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科技大学赵继泽老师:双语教学勇开拓,专心育人乐忘忧

太原科技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2019-06-12 11:24 浏览量: 7612

MBAChina网讯题记:在科大校园里,有这么一位教师,“他对教学极端严格,他教出来的学生是行业用人的标杆,他推荐的毕业生在知名软件公司里是‘免检产品’。他坚守理想、一丝不苟,书写着育人的华章”。他,是赵继泽老师。

4月18日下午四点,我们准时来到实验楼。走廊尽头的方窗透进午后的微光,赵继泽老师迎着逆光向我们招手。光影之下,校园中的这位传奇人物更有光芒。

坐定后赵老师拿出手机调至了飞行模式。对着我们说:“以往不知手机有飞行模式功能,上课时都是将手机关机。”我们不约而同拿出来手机,调成了静音。

1987年,赵老师在合肥工业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系计算机及其应用专业毕业后,来到太原重型机械学院(太原科技大学曾用名)计算中心计算机教研室工作。在1993年到2000年,老师攻读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2001年返回学校潜心执教。我曾多次听说过老师的小绰号“赵老大”,更想走进去看看。

赵老师的晨间新闻

赵老师的每一届学生,都享有一个特殊待遇——由赵老师主持的“晨间新闻”。在那一方教室内,晨光四溢,赵老师向同学说着世界大势,国家大事。学生眼睛看着,耳朵听着,嘴巴吃着……“吃着早餐听他说着新闻绝对是大学课堂中的一种享受,而这种享受也只他这一份”。

嗯?严格的赵老师会让学生在课堂上吃东西?确实如此。课前十分钟,赵老师要让学生吃完早餐,因为“长时间跟着大师学习很累”。嗯?赵老师会自诩“大师”?确实不是。“大师”是指那600多页厚的英文原版教材!

赵老师上课的“装备”很简单,一个装着课本和矿泉水瓶的塑料袋,老师爽朗一笑道“这样方便快捷”。确然,这样方便又省时,但那省出的时间又何尝是用于己?那些零零碎碎但汇总一起却又不可忽视的宝贵时间,尽数倾注于学生身上。“赵老师腿脚不便,拄着双拐仍未耽误、迟到过一节课”,赵老师的学生满满的幸福与感动,“他虽严格,但负责而平易。”

赵老师的教学

2001年,赵老师第一次为计算机专业学生教授《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在备课、施教、平时与学生的互动交流中发现:国内教材与当时计算机实际运用水平严重脱节。他搜集了当时国内由著名出版社所出版的《计算机组成原理》的教材近十册,经过对比,发现共性的问题是内容陈旧、过时,定性描述多,定量分析少,远远落后于时代的发展。这促使他反思,到底应该给学生教什么样的知识?

“人得学会学习。敢于向别人学习,是自信的表现。”赵老师讲到,“历史地、客观地、实事求是地讲,当时引领计算机技术发展的是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 2002年春节寒假期间,赵老师通过互联网,找到了美国计算机协会(ACM)与电气电子工程师协会计算机分会(IEEE-CS)联合于2001年12月15日正式发布的计算机教学计划(Computing Curriculum 2001),简称CC2001。这个培养计划经受住了历史和实践的考验,已成为世界各国制定本国计算机专业培养计划的依据。我国教育部计算机教学指导委员会所推出的计算机专业培养方案也是在此基础上翻译、修改而制订的。CC2001将计算机知识体系划分为14个不同的领域(Areas),计算机系统结构和组成(Architecture and Organization)是其中领域之一。“以CC2001作为指导原则,参照ACM和IEEE-CS国际标准,确定教学理念,设计教学大纲,设置教学内容”,我终于明确了教给学生什么样的知识。”赵老师谈及此处,露出了欣喜的笑容。

“接下来的问题,就是‘怎么教’了。教科书是知识的载体,教材的选择成为教好这门课的基础。”赵老师自费购买了大量的国外原版教材,相互比对,在全世界范围,甄选本领域最具权威的教科书。最终选取了最能代表CC2001要求的著作,即由David A. Patterson和John L. Hennessy合著的《Computer Organization and Design: The Hardware/Software Interface》作为教材。John L. Hennessy,前者是David A. Patterson是Berkeley教授,因为启发式教育方法而被IEEE授予James H. Mulligan, Jr.教育奖章,被ACM授予Karl V. Karlstrom杰出教育奖,John L. Hennessy是Stanford大学校长、教授,二人皆为美国国家科学院、工程院院士,科学与艺术学院院士,ACM、IEEE会士,都获得过ACM和IEEE-CS的Eckert-Mauchly奖,ACM Turing Award图灵奖,都具备将理论研究与工程实践紧密结合,学术研究与商业应用有机联系的超凡能力。除此之外,在计算机发展历史上被证明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经典文献,ACM、IEEE相关汇刊中的综述性文章,每年ACM Turing奖、ACM 和IEEE-CS的 Eckert-Mauchly奖的颁奖新闻稿,都作为他的教学内容走进了课堂。从此,两本英文原版教材、两本英文教材附录与两本英汉工具字典就成为了赵继泽老师的课程教材标配。

很多时候,我们总畏惧于改变,特别是对于已然存在多年的事物,我们往往不会将其改变,唯恐发生什么我们难以预见的变化。但赵老师不同,他做了详细地调查与了解,将教材改变,难以数清的正面评价正印证了老师选择的正确性。赵老师何其胆大,却又何其心细。

有了教材,如何教给学生?“赵老师首先将课程的主线以及基本原理列出,以便于学生们在预习时可以更加准确地理解教材内容。在课堂上,他手把手教学生们查找工具书;他逐字逐句地讲解教材上的知识点,用通俗易懂的例子来讲解教材中晦涩的原理。他将书中零碎的知识点以标签的方式串联起来,增强学生的理解;他通过‘找教材中的错误’来调动学习课程的积极性。”赵老师的学生如是说。

双语教学在当今大学课堂内并不少见,但如赵老师这般做法的却并不多。他的心细也不仅仅局限于此。

当学生提交论文与报告后,赵老师总是“逐字逐句地审批”,甚至于连标点符号的使用都要保证其正确,并提出正确的修改意见。“字字斟酌,句句考量”。

他是一位胆大得敢于更换教材的老师,却也是一个心细谨慎乃至于逐字逐句审查文字的老师。

赵老师的课程设计

从课堂到实践,我们总是似乎遇上了一大缺口,两者有太多不同,太多难以适应,而终使我们在职场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加以适应。但赵老师的学生总能适应工作生活,没有“水土不服”的现象。缘何?赵老师给学生们都提供了拟真非虚的实践体验,其中以“611”工作制最为著名。

赵继泽《计算机组成原理》的课程设计3周实行“611”工作制(每周6天,每天11小时),在实验室工作要求写“工作日志”。它既可以提高学生硬件软件设计能力和文档书写规范水平,也有利于学生养成认真严谨的作风、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从达到教学效果的角度来看,学生应该有一个时段围绕着一个问题高强度的研究。我自己在上学的时候,我们的课程设计也是这样——早上一起床就到实验室去,甚至饭都可以不吃,一直干到晚上。一天满负荷的工作,尤其在持续一段时间以后,同学们的抗压能力会很强。同学们将来出去外面工作遇到负荷大的任务时会适应。‘611工作制’的时间指标只是这个完整的课程设计的一个表征数据而已,就是希望同学们在上学的时候能有机会做一个有挑战性的工作。”

赵老师指导的一位毕业生在参加北大研究生复试被问及有何实践经历时,他提出了 “611工作制”,让复试的老师印象深刻;有一位参与湖大推免的同学同样在复试中提出了 “611工作制”…… “611工作制”的意义,不仅在于经历的丰富,更在于能力的培养。

赵老师的“杀手锏”

赵老师会在任教班级中挑选几位学生组成一个兴趣小组,课余时间在实验室内研究项目。“挑选的标准是:对这一门课程有兴趣、有足够的理论与实践能力、有团队合作意识、擅长与人交流、有足够的自我约束能力。但兴趣小组,归根结底重点还是在‘兴趣’。诚然,万般方法也不如兴趣一种。但凡有兴趣,则一切学习、掌握、运用都变得顺水成章。我们总该要培养自己对某一样事物、某一种技能、某一个方面的兴趣并付诸努力,这都将成为我们所谓的‘杀手锏’”。

这样的能力培养却又不仅仅是为学生提供一个“杀手锏”或是提供一个提升技能的机会,它同样是为就业提供了机会。

按照惯例,北京国睿中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招聘简历筛选时只选择985、211类大学相关专业的毕业生,但2012年招聘会上,他们留下了赵老师两位学生的求职简历。

国睿中数的负责人曾评价赵老师专项培养学生基础知识扎实、动手能力强、具有良好的文档编写能力、高水准技术管理能力、英文阅读能力强以及团队协作能力强。这条条评价,是对科大学子能力的肯定,是对专项培养的教学模式的肯定,更重要的,是对赵老师的肯定。

北京君正集成电路股份有限公司同样对赵老师所教授的乃至太原科技大学的学生具有极深的期待。他们的负责人说:“虽然(太原科技大学的学生)是本科毕业,从能力和技术水平上比绝大多数我们招收的研究生强。”他们更是对赵老师给出了极高的评价:“这样的老师是我从业十几年来所仅见。”除此之外,君正公司还对赵老师的实验室给予了资金和设备支持。

是什么能让两家大公司给出如此高评价,更是提供了经济支持?在我看来,那是对赵老师的肯定与尊敬。

何谓“机会主义”?这何尝不是呢?给自己一个提升素养的机会,给就业公司一个认识乃至肯定你的机会,给社会一个了解你的机会。

赵老师的教书与育人

“要教出对社会有用的人,不能教对社会有害的人。”赵老师身体力行教我们如何去做对社会有用的人。”

“赵老师教的不仅仅是书本上的知识,往往更多的是由物、事及人的人生哲理。对于一个具体的某个知识点,能联想到生活中的各方面的事及人,再由事物或现象引发我们思考人生。”

“赵老师的教学态度能深深影响我未来的人生态度,他是我人生路上的引导者。”

“这是我大学三年以来遇到最认真的老师。”

赵老师教授的不仅仅是知识,他所传授给学生的是他整一个人。

他绝不止步于教书,更是前行乃至教书育人。

赵老师喜欢在课上教授知识的过程中,向同学们发问:“What can you do for your country ?”你能为你的国家做些什么?我从未想过这个问题,也未曾有老师会问我这个问题,但这确确实实是我们当代大学生应当考虑的最为深远的问题。

老师是何样的人,又有何种品质,俱借由课堂显现于同学面前,却不曾停歇,反而顺着时日更替,现于同学心间,端的是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但万千老师都是灯塔的那一束光,能让同学们顺光而来才是这一灯塔的与众不同。

红烛燃,书传授,我见光后又有亮。亮由何来?来自生,来自心,来自红烛之后。

我们离开时,老师立于实验室门边,侧身望着全神贯注于项目中的学生。我想,在老师的脸上,那一定会是颇为自豪的神情。

编辑:

(本文转载自太原科技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如有侵权请电话联系13810995524)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MBAChina立场。采编部邮箱:news@mbachina.com,欢迎交流与合作。

收藏
订阅

备考交流

免费领取价值5000元MBA备考学习包(含近8年真题) 购买管理类联考MBA/MPAcc/MEM/MPA大纲配套新教材

扫码关注我们

  • 获取报考资讯
  • 了解院校活动
  • 学习备考干货
  • 研究上岸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