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恩难忘·清华经管院庆35周年专题 | 赵家和:他心中有国,有家,有教育,有未来,唯独没有自己……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2019-04-17 07:30 浏览量: 2464

MBAChina网讯】导读

“让我怎样感谢你,我原想收获一缕春风,你却给了我整个春天;我原想捧起一簇浪花,你却给了我整个海洋。”

《朗读者》以汪国真的《让我怎样感谢你》献给赵家和教授。

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著名金融学家和金融学教育家、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赵家和教授一生奉献,传道授业,以笃定的信念“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他一生仁爱,情系教育,虽身患重疾,仍隐姓埋名、倾尽积蓄资助寒门学子;在生命弥留之际,又决定捐献遗体,以供医学研究,“求仁得仁,了无遗憾”。“蜡炬成灰光愈灿”是他的真实写照。“君子自安,虽居陋室,自谙芬芳。”他走了,但是我们不会忘记他!他燃尽了自己。了无遗憾,他的精神,烛照世界永不熄灭。

默默耕耘 一生奉献教育事业

他叫赵家和,是清华大学第一届优良毕业生得主。无线电电子学系毕业的他因为各方面比较优异而留校从事本科的教学工作。

“我爱教书,最高兴的时候,就是讲一个问题,别人听懂了。”本以为就可以这样安静地在清华园中,教书育人做一辈子,谁知这个被称为“清华园里顶级聪明的人”却迎来三次调动,每次都因为学校新建了专业或机构,需要人带头“拓荒”。1977年负责筹建电化教育中心,1979年被调到科研处干管理,1985年51岁的他又再次“转行”,负责清华第一个非理工科学院,经管学院的筹建。“以他的聪明,留在无线电系,奔个院士很有可能,可让他转,他就转,一点折扣都不打。”“他就像炭火一样,在每一个需要的地方燃烧,恪尽职守,无声无息。”

除了无怨无悔,兢兢业业,这位教授最大的特点却是众人嘴里的:“抠门”。一美元买的化纤毛衣他穿了10多年。家里十几年从来没变样,房间里最值钱的物件,还是几年前学生送来的液晶电视,在现今社会中已显得脱节。

人人都知道这位老教授很节俭,但却没人知道他为什么要这么做。甚至他的“抠门”还带到了国外。1998年退休的赵家和应美国德克萨斯州立大学邀请,担任客座教授,薪水相当优厚。但过了短短三年,他却不顾美方和好友的一再挽留,执意回国,好友追问他为什么,他答道:“信美然非吾土,田园将芜胡不归。”

1977-1978年赵家和在清华电教中心

为民解困 一生情牵贫困学子

说是这样说,但赵家和的心底藏着怎样的“秘密”,无人可知。从美国归来后,他做的第一件事便是将攒下的20多万美金,交给从事金融投资的学生刘迅打理,自己则继续专注讲学,做顾问,近70岁的人一刻也没有停下来的意思。对投资的收益也从来不过问。直到2005年,学生告诉赵老师:“账户里已经有500万了”。赵家和沉寂片刻,重重地说:嗯,可以做点事了……72岁的他决定做一件思虑已久的事情:捐资助学。

为师者,毕生倾心是教育。“长久以来,赵老师一直在关注贫困地区高中生的读书问题。我国的小学和初中都属于义务教育阶段,国家有大量的资金投入,家长也有义务保障孩子的学业。而高中阶段的贫寒学子最容易被忽略,也最容易失学。因此,赵老师将资助对象确定为高中阶段的学生。“我也没多大的本事,锦上添花的事就不做了,做点雪中送炭的事情吧。”2006年第一笔助学款寄出,江西、吉林、湖北、甘肃……各地的贫寒学子陆续收到“陌生”的捐助。

初期,赵家和通过与清华校友、深圳市新同方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刘迅以及中国教育电视台的合作,在江西、湖北、甘肃、北京、大连等地陆续开展了捐资活动。赵家和的善举深深感动了新同方公司的全体员工,“捐资助学”成了新同方公司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2009年开始,赵家和与校友们在甘肃白银市白银实验中学以“兴华助学”的名义创建了“新同方班”,开始了长期的助学活动。

也就在2009年,赵家和被查出患了肺癌,癌细胞已经向脊髓和脑部转移。他一方面冷静地观察着自己的病情,和病魔作着顽强而乐观的斗争,同时继续关注着贫困孩子读书的问题。为了使更多的孩子获得学习机会,他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为孩子们捐出毕生的积蓄!同时,为了便于让更多的有社会责任感的爱心人士参与到捐助活动中来,赵家和开始考虑成立一个非公募助学基金会。

2011年,赵家和的病情进一步恶化,他却时刻挂念着山区的孩子们。这一年恰逢清华大学百年校庆,甘肃的校友听到基金会筹备的消息后,热情邀请基金会到甘肃设立。考虑到甘肃省地处我国西部,省内有几乎一半的百姓是贫困人口,孩子读书的需求更加迫切,2011年5月中旬,清华经管学院退休教授、甘肃兴华青少年助学基金会理事长陈章武受赵家和委托,到陇东部分贫困市县开展了深入调查。经走访后发现,甘肃一些贫困县乡的高中生面临读书难题,非常需要社会的帮助。于是,赵家和委托陈章武等几位发起人正式向甘肃省民政厅申请注册成立甘肃兴华青少年助学基金会,并敦请甘肃省团委担当甘肃兴华青少年助学基金会的主管单位。在基金会获得最终核准前,为了使甘肃贫困高中生能及时获得资助,防止其辍学,2011年7月,赵家和委托陈章武先以甘肃兴华青少年助学基金会筹备会的名义,与甘肃平凉庄浪一中、平凉灵台一中、庆阳镇原三岔中学、庆阳华池一中以及青海乐都一中等五所中学签订了“兴华捐资助学临时协议”。根据协议,兴华青少年助学基金会协助每所学校每年资助100名家境贫困的高中生,每人每年资助金额为2000元人民币。

2012年2月,在甘肃省委领导的大力支持下,甘肃兴华青少年助学基金会在兰州正式成立。基金会成立后,将从秋季开始增加镇原县孟坝中学、合水县第一中学、环县第一中学、镇原第二中学等四所中学的高中贫困学生,扩大了捐资助学的范围。然而,就在基金会成立后不久,2012年7月22日17点35分,赵家和带着对贫困孩子的无限牵挂,带着对教育事业的无限眷恋,永远地离开了我们。一辆白色的面包车,从清华大学校医院出发,飞驰向北京协和医院。早在4月份,他就已经办理了遗体捐赠手续,逝世后,遗体捐赠给北京协和医院。他告诉家人,希望他们,能够将自己的遗体用于医学研究等事业。他只给子女,留下了一套自己住的房子,他在遗嘱里叮嘱:要卖房,只能卖给学校。去世后,他的家人,一直保留着他房间的原样,衣柜里,8件领口和袖口,都已经磨得有点起毛的衬衣,以及4件西服,这就是他的全部行头。他隐姓埋名,捐出1500多万,救助了2204名贫寒学子,人们却只知道,一位退休的清华大学老教授走了……

厚德载物 凝聚清华精神血脉

整整6年,几名知情人一直替赵老保守秘密:捐资助学却从不留名。衣服永远是破罩衣、小皮帽,全身的行头不超过100块。谁也没想到这样的赵老师,1000多万全捐了。他捐出了所有,却在癌症晚期舍不得用进口药,怕麻烦别人,浪费国家资源,不愿意去知名的医院治疗,一直待在清华的校医院。

赵家和从开展捐资助学活动起,从未使用过自己的真实姓名,而是以“兴华助学”的名义帮助贫困孩子。这固然是为了激励寒门学子为振兴中华发奋努力,也是通过字音与“清华”相联系,以此将清华精神延续下去。在申请成立甘肃兴华青少年助学基金会的过程中,身患重病的赵家和反复强调,在基金会的名称和章程中都一定不要出现他的名字,他和家人今后也不在基金会担任任何名誉或实质性的职务。基金会成立当天,赵家和在病床上再次给全体理事打电话,严肃地提出两点要求:一是不要宣传他个人,也不要向媒体透露他的姓名;二是不要从兰州给他带回任何礼物。当时,关于基金会成立的新闻稿已经拟好,与赵家和再三协调沟通之后,他才勉强答应使用“清华退休老教授”的称号。后来,《甘肃日报》上关于基金会成立的报道中写道:“一位身患癌症躺在病床上的清华大学退休老教授,在离他千里之外的兰州完成了一生最大的心愿:甘肃兴华青少年助学基金会正式成立。”陈章武回忆,赵家和曾因为这个表述当面批评他没有经验,“赵老师对我说,不要提身患癌症,也不要说是清华的一位退休教授,而应该说是清华的‘一些退休教授’。此后,赵老师也一直坚决谢绝多家新闻媒体采访的要求。他如此认真地对待每一个细节,他厚德载物、求真务实的清华血脉,永远永远值得我铭记……”陈章武哽咽着回忆道。虽然赵家和从未透露过自己的名字,但他高尚的奉献精神早已传遍了整个陇原大地。

纪念赵家和

大爱无疆 感召传承奉献精神

赵家和的无声大爱,感召呼唤了更多的清华人加入这场爱心行动:陈章武,在赵家和的身体每况愈下时,义无反顾地继承了他的事业,开始筹备运营甘肃兴华青少年助学基金会的成立;刘迅,深圳新同方投资管理公司董事长,曾是赵家和的学生,在创业之初受到老师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在公司成功运营之后全力加盟这一公益助学的行列;李俊,兰州友信置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清华校友,得知要在甘肃设立助学基金会的消息,第一时间作出响应;清华大学又一院校友,自告奋勇、一直默默地为基金会建设网站……7月22日下午5时35分,赵家和溘然长逝。没有花圈簇拥的场景,也没有白菊黑纱的仪式,他就这样静静地离去了。遵照赵家和生前遗愿,遗体捐献用于医学研究,不安排任何遗体告别仪式。就这样,赵家和没有带走任何东西,而是倾其所有,为山区的孩子们留下了曙光照映的未来,为人们留下了最高尚纯洁的精神境界。

而此刻,远在千里之外的甘肃白银市实验中学高三年级新同方班创造了该校一个新的高考奇迹:全班考生最高分677分,最低分454分,43名考生的二本上线率为97.67%,而一本上线率更是高达88.37%!“高中三年以来,我受到了很多爱心资助,我珍惜这些来之不易的帮助。但我们在精神上得到的鼓励和温暖更多,这是无法用语言表达的……”

作为新同方班的受助学生之一,李腾至今也不知道资助人是谁,但他深深铭记着一定要把无私奉献的精神传承下去。基金会成立后,至今收到18笔共计近80万元善款,“能有更多爱心人士参与进来,继续传承赵老师的精神,一起帮助贫困孩子,这是基金会坚持努力的方向。”陈章武说。同时,从今年秋季开始,基金会又增加了4所中学作为资助学校。秋季开学后兴华助学基金会每年资助的学生总数将超过1000人,资助总额每年超过200万元。

赵家和把自己的一切都献给了学生、献给了教育事业,但他自己却生活得非常清寒。赵家和的一名学生在悼念恩师的文章中,为我们描绘了这样一幅感人的画面:“学生毕业后向赵老师咨询问题,无论多么天寒地冻,他总是穿着那多年如一的、旧旧的棉罩衣,骑着那辆旧旧的自行车,亲自到学生的公司解答,从不要报酬,甚至不肯留下吃顿饭……”斯人已逝,精神永存,赵家和的义德大爱点亮了许多贫寒学子未来的梦想。他的一生是平凡的一生,更是为教育事业倾其所有的传奇一生。虽然他隐姓埋名,默默奉献,却早已在人们心中树起了一座丰碑。

赵家和

编辑:

(本文转载自清华经管学院 ,如有侵权请电话联系13810995524)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MBAChina立场。采编部邮箱:news@mbachina.com,欢迎交流与合作。

收藏
订阅

备考交流

免费领取价值5000元MBA备考学习包(含近8年真题) 购买管理类联考MBA/MPAcc/MEM/MPA大纲配套新教材

扫码关注我们

  • 获取报考资讯
  • 了解院校活动
  • 学习备考干货
  • 研究上岸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