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BA资讯:卖房创业,一位北大毕业生的另类创业路

MBAChina
2017-04-10 10:12 浏览量: 2093

MBAChina网如果按照网上广泛流传的“败家榜”的标准来衡量,“卖房创业”的王胜地毫无疑问是名列前茅的。他在2014年底卖掉了自己在北京二环的一套房,创立了一家名为“爸爸的选择”的公司,做自有品牌纸尿裤。


2017年,北京的春天格外的冷。


曾经如火如荼的“双创”似乎彻底没了踪影,中关村大街上那一茬一茬的创始人CXO们被迫放下远大的理想,重新操起微不足道的工作;关于实体经济过去几年的艰难困苦以及未来几年的惨淡前景的议论甚嚣尘上,被很多人抱以厚望的两会也未能为此带来实质性的解决方案;唯一火热的只有房子,8万、10万、15万……涨!涨!涨!火爆的不只是成交量和交易价,还有自媒体们一篇篇关于房市的爆款10万+文章。


老天也不甘寂寞,一场恰到好处的雨水让刚刚体会到初春温暖的北京又重返寒冬。


王胜地无视落在自己身上冰凉的雨水,拖着拉杆箱走出位于东五环外的办公室,打上车向北京南站而去。今晚将是他这个月在火车上度过的第13个夜晚。


1、中国式奋斗


如果按照网上广泛流传的“败家榜”的标准来衡量,“卖房创业”的王胜地毫无疑问是名列前茅的。他在2014年底卖掉了自己在北京二环的一套房,创立了一家名为“爸爸的选择”的公司,做自有品牌纸尿裤。从2017年的视角来看,王胜地的卖房创业时机可谓尤为精准——从即将开始的楼市疯涨列车上跳下,并成功错失了最后一波创业热潮。饶是在创业第二年,王胜地的公司就收获了近亿元的销售收入,但精于算数的新中产阶级自然能很容易地心算出,依靠数十万包纸尿裤微薄的利润,很难抵得过这2年来二环房价的涨幅。


“这2年确实挺困难的,纸尿裤这一行前期投入很大,没几百万的前期投入根本拿不出来什么。”王胜地并不愿纠缠于房价,而是开始讲述起他的经历。


王胜地出生于河南郸城,那是一个国家级贫困县。大学之前,他的生活是纯线性的。中学时代的他,过着“准军事化”的中国式学生生活,两点*地奔波于学校和家中。虽然自90年代以来,“素质教育”逐渐受到提倡和推崇,但是对于郸城这样的地方来说,直至今日,素质教育仍还是寒门学子们可望不可及的奢侈品。数以万计的郸城学子在高中时期唯一的追求只有分数,如果无法在高考中以分数制胜,他们便需要跟自己的父辈一样,要么依靠家里几亩贫瘠的玉米地过活,要么背井离乡出门务工谋生。而他们追求分数的方法也很简单粗暴,便是“题海战”。尽管当今的社会精英们对这种“填鸭式”的学习方法颇有批判,但这终归是不少像王胜地这样的寒门学子改变自己人生轨迹的一种可靠的奋斗方向。



王胜地高中时期在郑州参加化学竞赛时所摄。右二叉腰者为王胜地。那时的他还是一个稚气未脱的大男孩。


这样的生活自然在王胜地身上留下了深刻的烙印。即便在成功考上北京大学后,他仍然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延续了“做题、考试、拿第一”的生活惯性。大学本科时给高中孩子做家教的时候,他一看到题目,都会下意识地反应出正确答案。在化学实验课上,为了能证明自己的动手能力同样不逊于人,他硬生生将提纯咖啡因的手速练习到全年级第一。这些如今看似荒唐的追求在王胜地当时看来却很自然,因为那只是他原本单纯生活的一种自然延伸罢了。


这让王胜地整个大学生涯摆脱不了中学时代的气息,“不开窍”——用他自己的话说。虽然在北京已经生活了超过15个年头,他仍然带着浓浓的家乡口音,时不时从嘴里蹦出一两个让听者很难理解的字。毕业后的头两年依然如此。在他的同学纷纷选择赴海外留学或是进入蜚声全球的大型跨国企业工作的时候,王胜地却很“传统”地选择进入一家科工委下属的研究所工作。但这次的选择让王胜地颇感失望,他内心中不安分的基因开始展现力量,他在工作1年后便离职创业了。


离开自己原有的生活轨迹,让王胜地看到了人生的各种可能性。这段时间他进行过很多尝试,搞过复合肥添加剂,做过科研,也掺和过进出口贸易,做过“倒爷”。这期间有过意气奋发的日子,也有过暗无天日的时期。当然,作为一个初出茅庐的新手,吃亏吃苦的时候自然要占到了大多数。在商海中沉浮了几年后,让他更清晰地认识到了自己身上的诸多不足,这使得他决定再次投入校园,为人生下一阶段的奋斗而“苦练大招”。


这一次他选择了长江商学院。“商业知识和技能是一方面,人脉是另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我看好长江商学院在商界的影响力。”王胜地这么解释加入长江商学院的初衷。他顺利地以优异的成绩在长江商学院完成了MBA学业后,又奔赴美国康奈尔交换一年。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他在求学阶段,还积极参与组织各种论坛,力求加深自己在人脉方面的积累。


“组织论坛的时候,经常需要厚着脸皮去请各路大神和专家,吃闭门羹是常有的事情。很多时候甚至被人当作是骗子,批评和质疑之声从来就没断过。”王胜地坦言,那段时期对他而言是一段“备受打击”的日子,但他一直勉力坚持,走出自己的“舒适区”,鞭策自己重新“学会”在商场上跟人打交道的方法和规则,苦练与人交往的基本功。


2、王胜地的选择


2014年,王胜地完成了在美国的修业,准备回到国内开启自己的下一个奋斗方向。一听说他要回国,国内的亲朋好友纷纷要求他代购美国的奶粉和纸尿裤。这让他感到很震惊,他难以理解像纸尿裤这样笨重、不方便携带的东西,竟然有那么多的国内父母愿意不胜其烦地托人从几千公里外一包包的代购回来;更让他震惊的是,当他跑到超市去买的时候,架子上的纸尿裤居然都被卖空了——抢购者绝大多数是中国人。


他提着大包小包的奶粉和纸尿裤在纽约肯尼迪机场排队托运的时候,一个念头在脑中一闪而过。他自己是学高分子化学的,为什么不干脆做一个国产纸尿裤品牌呢?他是个说干就干的人,回国以后,他没有耽搁,立刻找来几个大学时期的同窗好友,创立了“爸爸的选择”,设计生产纸尿裤。


纸尿裤的设计和生产需要很多资金,王胜地本以为国内的双创热潮能够解决这一问题,回来后却发现国内的投资热潮已经开始逐渐冷却。更要命的是,不管从什么角度来看,对初创投资人而言,纸尿裤都是一个疯狂的创业选项。这个行业具有很高的门槛,不像互联网创业,有个idea,拉几个工程师,奋斗几个月就能出一个初步成果,纸尿裤的设计和生产要比写代码复杂得多。这也是为什么“爸爸的选择”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无法获得投资者青睐的一个重要原因:模式太重、周期太长。


拿不到钱,怎么办?王胜地这个“爸爸”当然不愿意看到自己“孩子”被扼杀在襁褓之中,于是,他选择了“卖房创业”。


他将自己之前购买的位于北京二环保利蔷薇的房子卖了几百万,和合伙人一起凑足了创业的第一笔钱,开始义无反顾地投身到纸尿裤事业中。


说起爸爸的选择,王胜地显得很兴奋,透出一种创业者必有的“鸡血”特质。他喜欢向人诉说公司在过去2年内所收获的每一次成功,尽管有一些桥段在未曾亲身经历的人看来很难令人引起共鸣。事实上,爸爸的选择在初创的第一年并不顺利,无论是产品研发还是市场推广,都遭遇过很多次的挫折。


首先是产品研发上。尽管王胜地的团队配备了国内最优秀的化学方面的人才,但初入纸尿裤行业的时候仍然交了不少学费。在他们看来,研发团队里有很多以前从事艰深研究的科研极客,刚开始的时候,大家都信心满满,觉得那么复杂的研究都能做,纸尿裤岂不是小事一桩吗?但等到真的着手了才发现,其实里面道道还挺多。


“很多人都说是‘从头做起’,而我们是真的得‘从屁股做起’,先把小孩的屁股研究透才行。”王胜地自嘲道。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数个月的攻坚研究,这群纸尿裤极客们终于拿出了媲美国外大牌的初代产品。


产品设计刚刚完事,销售这块硬骨头就被提上了日程。作为一个新兴的品牌,产品投入市场后,自然不会受到渠道商的青睐。作为CEO,王胜地主动挑起了市场破冰的重担。作为刚入这行的新兵,王胜地手头的可选方案并不多,只能从最基本的做起。于是,他便开始了长达一年多的“旅居生涯”。当时公司有这样一句俏皮话:“王总要么在参加展会,要么在去参加展会的路上。”他一年时间,跑了一百多个位于不同城市的展会,经常是这边一结束,就拎着箱子奔赴火车站,坐火车赶往下一个展会。他特别喜欢坐过夜车,一方面不浪费时间,在车上睡一觉,醒来就在另一个城市了,另一方面也能省去住酒店的差旅费。日复一日,在他的不懈努力下,爸爸的选择终于在圈子里积累起了名气,销路渐渐打开。


市场的初步破局让“爸爸的选择”有了倾听用户反馈的机会。很多用户都给“爸爸的选择”打了好评,他们的评价往往是这样的:这和xx(某知名国外品牌)已经差不多了,要是能便宜点就更好了!这样的评价让王胜地喜忧参半。喜的是用户的正面反馈,忧的是用户仍然觉得国货不如洋品牌,唯有走低端路线才能出头。这并不是王胜地的理想,他并不愿意做市场追随者,去模仿国际大牌的产品设计来生产服务本地市场的廉价的“山寨产品”。这促使他思考,如何能够做出一款与众不同的适应中国人需求的纸尿裤来?


一次,他在微博上偶然看到几位妈妈在抱怨目前市面上的纸尿裤普遍太厚,造成孩子行动不便,并在天热的时候让孩子屁股生痱子。很多人在下面留言,纷纷表示有类似的困扰。有位“专家”也加入了讨论,他说,国外纸尿裤之所以要设计得这么厚一方面是为了保证吸水性能,另一方面也是符合国外人的生活习惯——一般都在气温较低的环境下活动,即便在夏天,室内空调温度也会开得比较低。这给了王胜地灵感:能不能设计一款吸水性能依然良好,但却要薄很多的纸尿裤来适应中国人的生活习惯呢?


这一尝试造就了“爸爸的选择”第一款爆款SKU——“极素极薄纸尿裤”。这款纸尿裤让“爸爸的选择”彻底打开了市场,并在创业的第二年斩获了近亿元销售收入。


“虽然利润未必抵得上房价的涨幅,但我也觉得值了。”王胜地哈哈一笑。




“爸爸的选择”极素极薄纸尿裤是王胜地的得意之作


3、向死而生:打破国产母婴品牌之殇


销售破亿只是起步,对于一个立志于成为世界级的母婴日化品牌来说,“爸爸的选择”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王胜地先前所解决的资金、设计、销售的初步问题,在“爸爸的选择”未来的发展道路上,都只能算是很初级的问题。


中国的父母们之所以选择不远万里地从国外海淘奶粉和纸尿裤,原因绝不是简简单单的“崇洋媚外”可以概括的。


我曾经听过这样一个悲伤的故事。


一位生活在北京的原籍河北的70后爸爸,在2007年迎来了自己儿子的出生。为了让宝宝健康成长,孩子的母亲在海外代购还不是特别发达的当时,通过各种渠道购买国外大牌的奶粉。这让孩子的父亲很不屑,为什么你们就一定认为洋货比国货好?花那么多的钱,就为了图一个海外的牌子吗?他自己从小喝河北自产的三鹿牛奶长大,不也是一样茁壮成长起来了吗?于是,在他执意之下,儿子的奶粉被换成了三鹿。大约半年后,毒奶粉事件成为了大江南北最引人注目的话题。


这恐怕是建国以来国人对于母婴国货品牌的一次最深刻的集体记忆。


“宁可贵一点、麻烦一点,也要保障孩子的健康和安全。”自那以后,这似乎成了很多中国家长的基本信念,也是国内母婴海淘市场迅速崛起的源动力。在这样强大的集体心理作祟下,市场何时才能重新接纳和充分信任国产母婴品牌,成了盘旋母婴行业上空的一个问号。


对此,王胜地有自己的想法。“我想过‘曲线救国’。”他考虑先将产品出口到美国、日本这样的成熟市场,在当地站住脚、建立起品牌声誉,随后再以此作为宣传着力点,打破国内市场迷信洋品牌的怪圈。


早在2015年下半年,“爸爸的选择”就曾有过出海的机会。在一次展会上,一位来自日本东京的母婴零售店店主看中了“爸爸的选择”的产品和设计理念,想将其引进到自己的店里售卖。可惜的是,在经过数次谈判后,双方终因价格上无法达成一致,没有形成合作。这位日本企业家尽管对“爸爸的选择”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但始终认为中国设计、中国制造的东西要想进入日本市场,只能走低端产品路线才有可能成功。


“恨不能把我们放到十元店里去卖。”王胜地完全无法接受。


“我们的产品明明和日本花王的产品质量相当,为什么在价格上要比他们便宜那么多钱?”王胜地对此很坚持,他相信好的就是好的,跟生产地和设计地没有半毛钱的关系。


所以,他最终拒绝了这位日本企业家的邀约,耐心等待能给予他的产品合理价格的合作机会。




王胜地在北京东五环外的办公室,墙上的书法作品写着“追求梦想的不死鸟”


“这可能会很艰难,但我有信心,有价值的东西一定会受到市场的认可。”王胜地说,他每天都在“向死而生”,7*24小时都维持着一种“亢奋+焦虑”的心理状态,头发也白了不少。他座位的后墙上挂着一幅“追求梦想的不死鸟”的书法作品,激励着他一直努力前行。


版权声明:

本文转载自长江商学院,如原作者如不愿意本网站刊登使用相关素材,请及时通知本站,我们将在最短时间内予以处理,联系010-57277590。

编辑:

(本文转载自 ,如有侵权请电话联系13810995524)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MBAChina立场。采编部邮箱:news@mbachina.com,欢迎交流与合作。

收藏
订阅

备考交流

免费领取价值5000元MBA备考学习包(含近8年真题) 购买管理类联考MBA/MPAcc/MEM/MPA大纲配套新教材

扫码关注我们

  • 获取报考资讯
  • 了解院校活动
  • 学习备考干货
  • 研究上岸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