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管理学院院长魏江:继续走在创新创业的引领道路上 | 始业教育演讲实录

MBAChina
2017-10-16 10:10 浏览量: 2783

MPAcc中国网讯】在浙大管院2017级研究生新生开学典礼结束后,魏江院长以《继续走在创新创业的引领道路上》为题,给新生们上了始业教育“第一课”。他时而激情澎湃,时而幽默风趣,向新生们展示了大变革时代下的企业及管理,也传递了浙大和管院的人才培养观与“健康力量”。他的演讲令现场新生掌声、笑声一片,下课后直呼“好想再来一遍”。



浙江大学管理学院院长 魏江

(以下内容整理自现场录音)

       

为何说“继续走在创新创业的引领道路上”?

       

如今说起“创新创业”,大家都耳熟能详。因为自李克强总理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创新创业成为国家战略以来,中国创新创业迎来了飞速发展,社会也因创新创业发生了巨大变革。

       

回首三十多年前,当浙江大学设立全国第一个科技管理博士点的时候,创新研究显得是那么的孤独,因为,当时“创新”一词在理论界还只是个哇哇坠地的婴儿,更不要说企业界的“前所未闻”。甚至当2006年浙大管院获批设立全国首家(唯一)“创业管理”二级学科博士点时,很多人也不知道什么是创业。但自那时候起,浙大管院已经开始在创新创业道路上持续开拓。

       

作为国内创新领域唯一的中国工程院院士,1986年,我的导师、“中国创新管理之父”——浙大管院许庆瑞院士带领团队开始从事创新管理研究,提出了以企业为主体,“二次创新—组合创新—全面创新”的中国原创理论体系,成为中国技术创新管理研究和教育的奠基者。2005年前后,我们提出的“全面创新”理论,得到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的认可,在当时浙江省首先提出并强调“全面创新”。

      

同时,许庆瑞院士还提出了“企业是创新的主体”,这个理论在当时也具有突破性意义,得到当时国家领导人首肯,尽管那个时候,“创新”一词在企业更多是一个装饰品。

      

当然,浙大管院在创新创业道路上的引领,不止是学术研究,还有人才培养。早在1999年,浙大管院与竺可桢学院大胆突破,吸收了各国著名大学(如哈佛、剑桥等)的先进经验,在全国大学中率先创建了浙大“创新与创业管理强化班”(ITP)。这个班当时由浙大管院原院长吴晓波教授、以及时任浙大管院教授的陈劲和我等一批有前瞻视野的同事们共同创办,并得到时任浙江大学校长潘云鹤院士的大力支持。经过18年的努力,如今这个班也已成为国内创业教育的标杆,培养了大批优秀的创新创业精英企业家,更诞生了数家上市公司和多家估值上亿的公司。(仅在2015年就有01级校友陈艺超的游戏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和04级校友段威的汇量科技两家校友企业登陆新三板。)

       

所以同学们可以看到,我们有着走在全国前列的创新研究、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创新团队以及全国首批创业硕博项目、精英班等,我们以创新创业为特色,始终走在中国创新创业的领航道路上,而未来,我们也希望同学们能够和我们一起,共同在这条道路上求是创新、奋发图强。

       

那么,如何去认识创新,首先要理解创新的思维,今天先讲讲管理理论和实践的颠覆性变化,以及如何去颠覆管理思维。

       

线性思维正在被颠覆

       

颠覆20世纪最伟大的创新——公司理论,让Coase理论成为历史古迹;颠覆4600年的官僚组织,创造无边无界、原子式活力迸发的网络体系;颠覆人类的生活生产方式,让每个人生活在无用而又自在的状态中;颠覆企业的生产函数模式,让组织和人的智慧成为竞争优势的基础。

       

你们知道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发明是什么吗?是公司,也就是公司制度。因为有了公司,整个人类文明、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有了最具创造力和凝聚力的组织形式。随着时代的发展,今天的企业组织早就不是韦伯时代的企业组织,今天的企业生产方式早就不是泰勒时代的生产方式,今天的企业边界早就不是科斯时代的企业边界。

       

今天的企业可以在5年时间内,从创业发展到100亿美元销售,这家企业叫小米,它创造了公司的奇迹;今天的企业可以在10多年时间内,发展到IPO价值超越8个中石化;今天的企业一年创造的价值,可以超过过去100年的总和;今天的企业可以在短短十五年时间,超过30多个国家GDP之和......

       

这些在过去不可想象的事情,今天正在发生。仅在杭州这片创新创业的沃土上,就孕育了阿里巴巴这样的国际电商和数据科技巨头,万事利这样的民营跨国企业(万事利总裁李建华、党委书记屠红燕皆为浙大管院EMBA校友)以及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中国老牌民企娃哈哈(娃哈哈董事长兼总经理宗庆后为浙大管院MBA特聘导师、国际顾问委员会委员)。

       

此外,今天的时代,员工45岁就开始“退休”,这家企业叫华为。浙大管院携手华为共同建立了浙大管院睿华研究所,因此我们对华为的管理实践进行了深入研究。在任正非的带领下,华为的“狼性文化”让每一个年轻人就像打仗一样工作,45岁打不动了就退出舞台,让更多年轻人继续上战场,只为中国企业在世界的崛起;今天的时代,30岁左右的年轻人可以依靠自己的努力,拥有几百亿美元的财富,成为世界首富,这个人就是扎克伯格。

       

所以同学们可以看到,今天时代的变化,是对过去整个企业组织模式的颠覆,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正在营造一个新的产业形态。一个企业可以变为一个商业帝国,颠覆原来的科层结构。

       

实际上,官僚组织架构所强调的组织结构设计、组织考核、KPI、360度评价已经out了,因为岗位职责与标准、定岗定编等都是建立在科层结构上的,它已经严重阻碍了今天企业的发展。因为在当今时代,以科层组织为代表的线性思维正在被颠覆,企业生产函数被重构。

       

企业的生产函数怎样在重构?

       

渠道为王:“先发优势”、“先行优势”较实体渠道更明显;定位为先:定位将更突显其意义,无定位就意味着失去顾客;信誉为命:品牌传播呈核弹式爆炸,信誉价值决定企业命运;市场无限:市场空间呈指数扩张,单位销售成本十倍速下降;组织无界:从有界到无界组织,从封闭到战略网络、云市场。

       

如今,当你用全要素函数模型去考察一个企业的发展,是谁创造了企业发展的经济动力?按照传统的理论,是劳动力、固定资产和科技进步。但在今天,这些函数都变了,一个企业的发展或者说所创造的价值,很难按传统生产函数去评估。如海尔,浙大管院和海尔也共建了“浙江大学—海尔集团“创新管理与持续竞争力”联合研究中心,我本人是联合主任,我们看到,海尔7、8万人的公司,他们把员工分为两类:一类叫在册(有工资),一类叫在线(无工资)。而实际上,不付工资却能帮海尔创造价值的人数可能超过了在册人数。

       

因此,在企业生产函数重构的过程中,在座的同学们一定要想清楚未来你的竞争优势是什么。我想一定不是学历或学位,而是如何去建构一套生存发展的全新核心竞争力。曾经一位爱尔兰的经济学家告诉我,欧洲的企业对中国的人口和市场羡慕不已,因为我们有着消费力和购买力强大的长三角、珠三角等地,有遍布世界各地的浙商.....今天,我们的组织无边界,中国市场空间无限,只是看你如何去创造。

       

所以在这样的“优势”下,我们的硕士博士生同学应该考虑的是如何去开创新的管理理论,去颠覆人类的生活方式,而不只是拿到一个文凭。

       

非线性战略思维是突破常规路径

       

要不要对标?不是去跟随领先者,而是去超越领先者;要不要竞争?不是瞄准对手弱点,而是瞄准客户痛点;如何看组织?科层式组织、项目式组织、网络型组织;如何看团队?关键的决策是不是来自团队的初始认同;如何看员工?员工是资源要素、资本还是劳动力成本

       

放眼过去的传统企业,条条主义、框框主义、本本主义盛行,严重阻碍创新。而今天,原本的组织框框正在被打破,非线性思维也正成为常态。

       

我们的企业在行业内部都会寻找自己的标杆,但今天我们要做的不是模仿,而是超越!就像秉承求是创新精神,走出独有道路的浙大,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科研学术成果奖励以及专利数等方面连续多年位居国内第一。所以同学们要学会颠覆传统思维,要明白:高手是永远没有对手的,只有二流的企业才有对手,而三流的企业是找不到对手。因为高手在创造自己独特的模式。我自己做这么多年的管理后,有个深切的感悟是:你要相信我们人活着是在创造,而不只是模仿。

       

此外,在座的同学们,不要总想着学费什么时候能够赚回来,学习不是为了谋生,是为人生意义和价值期权而做出的投资决策,你觉得有价值就去做。因为学习是一种生活,也是一种价值形态。你选择学习,选择了一种生活方式,就像培养自己的孩子,你不会想着多年的投资什么时候能产生回报,但你确信,这是有价值的。

       

MBA学习的意义:创新你的思维模式

       

学习的三大战略,“转基因”:突破原有组合路径;“补营养”:改良生存发展环境;“换脑袋”:嫁接新的思维模式

       

有人问,中国很多的一流企业家,都不是MBA读出来的,比如马云、任正非。那么,到浙大管院到底要学什么?我的回答是:有高度的非对称战略思维方式。

       

很多一流企业家确实没读过MBA,但他们有独特的思维方式和创新创业基因。就像一棵树的高度,最根本地,并不由水、阳光、土壤等外在条件决定,而是由它的品种和基因决定。如果你的品种和基因都不好,本身也没有创造力,怎么可能成为一流的企业家?

       

那么又有人问,学习MBA还有用吗?当然有用,其意义在于创新你的思维模式。

       

学习可以为你提供“转基因”、“补营养”和“换脑袋”的平台,通过修炼与改变,当你的思想和智慧打破传统思维、能够非线性思维的时候,当你放下过去那些“了不起”的成就和功利、重新出发的时候,你的企业就有可能在你的领导下创造另一个奇迹,就像如今的华为与阿里巴巴。

       

我们的使命:培养以创新为基础的创业引领者

      

IBE人才素质——创新最高动力:企业家【破坏性创造】;创新成功标准:商业化【熊彼特创业】;创新指引创业:技术创业家+战略型

       

大家都知道竺可桢老校长的著名“两问”:“诸位在校,有两个问题应该自己问问,第一,到浙大来做什么?第二,将来毕业后做什么样的人?”问题的答案,你们都想好了吗?

     

“来浙大寻找新的生活方式,毕业后能为我们的国家和民族做点有意义的事”,这是我活了四十多年给自己的一个答案。从80年代的学习模仿到90年代的集成合作,再到今天引领世界的创新,我们国家的企业在不断发展,我们浙大管院也在不断的学习和整合世界的管理,但未来我们一定要为世界做出贡献。

       

我们要改变传统的创业思维,不为谋求短期利润而做没有技术含量的创新,而是要做以创新为基础的创业引领者,颠覆人类的生活方式。

       

从生存型企业家到制造型企业家,到紧随型企业家,再到IBE型企业家(Innovation based enterprenurship,简称“IBE”),如今我们的创业教育已进入4.0,浙大管院要培养的是具有远大理想和国家使命、有创新能力、企业家精神和社会责任的创新内驱型人才,是把创新作为一种生活方式、享受创新并能够颠覆科学发展的IBE创业者。

       

而IBE创业者需要志存高远(10年后创业不迟)、国际嵌入(做全球村民)、探求新知(STE三合一人才)、宽厚基础(扎实理工科背景)、企业家精神(为人类贡献)、团队精神(坚决不做小老板)、人文精神(文学艺术修养)、胸怀天下(历史社会洞察)。

       

天下兴亡,我浙有责!这是浙大人应有的情怀。就像1938年11月,竺可桢老校长在浙江大学开学典礼上讲到:“大学教育的目的,决不仅是造就多少专家如工程师、医生之类,而尤在乎养成公忠坚毅、能担当大任、主持风气、转移国运的领导人才。”而这些所有汇成十六个字:国际视野、创新能力、创业精神、社会责任。

       

所以我希望在座的每一个人不要总想着学习是否有用或者急功近利,而是把创新作为一种生活,创业作为一种颠覆人类社会的方式,让中国企业走向世界一流,让我们的国家在世界上倍受尊重,让我们自己成为让全世界尊重的人。

版权声明:

本文内容转载自浙江大学管理学院,如原作者不愿意本网站刊登使用相关素材,请及时通知本站,我们将在短时间内予以处理,联系电话010-53572272。

编辑:

(本文转载自 ,如有侵权请电话联系13810995524)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MBAChina立场。采编部邮箱:news@mbachina.com,欢迎交流与合作。

收藏
订阅

备考交流

免费领取价值5000元MBA备考学习包(含近8年真题) 购买管理类联考MBA/MPAcc/MEM/MPA大纲配套新教材

扫码关注我们

  • 获取报考资讯
  • 了解院校活动
  • 学习备考干货
  • 研究上岸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