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度考研,7年博士,英文奇差,他却从放牛娃一路走到清华副校长

MBAChina
2017-05-18 13:45 浏览量: 4026

MBAChina网】他,没有身背光环,但凭着一路的坚韧和决心,克服了重重困难,现如今做出了诺奖级的成果。读完这个故事,我们不必再抱怨什么运气了,只需要回去好好反思一下,我们是否真的将自己逼到过极限。

 

1

 

2016年9月,有中国诺奖之称的,"未来科学大奖”结果揭晓,薛其坤获得“物质科学大奖”。学界对此评价“实至名归!”

 

 

2012年,薛其坤提出界面高温超导,2013年,又发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未来,这两项科研成果,将大力推进信息技术革命,对人类生活产生巨大影响。

 

杨振宁对科研成果的评价是:"这是中国本土首次诺奖级的实验,也是第一次在本土实验的基础上,发表出了诺奖级的科学论文。”

 

但很少有人知道,这个耗时4年的实验,不但是薛其坤的一个学术巅峰,亦是他人生的一个缩影。从一个农村放牛娃,到发现诺奖级的实验成果,薛其坤的一切成就,都源于他不断遭遇的挫败。

 

2

 

薛其坤出生于蒙阴农村,小时候家里穷,农忙时不上课,父母平时都忙着下地种田,哪有时间管你读不读书?可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薛其坤顺利考进了山东大学。

 

大学毕业后,他被分配到曲师大物理系,一心想报考哈工大的研究生,结果高等数学只考了39分。

 

落败的他憋了一口气,回到学校一边教书一边苦读。两年后,报考中科院物理所,这次更惨,物理只考了39分。

 

连续两次落榜,对他的心理打击非常大,周围人也劝他别固执,可他还是鼓起勇气考了第三次,终于考入中科院物理所。

 

人家读博士,5年,他却花了整整7年。甚至在硕士毕业后一两年,他一度想放弃自己的科研生涯。

 

那时身边许多人下海,每天看起来都特别充实。薛其坤却不知道该做什么,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

 

当时,薛其坤在北京读研,妻子和孩子在山东生活,他想给家人创造更好的生活条件,可根本不知道该怎么办,看到人家都过上稳定幸福的生活,自己的前途在哪儿都不知道。

 

突然有一天,导师陆华的日本同学,来华访问,相中了薛其坤,便安排他去日本留学。他的人生才由此迎来转折。

 

3

 

薛其坤对日本的岁月记忆犹新,"那时候,每天就是三件事,吃饭、睡觉、搞科研。有时困得坐在马桶上都能睡着。”

 

在日本学界,樱井利夫治学以严格著称。这位导师要求薛其坤一周工作6天,7点来实验室,11点之前不许离开。不管刮风下雨,必须准时到达。

 

语言不通,作息严苛,让薛其坤感觉异常孤单,跟家人通电话,几乎要落泪。

 

有一次,上幼儿园的儿子,在电话里给他背刚学到的课文:“我是中国人,我爱自己的祖国…”听着儿子稚嫩的童音,薛其坤忍泪振作了起来。

 

他起早贪黑做实验,实在感到疲倦了,就躲进厕所里小眯一会儿。功夫不负有心人,1995年,他取得一个科研上的重要突破。导师樱井利夫奖励他去美国,做一个20分钟的学术报告。结果这20分钟的学术报告,又给他逼出一项技能。

 

 

薛其坤的英语口语非常差。甚至没办法完整说一段话。他就把演讲一字一句抄下来,专门找了一个房间,一个单词一个单词地训练,从头到尾,模拟了80多遍!

 

他不但纠正了发音,还把演讲进度控制在秒上,连每一个单词做什么手势,他都练习到位。

 

果然,报告结束时,现场爆以雷鸣般的掌声,所有学者都前来祝贺他。

 

当时那份成功的喜悦,就像夏天喝冰镇啤酒一样舒爽。

 

这段艰苦的求学经历,重燃了他对科学的好奇心、对工作的热爱、对科研的责任,还促成了超刻苦的学术精神。

 

回国后的薛其坤,已经完全像变了一个人。20年间,他没休息过一个,完整的假期和周末,每年,平均工作时间在330天以上,每天,工作时间在15小时左右,年平均工作时间,高达5000小时…

 

厚积薄发的他,35岁晋级教授,41岁,成为中国科学院当中,最年轻的院士之一。

 

20年如一日的坚持,如果没有对学术的专注,没有与科研成果的较劲儿,这种生活就会苦不堪言。但薛其坤感到无比快乐。

 

4

 

长达4年时间里,薛其坤带着自己的团队,不断尝试,不断失败。1000个样品,反复测量,一次次不顺利、调整,再测量…

 

薛其坤的吃苦精神,深深影响团队里每一个人。大家甚至会比他还要早到实验室,夜里战斗到12点之后才离开。

 

遇到挫败、委屈和心酸,薛其坤常常给团队打气说:“全世界都试图攻克这个难题,我们必须要抓紧时间!科学发现特别是重要发现,只有第一,没有第二,我们只有冲,没有退路!”

 

薛其坤知道,实验的成功与否,关系到的不只是个人,还是国家的科研荣誉。

 

作为中科院的院士,他没有任何的理由,去推辞这样的科研责任。必须为民族做出成绩。

 

最终,团队发现了,量子反常霍尔效应。这个实验成果一旦应用,将改变电子的运动轨迹,降低热消耗率,加快运行速度,大大提高电能的利用。

 

 

研究成果将推动新一代,低能耗晶体管、电子学器件发展,必将加速信息技术革命进程,掀起一阵阵科学风暴,改变一个又一个行业,乃至人类的生活方式:

 

在未来的某一天,超级计算机,将可能只有iPad大小,智能手机内存也许会超过,目前最先进产品的上千倍,除了超长的待机时间,还拥有无法想象的快速。

 

而除了专攻科研,身为清华大学副校长,培养优秀学生也是责任之一。

 

执教18年来,他带出了17位博士后,72位博士和3位硕士。很多学生走上了教育的道路,成为清华、北大等高校的教授,把科研的火种传递了下去。

 

在执教的过程中,他要求学生有“工匠精神”,要不顾一切追求极致。“必须要把功夫用到细节上。来不得半点马虎。”

 

有一位学生,要根据几年科研成果,写一篇非常重要的论文。结果,薛其坤一看就晕了:“这个学生英文写作水平,居然跟我的口语一样差!”

 

他把论文发回给那位同学:“你先认真地修订10遍,每改一次,存一个新版本。”第二天,他收到学生邮件,发现有两个文件,隔存才1分钟,那可是七八页的论文啊!这下可把他给气坏了。

 

他马上把学生叫到办公室,从语法错误,到句间逻辑,一个词一个词带着他改。“回去之后,你继续改,第一遍查语法,第二遍查用词,第三遍查段落间的逻辑联系,第四遍看整个行文的思路…”

 

从每篇论文的标点符号,到操作仪器时的手法习惯,他对所有学生都如此严苛。

 

5

 

教育学生,薛其坤重在品格,收弟子至少满足两个条件:第一,必须真的热爱科研,第二,学会跟人相处、合作。

 

"不真心热爱,你就吃不下来那份苦。好的科研团队才能催生出,一流的科研成果和科学家,做科研不能‘单打独斗’。即便你将来不做科研,与人交流、沟通和团队协作,也是你终身受用的素质。”

 

虽然自己的学生里,也有人中途选择放弃,最终去了别的行业发展。对此,薛其坤表示尊重。

 

“只要你勤奋、执着、专注,就不会在世上一事无成,理想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只要他真正做出一番事业,我愿意衷心地祝福他们。”

 

在高校培养人才方面,面对钱学森“大学无大师”之问,他说:“中国基础科学培养薄弱,要出民国那样的大师,还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

 

对于世界各大学的排名,他认为那只能做一定参考:“大学的核心在于学生,重在对学生价值观的培养。培养的不只是科研人才,也可以是其他方面对社会有用的,有正能量的人才。”

 

6

 

这一次荣获大奖,奖金高达100万美元,当被问及如何支配这笔钱,薛其坤曾幽默地说:"自己会拿来改善生活吧。”

 

言外之意,对科学家的处境,薛其坤还是希望能更好。

 

“我愿意期待将来某一天,做科研,也能成为年轻人的偶像。它不再是和贫困、枯燥挂钩。你不能让一个人饭都吃不饱,而去奋不顾身地参与科研。

 

这个世界上的偶像有很多种,不一定非要是唱歌、演戏,每个职业都能成为偶像,年轻人对偶像的崇拜,也可以变得多元化,科学家,也能有光彩。”

 

做出如此大的贡献,薛其坤还未停下脚步。在科研这条充满奇妙景观,和不断激发人斗志的路上,他还一如既往追求极致。

 

"我想解决高温超导机理,想在有生之年突破它,这是一个世界性的大难题,很难,不知道能不能圆梦,但我会用剩下的日子,不断朝这个梦想努力!”

 

世界上没有哪一种成功,是随随便便一蹴而就的,许多有巨大成就的人,并不一定有过人的才华,但必须要有坚毅的品质,可以随时燃烧自己的激情。一生专注,追求极致,才能抵达梦的彼岸。

 

真正意义的成功,不单在于最后的结果,更在于前进路程上,怀揣着无限的热爱、投入,去战胜每一次挫败,抵达每一次心目中的完美。

 

一个人拥有热爱的事业,会是一件无比幸福的事,如果还能为事业不计得失,不断深入其中、以苦为乐,那就是一件更加幸福的事!用激情、专注为热爱的事业,谱写出华彩的交响乐章,那就是人生至高的幸福!

 

版权声明:

本文转载自MBA智库商学苑,如原作者如不愿意本网站刊登使用相关素材,请及时通知本站,我们将在最短时间内予以处理,联系电话010-53572272。

编辑:

(本文转载自 ,如有侵权请电话联系13810995524)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MBAChina立场。采编部邮箱:news@mbachina.com,欢迎交流与合作。

收藏
订阅

备考交流

免费领取价值5000元MBA备考学习包(含近8年真题) 购买管理类联考MBA/MPAcc/MEM/MPA大纲配套新教材

扫码关注我们

  • 获取报考资讯
  • 了解院校活动
  • 学习备考干货
  • 研究上岸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