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分析:湖北医观人数首降!一大关键指标已连降2日!拐点来了?武汉到底多少人感染?

MBAChina
2020-02-06 13:39 浏览量: 3166

MBA中国网讯】据国家卫健委关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通报的最新数据,截至2月5日0-24时,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新增确诊病例3694例(累计28018例),新增疑似疑似病例5328例(累计24702例),新增重症病例640例(累计3859例),新增治愈出院病例261例(累计1153例),新增死亡病例73例(累计563例)。

全国新增确认病例减少

据21数据新闻实验室统计发现,5日全国新增确诊病例为3694例,较4日3887例有所减少,其中非湖北地区新增确诊病例已连续两日下降。

值得一提的是,武汉市新增确诊病例1766例,下降10.22%,湖北省新增确诊病例2987例,下降5.35%,均出现明显拐点。

一个可喜的数据是,截止2月5日24时,全国累计治愈出院人数已达到1153人,较前一日新增261人,同比增长29.26%,首次过千,同时累计治愈出院人数爬坡斜率已远超累计死亡病例爬坡斜率。

对此,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程真顺分析指出:

新冠肺炎传染性强但致命性低于SARS,目前新型冠状病毒的认识和治疗方面的总结在逐步提高,比如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接触时间的选择如何调整,呼吸支持手段的优化等,让更多的患者得到了治愈。

他判断,一大批1月下旬入院的患者,会在近期出院,迎来出院高峰。

湖北医观人数大幅减少2367人

此前连续下降的新增疑似病例数,在5日出现了抬头趋势。全国新增疑似病例5328例,其中湖北新增疑似病例为3230例,非湖北地区则走势平稳。

从新增疑似病例来看,全国尤其是湖北,疫情防控压力依然不小。不过,从国家卫健委公布的累计医学观察的人数和确诊人数的关系可以看出,此前采取的严格隔离措施正在发挥作用,特别是湖北。

截止2月5日24时,湖北省尚在医学观察人数为64127人,较前一日大幅减少2637人,同比下降3.95%,为首次下降。全国尚在医学观察人数186354,较前一日新增799人,同比增长仅0.43%。

确诊来自疑似,疑似来自转观察。从新增医院观察人数的增速下降来看,“池子里的水源开始少了“,疫情正在逐步得到控制。

同时,无论是全国还是湖北省的数据,都显示平均每新增一个确诊病人引起的新增追踪观察的人数在下降,说明后面被确诊的人降低了与人接触的范围。

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陆家海在接受21财经APP采访时表示:

医学观察人数增速下降,说明这段时间采取的隔离防护措施起作用,但接下来会出现全国的返工潮,医学观察人数有不排除会上升,特别是流动人口较多的地区,比如广东、浙江等,对流动人口的疫情防控不能放松。

全国确诊病例死亡率不断下降

对于普遍关注的确诊病例死亡率数据,有较明显地区性差异。

全国数据保持在2%的水平,非湖北地区更是只有0.17%的水平;湖北特别是武汉等疫情较严重的城市,确诊病例死亡率较高,武汉达到了4.1%,但随着医疗资源到位,治疗手段不断提高改善,确诊病例整体死亡率均处于下降趋势。

另外,据不完全统计,92%城市未出现死亡病例,目前全国约有332个城市已有确诊病例,其中306个城市未出现死亡病例,而出现死亡病例的26个城市中,有14个属于湖北省,同时湖北重症以及危重症病人较多。

对于死亡率数据的差异,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成员李兰娟分析认为:

主要原因在于是武汉和湖北正好是感染的人发病的高峰期,而医疗资源相对短缺。

中国疾控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研究人员认为:

除了医疗资源不足的原因外,湖北以外的确诊病例一般都是二代,或者三四代病毒感染,”毒力“有所减弱。

武汉和湖北医疗资源瓶颈的问题,正在逐步得到有力解决

2月5日晚间,湖北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就近期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下达命令,命令要求确保疑似和确诊病例“应收尽收、应治尽治”,确保一个都不放过。违反者,按照《传染病防治法》相关规定,严格追究责任。

此前,5日傍晚,湖北省人民政府发通告表示,按照湖北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的工作部署,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在1月31日紧急下达2亿元救治场所建设补助资金的基础上,2月5日再紧急下达2亿元资金,专项补助各地救治场所建设。省指挥部要求各地迅速将资金落实到具体项目,加快推进项目建设,抓实抓细各项工作,千方百计尽快提升救治能力。

武汉到底有多少人感染?

疫情何时现“拐点”?

5日晚间,呼吸与危重症医学专家、中国工程院副院长、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王辰做客《新闻1+1》栏目,就方舱医院兴建、疫情“拐点”、特效药等热点问题接受了主持人白岩松的专访。

一、患者收治情况及目前形势

白岩松:武汉的防疫形势如何?

王辰:可以说是形势严峻,大批的患者未能及时收治到医院中。而这批患者在社会上的流动、在家里居住,会造成社会和家庭进一步的感染,这是加剧疫情的最重要的因素。

白岩松:一方面,市民响应号召留在家中不外出。另一方面,这又会增加家庭感染的风险。怎么看这个矛盾?

王辰:破题的关键在于将已经诊断的病例收治到医院中,进行集中收治和隔离,避免与家庭成员和社会成员的接触。而在已经感染的患者中,轻症患者的移动性更大,在社会上造成感染的几率更大。目前对于这类患者的收治力度是不够的,有限的床位主要用于收治危重症和重症患者,大量的轻症患者未被收治的情况是存在的。

二、关于方舱医院的收治能力和交叉感染的风险

白岩松:提出“方舱医院”的初衷是什么?能发挥多大作用?

王辰:我们要想办法扩充收治容量,前期采用了建设定点医院的办法,但是容量十分有限。事实上,如果我们借用一些大型场所收治病人,尽管医疗条件不完善,但容量很大,就可以很快解决大量床位不足的问题。由于大量的轻症病人流动性强,因此方舱医院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收治这些病人,既能让他们得到医治,同时还能做到隔离,是很关键的举措。

白岩松:方舱医院会否有新的理念在里面?

王辰:方舱医院可以被看作是“诺亚方舟”上的一个“舱位”,是用最小的社会资源,最简单的场所的改动,能够最快地达到扩大收治容量的目的。这里对轻症患者主要进行简单的诊疗和照顾,一旦发现病情加重的情况,可以随时送到医疗条件更好的医院及时得到救治,形成一个有序的层级。目前最重要的是执行的问题,现在看来执行得很快。

白岩松:公众对方舱医院的安全性表示担忧,如何看待这些担忧?

王辰:这些担心有一定的道理,但是轻症患者是可以自理的。从病症的角度看,轻症患者具有以下两个特点。一是他们需要得到强度并不大的治疗,二是他们需要和社会及家庭隔离开,而方舱医院刚好是“对症下药”。在我看来,大家之间相互理解,这些担忧就可以解决。大家现在是共克时艰,都需要相互理解,共同努力。

白岩松:如何做到确诊“快而准确”?如何避免疑似病例进入方舱医院?

王辰:我们的标准是核酸检测为阳性的患者才可以进入,而且高龄患者、有基础合并症的且有加重可能的病患不会被收入,可以说是轻症患者的“社区”。这不是“至善之策”,却是可取之策、现实之策。

方舱医院 图/新华社

白岩松:目前是否有了更为成熟的快速准确的检测方式?

王辰:检测方式还主要是对病毒核酸的检测,虽然不同企业不同检测试剂的精准度参差不齐,但总体上检测能力在提升。需要指出的是,并不是所有患病的人都能够检测出核酸呈阳性,而且核酸对于真实病例的检测率不过30%至50%。我建议,在武汉这样疫情较重的地区,有流行病学史、有临床症状的患者应该可以列为临床诊断病例。

白岩松:如此大密度的患者出现在方舱医院中,医护人员的感染风险会否增加?

王辰:对医护人员还好,因为他们所处的环境和在病房以及ICU中是一样的,都是在一个共同的污染的环境中,防护条件是一样的。由于这些轻症患者都是核酸检测呈阳性,属于同一种病毒,因此不存在交叉感染的问题。

白岩松:在疫情没有迅速加剧的情况下,方舱医院能否满足需求?

王辰:目前确切的感染人数还未可知,我们希望加上定点医院和方舱医院,能控制在2万的收治能力。但是如果社区交叉感染问题不解决的话,确诊人数还会进一步上升。因此,现在最重要的是实现方舱医院的初衷,即“应收尽收”,将社会上的传染源收治到医院中,减低社区和家庭的传播,进而降低整体的患病人数,这需要得到民众的认同,特别是患者的理解和支持。

白岩松:目前,我们是否朝着“应收尽收,应治尽治”的方向前行了?

王辰:方舱医院正在进行“应收尽收”的努力,同时还应该提高核酸检测的能力和容量。目前,核酸检测的数量可以满足临床诊断的需求。需要看到,目前增加的病例数并不是实际增加的病例数,而是核酸检测出的确诊病例数,并非所有被吸纳的数字都是被检测出来的。因此,报道的新增病例数是新增的确诊病例数,很可能还有存量,必须实事求是地看待这个问题。

白岩松:目前对于疑似病例是否也找到了有效的办法?

王辰:从制度设计上看,疑似病例要求当天隔离。我们希望疑似病例中,没有接受核酸检测的患者尽快接受检测。而疑似病人现在又分出一类,即“临床诊断病例”,也就是在流行病学史和临床表现上和确诊病例高度吻合。

武汉方舱医院 图/新华社

三、关于特效药和疫情“拐点”的问题

白岩松:特效药何时出来?是否已经有了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王辰:要想战胜疫情,有两条工作主线。一是防控和医疗,二是科学研究。面对这个新发的呼吸道传染病,必须认识它的规律对症下药,科学应对。根据前期的结果,大家对瑞德西韦抱有比较大的希望,其他药物包括中药,我们都需要进一步的临床观察来确定其疗效。特别提醒大家的是,个例的药品有效与否不是科学结论,一定要进行临床实验。

白岩松:何时会出现所谓的“拐点”?

王辰:现在的问题是,疫情的底数并不清楚,判断根据是不足的。此外,现在社区和社会上未能进行隔离的病人,在家庭和社会的传播威胁性还是很大的。如果不加以有效的管控,这个“拐点”无法预测。此外,病毒还有可能不断变异。我们知道,新型冠状病毒是新加在人体上的,它还有不断变异的可能,具体体现在传播性和致病性上,这也无法预期。此外,人员流动、天气变暖也是影响因素之一。

来源丨21世纪经济报道(ID:jjbd21 作者:梁宇芳,实习生李皓)、新闻联播、公开信息

编辑:颜回

(本文转载自21世纪经济报道(ID:jjbd21) ,如有侵权请电话联系13810995524)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MBAChina立场。采编部邮箱:news@mbachina.com,欢迎交流与合作。

收藏
订阅

备考交流

免费领取价值5000元MBA备考学习包(含近8年真题) 购买管理类联考MBA/MPAcc/MEM/MPA大纲配套新教材

扫码关注我们

  • 获取报考资讯
  • 了解院校活动
  • 学习备考干货
  • 研究上岸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