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领导力》推荐序:不落窠臼的实在领导—清华教授杨斌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2018-10-12 09:33 浏览量: 3027

MBAChina网讯】开卷有益

吉恩·李普曼-布卢门(Jean Lipman-Blumen) 著,赵宜萱 译

内容简介

领导者所常面临的,是与价值观格格不入者共谋进步,或者与愿景相去甚远者共谋发展,其艰难程度,不亚于“与虎谋皮”,要想追求长期盟友“与之共伍”,恐难达成。尤其是在这个“互依性”与“多元化”共存的时代,受限于决策的时间,寻求“万全之策”“周到之选”已非最佳方式,迅速做出正确的决策需要“因时因地因人制宜”。

作者提出任何一个组织想要获得成功,都需要新的领导模式,因为当今世界正在变得越来越相互依赖和更加多样化。本书通过三个部分阐述了人类对领导力需求的起源和演化过程,详细描述了整合领导力模型,以及研究这个新模型的成果和哲学内涵。第一部分阐述了领导力的演化进程;第二部分定义了各种类型的领导力,并详细描述了整合领导力相对于其他类型领导力的优势;第三部分展望了整合领导力的未来,以及将来会面临的问题。

推荐序

不落窠臼的实在领导

文/杨斌

有许多领导力的主张,都难免洋溢着一种劝人向善的意识形态,也许源自于某些情境中管用好使的原型,但在抽象化、一般化的过程中,悄然演变成了活在鼓吹者心中的完美演绎——去掉了有效性必须基于的温度、湿度、土壤,甚至不再考虑领导者“使众人行”的基本使命。美则美哉,行之无效。我称之为受到“管理青年”喜爱的“演说家领导力”——文学青年爱好文学却不献身文学,管理青年长于评论管理长短却不实践管理;领导力确实成就了不少演说家的饭碗,听着挺是那么回事儿的遇到真阵仗真是秒傻眼。

往大里说,就是不能脱离具体的情境去探讨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领导法则。我们生活的时代,充满着矛盾,并非所有的选择都是道德两难,但是权衡与忍痛确实是领导者的日常工作。互联网一方面让人与人之间相连,却也加剧着更加强化的“封闭自我”;人们对距离自己遥远的人与事儿都会有影响(还不是蝴蝶效应而是因果清晰的影响),却对自己咫尺之遥的组织成员无力影响(许多驱动力都走向失效或者后遗症严重)。因为领导力的“人学”本质,所以个性的独特价值、事情的变化多端,也必然要求着领导力的独特、针对、动态。守株待兔(他人的心时时在变,次次不同,让你的常模期待注定是单相思)叠加上了刻舟求剑(场景移动,行动者也动,线性校准的理性带来的是比撞大运还低的命中率),就是今天领导者的真实挑战。

所以,不管是战略,还是领导力,“行胜于言”,要重视实践中的知识,重视把知识保鲜在实践中,这不是说只该以“低智”的方式感觉它,但是要警惕“抽离大发”后的知识变质。这要说来,反腐败,如今主流意蕴的“反公器私用”其实是延伸意义,其本意是反脱离盎然生态后的变质异化呢。

比如,领导者所常面临的,与价值观格格不入者共谋进步;或者,与愿景相去甚远者共谋发展,这些难题,其艰难程度,不亚于与虎谋皮。虎不愿意自己的根本利益受损,进步与发展,对于彼人,没有足够的利益吸引作为说服力,该怎么办?

Jean Limpan-Blumen教授的connective leadership model,没有举出英雄主义的范例来作感召,而是态度谦卑地给出了一种不那么有道德高地的可行解,来与实践中的我们探讨——也许领导者不要追求“与之为伍”,长期盟友、可靠队友的关系达成,而只求“与之共舞”,短期合作共渡此劫的目标可能?

这也许就是作者笔下的“负责任有担当的工具主义”。所谓工具主义,就是其中的行为主体——自己与他人,委屈地做了达成组织目的、社群目标的手段、工具,但是放在更长的尺度上,作者很有信心的、也不肯妥协的,是可信(authenticity)与负责(accountability)。“与之为伍”并非不好、不想,只是做不到、来不及,只得“与之共舞”,确实很权宜,很实用主义,甚至,丢丢的“马基雅维利”。

这让我想起了在今天的组织现实中,组织成员究竟该“全身心地投入”还是“有节制地投身”的讨论。互依性(interdependence)和差异性(diversity)困扰中的我们,如果还是抱持着非此即彼、非黑即白的思维,对于本书作者充满对立统一规律的领导力辨析,恐怕是不那么容易接受。我这里想着重说明的一点,就是领导者面临的决策时间的限制。“万全之策”、“周到之选”的时代已经不再,被滴答滴答逼问中的领导者,得迅速有效地做出正确决策,“因时因地因人制宜”,根据不同情况,灵活机动调适,才能达成组织目标。而其中的许多因应、折中、暗合,许多“不足以外人道”或“众人皆谓我自然”。

这样的接地气的探讨,书中还有许多,虽然着墨详略不同,但这些闪烁着思辨光芒的、不人云亦云的分析,让这本书没有成为“另一本领导力书”,脱去了窠臼束缚,算是本实在之作。你尽可以质疑着去读,带着现实中的疑问来读,带着互联网原住民的种种新意去读。书写出来就有了时代的局限性,这一点我们必须理解;而至于地缘上的局限,这些有意义的领导探索与活泼泼的中国实践该怎么结合,那就有劳中国读者各位发挥各自的创造性转化能力了。

受邀特作此序,偏得学习先机。译者赵宜萱博士,家学深厚,师承名宗,译稿读后,让我感慨“青出于蓝”的同时产生了上述想法,特向琐碎管理岗位上的“每日英雄”推荐这本书,希望你在本书的研读中能够投射见自己的些许心事,对领导力多些新的认识与体会。

邀相握手。

作者简介

杨 斌

清华大学副校长、教务长、领导力研究中心主任、清华大学教育基金会理事长、清华经管学院管理学教授。主要研究领域包括组织行为与领导力、商业伦理、非市场策略、高等教育管理等。

杨斌于1987年考入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先后获得清华大学工学学士学位、管理学博士学位。开发并主讲清华大学精品课“领导与团队”、“批判性思维与道德推理”;讲授“管理思维”、“思维、决断与领导力”、“文化、伦理与领导”、“危机管理”、“管理学概论”等MBA/EMBA课程,多次获颁教学奖励。作为团队成员,2013年获得北京市教学优秀成果一等奖,2014年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

杨斌教授现任全国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全国工商管理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秘书长

编辑:

(本文转载自清华大学经管学院 ,如有侵权请电话联系13810995524)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MBAChina立场。采编部邮箱:news@mbachina.com,欢迎交流与合作。

收藏
订阅

备考交流

免费领取价值5000元MBA备考学习包(含近8年真题) 购买管理类联考MBA/MPAcc/MEM/MPA大纲配套新教材

扫码关注我们

  • 获取报考资讯
  • 了解院校活动
  • 学习备考干货
  • 研究上岸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