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经管学院与时代同行:改革开放的“度量表”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2018-12-20 14:34 浏览量: 4272

MBAChina网讯】201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经济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2018年是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成立34周年,学院发展34年以来,清华经管学院现已成为中国乃至亚洲地区最优秀的经济管理学院之一。它与中国改革开放一脉相承,不仅是见证者,也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清华经管学院院长、弗里曼讲席教授白重恩指出,随着国家发展进入新时代,学院需要作出新的努力,中国的经济管理学界还需从学术上讲好中国故事,勇于大胆创新,同时坚持学术高标准,从中国经济管理的实践中发展出对经济管理学科有突出影响力的学术成果,并将这些学术成果与人类知识宝库中的其他成果有效结合,培养出更高质量的人才。学院愿与全国同行和社会各界一起推动此事业,为人类知识的发展做贡献,为中国和世界的发展做贡献。特转载《小康》杂志2014年第05期刊登的《清华经管30年:改革开放的”度量表“》一文,谨以此文纪念学院与改革开放同行,在此与读者分享。

本文原载于《小康》杂志2014年第05期,部分内容援引自《朱镕基讲话实录》人民出版社出版:

“今天,我来到清华,心情非常激动,在美国白宫的南草坪上也没有这么激动过。来到这里,心里还是有点……毕竟是后生可畏啊。”朱镕基看着台下齐刷刷的期待眼神,一时语噎,“后生”们没有注意到这个细节,继续用热烈的掌声表达他们对“总理院长”的爱戴之情。

这一天是2001年6月3日,时任清华经管学院院长、国务院总理的朱镕基来到清华经管学院伟伦楼,学生们照例以为这是一场朱院长的“形势报告”——“我今天来这里,其实不是作报告的,是来告别的,这是我辞去清华经管学院院长的告别会。”

5000人的报告厅一片静寂。

这场“告别演出”来的有点突然——1984年,朱镕基受邀担任清华经管学院首任院长,即使在1998年出任国家总理时也没有请辞院长职位。老院长为何要此时请辞,学生们不得其解。

事实上朱镕基已不止一次向清华提出辞职,自从做总理来,他公务繁忙实在无暇分身——“这些年来,我没有为经管学院做什么事,甚至同学们想见我一面都难,我越当就越感到自己不足、不够格。”朱镕基婉拒了院方授予他“荣誉院长”的想法,只保留了“清华经管学院顾问委员会荣誉主席”头衔。

“但是请你们放心,我的心始终留在清华大学,留在经管学院。”朱镕基努力克制住情绪。讲话结束以后,清华师生全体起立,爆发了长时间持续的掌声,而朱镕基紧闭着嘴唇,没有回头看大家一眼,就离开了。他就这样告别了清华。

1984年,是中国当代经济与商业史值得纪念的年份。30年,清华经管学院从清华大学最名不见经传的一个院系,成为中国内地排名第一的商学院。它与中国改革开放一脉相承,不仅是见证者,更是推动者。

筚路蓝缕,呼之欲出

清华经管学院的历史要追溯到1926年成立的经济系,1928年一代经济学宗师陈岱孙结束哈佛的学习回国担任经济系主任,十年后清华与北大、南开三校经济系联合组成昆明西南联合大学经济系,直到1946年三校复原。

1952年,全国高等院校院系调整,清华大学经济系曾先后并入中央财经学院、北京大学和人民大学,虽然历经“兼并整合”,但经济系的教学从未间断。

时间走到了1979年,当改革开放的步伐一触即发,清华经济系也面临着“百废待兴”的局面,这一年清华大学设立经济管理工程系,教研组就寥寥数人,只对16名研究生授课,直到1980年才开始招收第一届本科生,当时的专业名称“经济管理数学和计算机应用技术”被认为是“四不像”专业,引起广泛争议。在清华经管学院第二任院长赵纯均看来,“经济管理工程系”这个“怪怪的、混血儿”的名字,带有深刻的时代烙印——改革开放初始,上上下下都认识到我国经济科技落后管理更落后,这个略显“拧巴”的名字实际上代表国人的“愿望”。

当时清华经济管理工程系教职工加学生才200人,这样一个全校最小的院系暂借在精仪系三间仅100平方米的办公室里,“蜗居一角”彷佛是当时计划经济时代的缩影——人们对改革开放的认识始终存有疑虑,“姓资姓社”的争论一直存在,这使得中国经济管理教育与学科的发展总是备受束缚,经济系举步维艰。

接下来的三年,清华经济系引来了一大批国有企业干部,这就是有名的“干研班”,学制一年半,这些学员后来很多成为省部级干部以及国有大中型企业厂长、董事长。当多年后很多人质疑中国的MBA教育完全是照搬西方模式的时候,清华经管学院人总是会将这段历史翻出并辩驳,事实上,这也许是中国最早的“MBA教育”模式。

其实,在时任清华大学名誉校长刘达脑海里,早已勾勒出经济管理工程系的远景——发展成为经济管理学院,然而当改革开放进程不可逆转地奔向前进时,刘达才发现这个“远景”必须提前提上日程——1984年城市改革开始启动,此前在1983年国有企业普遍实行了承包制,然而企业主却在迷茫中走得步步惊心,很少有人真正了解中国企业实情并懂得管理,因而对经济管理人才求贤若渴。

谁来做经管学院院长?当时刘达才的想法是要办成世界一流的管理学院,就一定要请有才能有身份又有名气的人来做院长。时任经管学院系主任的董新保当即向刘达才推荐了朱镕基,此时其身份是国家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在董新保看来,请朱镕基做院长不仅因为他“位高权重”,而是因为在此之前,清华就邀请朱镕基作过几次报告,学生的反响相当之好。

刘达才当即表示:“好,你赶快去请他!”

董新保表示自己出面请“级别不够”,董新保是朱镕基电机系小两届的同学,刘达才于是就派朱镕基的同班同学李传信(当时清华大学党委副书记)和吕森(清华大学秘书长)前去邀请。

让人有点意外的是,朱镕基没有一点推辞之意,立刻就答应了出任清华经管学院院长的要求。

“你们每个人搞好一个企业,中国经济就有希望了。”

“我本来没有学过经济,但是对管理特别感兴趣,所以当刘校长来请我做经管学院院长的时候,就不知高低,一口应承。”朱镕基日后回忆说。

在担任国家总理后,仍担任一个学院的院长,这在世界范围内都是少见的,朱镕基为什么这么“钟情”清华经管学院呢?

“改革开放初期,有人提出,中国最缺的不是技术、资金和人才,而是管理。朱镕基非常赞同这种说法,后来他多次在不同的场合强调过,我们最缺的是管理,直到现在他还这么讲。”董新保认为。

1984年5月,清华经管学院正式成立,学院刚成立时下设四个系和一个研究所:经济系、管理工程系、国际贸易与金融系、管理信息系统与经济管理研究所,1985年建立管理科学与工程博士后流动站,同年国家下发了《关于对大中型企业领导干部进行现代管理知识的通知》,要求培养出“指挥企业生产和经营的社会主义经济管理干部”,在这样的背景下,清华经管学院从创建之初,各种不同类型的经济管理干部培训班如雨后春笋办起来。

这样的干部培训班为未来经管学院试点MBA课程奠定了事实参考,朱镕基希望把经管学院办成世界一流的商学院。但是老师们对这一目标都诚惶诚恐,感到离得太远。朱镕基曾列出一串名单,上面有十多个中国著名经济学家的名字,他亲自把他们请来,给经管学院当兼职教授,也就在这一年清华经管学院告别了“蜗居”时代,终于有了自己的家园——老经管楼(文南楼)。

商学院的一个主要产品是MBA人才。教育部负责人在1988年访问了加拿大。去之前,他们来到经管学院,赵纯均趁机向朱镕基进言开设MBA学科的好处,“他们考察之后就开始启动相关研讨工作。”

开始,朱镕基每个月都会来学院一次,主持召开一次院务会议,讨论学院发展工作的重大问题,在去上海担任市长之前,朱镕基亲自带过4个博士生,看过他们的博士论文,并邀请国际上最优秀的管理专家成立顾问委员会,对论文提出意见和建议。他在上海的时候,曾把学生杨宏儒交给上海市经委研究室主任,让他们一起研究上海市的工业状况。杨宏儒回忆此事时,不无遗憾地说:“他希望我能拿出些具体的改革措施来,但我当时太年轻,不能完全理解他的想法,写出的东西不是特别符合实际应用。现在明白他的期待了,可惜再也不会有这样的机会。”

在工作中不苟言笑的朱镕基每次回到经管院,见到学生们总是十分开心。他的学生、北京鑫民安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治平说,朱院长每次来都神态温和、谈笑风生。“他发言从不打草稿,但思维敏锐、条理清晰,一些重要的统计数字都记得很清楚。”

在赵纯均看来,清华经管学院发生转折是在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后,中国经济“春风吹来满眼春”,但落后的中国企业管理水平让当时的高层领导深感痛心,“市场经济有一般的规律,同时,高等教育本身应当主动为国民经济建设服务。这两条明确了,这个学院怎么办就很清楚了。”赵纯均说。

1994年以后,清华经管学院在系科上做了相当大的调整,增加并加强了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直接服务的专业,除了朱镕基长亲自指导并推动的会计专业,还有后来的金融、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等专业,企业管理学科也逐渐发展成系,这对学院学科结构的调整和完善起了很大的作用。

1994年3月30日,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召开建院十周年庆祝大会,朱镕基亲临大会现场并在会后拍摄千人大合影。在即将离开大礼堂前时,朱镕基突然转身,对在场的所有人说,“你们每个人搞好一个企业,中国经济就有希望了。”这句话后来成为很多清华经管人的座右铭。

“丑小鸭”的蜕变

1998年朱镕基出任总理之后,因为工作太忙,只能一两年来学院一次。无暇集中精力关注清华经管发展,成了他日后的“遗憾”,但师生们都将他倾注的心血看在眼里,认为他尽到了关心学生和推动学院发展的双重责任。“朱镕基对管理科学的推动更是落实在清华经管学院的发展上,他不只是挂名”,现任清华经管学院党委书记杨斌说。

2000年,在朱镕基的积极推进下,清华经管学院顾问委员会成立,为清华经管加快国际化的征程添加了助推剂。高盛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汉克·帕尔森、英国石油公司集团前首席执行官约翰·布朗先后担任主席。

“对于清华经管学院,我唯一的希望就是能够跟世界上最好的经管学院比,要比就要有一个条件,就是要重视师资队伍的建设,一定要有第一流的师资,不惜重金到外面去聘请,哪怕只是讲学也要请来。”在“告别演讲”上,朱镕基如是说。

赵纯均说2000年左右是清华经管学院又一个“拐点”,“那时的经管学院像一个青春期少年,初具模样,但下一步如何发展,需要规划。为此,经管学院请来麦肯锡做战略发展规划。”

麦肯锡的手上掌有美国所有知名大学管理学院的教师资源。凡是看到教授名单里有像华人名字的,就挨个打电话问对方是否想回国。150个电话下来,大多数教授表示愿意回来,但有三个顾虑。一怕国内人事关系复杂,二是担心不熟悉国内状况,第三是待遇问题。教授们希望先短期来清华试教。这就启发赵纯均等人,想出短期招聘特聘教授的“招”。

2002年,经管学院开始规模引进海归人才——一口气招聘了28个特聘教授。这批人分别有三个月的受聘期,每人25万元人民币。“清华百万年薪聘教授”在当年引发了轰动。

此时朱镕基已经告别清华,对于“请辞”,朱镕基还有另外的考虑——清华经管学院召开第二次顾问委员会会议时,美林银行私下给他递过一封信,说愿意捐给经济管理学院50万美元,朱镕基考虑了一下认为不能收:“我是请他们来提建议,而不是乱收费的。我不能让外国人说:中国到处乱收费,现在连清华大学也乱收费啊。我当这个院长其实没好处,有钱也不能收。”

2002年,经过多年的论证和努力,教育部批准在我国试办EMBA教育,清华顺势推出了EMBA项目。此时清华经管学院从小楼的一角,搬到了气势恢宏的伟伦楼和舜德楼。从名不见经传的小系到《财富》英文版的封面主角,经管学院从“丑小鸭”变成了“白天鹅”。

“不能说现在清华经管学院达到了国际一流的水平,但是我们为此打下了基础。”回顾清华经管前20年的历史,赵纯均如是说。

而在现任清华经管学院院长钱颖一看来,最近的十年是清华经管“反思”与“变革”、“追赶”与“超越”的阶段,学院设计并实施了与世界一流水平接轨、并具有中国特色和清华风格的教学体系和学院管理模式,成为中国教育改革的引领者。

十年风雨、二十风华,在三十而立之时,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离朱镕基心目中的“世界一流的经济管理学院”,又近了一步。

清华经管学院与时代同行

源流

清华学校1916级毕业生、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硕士朱彬元担任第一任经济学系主任。

“民国以来,国事蜩螗,兵连祸结,迄无宁岁。揆厥原因,政治不良,显为厉阶;然经济组织之幼稚,人民生计之贫困,亦未始忽视民生重计之穷困,亦未始非政治恶劣之背景。盖政治经济互相表里,自古以来,谋国之道,未有忽视民生重计,而能长治久安者。”怀着救国图强的爱国情怀,1926年,老清华的经济学系成立了,朱彬元成为第一任系主任。

陈岱孙

1928年,陈岱孙接过了这团薪火,成为经济学系的主任,一做就是二十四年。

其实,又岂止是二十四年?如今在陈岱孙老先生的铜像底座上,还镌刻着那句让人动容的:“我这一辈子只做一件事:教书。”

徐毓枬翻译的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书影

1936年,凯恩斯主义的思潮为西方经济学带来了划时代的意义。5年后,徐毓枬第一个翻译了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让这本经济学历史上的巨著被国内更多的青年学者看到。王亚南与郭大力合作,于1938年第一次在国内翻译出版《资本论》。近代经济学界公认的两部划时代巨著——《资本论》和《通论》的译者,都曾在老清华经济学系执教。

薪火

“七七事变”后,平津沦陷。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南开大学联合组成长沙临时大学,后西迁昆明,更名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

抗战时期,国难当头。颠沛流离中,象牙塔中的师生亲眼目睹了下层人民的艰难处境,开始深入思考如何用著作中的理论去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陈岱孙在1939年先后发表了《抗战中的经济政策》、《政治经济化》、《物价、财政与建设》等文章,从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管制经济等方面为战时经济建设献策献力。

刊于《清华年刊》的文章:清华园内“老总”、“会计”、“出纳”的泉源。

1948年12月,清华园解放。陈岱孙继续担任经济学系主任,并且成立了教学改进委员会。1952年,全国高等学校进行院系调整,清华大学从综合性大学变为多科性工业大学,留下政治经济学教研组成为了后来经济管理工程系的骨干。

初生

1984年5月19日,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成立大会在清华主楼举行

1984年,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庆祝首届教师节暨迎新大会

改革开放,在经济建设的浪潮中,“经济管理现代化”问题亟待解决。在经济管理工程系的基础上,学科建设需要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作为改革开放的产物,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于1984年成立了。朱镕基成为首任院长,如今也被所有经管人亲切的称为“老院长”。

1986年,清华经管学院终于有了自己的家园——老经管楼(文南楼)

时任国家经委副主任的朱镕基院长同即将毕业的1985级干部研究生班的同学座谈,右为梁尤能副校长

在起初被计划经济束缚的艰苦环境中,他带着学院不断探索,锐意进取。各类经济管理干部培训班成立了,清华经管学院搬进了老经管楼,MBA这个洋气的词开始走进大众的视野中。紧紧地走在改革开放的潮头,经管学院也伴随着21世纪的到来走向了国际化的旅程。

开拓

1984年,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成立。时任国家经委副主任的朱镕基兼任清华经管学院首任院长。

你们每个人搞好一个企业,中国经济就有希望了。”一点一滴的平凡造就了不平凡,扎实前行,不问远近。

伟伦玉兰,舜德紫荆,两栋新的大楼投入使用,花开在学院一年的又一年,莘莘学子相继从这里走出,似乎也印证着陈岱孙老先生那个形象的比喻:“治学如筑塔,基础需广大,然后层层堆建上去,将来总归会有合尖之一日。”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MBA自1991年开始招收第一批学生。1993年,第一届学生毕业

2000年,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顾问委员会成立,朱镕基担任名誉主席

2001年4月29日,清华MBA十年庆祝酒会

本科、博士、硕士、MBA、EMBA等项目迅速发展,2000年,在朱镕基老院长的推动下,阵容强大的顾问委员会成立了,构建起清华经管学院的“战略智库”,国际间的合作开阔了所有经管人的视野和机遇。

传承

2001年,朱镕基辞去院长职务,时任常务副院长的赵纯均教授接任,成为了第二任院长。赵纯均院长遵循这样的指导思想:清华办新专业不办则已,要办就要办最好的,目标要高起点、入主流,不能单纯地效仿传统财经类院校的办学方法。

2005年,在第三任院长何建坤的带领下,清华经管学院又是收获满满的一年——会计系成立十周年、清华高层管理培训与哈佛签约培训项目、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小林实中国经济研究基金迎来10周年、与安盛保险开展合作、中国资本市场论坛召开……

2006年10月,钱颖一教授担任第四任院长,开启了学院建设的新篇章。以“大学为学生”为大学改革的主题,追问教育的使命;以“实践现代教育理念”和“建立现代大学制度”为两项具体改革内容,探寻大学改革之路。思行合一中,钱院长带领着全院师生实践着现代教育理念,力推大学制度改革。

2018年8月23日下午,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行政换届宣布会举行。经济管理学院行政换届经2017-2018学年度第29次校务会议讨论通过,任命:白重恩为经济管理学院院长。白重恩院长在就职演讲中指出,改革开放40年以来,中国经济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中国的经济管理学界从学术上还需讲好中国故事,从中国经济管理的实践中发展出对经济管理学科有突出影响力的学术成果。清华经管学院愿与全国同行一起推动此事业,为人类知识的发展做贡献,为中国的发展做贡献。同时,为更好完成学院使命,成为世界一流的经济管理学院,会更加充分发挥教职员工作用,凝心聚力,朝着共同的方向努力,一定能够在学院过去34年打下的坚实基础之上得到更大的发展。他愿与全院全体教职员工、学生、校友和学院的朋友们一起为此项事业竭尽全力。

传承

2014年4月《中国教育报》头版头条报道《培育学生自由生长的“土壤”——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试点本科教育改革纪实》

从2009年起,清华经管学院提出了“通识教育与个性发展相结合”的本科教育理念,并逐步落实到新的本科实施方案中。2012年4月,《中国教育报》头版头条报道了多年来清华经管学院本科教育改革纪实,引起了广泛关注。

2008年9月24日,清华经管学院发布新版MBA课程体系

在新版清华MBA中,第一学年的“自我认知”,“分析基础”,“管理基础”,“整合性实践课程”四个模块构成了培养未来领导者这一定位在“认知”、“知识”和“实践”三个环节上的完整核心课程体系。

2012年EMBA全新课程体系发布会。这是学院在EMBA教育新十年之际推出“清华EMBA创新发展2012计划”六项改革中的核心内容

机遇与挑战并发,反思与变革同行,追赶与超越兼程,大刀阔斧的改革创新中,天地人通四个字构筑起全新的EMBA课程体系。“天”,知晓天时,有高度;“地”,把握地利,有深度;“人”,创造人和,有温度;“通”,会通八方,有广度。

2013年,英国《金融时报》“2013全球EMBA排行榜”上,清华与INSEAD联合举办的EMBA国际项目名列全球第二、中国内地第一。

2013年清华x-lab启动仪式

2017年4月29日,在清华大学106周年校庆之际,清华经管学院高管教育中心2016-2017年度校友会理事会在舜徳楼举行,近百位校友会理事会成员参加会议。

高管教育项目充满活力,沙龙讲座异彩纷呈,创业教育平台“清华x-lab”,在线课堂成为了互联网+教育的尝试。“创造知识、培育领袖、贡献中国、影响世界”的使命真正不是纸上谈兵,而是化作了有目共睹的成果。

忆往昔峥嵘岁月,新时代更加昂首。

34载,清华经管学院仍是一片思想与智慧的沃土。关乎学术创新,关乎社会热点,关乎国家经济发展的思想在这里种下,在全世界收获与分享。

展望

三十而立,四十不惑,在这“一3一4”之间,而立辉煌,不惑前程。经管人的身份也将伴你一生一世。经管人,是那一部分能够看到未来的人,开创未来的人,书写未来的人。

清华经管学院,立于走向世界第一流的滩头,立于中国教育改革的前沿。正所谓——应运而生,顺势而上;筚路蓝缕,创业维艰;目标高远,志在登攀;清华风范,世界之窗。

编辑:

(本文转载自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如有侵权请电话联系13810995524)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MBAChina立场。采编部邮箱:news@mbachina.com,欢迎交流与合作。

收藏
订阅

备考交流

免费领取价值5000元MBA备考学习包(含近8年真题) 购买管理类联考MBA/MPAcc/MEM/MPA大纲配套新教材

扫码关注我们

  • 获取报考资讯
  • 了解院校活动
  • 学习备考干货
  • 研究上岸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