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有好导师”风采展示 | 黄志良:要做科研引路人,更要做成长知心人

武汉工程大学
2022-04-19 21:27 浏览量: 3247

黄志良,中南大学博士,武汉理工大学博士后,武汉工程大学二级教授,研究生导师。第二届教育部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委员;省政府津贴获得者;湖北省品牌专业“无机非金属材料”负责人;原湖北省级精品课程《材料科学基础》负责人;武汉工程大学教学名师。长期从事无机功能材料方向研究,对磷灰石、磷酸铁锂、沸石、刚玉、钙钛矿等无机功能材料的新方法制备、晶型控制、结构表征、比较晶体化学、性能开发等方面的研究成果显著,推动了磷灰石型功能材料方向的应用转化,部分成果已在湖北、云南等大型磷矿企业实现了产业化,为解决天然矿物材料化提供了有力的理论和技术支撑。

立德树人:以德施教,言传身教

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导师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主体。作为研究生导师,黄老师时刻惦记着这群“孩子”,时刻关心着他们的成长成才。只要一得空便到实验室了解研究生的科研进展,或是去办公室指导研究生修改论文。

“很多研究生,读研之前还有自信,读完反而没有了。”黄老师认为研究生与导师之间的关系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他们读研的心理状态和研究兴趣,所以他认为导师应该与研究生交朋友,构建和谐的导学关系。作为导师需要善待学生,他眼中最理想的师生关系应是“父子”“父女”,“要着重培养研究生探索未知领域的兴趣与思维,让他们保持精神愉快,鼓励他们自由探索,敢于实践。”

探索创新:寓教于“新”,桃李成行

“担任硕导已经有二十多年了,博导也有五年了……”作为一个资历深厚的研究生导师,黄老师培养学生既有“方法论”,也有“找突破”。他认为研究生教育要着眼于培养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急需人才,为了帮助学生提升科研思维和寻找研究方法,他不仅为学生提供了国家级、省级课题的研究平台,更是充分尊重学生们的选题意愿,鼓励他们大胆地将兴趣和科研结合。为了让研究生们都能成长为创新型人才,他要求每个人都要写专利,“这也是为了早早地为他们树立保护知识产权的意识。”

二十多年的导师生涯中,黄老师培养了50余名硕士研究生及3名博士研究生。不少学生从大学本科起就在他的引导下一步步找到研究方向,现在都已成为了各领域的中流砥柱。黄老师解释,学生的课题研究和未来从事工作不一定要相同,培养他们的自主选题能力和创新精神更为重要。

学校材料学院的很多优秀校友,正是在他循循善诱和启发下,成长为行业精英或学术骨干,比如深圳大学医学部教授、上海交通大学氢科学中心兼职教授、玛丽·居里学者何前军,2021年他曾作客校友论坛,分享了自己在学校的成长经历对后来开辟和引领“纳米气体医学”的重要影响。

追求卓越:潜心问道,行为世范

教育水平的发展,是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尤其在材料学科,先进材料的研发和生产,对于国家的科研进步和经济发展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材料学的发展,主要在于理论突破和实际运用生产。”作为导师,黄老师一直为研究生们树立着勇于探索学术高峰的典范,他一直致力于承担重大科研项目、促进科教成果产业化,实现科教协同和产学联动的卓越人才培养生态体系的建设。

他所在的无机功能材料课题组,主要从事晶体生长、能源材料、特种陶瓷、矿物利用等领域研究。从这里培养出一批又一批具备国际视野的卓越研究生,他们致力于光电材料与器件、新能源材料与器件、先进陶瓷等领域,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内贡献着工大的力量。

担当使命:立足国际,展望前沿

研究生教育是高等教育的最高层次,黄老师认为,培养卓越人才有三个要素:“第一是严格,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抓好学风和研风;第二是独立自主,培养创新能力;第三是吃苦耐劳,倡导艰苦奋斗精神。”

在注重学术创新能力培养的同时,他还积极引导研究生立志把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当作自己的青春使命。“90%以上的新科技进步都与材料有关,但是大部分人并不知道,我们的高精尖领域研究落后于国外,比如半导体、医学材料。很多技术被国外垄断,给他们制裁中国留了机会。”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他始终牢记着这份崇高使命,坚持科教创新与科研育人并重。

图文 |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排版 | 校研究生新媒体中心 张丹婷

校对 | 校研究生新媒体中心 郭祎凡 江尧

指导老师 | 李茜

审稿 | 陈朝娟

编辑:凌墨

(本文转载自 ,如有侵权请电话联系13810995524)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MBAChina立场。采编部邮箱:news@mbachina.com,欢迎交流与合作。

收藏
订阅

备考交流

免费领取价值5000元MBA备考学习包(含近8年真题) 购买管理类联考MBA/MPAcc/MEM/MPA大纲配套新教材

扫码关注我们

  • 获取报考资讯
  • 了解院校活动
  • 学习备考干货
  • 研究上岸攻略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