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交利物浦大学首届西浦机器翻译论坛成功举办

西浦国际商学院
2018-12-19 12:00 浏览量: 5178

MBAChina网讯】12月15日,首届西浦机器翻译论坛暨第三次江苏翻译技术沙龙在西交利物浦大学国际交流中心举办,本次活动邀请到了一批国内外知名翻译专家和翻译研究学者做主旨报告并展开对话。

教育部语言文字研究所冯志伟研究员首先围绕“机器翻译与人工智能”做了专题演讲。“巴别塔,是人类联合起来兴建希望能通往天堂的高塔;为了阻止人类的计划,上帝让人类说不同的语言,‘翻译’就此产生。”冯志伟研究员用《圣经》故事做他演讲的开头。他通过讲解语言发展的大致历史、语言在世界的分布、互联网的出现,得出“人类目前对翻译的需求十分急迫”的结论;而大批量数据的产生,也意味着传统的人工翻译无法满足急速扩大的翻译需求,机器翻译应运而生。

冯志伟研究员(上图右)接着向现场观众简单介绍计算机语言学(computational linguistics,CL)、自然语言处理(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NLP)、神经语言程序学(Neuro-Linguistic Programming)等机器翻译技术被提出、运用的大致过程,并点出机器翻译目前取得的成就和面临的问题。“目前,机器翻译还处在相当初级的阶段,我们要做的还有很多。”冯志伟说。华为诺亚方舟实验室语音语义首席科学家刘群教授(下图),带来了行业内最新的技术进展,他所做的题为“机器翻译质量评价最新进展”的演讲,涵盖了他所在的团队对机器翻译所做的最新尝试。

刘群教授首先对机器翻译结果质量评价体系进行了简单介绍,并向观众讲解这种评价体系的重要性和面临的困难。“目前,人工评价机器翻译质量体系存在不少问题,人类在评价时不可避免会出现先后评价标准不一致、成本高昂等问题,所以设计一个机器翻译质量评价体系不可避免。”刘群教授说。

刘群教授随后向观众介绍了他的团队的研究成果之一——直接评价法(Direct Assessment Method),并展示了对这一研究成果的数据测试。神经网络机器翻译,是近些年兴起的一种全新翻译方法,对机器翻译实现了具有颠覆性的突破。

苏州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熊德意教授,围绕自己的研究,介绍了基于知识(Knowledge)的神经网络机器翻译。熊德意教授首先对比了人类翻译过程和机器翻译过程的异同,并指出传统机器翻译主要基于信息库的建立,而且录入信息这个过程是很费时间的。“我们在寻找一种自动方法,希望可以简化信息录入这个过程。”熊德意教授说,“信息主要分为模型内部的信息和外部信息两种,目前我们主要聚焦外部信息的输入过程。”他随后通过一系列数据和图表介绍了他的研究过程。“信息对机器翻译来说至关重要,人脑和机器之间存在很大的知识沟差距,因此如何运用好内部和外部信息来完善神经网络机器翻译仍有诸多问题有待解决。”

除三位机器翻译技术领域的专家外,本次活动还邀请到三位翻译研究专家:北京外国语大学高级翻译学院任文教授、上海电力大学外国语学院潘为民教授、西交利物浦大学英语系教授阮周林教授,分别针对“翻译技术伦理”、“全球化语境下的译者素养”、“语篇分析与翻译”的主题分享他们的看法。本次活动中间还穿插了三次主题讨论,每组对话者均由一位机器翻译专家和一位翻译研究学者组成,他们分别围绕“机器可以思考吗?”、“什么样的译员会被机器翻译淘汰?”、“语言学研究对机器翻译可以有哪些帮助?”三个话题展开对话。

(图片说明左起分别为:苏州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熊德意教授、西浦英语系张霄军博士、西浦英语系阮周林博士)

“长久以来,机器翻译和翻译研究的专家都分别专注于研究各自的领域,缺乏沟通交流的机会。”本次论坛主席、西浦英语系张霄军博士说,“我们想举办一个翻译论坛来为两个领域的专家提供对话的平台;

同时,专家的演讲和对话可以让学生们学到很多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开阔学生的眼界、激发他们的科研热情。”

本次活动由西交利物浦大学英语系主办,世界翻译教育联盟(WITTA)翻译技术教育研究会、江苏翻译技术沙龙、深圳云译科技有限公司、译直播提供支持。西浦国际事务院长Stuart Perrin教授出席并致欢迎辞。西浦英语系还将于2019年6月举办涵盖文学、语言学、翻译学在内的综合性学术论坛,旨在推动相关领域学者间的交流和互鉴。

编辑:

(本文转载自西浦国际商学院 ,如有侵权请电话联系13810995524)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MBAChina立场。采编部邮箱:news@mbachina.com,欢迎交流与合作。

收藏
订阅

备考交流

免费领取价值5000元MBA备考学习包(含近8年真题) 购买管理类联考MBA/MPAcc/MEM/MPA大纲配套新教材

扫码关注我们

  • 获取报考资讯
  • 了解院校活动
  • 学习备考干货
  • 研究上岸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