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EMBA全新课程《清华探究》开讲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2012-11-28 00:00 浏览量: 3016
经过几个月的酝酿和筹备,清华EMBA2012年秋季学期正式推出的全新课程《清华探究》于2012年11月22日正式开课。清华EMBA12-F班的66位同学成为该课程的第一批学生。
该课程共分为四大模块,分别是:医学院和纳米科技研究中心模块、清华人文历史探究模块、美术学院模块和信息科学技术学院模块,包含两个院士专场课堂,八个重点实验室,十大校园风物,和近二十位教师的讲授研讨。
在22日上午进行的“医学院和纳米科技研究中心”模块中,清华大学医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系刘静教授做了题为《先进医疗健康技术产业化探讨》的报告。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富士康纳米科技研究中心主任范守善教授和同学们探讨了《碳纳米管从原始创新到产业化》。同学们还分小组参观了医学微系统技术实验室、医学院药剂学研究室和纳米科技中心的超净实验室。
刘静教授讲解《先进医疗健康技术产业化探讨》
范守善院士讲授《碳纳米管从原始创新到产业化》
EMBA同学参观纳米科技研究中心
22日下午,《清华探究》的第二模块“清华人文历史探究”拉开帷幕。84岁高龄的主讲老师黄延复先生是清华大学校史研究学者,被誉为“清华传统精神的守护者”。黄先生与该模块的“特约嘉宾”钱颖一院长一起带领同学们从二校门开始,途径日晷、清华学堂、驻足王国维纪念碑、同方部,绕过图书馆、西体育馆、静观古月堂、“月涵松”,最终抵达照澜院故居。黄老先生对园子里的人物、历史、轶事等如数家珍,博得同学们阵阵喝彩。在当晚的《清华人文精神与校园风物》专场讲座中,黄老先生意犹未尽,继续为同学们解读清华传统精神,他说,“我所主张的清华传统精神是: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东西文化,荟萃一堂。”黄先生最后告诫道:“以无通才之专家临民,非为新民而为扰民。”
清华校史专家黄延复先生与EMBA同学探究清华人文历史
23日一大早,EMBA12-F班同学又赶到美术学院进行第三个模块的学习,即从艺术与设计的视角切入,换个角度看品牌与战略,扩展同学们的创新思维。主讲老师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工业设计系蔡军教授一直致力于设计战略与管理研究。“设计管理——企业转型期下以用户为导向的战略整合与创新”是他本次授课的主题。他用基础理论导引,穿插案例分析,置身经济全球化的语境,前瞻设计管理的无限可能。随后清华大学艺术与科学研究中心可持续设计研究所的负责人刘新教授与同学们分享了自己对“可持续设计”的认识和思考。带着对设计的新认识和新理解,同学们又参观了信息艺术设计实验室、照明与色彩实验室和汽车模型实验室。
蔡军教授讲解设计战略与管理研究
刘新教授交流对“可持续设计”的认识和思考
23日下午在信息科学技术学院进行的是最后一个模块。中国工程院院士吴澄教授应邀主讲《信息化工业化深度融合过程中值得关注的问题》,提出了在两化深度融合过程中八个值得特别关注的问题及产业化机遇,并认为这些点“将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有意义,可以参考”。随后同学们分组轮流进行了“下一代互联网技术及应用”、“高性能计算技术”的讨论。
吴澄院士课堂关注信息化工业化深度融合过程中值得关注的问题
同学们探讨交流“下一代互联网技术及应用”
两整天的《清华探究》课程,共有11位清华教授为EMBA同学授课,同学们共进行了十次专题讨论,足迹遍及清华园内的历史人文景观和四所学院,充分体现了学院与大学融合的发展战略。11月23日深夜,EMBA12-F班班长王家彬同学给班级主管沃静老师发来短信:“《清华探究》是极其好的一门课程。这不是我的结论,这是同学的共识。学习了知识,促进了多学科交流,充分体现了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融汇贯通。吸收了清华精神,培养了文化底蕴,促进了产学研合作交流……”
《清华探究》计划在保留现有模块的基础上,下一步将继续拓展环境学院、土木水利学院、建筑学院等清华传统优势领域,促进各学科与管理学之间的交融渗透,融合创新。
《清华探究》课程是国内EMBA教育领域的独创,是清华EMBA教育中心探寻清华EMBA新十年创新发展的尝试之一,也体现了学院在实践与大学融合战略方面的持续努力。这门全新课程为EMBA同学打开一个深入清华其他学院和领域的窗口,不仅去感受大学的独特魅力,同时也去发现新的商机,获取新的创业和管理灵感。
编辑:

(本文转载自 ,如有侵权请电话联系13810995524)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MBAChina立场。采编部邮箱:news@mbachina.com,欢迎交流与合作。

收藏
订阅

备考交流

免费领取价值5000元MBA备考学习包(含近8年真题) 购买管理类联考MBA/MPAcc/MEM/MPA大纲配套新教材

扫码关注我们

  • 获取报考资讯
  • 了解院校活动
  • 学习备考干货
  • 研究上岸攻略

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