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峰对话:新环境下的经管教育创新

MBAChina
2012-05-17 21:24 浏览量: 1015

  2012年5月17日,国内管理创新领域的顶级盛会--法商管理高端论坛在京召开。结合当前经济环境,以及企业实际需求,围绕三大关键词:法商智慧、协同创新、全球整合,进行了为期一天的激烈讨论和碰撞。以下为论坛高峰对话实录——新环境下的进经管教育创新。


  主持人:


  各位老师、同学、来宾,上午论坛最后一个环节进入一个高端对话环节,对话主题是在新环境下我们经管教育的创新。刚才大家听到了孙院长对于法商管理整个实践的全过程。今年是我们中国政法大学商学院建院10周年,我们商学院历史往前应该是95年成立企业管理专业。当时在国内率先提出法商结合专业特色,从法商结合到法商感觉走向今天法商制度,孙院长刚才总结在不断丰富我们整个法商研究的理论体系和教育模式。


  对于整个教育的创新是离不了社会经济发展大背景,从我们今天论坛主题大家可以看到,我们正是在全球整合新环境背景下,我们运用协同创新的方法和渠道实现法商智慧的一种教育创新。今年在开学初的时候,我们学校的校长办公会在第一次办公会的时候,把我们商学院MBA发展列为专项研讨,对于一个学院的教育项目进行专题研讨确实非常少见,可以看出学校对于我们法商MBA发展给予厚望,对我们给予很大支持。激励中国政法大学商学院在未来发展上取得更大辉煌。


  今天邀请嘉宾共同探讨这样的主题,在这样的一个新环境下,我们如何实现协同创新,实现我们教育的发展教育的创新。今天在高端论坛对话环节里面,有幸邀请四位嘉宾,分别是马一德先生,马院长是MBA教学过程中最受欢迎老师之一,给予我们很大支持。他的法商管理案例课程得到众多MBA学生一致好评。


  第二位张世贤老师,大家刚才看到孙院长推荐3本书是张社长带领的编辑团队为我们打造的书籍。这三本书我们用了不到一个月时间编辑成功了,也是前所未有的速度打造这样三本非常精品的书籍。


  第三位嘉宾王永贵教授,王老师对于经管教育有非常丰厚经验,他自己本人是管理学的博士。


  第四位柴小青教授。


  下面首先有请每位嘉宾给我们做10分钟左右的观念介绍。

 


中关村知识产权战略研究院院长马一德


  马一德:


  我讲讲热门的创新问题,为什么讲创新?可能未来10年发生第三次世界大战,第三次世界大战是一场没有原因的大战,这场大战将决定谁是世界超级大国。08年世界知识产权有个统计,中国人申请20万多专利申请,获国际专利授权不到1/100,英国独立报曾经做一个大调查和研究,做出101项对人类做出基础贡献,改变人类生存的科技成果,中国有5项,这5项在公元1千年前,近1千年我们给人类做出贡献少的可怜,我们对人类欠债,或者叫创新赤字。


  05年钱学森在病床上说我们为什么培养不出人才,2011年乔布斯之死引发举国上下讨论为什么中国缺乏乔布斯式的人才。中国有如此辉煌文明历史,为什么在近1千年中欠历史的帐,欠人类的帐,严重的财政赤字,面临着创新问题。


  我讲三个问题。


  第一个,为什么缺少创新?第二个怎么样创新,第三个创新是为了什么?


  为什么我们国家缺少创新?


  第一个观点,我们现在这个时代缺乏敢吃冒天下先螃蟹的人,中国传统见好就收,沉默是金,这种文化说起来几句话,更多是思维,一种思潮,还深深地左右我们所有人的思维。创新必须冒天下大不为,必须是个性,必须是突出个人。


  第二个观点,我们缺乏容错氛围,中国传统文化对成功者可以道德要求,他是完人或者美丽的,对于失败者更多是放弃和失望。我们看乔布斯,乔布斯是吸了大麻,抛弃私生女,如果没有这种容错文化范围他不会成为今天的乔布斯。乔布斯的这种行为和行动告诉我们通才和人才不是完美的,有缺点,有个性。我觉得要营造一种容错氛围。


  第三个观点,我们社会太多公益和浮躁,科学要放弃浮躁,创新要忘掉所有功利。


  康德在写他的大作使写人类规律,牛顿考虑苹果只是考虑重力,我们社会浮躁功利,这是缺少创新的三个问题。


  如果创新三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营造人人可以创新的文化,营造人人可以成为创新家的文化氛围,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点。


  第二个问题,要进行制度设计和体制设计,创新不是企业家事情,不是个人事情,是全民事情,是全社会全民族事情,这点要好好学习韩国。韩国科技投入比我们晚10年,但韩国现在很多科技,甚至很多品牌都走在我们前面。为什么?我们要反思。


  我们要树立创新是一种信仰,要排除身份、等级、宗教等等,要作为一种信仰。这是最重要的。


  如何创新?为什么创新,创新源头是什么?


  第一,人生自由解放。


  第二,改变生活方式、生活习惯、工作方式,从而推动人类文明进步。


  第三,弘扬最大的科学精神,科学精神最伟大。


  主持人:


  马院长对中国为什么缺少创新原因和为什么和怎么创新做了精辟的论断,下面有请张社长。张社长出版很多来自学者专家创新著作,您对这个问题肯定有自己深刻看法。

 


中国社科院研究员、经济管理出版社社长张世贤


  张世贤:


  经济学和管理学创新面临环境巨大变化,我只能谈经济学和管理学创新的环境问题。环境问题对于我们今天的法商管理,企业的成长和环境分析非常重要,大家记得铁本,要调控经济过热,中央毫无客气,手起刀落杀于马下。目前我们面临更险峻的,我们关注新环境必须要具备新视野,全球化背景下,如果不从国际视野上来谈环境的话,我们创新无从发展。国际与环境现在情况不妙,一系列情况表明,经济下行压力非常大。中国的改革和全球转型都是同样都面临着艰巨的环境。


  欧洲情况,希腊退出欧元区,欧元区解体风险不是没有,勉强维持也会忍受镇痛。美国经济危机后开始他们的新一轮内部监控规则,规则的制订也是种创新,这种创新各个方面问题很多。去杠杆化带来没人接手,这种情况下,这种泡沫经济产生其实是虚拟经济,美国情况是枯腾老树昏鸭,日本是夕阳西下,台湾是断肠人在天涯。我们在这样的环境里,企业怎么经营下去?关注新环境要具备新视野,一系列经济下行指标表明我们国家现在进入新轨道里面。


  过去我们经济出毛病是过热,经济过热,开发区热,房地产热,出国热,考研热,除了考公务员热还热,其他全降。这种情况下经济学管理学怎么创新面临压力。


  我们讲创新需要从环境上来关注这个问题,未来经济学和管理学教育创新也是这样,我今天想提醒大家要关注新环境,要具备新视野。面对新问题引起新思考,法商智慧是在这样环境里创新。80年代中国企业靠胆量,新世纪靠懂法,精法,明商,敏思善行才能创新成功,祝贺各位都能成功。


  主持人:


  张所长以一个资深编辑人独到语言方式为我们描述现在全球经济状况。也给我们整个中国的经济发展带来很多不确定因素,我们作为经管教育者在这样的环境下开展教育,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王院长一定有自己很多想法和思考。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商学院副院长王永贵


  王永贵:


  我主要讲三个方面三个一。


  一点体会,法商我不懂,今天上午参加这个活动,这个高端论坛有一个强烈预感,预感到中国政法大学商学院以孙院长为代表的老师们和同学们在实践法商管理,似乎正在召唤着孕育着而且实践着中国经管教育一次划时代的变革。


  第二个是一点观点,我实际上就是一个票友,因为给我们出题目是中国经管教育创新,我不懂。我的感觉是这样,中国未来经管教育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一个中心就是以社会需求为中心,两个基本点是短期上手和长期潜力要并重。有人说中国经管教育早以社会需求为中心,早短期上手,早长期潜力,我说你这么认为没有办法,你这么认为可以深化。


  具体来看,我也做了几点思考,跟大家做一个分享。


  具体是新四化和12性。新四化是我成长年代是建设四个现代化,我经常想到四化,我个人一个理解是复合化,每个化里三性,一性是指多元性,网络性和创意性。中国政法大学商学院做法商管理是复合性的代表。复合性里有多元性,有网络性,我们是网络时代,还有创新性。


  第二化是国际化,国际化今天讲了,我们强调国际化,在中国政法大学走国际化道路,我们要有危机感,我们希望对外经贸大学国际化发展至少要和政法大学平分秋色。第二化里有几性,第一个就是属于协同性,第二性是跨文化性,第三性是全球性。今天讲了全球性,全球化多国性都不一样。


  第三化是层次化,层次和我们法商管理,政法大学商学院非常好。我为什么说已经在引领中国经管教育新时代到来,实际商学院是教别人怎么赚钱的,教别人满足顾客的,中国的商学院这方面自己做的怎么样大家心里比我清楚。


  层次化里三性,差异性,定制性,竞争性。这是属于第三化。


  第四化是实践化,实践化从我们说教育部规划体现很多。中国教育和实践脱节怎么解决?第四个趋势就是实践化。


  在实践化里有三性,第一个就是整合性,以前来讲我们看到管理都是以职能为分工的,为特色的。实践里发现职能化管理有问题,在实践性强调整合性。第二个性强调技能性。第三性是学习性。


  中国经管创新首先理念创新,就是正确对待学员,我们学员是什么?以前说是产品,后来说是顾客。


  我有点感想,中国教学环境和国外不一样,其中有一点,中国学生学业没完成要跳楼自杀,这个解决不了什么都别说。这是个人观点。


  最后一个“一”,就是属于祝愿在座各位老师和同学有更大成功,也希望商学院的老师和领导有机会到我们对外经贸大学国际商学院指导工作。希望在座学员选择我们对外经贸大学进一步深造。


  谢谢大家。


  主持人:


  刚才王院长从他的角度用四话12性介绍,为我们阐述经管教育创新。如何适应这样的多变不确定的商业环境。对于一个大学而言,除了做好教学和科研以外,社会服务功能非常重要。我们的人才培养要适应整个社会经济发展需要,我们所研究的成果要指导整个社会企业发展实际,在这方面我们中国政法大学企业管理研究所做了很多探索,很多研究。柴主任为领导的整个研究团队近年来对于法商管理,企业法商指数进行一系列开创性的探索性的研究。这里我们有幸请到柴老师对他的研究成果进行介绍。

 


中国政法大学MBA中心副主任柴小青


  柴小青:


  没想到开张布局从创新开始,我谈对创新感觉。创新来自于压力,旁边这位院长提到和我们PK。


  王永贵:协同创新。


  柴小青:


  我也在想,如今我们是一个指数的社会,PPI价格指数,以至于出现了幸福指数,现在还缺什么指数。所以在这样一种压力下,在创新意识驱使下我们思考,中国最需要推出的是法商管理指数。为什么?我们都有体会,地沟油,毒胶囊,有问题的牛奶等等,我们常常说所谓的社会责任问题,或者是伦理问题,实际我们要分析的话已经超越了道德的底线、伦理底线,实实在在是法律问题。


  怎么办?我们说中国现在面临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法商管理理念的普及与传播,这种传播通过什么来做?我们义无反顾选择了要构造我们中国政法大学法商管理理论体系中一个新的亮点,也可以说是我们的理论和应用成果中一个新的增长点,就是法商管理指数。


  我简单说推出的目的有两条。一条是让企业和企业界知道在一个完整的市场经济条件下,什么样的经营行为才是符合一个企业的法律底线的。其次我们也希望推出这个指数通过宏观层面来对中国企业总体法商管理的这样一种水平做出判断。


  我们现在已经初步拿出了一个结构,一个宏观层面法商管理指数,主要通过统计方式对我们中国历年企业法商管理水平做出判断。第二个是微观层面提出一套评价体系。


  详细情况不再多说。


  接下来谈谈可行性,因为这是赋予挑战性的课题,我们研究了关于指数的来源,后来我通过查找文件发现,100年前1911年是世界关于指数研究的高峰时间,到现在100年时间。在企业这种评价指数中有什么?有企业的治理指数,最早出现了50年代,我们国家开始进行公司治理的这样一种评价应该是2003年,是天津大学领衔进行的工作。我们知道标准普尔实际是1990时候开始企业评估,在公司治理层面的评价。


  我们现在是要突破仅仅从法律角度,还要把经营和管理浓缩在一个指数之下,这是我们与他们不同的点。能不能形成?我想是可以的,我也阐述点理由。经过研究我们发现,指数问题归根到底是系统评价问题,系统评价技术经过长期发展已经是相当成熟,无非就是指标体系的构建,权重设立,集结模型设计,这些有现成和可用方法。


  再有我刚才提到的研究的前期成果为我们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今天下午一个著名的主持人,叶小中(音)先生,他著名在什么地方?领衔编写了中国第一个企业风险规避的国家标准,为我们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基础。这些前人成功的基础上,加上创新意识,不久的将来一个新指数将会诞生在中国政法大学商学院,为我们法商管理这样的理论创新和发展增添新光彩。


  谢谢各位。

 


 


  主持人:


  四位嘉宾分别从我们创新原因,创新环境,经管教育创新成果以及我们在学术方面创新实践给我们做了非常精辟的一些演讲。这个场合很不容易把各位嘉宾聚在一起,我们今天主题在法商智慧下面如何突破协同创新实现全球整合。“协同创新”大家今后时间里会有很高的接受率,这个词是今年教育部在学习去年胡锦涛总书记在清华建校100年讲话提出的理念。从全球教育体系贯彻落实这样的精神和实践。


  协同创新为高等学校走出象牙塔,和企业、科研、院所和地方和国际上的深度融合。大家在讨论创新,我不知道从马老师对协同创新这样的理念是如何理解的?从这样的企业实践角度可以和我们交流一下,如何和高校产生这样的有效协同?


  马一德:


  这个问题很难,我愿意回答这个问题。政法大学很厉害,法商智慧演绎这四个字,法商演绎了。智慧是知识产权,法和商完美结合能形成很有力知识产权,知识产权恰恰是企业核心竞争力,企业核心竞争力需要创新更需要协同。我们国家在创新方面取得小有成果,协同方面应该是我们路更长,最大最薄弱的应该是协同。


  协同创新应该是摆在我们面前最主要而最紧迫的问题,协同创新尤其对大学最重要。政法大学有商学院,有法学院,有马列学院,怎么能把三者完美结合,完美协同,创造出政法大学高端的复合性人才应该是政法大学最重要、最好的协同创新。


  主持人:


  协同创新推进过程中,我们作为老师都已经学习了国家相关文件,国家可能从财政部角度会给予大力的资金支持推动。这样对于我们创新而言营造一个非常良好的社会环境。刚才张社长一直在和我们探讨创新环境,您对我们现在这样国家的支持力度有什么想法?


  张世贤:


  创新国家一直在营造,只是效果不扎实,问题在GDP永远第一位。最近“十二五”最重要是转变发展方式,调结构,惠民生,这是主旨。这个解释创新和协同,走不动就走不动在中央和地方的博弈,搞来搞去,最近几天各地在房地产方面,直接牵扯到地方财政收入问题,牵扯民生就业问题,有一点国家在这方面决心实际是一定的。也就是说不要再期望出现另一个4万亿,我们千万不能被社会的某种东西裹挟着走。中央是比较冷静的,地方和中央这种博弈各有各的盘算。这是我们战略机遇期,这几年不能营造协同创新环境,可能这个战略机遇期失去了。我们应该支持中央所有的决策。


  今年7%其实是能实现的,问题在于数字掩盖下我们怎么营造一个创新环境,真正实现产业升级和结构转换,真正能够使改革开放创新的这种成果,让老百姓来分享,来惠及民生,这是创新的目的。


  主持人:


  在国家协同创新战略里,高等院校发挥重要作用,尤其是商学院,作为应用学科和社会联系更紧密。大家可能关注到在去年,国内引进出版了哈佛大学两位教授一本专著,开始探讨MBA教育该走向哪个方向,很重要的观点。当前MBA教育在十字路口上。我们可以感受到整个国际在经管教育里开始探讨我们未来创新方向到底朝哪个方向走,对于我们中国的经管教育有很多启示,对于这个问题两位商学院教授和领导有更深入的思考。


  王永贵:


  感谢主持人给我这个机会,我理解对话是自由对话,但是现在都是命题作文。我说一下自己的看法,我个人认为,中国缺乏的是协同创新效率和效果,不是搞一些形式,我对协同创新理解。我们在服务营销里,大家现在探讨一个问题,价值共创,大学我们理解经常说三方面,培养人才,科研和社会服务,这三方面有三个主体,有三种不同顾客价值,要通过协同最终为三个主体创造价值,而且是他们真正需要的价值,这样才有异议。


  我个人觉得最大问题,最大瓶颈,今天我们是研讨,我个人觉得中国教育环境来讲首先要资源配置的制度程序和标准要发生变革,这个东西不解决都是瞎扯淡。


  柴小青:


  我有一个体会,我觉得中华民族是非常具有创新能力的民族,为什么?因为在现在几大文明古国中,文化是连续的,中国30年低收入国到下中等收入国跨越是创新结果。我认为对不同国度不同条件创新内涵不一样,我认为下一步,我们怎么创新更重要的是我们的直觉,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谢谢!


  主持人:


  四位嘉宾还有没有互相问。


  马一德:


  我有不同看法,协同创新系统和系统创新规范这两个非常重要,一个是协同创新系统和规范,上午美国南加州大学教授和中央政法大学教授在解释,学生也要作业,是协同过程是创新过程,协同创新是系统化规范化是我第一个观点。


  第二个坚持中国缺乏创新,中国欠创新的债,创新严重赤字。我有几组数据,不管任何国家,任何一个地区,任何一个组织,做100个品牌,中国肯定没有。


  第二,如果做10个品牌,10个知名企业,10个大的影响世界的,中国一个没有。不能说别人对我不友善,不能说有偏见,确实是我们拿不出,我们能拿出来的是我说的四大发明,现在又有姚明、刘翔。真正摆在我们面前的,给世界人类做出贡献的,重要的应该是科技成果,我大声呐喊科技创新。


  王永贵:


  刚才第一个观点赞同,第二个观点保留,不是反对,我觉得管理创新一样重要。


  主持人:


  经管教育就是为了实现管理创新,这是经济腾飞的两翼。我们非常感谢四位嘉宾,以热烈掌声感谢大家带来精彩演讲。今天上午论坛到此结束。

编辑:

(本文转载自MBA中国网 ,如有侵权请电话联系13810995524)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MBAChina立场。采编部邮箱:news@mbachina.com,欢迎交流与合作。

收藏
订阅

备考交流

免费领取价值5000元MBA备考学习包(含近8年真题) 购买管理类联考MBA/MPAcc/MEM/MPA大纲配套新教材

扫码关注我们

  • 获取报考资讯
  • 了解院校活动
  • 学习备考干货
  • 研究上岸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