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战杯”省赛一等奖 | 用心关注生活,让学术挑战更有意义

云南财经大学
2021-08-06 17:01 浏览量: 5582

2021年5月,第十一届“挑战杯”云南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节在昆举行,我校共有15件作品入围“挑战杯”省赛,其中8件进入终审决赛。最终,《西南边疆地区脱贫攻坚效应评估和富民实现路径研究》获特等奖,《跨国的结合:中缅边民通婚状况实证研究——以云南保山市、德宏州边境地区为例》《基于文本挖掘的两类景区游客满意度特征比较——以云南民族村和石林风景区为例》《老龄化撞上数字化:银发群体跨越“第二道数字鸿沟”研究》3件作品获一等奖,其余入围作品获二等奖4项,三等奖、优秀奖各3项。期,就让我们走近三支一等奖获奖团队,看看他们用心关注生活,从身边发掘选题,齐心协力完成学术挑战、收获成长与进步的故事吧。

要一起参加“挑战杯吗?

好啊好啊!走起!

“什么样的选题好”

《跨国的结合:中缅边民通婚状况实证研究——以云南保山市、德宏州边境地区为例》团队

“其实我们对成员的选择很‘随意’,朋友约朋友,室友约室友。”项目负责人赵孝宇同学在被问及如何组建团队时这样回答。就是在这样看似随意的邀约中,来自财政与公共管理学院财政学18-1班的赵孝宇、祖文明、彭浩,与会计学院财务管理18-3班马钰杰、经济学院贸易经济18-1班朱自威、国际语言文化学院泰语18-1班侯娜组成了一个团队,一路冲进省赛,最终取得了一等奖的佳绩。

“什么样的选题好?”这是团队成立之初一直在思考的问题,因此他们参考了历届清华大学公共政策案例分析大赛的选题、往届“挑战杯”竞赛云南赛区国奖选题以及一些国家级科研项目的选题。赵孝宇和朱自威是高中同学,从小在保山边境地区长大,中缅通婚现象于他们而言早已习以为常。是否能以中缅通婚为研究对象?在请教指导老师、财政与公共管理学院李葆萍老师后,他们得到了肯定的答复,遂决定以中缅通婚为切入点进行调研。谈及项目研究内容时,赵孝宇打趣地说:“我们研究的其实就是娶一个缅甸媳妇靠不靠谱,娶回来后生活怎么样的问题。”

由于调研计划安排在寒假,加之地点选择在保山、德宏一带,这项工作便由当地人赵孝宇和朱自威承担了。朱自威说:“用当地话来讲就是,把所有的缅甸媳妇找来可以摆一街。”在朱自威生活的村子里就有很多中缅通婚家庭,因为有良好的群众基础,以及父母亲戚的帮助,调研进行得还算顺利,可是过程并不轻松。调研覆盖的村庄分布散、距离远,每天要跑很多地方,两人为此花费了很大的精力。在获得丰富的一手资料后,小组成员齐心协力完成了调研报告的撰写。

项目虽冲到校赛,但是在推省赛的环节却落选了。“专业知识欠缺,文本粗糙。”这是当时评委老师给出的评语。本以为“挑战杯”之旅就此终结,然而幸运的是,这个半路夭折的项目,因为选题新颖被学校邀请来指导、打磨省赛参赛作品的专家看中,获得了重生的机会。

“专业知识欠缺,文本粗糙,没有科学的调查方法确实是我们的硬伤。”赵孝宇说。为了提升作品的专业性和竞争力,李葆萍老师找到专门做跨境问题研究的财政与公共管理学院郗春嫒老师对团队进行更深入的指导,从结构上、内容上提出了很多意见,使作品得到了很大的改善。“我们的作品最终能拿出去参加省赛,跟强劲的对手一竞高下,得益于两位老师的悉心指导。”团队成员们对老师们的感谢溢于言表。

“保山是我的家乡,这次参加‘挑战杯’竞赛,我们将日常生活中观察到的现象与学术活动结合起来,是一次独特的体验,也让我明确了未来努力的方向。”赵孝宇说。

“辩论中能产生更好的方法”

《基于文本挖掘的两类景区游客满意度特征比较——以云南民族村和石林风景区为例》团队

“校赛时我们改了7次稿子,省赛时改了8次稿子,国赛的话现在还在改,我们的每一稿文章,鲁筠老师都会仔细地审核,遇到一些行文逻辑不好的地方,老师会及时指出,让我们修改。”项目负责人、统计18-1班文星凯代表团队感谢指导教师、统计与数学学院鲁筠老师。

这个团队的成员都来自统计与数学学院,除文星凯外,还有统计18-1班靳星皓、刘佳颖和应统18-1班车丽萍。确定选题的过程中,他们聚焦云南省委在“十四五”规划中提出的要建设一批富有文化底蕴的世界级旅游景区,但是受新冠疫情影响,各景区在发展自己的特色文化时暴露出了一些不足,遂决定以此为研究内容,通过文本挖掘分析法,去呈现各景区的优势与不足,希望能为促进云南省旅游产业复苏贡献自己的力量。

能在众多优秀作品中脱颖而出,顺利冲进国赛,他们有着自己独特的优势。“首先是紧跟当前时政热点,比如云南‘十四五’规划、新冠疫情的影响等;其次是我们的研究方法在本科组里有很大的竞争力;最后是我们认真完成了实地调研和论文撰写,文章里的每一字每一句,都是很认真地斟酌过的。”文星凯说。

团队成员各有所长,齐心协力朝着共同的目标前进,但合作的过程中,难免会有些小摩擦。“我们偶尔会发生一些小争论,但四个人都很清楚,这些争执都是为了能更好地完成共同目标,而且辩论中能产生更好的方法,这是一件好事。”

刘佳颖说,在数不清的讨论、修改过程中,她学会了与队友磨合、沟通。比如在文章结构需不需要大改的问题上,她希望可以缩减一半篇幅从而使得文章逻辑更流畅,但是最后还是听取了队友的意见,选择从另一个角度来理解现有的文章结构。

令车丽萍印象最深刻的一件事发生在省赛决赛期间,在距离决赛答辩还有两天时,经过团队讨论,他们临时舍弃了已经完成的答辩PPT,为了赶时间做一版新的PPT,团队成员借了学院的会议室熬通宵,到当天凌晨5点终于做出了一版令他们满意的PPT,“大家一起努力为同一个目标而奋斗的日子真的很棒”。

通过参加本次“挑战杯”比赛,大家收获满满,不仅深入学习了专业领域的一些研究方法,还学到了撰写学术论文的一些规范标准和语言表达技巧,了解了如何用通俗易懂的方式去表达比较专业的术语。“这次比赛让我更懂得如何把自己的想法和思路整理成文字。”靳星皓说。

对于接下来的国赛,文星凯表示目前正在积极备战当中,团队很有信心,将会以更好的状态来冲刺国赛。

“最大的收获是彼此间的友谊”

《老龄化撞上数字化:银发群体跨越“第二道数字鸿沟”研究》团队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我们每个人都会变老,等我们老了也不会用新型的智能机怎么办?”这是财政与公共管理学院税务专硕1904班邓宗权同学在谈到自己小组的选题由来时所说的话。

现代科技高速发展,数字化时代让我们的生活更加便捷,然而面对移动支付、智能扫码等操作,不少老年人显得无所适从。邓宗权团队的成员就碰到了家中老人因为不会填报健康码,出行、看病困难的问题。推己及人,关注老年人面临的“数字鸿沟”问题就成为了团队参加“挑战杯”的初衷。

团队成员除邓宗权外,还有同样来自财政与公共管理学院税务专硕1904班的李娜,公共管理专硕1801班的张凯、沙华国和金融学院保险专硕1902班的王珊。在定下《老龄化撞上数字化:银发群体跨越“第二道数字鸿沟”研究》的选题后,成员们首先对“数字鸿沟”的概念进行了详细梳理,再对老年人当下遇到的不会使用智能手机等电子产品的情况进行了实地调研。他们到医院、超市、公园等公共场合发放问卷,开展问卷调查。

“今年大年初三我们还通过腾讯会议讨论问卷设计,最终改了七八次,过程十分坎坷。”张凯说,这是他在整个参赛过程中印象最深刻的事。

“挑战杯”/ 我们有话说

2021·SUMMER

-END-

文字 | 唐艳芳 吴佳倩 孙娴

视频 | 杨柳 杨笛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封面图 | 张文静

排版 | 唐艳芳

编辑 | 吴炳昕

实习编辑 | 张文静 徐培淇

编辑:凌墨

(本文转载自 ,如有侵权请电话联系13810995524)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MBAChina立场。采编部邮箱:news@mbachina.com,欢迎交流与合作。

收藏
订阅

备考交流

免费领取价值5000元MBA备考学习包(含近8年真题) 购买管理类联考MBA/MPAcc/MEM/MPA大纲配套新教材

扫码关注我们

  • 获取报考资讯
  • 了解院校活动
  • 学习备考干货
  • 研究上岸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