告诉自己,“如果我想改变我的生活——有哪些地方需要更改或者放弃,或者是以往而需要补充的——我就必须从现在开始,否则就太迟了”。


存在于 30 岁的转型期中的上述感觉给沉思、成长和生活的再定位提供了机会。


随着将来高等教育的发展,硕士和博士的比重会增加,而退休年龄的延迟与平均寿命的增长,延长了人生的每个区间。这个 30 岁的坎,很可能就延迟到 35 岁了(高兴不?),甚至青年期都要延迟到 50 岁了我脚着。


所以,在 30 岁之前,可以多尝试几个爱好和几个职业方向,你有大把时间可以改正。


这种经由全神贯注所产生的极乐的心理体验,Mihaly 称之为“flow”(心流),并认为这是一种最佳的体验。后来被在 UCB 多年又回到 T 大执教的彭凯平老师改名为福流,也挺有社会主义特色的。


所以能做擅长的事情,本身是一种幸福体验,而且也能代来更高的绩效产出,如果你从事的工作总能带来福流的体验,那说明工作和自己的匹配。


但是福流的模型也示意,不要总固着在特定区域。如果增加了技能水平,也要增加任务的挑战感的。


二、能否带来超越外界对你预期的


价值或定位?


如果你的擅长能到直接领导和间接领导的认可,同时为你获得了更多进入领导 - 下属内圈关系的机会,以及获得显性的荣誉、奖励、加薪和晋升。那么这些擅长是值得及时发挥的。


但如果你的擅长经常会被别的同事贴标签,比如某某某不就会个 **** 嘛,除了 **** 他还会干什么?


当然,这也要看说话的人说的客观还是妒忌恨,如果客观,你就该反思意识到,这个擅长是否会限制你的定位,这个定位是说,会不会定位在某一固定技能(如擅长做 Excel 函数)而被贴标签?


这可能不是将来要依赖的优势点。


三、其深度厚度是否值得长期挖掘性?


擅长的工作,是否能抽离提取出具有高概括性的知识体系?


它应该能丰富你的思维框架,并完善你的理论知识架构,同时你对理论的掌握能够帮助你建立起在这一领域的专业地位,增强你的专业定位,最终,这些知识、经验可以迁移到相关更广阔的领域。


如果,只面向某一单项任务,不能帮你建立起对工作、人际等方面的认识与理论知识框架。可能就是一口不值得浪费时间的枯井。


如果这三个的答案都是“是”,早点从事这样的“擅长”也可以。


版权声明:

本文内容来自知乎:小红拖拉机。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MBA China观点。如原作者如不愿意本网站刊登使用相关素材,请及时通知本站,我们将在最短时间内予以处理,联系010-57277590。


精彩推荐:


*商学院MBA学费明年或停涨


专家预测2017MBA管理类联考分数线在165左右


34所自主划线院校MBA管理类联考复试分数线汇总


欲了解更多联考新闻资讯请点击:http://www.mbachina.com/html/lkxw/


友情提示:2018管理类联考(MBA/MEM/EMBA)备考群459353097 / 239701642 / 346590212,2018MPAcc备考交流群214136678,欢迎各位备考生入群交流。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MBAChina网微信公众号

编辑:

(本文转载自 ,如有侵权请电话联系13810995524)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MBAChina立场。采编部邮箱:news@mbachina.com,欢迎交流与合作。

收藏
订阅

备考交流

免费领取价值5000元MBA备考学习包(含近8年真题) 购买管理类联考MBA/MPAcc/MEM/MPA大纲配套新教材

扫码关注我们

  • 获取报考资讯
  • 了解院校活动
  • 学习备考干货
  • 研究上岸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