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论坛二:顶尖商学院的新兴市场战略

MBAChina
2012-10-21 17:30 浏览量: 1475

    第四届全球商学院院长论坛--分论坛二:顶尖商学院的新兴市场战略


    时间:2012年10月19日


    地点: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管学院北楼209


    主持人: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下午好!我们开始今天的分论坛,今天第一个部分演讲者来自于西方的演讲者,第二部分的演讲者是来自于商学院的讲者。事实上我们今天这里有5所非常尊贵的学院。第一位讲者Robert D. Reid是AACSB执行副总裁首席认证官。Eileen Peacock也是AACSB高级副总裁兼亚洲区总裁。


    Eileen Peacock:大家下午好!谢谢参加这个分论坛,非常感谢上海交通大学邀请我们参加这个非常卓越的项目。我想把这个演讲分为两部分,主要是谈一下管理教育的现状与协作展望。基本上我会谈一下亚洲目前的现状,Robert D. Reid接下来会讲一些协作未来展望。


    首先给大家看看目前的概括。这个图表上可以看到亚洲提供商学院教育的数量还是很大的,尽管和美洲、欧洲相比这个数据不庞大,但是我们知道它的现状正在改变,所以亚洲在这块的数量还是非常庞大的。这是我们目前所看到的全球管理教育的现状,也是我们今天所看到的现状。我会讲几个不同的观念,首先讲讲管理教育,然后讨论一下一种转变。学生在亚洲地区入校和离开的情况,在整个亚洲所看到的不同点。我们谈到亚洲总是把它作为一个总体来谈,事实上亚洲可以分为很多不同的区域进行讨论。比如印度和中国就截然不同。如果我们谈论印尼尼西亚、菲律宾、柬埔寨等等,这些国家的教育项目也是非常不同的。还有台湾地区、日本、韩国也是完全不同的一种教育水平和体系。你可以看到每个不同的区域都有自己独特的特色,不管是师资还是现在的教育水平。我还要谈如何建立研究文化,先看看目前的概况。


    管理教育仍然是一个新兴事物,我参加了昨天和今天的会议,这个现状似乎和我PPT里面的情况并不符合。所以我还是有点儿担心,因为大家都觉得管理教育在亚洲发展非常迅速,爆炸式的一种发展。来自清华的黄院长说我们仍然是远远的落后于西方,尽管我们现在赶上的势头非常迅猛,这让我感到有所安慰。


    对于亚洲地区来说,管理教育是一个新兴事物及我们知道大约20年前,中国才有了第一所MBA学校或者项目,因此20年的发展以清华黄院长的话来说,我们还是远远落后于西方的。但是我们是以西方作为标杆,以西方的角度来看,亚洲地区的管理教育仍然是羽翼未丰。当然我们现在看到有许多的协作,这使我们觉得亚洲地区的管理教育让人非常兴奋。


    我们知道这些协作的方式有所不同,但是大体上很多都引进了管理教育学院的进口和知识的进口,我们知道亚洲的确是全球最大的地区,来拥有数量最大的外国大学分布。比如斯里兰卡,马来西亚、新加坡、越南,这些国家都拥有很大数量国外学校的分校,而且大家几乎都已经成为了一种枢纽,一种外国大学海外分校的枢纽。这对于当地教育的影响是巨大的。


    马来西亚就拥有很大数量英国EMBA学校的分校。这里有一些数据,谈到的都是外国高校在亚洲分校的数量,你可以看到总数是162。事实上左边这一栏看到的是大学本部所在,右边这一栏是他们分校地点所在。如果我们按照平均比较,一个国家平均6所学校,但是阿联酋就有40个,中国也以15个遥遥领先。另我们知道亚洲出口很多,很多亚洲的学生都赴海外留学。


    亚洲还有一点让我们非常感兴趣,如果你看这些日期,2000年-2005年可以看到这些基础,这些学生的年龄正在不断的日趋下降,事实上这些国家的出生率在降低的,因此这些商学院将会在未来发现入校率降低和申请数量的降低。因此,他们不得不提高收取海外学生的数量,你可以看到20-24岁年龄群体的降低比例。显然,这可以为我们预计到三级入学数量将是负增长的。


    我们看看下一张图是相反的,这些国家的入学人数在增长,这些国家全部在亚洲。有些国家是在未来十年间将损失学生,有些国家将得到更多的学生申请。正是这些国家的学校会更为热衷于国际协作,即使是在亚洲,我们也要以地区来看哪些国家学校会有一个申请的增长,哪些国家会有一个申请的下降。你可以看到印度增长率非常惊人,今天我们有很多来自印度高校的院长参加会议,你可以看到大学入学学生的数量也是有非常显著的增长。这当然也改变了整个亚洲未来的展望情况。


    Robert D. Reid:接下来的话题讲合作方面的事情,讲的是关于亚洲地区和其他国家地区的商学院合作。今天上午很的教授讲到了这个合作,同时他们讲到了合作的深度,在这个方面大家做了什么工作。这里我给大家介绍一下今天看到各种各样的合作形式。这些方式从未来的角度对于各个商学院做合作都是非常有用的。


    我们一年半之前做了一些研究,我给大家讲一些数据。当时我们做的研究有9%的院校来自于中国,还有22%的院校来自于亚太地区。我们问了这些院校未来怎么样做?他们认为现在在亚洲地区有30%的院校有了合作。我们看看排前20的国家,这里有一个列表,前20个国家来看新加坡在亚洲地区排的比较高,中国排在新加坡后面,他们表现未来愿意接受其他国家院校到他们这里设立校园的。从这个角度来说,讲到亚洲地区,中国排第一,然后是印度、日本、韩国、中国台北等等。在这个方面已经有很多活动,今后还有很多的动作。


    如果我们看看未来所希望的合作,这张图差不多有52家主要的独特大学,他们说到现在为止52家院校没有合作项目。这52个院校说未来希望一共要开展81项不同的合作,这取决于亚洲地区院校的能力,包括他们和欧美院校的互动合作。我已经看到了一个非常好的现象,包括今天上午和午餐的时候大家有了很好的交流,今天这次会议是一个很好的机会。


    这里首先看看关于全球商学院,这些全球顶尖的院校和金砖四国合作情况到底怎么样。讲到合作,像今天上午演讲嘉宾所说的,大多数的合作,比如说学生的交换和师资的交换,这两种方式是很好的,开始的时候可以这样做。在这个基础上,不同的院校之间可以开展更加有深度的合作。你们的手上有一些资料,有一些院校在这个方面做得不错。我们看到有些院校在两个大学,在两个不同的商学院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合作,包括双学位,在第二个国家授予学位等。也就是说从学生交流和师资交流开始,这也是很好的合作方式。比如亚洲地区的商学院可以完全利用欧美商学院的能力。我的报告到这里。谢谢各位!


    主持人:谢谢您刚才的报告!他们的时间掌握很好,我们还有几分钟的时间提问。看看大家对于美国国际精英商学院学会两位讲者的报告有什么问题呢。


    Eileen Peacock:我在亚洲已经有三年时间了,在亚洲主要负责亚太的事物,对于我来说非常的有趣,也是非常的重要。我们还看到认证方面的发展是巨大的,这方面的进展也是非常明显的。我们非常注重新兴国家的市场,新兴国家市场对于我们来说有一个巨大的增长区域。我们发现一些博士学位的缺少,由于博士学位的缺少,对于亚洲地区的国家带来了主要的挑战。比如说台湾、韩国、日本。当然,这些国家相对来说有更高的授予博士比例。像菲律宾和其他的亚洲国家,比如印度尼西亚等等。


    在这些国家当中他们也有大量的商学院,在这些国家接受一些特定的标准,我们确实看到这些国家虽然做商学方面的教育,但是这些国家相对来说还是缺乏世界一流水平的师资,特别是讲到授予博士学位,这些国家标准不够。我们可以看到在亚洲地区不同国家的水平也是参差不齐的。有些国家认识到了有这样一种责任,像现在有越来越多来自西方的商学院,他们更多有兴趣来到亚洲办学,做一些辅导教育。


    今后看到欧美和亚洲地区的发展进一步拓展,我认为亚洲地区商学院的发展将有很大的机遇,我认为在亚洲地区今后发展的空间是非常大的。一般来说亚洲地区管理教育方面的发展是巨大的,目前亚洲国家和其他欧美国家还是有一些障碍,但是今后这个边界会逐渐打破的。


    主持人:掌声感谢两位的报告!下面的演讲嘉宾是Christian Delporte,他是欧洲管理发展基金会的总监。


    Christian Delporte:谢谢大家下午参加会议,感谢这次会议的主办方给我这样的机会,给大家做关于欧洲商学院的介绍。首先介绍一下这个基金会,我们在香港有一个办事处,当然只有两个人。大家最经常提到的一个问题就是国际化,国际化成为了一个非常热的话题。我的国家在欧洲的中部,是一个比较小的国家,现在我们这个国家发生了很多的变化。


    金融时报对于全球EMBA的排名,这里讲的是关于排名当中国际学生所占的比例,是根据国际学生的比例做出这样的排名,最高的是16%,这个16%并不是很高,可能在你们实际学校当中国际化程度比这个更高。这里我着重介绍一下,像我刚才重复国际学生在管理学院当中所占的比例。根据这个指标进行了排列,这里讲到国际学生方面的情况我们一定会注意到,大家一定知道英国的院校主导了整个市场。我们可以看到这里排前十名有6家来自于英国的院校,这6家英国学校在国际化方面做得非常不错。这6家英国院校有相当数量的国际学生,这里有8家院校是经过了认证。所谓国际流动性,我们关注这些国际学生从哪里来,他们的职业是什么,他们学了以后到哪里去,他们是不是第一次来学习,他们毕业之后的去向,这是金融时报排名的主要指标。如果我们看看国际师资的组成比例情况,这里有三家欧洲院校在这个上面,加拿大的院校看起来是非常国际化的。事实上这是一个更加多元化的情况。


    什么叫做国际化呢?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所使用的标准是什么,虽然美国的院校在全球是不错的,但是讲到具体的标准,美国院校好像并不符合。还有其他的数据我们也收集到了。这里给大家看到这组数据,比如参加GMAT的考试以后,他们把成绩送到哪个学校。北美地区的学生把GMAT的成绩不送到其他地区的院校,换而言之北美的学生把他们申请的方向放在北美院校内部。欧洲院校有一些来自欧洲之外的,我们看看欧洲之外地区是真正情况。我们看看拉丁美洲这个数字是98%,也就是说98%的学生参加了GMAT的考试,他们把成绩送到了拉丁美洲之外的院校。亚太地区是排在了第二,当然取决于你去什么学校。


    我们看看欧洲商学院,为什么欧洲商学院国际化程度如此高。教育本身使用的不是本地模式,而是国际模式,博洛尼亚开了一个会,发表了一个宣言,要求欧洲学校标准化他们的教学水准。


    在此之前,欧洲学校的标准率是非常低的,很多学校都是不一样的。我们把英国学校和法国学校相比都是不一样的,在法国同样的学位需要三年,但是在其他国家可能需要四年或者两年。因此,我称法国人民缺少这样的动力,博洛尼亚宣言之后出台了非常统一的规定,也就是说硕士在欧洲是两年制,本科一般是三年制,PHD可能是三年左右。


    如果我们看一下QA系统,英国人民在QA这块是非常领先的。如果你去一个德国大学,在德国大学里面这些教授像是一个守门人一样,他们的教学方法是非常严格的。我们知道在欧洲另外的学校,如果我们把欧洲作为一个整体,文化的多样性仍然保存的很好,但是这个学校却提供非常标准化的教学。不管你是在哪个国家你获得的教学质量都是一样的,你可以获得有欧洲基因的教学模式。因为有很多欧洲国家的首府地理位置相邻,你可以轻易获得地理位置相邻区域的文化多样性。这也是欧盟在1986年开始的项目。在此之后,欧盟也加大了对于这些学校的投入,而且很多的资金是来源于欧盟的资金投入。


    这样的一种投入使得欧洲学校的学历能够在欧洲获得认可。而且有了很多的欧洲学校学生互换的协定。他们认为这种互换协作是非常重要的,学生出国获取学习的项目,包括教授也可以出国游学。学生回来之后觉得在国外学的课程比自己在本校学得好,他可以申请去国外继续修课程。所以整个学分制度变得非常灵活,对于学生来说也会更为公平。欧盟这样的系统变得越来越国际化。


    当我们衡量质量所使用的是什么衡量体系,是欧洲质量发展认证体系,所以这个学校要有一个非常清楚的阐述明晰的战略和政策,这就是国际化的政策。你要非常清晰的表明国际化的战略是怎样的,同时它必须说明对于教育学生在一个国际化环境进行管理工作的承诺。第三、它必须通过非常积极与国际伙伴的协作达成国际战略,包括学生互换、合作项目、研究合作,包括和企业的合作。学校必须有能力吸引来自于其他国家的学生和师资力量,同时必须在国际的层面上和国际规模上开展研究活动。


    另外学生是不是在学校当中能够获得国际学习的体验,他们是不是能够准备充分做一个国际化的管理者。如果你要全球化,必须提供学生英文授课的项目,而不能仅仅是都是法语或者本国语言的项目。


    怎么做到全球化或者国际化呢?我们可以花很多时间讨论,但是有这么一些领域是我们必须注意的,首先就是学校治理,包括董事会,董事会的成份是不是足够国际化,你的顾问董事会是不是足够国际化,这些都会影响到你所做出的决策。你的战略是不是足够国际化呢,刚刚我们谈到了师资很重要,如果你雇佣了很多本土的师资是可以理解的,即便是这些本土的教员师资,他们是不是本身具有国际化视野,以及你是不是有能力吸取国外的教员。另外必须在国际规模上进行研究,包括拥有国际层面的知识产权。


    今天早上我和几位同事谈到了一些案例,很多的案例是非常有趣的很多本地的案例应该公开和出版供大家借鉴。如果他们不出版,不借鉴的话,大家就都不知道了,非常的可惜。我们在这里提倡基于学生国际化研究和学习体验,包括学生之间的整合,课程的设置,学生的交流和交换,游学的旅行和语言课程。包括还有一些学术化的合作和企业的合作。像我之前所说的不能让学生只使用本土的语言进行学习。


    外部评估的影响,事实上2011年法国管理教育基金会进行了一个研究,主题是法国高度管理教育外部评估的影响。这是由于当时法国高级管理教育基金会实行的研究,主要是研究法国本土高等教育的管理,外部评估对于他们的一种影响。我们就要问自己为什么要重视外部的评估,而不仅仅满足于本土的国家评估呢?首先是学生的流动性,这个我们是需要一个比较的。比如说一个三年的本科生,他们在升学准备考研究生的时候可能需要更多的信息做一个比较。对于外部的评估来说或者外国的评估来说,很多标准和变量都是非常相似的。另外就是通过同阶级和同圈子所做的评估,对于我们高等教育所做的研究非常重要的。


    影响到底有多大呢?首先是对于授课和学校的战略有非常积极的影响,能够加强和提升质量保证,并且推动一个更为专业化的管理。我们知道一个学校之前的战略是非常依赖于期望值,并且由外部衡量所做出的指标。不管这个学校本身所处在的位置如何,它的资源是怎样的,它的战略仍然大大取决于期望值和外部评估所划出的衡量指标。当然我们整个研究的发展本身也是大大依赖学术出版物的指标。有风险吗?的确是的,在风险方面外部衡量的影响很可能导致学校日趋同类化,导致授课和研究两者之间的压力。


    讲到国际化,我们到底能不能达到国际化呢?我们看看全球的排位,五年之前排前30位所有的院校当中只有一家来自于亚洲,我们看看最近十年,有一家来自于新加坡,有两家来自于中国,还有两家来自于印度。这种情况表明这些院校的名声在世界上变得越来越大。


    如果我们看看EQUIS的数据,五年之前这个数字和现在完全不一样的,五年之前亚太地区学生国际化的数字很小。讲到中国,包括中港台三个地方,现在的数字是来自于中国9个经过EQUIS认证的商学院,他们有全日制MBA的数字。我们看看欧洲的情况,我们选取了在欧洲地区经过EQUIS认证的院校,这9个商学院当中国际学生的比例平均是71.7%。我举这两个数字的意思表明不管是亚洲地区还是欧洲地区,他们的这些商学院国际化的程度逐渐走向更高的水平。


    主持人:谢谢您刚才的报告!请允许我介绍下一位演讲嘉宾,他是来自于国际MBA协会的George ILIEV教授。


    George ILIEV:女士们,先生们!首先我对于中国代表团说几句话,就是和你们一起探讨商学院发展的新战略。今天我们来到这里的目的是在相互的学习,相互学习是非常重要的,这是我报告的主题。


    我的报告有这样四个部分组成的。首先看看第一个部分,我们和美国国际精英商学院有什么不同点呢?从有些方面我们和他们有一些重叠,但是我们有两个方面非常不同。我们认证的范围是对于研究生最为重要,AMBA是专门对于商学院进行认证。我们认为亚洲地区是非常的重要,比如说在亚历山大图书馆,他们在古代和图书馆发生了密切的关系,他们写任何的东西都会送到图书馆,图书馆给到原始作者一份拷贝,原始作者就可以把它保留下来。西方有自己的教育模式,当时的做法必须给到他们一个拷贝,这是过去关于图书馆和学者之间的关系。如果我们看看主要的欧洲商学院历史发展情况,一开始他们都是采用了美国的模式,不管怎么样这是一个事实,即使到最近也是这样的情况。


    我讲上世纪60年代的时候,那时候曼彻斯特伦敦商学院成立了,英国政府觉得这个商学院受到业界需要,也就是说那个时候英国政府,和剑桥、曼彻斯特政府给了他们金钱方面的支持。但是从当时伦敦商学院的角度来说,我们并不需要钱,我们专门注重于学术方面的研究。讲到财政方面的支柱,这里包括剑桥甲级商学院的例子。


    在亚洲商学院会完全成为反映现实的商业世界复杂性的很好场所,包括在亚洲地区经济发展很快,而且很多工业的财团不断出现,特别是在欧洲地区,他们的做法相对比较保守的。


    另外我们看到在亚洲国家很多的商学院,他们现在越来越注重软实力,包括战略的灵活性和领导力。另外对于亚洲的院校来说,比如投资的回报率,在这里亚洲的院校也是越来越关注学生付钱以后是不是可以得到相应的教育。现在欧洲地区相反,看起来投资回报率要比亚洲地区商学院回报率来得更加低。


    全球化就跳过不讲了,因为前面两位嘉宾谈到的很多。在过去几十年,我们可以看到西方的商学院发生了很多的变化,我认为亚洲地区的商学院做过去数十年欧洲商学院做的事情,他们把更多注意力放在业界之间更好的结合。我认为对于商学院来说是非常关键的,这就是学生所需要的方面。在中国有这样一种说法,“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如果商学院能够带领他们的学生非常注重经验积累,对于商学院的学生是非常重要的。


    这里讲到了在西方基于这个行业或者基于工业的MBA,这是西方的趋势。在西方讲到这些商学院做教学的时候,他们会偏重于某个行业,比如说会计、航天、国防等等。我们可以看到中国政府在这方面大力支持,中国很多的商学院越来越注重如何找到这种需求。


    另外就是关于商学院课程的清晰度和独特性。在西方有大量的成功的故事,我讲的是关于公司企业的社会责任。西方公司是非常注重基于公司愿景或者基于公司使命的社会责任,这在西方是非常成功的方面。讲到商学院,也就是说在西方很多商学院非常乐意和非盈利机构进行合作。在欧洲每年都会颁布一个奖项,用来表彰他们在教学过程当中课程设计方面体现足够企业家精神,以及体现出足够的企业社会责任。在西方的商学院对于道德方面非常关注,我们给到学生很多机会,在特定行业感受特定行业的做法。


    去年有一个会议,那次参加会议一半的商学院院长非常关注未来的发展,英国有一家商学院有一种灵活的课程设置,允许学生上一些全日制的课程,或者根据他们自己时间安排的灵活课程。我认为亚洲处于有利的地位,可以达到我刚才所说的西方商学院正在经历的变革或者经历的转型。


    以上是我的报告,谢谢大家。


    主持人:谢谢George ILIEV。我们还有几分钟的剩余,要不要再谈谈AMBA或者在亚洲的经历,或者在新兴市场当中,你看到了商学院的哪些趋势?


    George ILIEV:每次我来到中国都可以看到很多改变,我带着这些改变回去,到中国是一种学习的体验,比如学校专业化的趋势,像我之前说受到了中国政府的大力支持。这有一种潜力使得中国的商学院能够走出国门,帮助中国的学校获得国际上的认同。现在中国商学院也是在不断的努力获得国际上的认同。


    主持人:接下来20分钟的茶歇!


    (茶歇)


    Greg Whitwell:非常荣幸能够参与今天的会议,我们分论坛的主题是顶尖商学院新兴市场战略。在此之前我谈一下澳大利亚的成功经验,我会更关注澳大利亚的整体情况。过去几十年间,澳大利亚吸引国际学生的数字有着猛烈增长,这些国际学生绝大多数来自于亚洲的。我他更多是关于澳大利亚的高等教育,特别是商学院和亚洲学生之间的关系。


    过去25年间澳大利亚发生了非常显著的变化,在此之前,澳大利亚曾经受到所谓的“距离之痛”的限制,换句话说,澳大利亚作为英联邦国家,由于地理上面的限制,使它在贸易方面遇到了很多的限制,特别是和亚洲的贸易往来几乎是没有。而现在澳大利亚已经是完全不同了,我们的国家已经变得越来越国际化,特别是更多参与到了亚太地区的各种事宜当中。在澳大利亚发生的变化也是伴随着澳大利亚高等教育的变化,我们很多高等学府都是国际化大学,这显然是和亚洲经济增长密切相关。


    两个星期之前我正在墨尔本参加澳大利亚高等学府的峰会,我们深深觉得要充分的去拥抱亚洲,和亚洲建立更为完善的关系,澳大利亚仍然是有很长的路要走。有的时候我们也听到了一些媒体上面的负面报道,有人说澳大利亚人也比较抗拒其他国家来澳洲投资。这表明了我们理念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我首先说一个改变的事实,澳大利亚人现在理念的改变,澳大利亚高等教育已经成为澳大利亚第三大出口产业,大概总值达到了150亿美元。而这个贡献值绝大多数来自于我们的亚洲学生。这个图表可以让大家看到过去十几二十年间亚洲学生的比例增长,1994年的比例非常低。我们看到不仅是数字的增长,而且是他们参加高等教育的比例增长。这是我们在澳大利亚2010年高等教育数据,可以说澳大利亚这个国家在全世界来说独树一帜的,事实上我们整个高等教育当中有119万的学生,而71.9%来自于国内学生,28.1%来自于海外学生,这个比例已经是相当高了。而且我们有超过一半的国际学生在澳大利亚学习,开始来到澳洲的专业是管理金融专业。在2010年有50%的学生是来就读管理和商科专业。


    对于大学来说商学院的商科是一棵摇钱树,这个效应在澳大利亚更为显著。为什么?因为商学院收到了大量国际学生的学费,国际学生的学费大概都是本地学生的2-3倍。因此,国际学生的学费对于大学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财务渠道。谈到商学院都会谈到美国模式,而澳大利亚的商学院有所不同,澳洲商学院绝大多数是本科生,本科生会就读管理专业、商业专业、金融专业,他们都会选择一个专业就读。另外一个不同是商学院包含非常大量的专业硕士课程,比如说会计硕士,精算硕士等。实际上很大澳大利亚商学院不提供MBA的课程,从绝对值来说,你会发现本科生中外国学生的数量是最大的。但是如果我们以相对的比例来算,国际学生的比例在商学院当中硕士比例是最高的。中国对于澳大利亚来说是一个重要的市场,在澳大利亚所有的外国学生当中,中国占了最大的比例,对于我们的贡献差不多达到了40亿美元的数字。为什么中国对于澳大利亚来说非常重要呢?我们看看反向的供应也是这样,2001年,那个时候美国拒绝来自亚洲和中国的学生,那个时候有很多来自中国的学生转向了澳大利亚学习。后来由于澳大利亚的竞争削弱,对于国外学生的吸引力有了比较大的下降。


    我们可以看到澳大利亚商学院的数据,除了中国以外,大家从上面还可以看到澳大利亚商学院的学生主要来自中国以外,还包括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台湾、泰国、新加坡等。


    上个世纪50年代澳大利亚首次采取对于国外学生进行教育,1951年推出一个计划,当时主要的目的是为来自东亚和东南亚的学生提供帮助。根据这个计划,大部分来自国外的学生得到了澳大利亚政府的奖学金资助。另外一些计划包括到国外学习等等,我们可以看到在澳大利亚有很多学生可以到国外学习,也可以进行学生的交换。我们可以看到澳大利亚也要送出更多的学生去国外,去年一共有来自9000万名不同学生在澳大利亚各个地方进行学习。经过一段时间,去年来自澳大利亚的学生去到澳大利亚以外地区学生读书的数字增加了9%,他们主要了哪里?澳大利亚学生主要去了欧洲。对于澳大利亚来说,学生主要的交流国家第一是美国,第二就是中国,也就是说澳大利亚当中9%左右的交换学生到了中国,讲到商学院的话,根据我的经验,澳大利亚很难招募到澳大利亚本地的学生让他们作为国际交换学生去其他国家学习。他们想到美国,但是这里有一个问题是语言,如果澳大利亚学生去到其他母语是非英语的国家,这里就有一个语言方面的问题。我们曾经在9家中国商学院院长之间,关于澳大利亚GO8机构之间签署了备忘录,这也是澳大利亚和中国之间做更多交换学生方面的承诺。


    作为澳大利亚学生来说,如果让他们到国外学习对于他们还是比较困难,其中有一个原因就是这些学生都有全日制的工作,有的时候他们是走不开的。对于澳大利亚学生来说,澳大利亚学生更加愿意去比较近的国家,比如去澳大利亚作为交流学生,比如墨尔本大学也有这种情况。这里我给大家讲一下关于澳大利亚教育出口模型的崛起和发展,这背后主要的推动原因是看到通过教育出口有很大的收获。这里面除了这个以外还有很多原因,比如说经过教育出口,能够让国际学生更好的来到大学学习,能够了解我们的文化。还有一个主要原因,对于澳大利亚很多的大学,来自政府的资助过去几年持续下去。从财务来说导致了澳大利亚很多学校招收更多国外学生。澳大利亚越来越多采用教育出口的模式,我讲到教育出口更多是针对亚洲地区的国家。现在也包括中国,同时也招收一些可以说英语的学生。


    讲到我们的教育出口模型,现在有了更多的加强。我们可以看到澳大利亚很多学校,包括很多澳洲的商学院也在发展中国家设立国际校区,换而言之澳洲的院校去亚洲其他国家设立分校和专门的校区,主要是招收当地的学生。在这个方面,基础设施在这个方面非常重要。这样的出口模式变得越来越流行。


    讲到澳大利亚,澳大利亚就教育国际校园当中教授学生的人数,去年从全球来看达到了27000名,这个数字比英国和美国的数字都要大。讲到这个方面的数字,英国排在澳大利亚后面,美国排在第三位。所以说讲到澳大利亚院校到海外设校园,其实澳大利亚在这个方面做的非常不错。总而言之,讲到澳洲院校的国际化,我们有很多的做法。


    我想说比较好的日子已经过去了,澳大利亚已经遇到了风暴,部分是由于经济低迷或者经济下行导致的。另外就是澳元的快速升值导致我们面临比较困难的局面,包括2010年也出台了限制的做法。澳大利亚院校现在面临越来越严重的竞争,特别是这种竞争是在全球其他仿造澳大利亚院校,而且又做得成功院校的竞争。


    这里我们有三个主要竞争方面的优势。第一就是横向的竞争,讲到横向竞争,国际上其他院校也是仿造过去澳洲的做法,同时他们和我们进行竞争,包括华盛顿一些院校和纽约的一些院校。第二就是来自于上部的竞争,比如来自于美国私立大学,美国很多院校在全球设立多国大学,比如杜克大学、纽约大学等等。另外就是来自于下部的竞争,我指的是其他形式教育方式。比如现在有很多院校并不是设立一定的校园,而是采用网上的教育等。


    不管怎么样,虽然我们面临这种竞争,我们还是要坚持下去,能够坚持我们的做法。还有一个比较好的消息,根据英国一家机构的说法,到了2025年澳大利亚学生的数字还是会比较大的。最后两点,我们如何能够充足澳大利亚的国际学生,首先让国际学生能够学得起,付得起学费。第二就是安全。第三点就是教学质量。我们现在所面临的情况,很多院校都在竞争国际学生的生源,竞争生源的情况下,不可避免很多院校的教学质量会下降。


    我们的问题是接下来怎么办。第一、我们是往下走,走市场的低端,如果这样就太不幸了,而且也是一个非常糟糕的选择,用低价竞争是很愚蠢的举动。我们要改善质量,改善校园和就学体验,向他们提供更独特的体验。我的学校正在经历着很多的施工和工程,所有的施工项目都是为了我们国际学生建造寝室楼。


    我们目前面临是什么挑战呢?对于澳大利亚商学院而言,我们正在试图改善价值取向,我们能够做一些什么使我们在全球那么多商学院当中脱颖而出,我们能够提供什么,我们的定位在哪里。我觉得一种途径是促进本地和外国学生之间的了解和交流。我的一位墨尔本大学的同僚说,尽管我们有非常多的国际学生,但是本地学生和国际学生之间几乎是没有交流的,或者交流是非常少的。在这一方面我们需要花很多的力气改善。我想教室里面的气氛不应该是这样的,因此改善这两者之间关系的努力应该一直继续下去。不仅是要改善我们国际学生的流动性,也要推进我们本土学生各方面的流动性,并且把这个加入到我们的战略当中。


    我们做的另外一件事情就是利用澳洲独特的优势,我们处在西方国家和东方新兴市场国家的两个地区之中,我们是一座桥梁,我们的地理位置有着相当的优势。因此这个优势应该反映在我们商学院战略当中,商学院是有这样的潜力去领导亚洲的发展。问题是澳洲商学院能做到吗?他们有没有以此作为目标去努力呢。


    我们现在正在努力的一个方向是和本次论坛建立合作关系,我们现在和安泰进行了协作,创造了一个协作项目。也就是说学生可以在安泰学习,同时他们能够用在这边学习的基点和学分作为他们在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读MBA的学分。同样在新南威尔士就读的学生也可以到安泰收学分。


    总结一下,澳大利亚商学院坐拥全球比例最高的国际学生,但是我们现在已经发展到了一个瓶颈阶段,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因此是时候停下来扪心自问下一步的方向在哪里,我们怎样才能充分的整合资源,提供给国际学生更好的就学体验,并且实现一个长期的发展,并且去充分的利用我们遍布亚洲和全世界的校友资源。因为我们校友的未来就是我们学校的未来。谢谢!


    主持人:非常感谢Greg Whitwell教授给我们的分享。接下来请David Saunders教授,他来自于加拿大皇后大学皇后商学院院长。


    David Saunders:大家下午好!我看了一下本次的议题,我觉得是一个倒三角,我们开始的时候非常的泛泛而谈,然后慢慢的深入,听了很多非常开放的讨论,包括澳洲朋友的分析也是非常的深入。我今天讲的内容是从加拿大的视角剖析一些成功的案例,我的演讲更多是一个案例研究,从加拿大皇后大学的角度来谈。


    在此之前介绍一下皇后商学院的历史。我们是加拿大最为古老的商学院之一,成立于1919年。我们的目标是发展卓越的领袖,他们应该拥有全球视野,并且我们创造的知识能够推动商业和社会的进步。我们现在是全球最有影响力的商学院之一,非常有幸,我们在近十年来被《商业周刊》列为全球除美国之外的第一或者第二名的商学院。现在我们是排名第二,但是我们的排名从来没有跌下过第二名。我们的国际声誉包括创新项目和无与伦比的学生体验。


    我十年前加入到了这个学校,我03年开始在这个学校工作的,这是一个非常出色的学校,而且国内和国际声誉卓越。九年半之后学校进步到什么地步呢?我们有非常惊人的创业文化、企业家文化,我们有非常出色的项目来抓住市场机遇。因为我们是一个比较小的学院,有的人认为我们也太小了。第二个优点,我们的师资力量非常的雄厚,我们学校的老师来自于很多知名大学。我自己也是曾经在多个院校任职,我们学校的师资力量也是很惊人的。我们提供非常高质量的学位项目和非学位的执行教育。我们有超过90%的本科学生继续接受硕士教育,这可以说是我们学校一种改变国家的方式。你们很多人可能会很吃惊,因为我们居然被《商业周刊》列为第一或者第二十年了,有人知道吗?我们的学校在加拿大之外名声并不是特别响,所以我猜很多人特别吃惊,《商业周刊》把我们列这么高的位置。


    我们的弱点是规模较小,现在有50个教员,每年200个学生,而我们MBA项目大概只有300名学生。我们每年450名本科学生毕业,300名EMBA学生,差不多有70名的教员。我们对于本科商业教育来说非常的不错,在非常典型的美国大学城,我们地处非常的荒凉。


    我来到商学院担任院长职务之后,我自己经常做一些全球化的项目,想起了98年中国人民大学教了一段时间的书。这个经历很大程度改变了我的一些看法,所以我们有超过90%的本科生会接受一些学生交流和互换的项目。另外,我们一位比较高调的总理曾经这么说,他说我们总是被认为是美国的邻居,不错,这就像睡在一头大象旁边,你总是要很担心大象,因为你很担心大象会翻过来把你压死。


    我们第一个双学位是和人民大学一起完成的,当时我们特别的是金融双学位的项目,金融双学位是一个硕士项目。另外你可以在皇后大学修国际商业硕士双学位选择。同时我们在中东和北非地区提供非学位的执行教育项目。在国际化进程当中我们可以送学生出国学习,我们也非常有幸吸引到国际学生到我们这边就学。因此,我们也是利用这些关系建造新的网络。我们的校友、师资和学校的组织都是遍布全球,所以我们可以利用这些资源。我到达了皇后商学院之后从更大程度拓展了学校全球化进程,事实上在05年和06年北美与欧洲学校在全球化进程上面大大超过了美国学校,就是在这个时候,我们学校加强了在全球化方面的进程。这对于我们来说是非常幸运。这个时候也是亚洲的商学院向外拓展,并且寻求全球合作伙伴的一年。


    我们的学校有一个非常好的名声,我们是加拿大最好的商学院。另外我们的政府想保护加拿大文化,也要确保质量等等。也就是说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讲到本科生,每年组织14个不同方面的学术活动或者会议。另外我们鼓励这些学生参加到国际上的竞争活动。讲到国际化,他们参加一些其他活动,也就是国际方面的商业会议。我们根据国际化的理念安排的国际活动,让我们的学生参加。我观察了澳大利亚商学院有很长的时间,就像澳大利亚这位教授讲的,我看到澳洲的情况好像和我们加拿大有不同的地方。我刚才了解了澳大利亚这位教授基于很多的原因,澳大利亚招收的国际学生或者教育出口的情况发生了很多变化,一会儿比较好,一会儿比较差。我认为加拿大皇后学院和澳大利亚有所不一样的,因为加拿大和澳洲不一样,加拿大和美国也是不一样的。我们做事情的方式不是一蹴而就。另外我们把目光着眼于未来,我们是为长期进行投资。讲到进一步拓展国际化的挑战有什么,我们认为教育是一种文化资产。过去我们从来不会考虑到中国设立一个校区,现在不一样了,我们正在考虑到中国这样的国家设立我们皇后大学的校园。过去我们认为很多事情是不变的,现在是不同了,现在都是全球化过程当中,过去不变的事情现在都是在变化的。


    讲到北美的系统,我认为和印度等其他国家不一样,在北美整个教育系统是一个高度监管的体系。在北美教育是一种文化方面的资产,所以说教育是非常重要。看看我们加拿大,我们在加拿大各个省都有不同的课程,讲到加拿大各个省,我们在加拿大各个省办学提供课程的时候,我们必须按照加拿大各个省的规定进行教育工作,因为加拿大是一个联邦制国家,每个省都有自己关于高等教育方面的做法。比如在加拿大哥伦比亚省,有的时候获得在那边开课的申请资料都很厚,如果我们换到美国的城市申请办学,我们可能要遇到更多相关文件的准备。我相信既然在北美和加拿大有这方面的监管规定,更不要说中国和印度,进行国际合作肯定有一些障碍,我们是需要清除。另外作为监管的规定来说,有的时候对于外来者看起来可能不太合理的,但是这些规定从逻辑上说得非常清楚。


    我们看看金砖四国的问题,以及到底有什么机会。在这个方面过去我做了很多的研究,讲到金砖四国的院校,看看这些金砖四国基于什么样的目的,他们要达到什么成就来和金砖四国之外的国家合作呢。金砖四国的飞速发展会吸引到比较急功近利的院校到这些国家进行办学。比如说中国就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中国是一个飞速发展的经济,很多的院校想到在中国办学会获得很多的投资方面回报。我本人想皇后大学商学院是不是也要这样做呢?我们到海外办学的目的是不是赚快钱呢?我一直在考虑,如果我们真的走出加拿大到海外设立海外院校需要有很好的。像中国、印度、加拿大这几个国家都是不一样的,讲到皇后大学到海外办学确实要采取非常仔细的审慎态度。有的时候讲到MBA或者EMBA的教育体系和加拿大的做法又不一样。另外讲到关于本科生商学院的教育又是不一样,所以赚块钱我们是不同意的。我们要想到海外办学是要本着一个什么样的目的来做。另外一方面关于监管,给我们到海外办学施加了限制性因素,而监管方面的规定也是在不断发展。我们的目标通过海外办学创造双文化,我们加拿大本身的社会就是一个多元文化的,长期以来加拿大都是采取多元文化的策略,这个方面和美国有很多的相似性。


    多元文化需要多多强调,1988我和同事进行过交谈,那个时候考虑1988年在大学教伦理资源管理,这个时候关于如何选择员工,如何制定对于员工的激励或者薪酬措施。这样的做法可能和有些国家的方针政策不一样。那个时候我考虑了其他方面的因素,有些东西在西方教学的时候可以使用,如果把它讲到加拿大以外的亚洲国家,比如像印度、中国,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可能不太了解,这个方面我们需要得到更多的合作。早些时候我们试图看到了关于中国经济特区的做法,比如如果把公司设在经济区当中,到底又应该如何选择员工等。我刚才讲的都是早期的事情,到现在事情已经发生了很多的变化。


    对于我们来说,双文化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我并不是加拿大的文化比亚洲文化好或者亚洲文化就一定比加拿大文化好。还有一种做法,我们和有些国家建立了合作,比如发一个商务文凭,双学位,无论是横向还是纵向都非常注重。从技术的角度来说,我们采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我们可以用视频会议的方式进行教学,通过新的技术,我们能够把教育的材料很好的交给其他国家的学生。我本人认为采用新型的技术,像视频会的方式也是一个很好的方式。即使这些学生地理位置离加拿大很远,他们也可以不用亲自跑到加拿大,可以受到加拿大的教育。有了新型的技术,在加拿大这边或者其他国家那边,包括这些设备、影像的清晰度都是很好的。有了这种做法,如果和过去传统的办法相比,可能都会实现很多的教学功能,比如说通过视频的教学或者远程教学的方法可以做到。


    我们现在已经开始考虑双学位的做法,在加拿大内部我们可以和其他的院校做一些双学位的工作,我们甚至考虑和关于医学方面的院校进行合作,做一些双学位的课程。如果你在一个大学学完了课程,并不是完成了全部的学科,这是一种双学位的情况,我们考虑是不是把这种课程的设计,针对公司的具体要求,针对公司里面的学生考虑设计特定的方案,能够更好的吸引到来自公司当中的学生。


    主持人:谢谢David Saunders给我们分享了从加拿大视角剖析的成功案例。我来自于香港,香港以前也是英国的殖民地,所以皇后发言我们就要听从。


    感谢几位演讲者从欧洲的角度,特别是从一些非常顶尖商学院的角度看待目前的新兴市场战略。接下来请瑞福(音)为我们说几句话。


    瑞福:我非常喜欢刚才听到的演讲,对于我们来说意义深远。从国际认证的角度来说,目前的法律框架已经在那边了,从法国的角度来说,我们在商学院这块有认证了。因为在法国有公校和私校的区别,所以大部分的商学院一方面是大学内部的,有一些本身就是撕裂的。


    从认证的角度来说是越快认证越好。这些过程包括了外部的评估,这种认证和评估的过程不是在法国大学或者法国学校本身系统里面的。当然我们在法国也有内部的认证过程,不管是内部还是外部,它的流程都是比较漫长的。这一点是院长一定要了解到的。


    我们也会对于研究能力做评估和认证,从全球化的概念来说,获得一个国际认证也是非常重要的,对于消费者或者这些学生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尽管目前大多数的学校并没有完全真正具有全球化的模式,很显然他们需要通过更多的国际合作提升国际化的水平。还有很多的学校正在规模上面有一些问题,我们法国政府觉得这是国家战略,法国的教育体系比较特别的,所以对于竞争来说不是很有益,因为我们整个体系和其他国家不太一样,从认证的角度来说也是比较困难。


    我们也在进行一系列的变革,从国家的层面上,大部分公共的学校开始发展海外扩张学位。包括还有一些和法国企业进行合作,目前有很多的实验项目正在进行当中,在国际的水平上面,我们已经和不同的公共学校商业课程进行合作,加强公共学校商业课程之间的合作。同时,也会加强这些学校和海外分校的合作。


    主持人:我们已经没有时间做问答了,之前谈了很多顶尖学校在新兴市场的战略。Christian Delporte会说这个是同类化,是教育进口和教育出口的问题。我们也有演讲者谈到了认证问题,这些和新兴市场关系非常密切,因为你作为院长需要考虑这一系列的问题。而且有一些认证的体系也是和新兴市场非常的相联系。尽管我们没有问答时间了,但是我鼓励大家和演讲者进行更多的交流。


    我们这个议程到此结束。谢谢!


    时间:2012年10月19日


    地点: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管学院北楼209


    主持人: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下午好!我们开始今天的分论坛,今天第一个部分演讲者来自于西方的演讲者,第二部分的演讲者是来自于商学院的讲者。事实上我们今天这里有5所非常尊贵的学院。第一位讲者Robert D. Reid是AACSB执行副总裁首席认证官。Eileen Peacock也是AACSB高级副总裁兼亚洲区总裁。


    Eileen Peacock:大家下午好!谢谢参加这个分论坛,非常感谢上海交通大学邀请我们参加这个非常卓越的项目。我想把这个演讲分为两部分,主要是谈一下管理教育的现状与协作展望。基本上我会谈一下亚洲目前的现状,Robert D. Reid接下来会讲一些协作未来展望。


    首先给大家看看目前的概括。这个图表上可以看到亚洲提供商学院教育的数量还是很大的,尽管和美洲、欧洲相比这个数据不庞大,但是我们知道它的现状正在改变,所以亚洲在这块的数量还是非常庞大的。这是我们目前所看到的全球管理教育的现状,也是我们今天所看到的现状。我会讲几个不同的观念,首先讲讲管理教育,然后讨论一下一种转变。学生在亚洲地区入校和离开的情况,在整个亚洲所看到的不同点。我们谈到亚洲总是把它作为一个总体来谈,事实上亚洲可以分为很多不同的区域进行讨论。比如印度和中国就截然不同。如果我们谈论印尼尼西亚、菲律宾、柬埔寨等等,这些国家的教育项目也是非常不同的。还有台湾地区、日本、韩国也是完全不同的一种教育水平和体系。你可以看到每个不同的区域都有自己独特的特色,不管是师资还是现在的教育水平。我还要谈如何建立研究文化,先看看目前的概况。


    管理教育仍然是一个新兴事物,我参加了昨天和今天的会议,这个现状似乎和我PPT里面的情况并不符合。所以我还是有点儿担心,因为大家都觉得管理教育在亚洲发展非常迅速,爆炸式的一种发展。来自清华的黄院长说我们仍然是远远的落后于西方,尽管我们现在赶上的势头非常迅猛,这让我感到有所安慰。


    对于亚洲地区来说,管理教育是一个新兴事物及我们知道大约20年前,中国才有了第一所MBA学校或者项目,因此20年的发展以清华黄院长的话来说,我们还是远远落后于西方的。但是我们是以西方作为标杆,以西方的角度来看,亚洲地区的管理教育仍然是羽翼未丰。当然我们现在看到有许多的协作,这使我们觉得亚洲地区的管理教育让人非常兴奋。


    我们知道这些协作的方式有所不同,但是大体上很多都引进了管理教育学院的进口和知识的进口,我们知道亚洲的确是全球最大的地区,来拥有数量最大的外国大学分布。比如斯里兰卡,马来西亚、新加坡、越南,这些国家都拥有很大数量国外学校的分校,而且大家几乎都已经成为了一种枢纽,一种外国大学海外分校的枢纽。这对于当地教育的影响是巨大的。


    马来西亚就拥有很大数量英国EMBA学校的分校。这里有一些数据,谈到的都是外国高校在亚洲分校的数量,你可以看到总数是162。事实上左边这一栏看到的是大学本部所在,右边这一栏是他们分校地点所在。如果我们按照平均比较,一个国家平均6所学校,但是阿联酋就有40个,中国也以15个遥遥领先。另我们知道亚洲出口很多,很多亚洲的学生都赴海外留学。


    亚洲还有一点让我们非常感兴趣,如果你看这些日期,2000年-2005年可以看到这些基础,这些学生的年龄正在不断的日趋下降,事实上这些国家的出生率在降低的,因此这些商学院将会在未来发现入校率降低和申请数量的降低。因此,他们不得不提高收取海外学生的数量,你可以看到20-24岁年龄群体的降低比例。显然,这可以为我们预计到三级入学数量将是负增长的。


    我们看看下一张图是相反的,这些国家的入学人数在增长,这些国家全部在亚洲。有些国家是在未来十年间将损失学生,有些国家将得到更多的学生申请。正是这些国家的学校会更为热衷于国际协作,即使是在亚洲,我们也要以地区来看哪些国家学校会有一个申请的增长,哪些国家会有一个申请的下降。你可以看到印度增长率非常惊人,今天我们有很多来自印度高校的院长参加会议,你可以看到大学入学学生的数量也是有非常显著的增长。这当然也改变了整个亚洲未来的展望情况。


    Robert D. Reid:接下来的话题讲合作方面的事情,讲的是关于亚洲地区和其他国家地区的商学院合作。今天上午很的教授讲到了这个合作,同时他们讲到了合作的深度,在这个方面大家做了什么工作。这里我给大家介绍一下今天看到各种各样的合作形式。这些方式从未来的角度对于各个商学院做合作都是非常有用的。


    我们一年半之前做了一些研究,我给大家讲一些数据。当时我们做的研究有9%的院校来自于中国,还有22%的院校来自于亚太地区。我们问了这些院校未来怎么样做?他们认为现在在亚洲地区有30%的院校有了合作。我们看看排前20的国家,这里有一个列表,前20个国家来看新加坡在亚洲地区排的比较高,中国排在新加坡后面,他们表现未来愿意接受其他国家院校到他们这里设立校园的。从这个角度来说,讲到亚洲地区,中国排第一,然后是印度、日本、韩国、中国台北等等。在这个方面已经有很多活动,今后还有很多的动作。


    如果我们看看未来所希望的合作,这张图差不多有52家主要的独特大学,他们说到现在为止52家院校没有合作项目。这52个院校说未来希望一共要开展81项不同的合作,这取决于亚洲地区院校的能力,包括他们和欧美院校的互动合作。我已经看到了一个非常好的现象,包括今天上午和午餐的时候大家有了很好的交流,今天这次会议是一个很好的机会。


    这里首先看看关于全球商学院,这些全球顶尖的院校和金砖四国合作情况到底怎么样。讲到合作,像今天上午演讲嘉宾所说的,大多数的合作,比如说学生的交换和师资的交换,这两种方式是很好的,开始的时候可以这样做。在这个基础上,不同的院校之间可以开展更加有深度的合作。你们的手上有一些资料,有一些院校在这个方面做得不错。我们看到有些院校在两个大学,在两个不同的商学院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合作,包括双学位,在第二个国家授予学位等。也就是说从学生交流和师资交流开始,这也是很好的合作方式。比如亚洲地区的商学院可以完全利用欧美商学院的能力。我的报告到这里。谢谢各位!


    主持人:谢谢您刚才的报告!他们的时间掌握很好,我们还有几分钟的时间提问。看看大家对于美国国际精英商学院学会两位讲者的报告有什么问题呢。


    Eileen Peacock:我在亚洲已经有三年时间了,在亚洲主要负责亚太的事物,对于我来说非常的有趣,也是非常的重要。我们还看到认证方面的发展是巨大的,这方面的进展也是非常明显的。我们非常注重新兴国家的市场,新兴国家市场对于我们来说有一个巨大的增长区域。我们发现一些博士学位的缺少,由于博士学位的缺少,对于亚洲地区的国家带来了主要的挑战。比如说台湾、韩国、日本。当然,这些国家相对来说有更高的授予博士比例。像菲律宾和其他的亚洲国家,比如印度尼西亚等等。


    在这些国家当中他们也有大量的商学院,在这些国家接受一些特定的标准,我们确实看到这些国家虽然做商学方面的教育,但是这些国家相对来说还是缺乏世界一流水平的师资,特别是讲到授予博士学位,这些国家标准不够。我们可以看到在亚洲地区不同国家的水平也是参差不齐的。有些国家认识到了有这样一种责任,像现在有越来越多来自西方的商学院,他们更多有兴趣来到亚洲办学,做一些辅导教育。


    今后看到欧美和亚洲地区的发展进一步拓展,我认为亚洲地区商学院的发展将有很大的机遇,我认为在亚洲地区今后发展的空间是非常大的。一般来说亚洲地区管理教育方面的发展是巨大的,目前亚洲国家和其他欧美国家还是有一些障碍,但是今后这个边界会逐渐打破的。


    主持人:掌声感谢两位的报告!下面的演讲嘉宾是Christian Delporte,他是欧洲管理发展基金会的总监。


    Christian Delporte:谢谢大家下午参加会议,感谢这次会议的主办方给我这样的机会,给大家做关于欧洲商学院的介绍。首先介绍一下这个基金会,我们在香港有一个办事处,当然只有两个人。大家最经常提到的一个问题就是国际化,国际化成为了一个非常热的话题。我的国家在欧洲的中部,是一个比较小的国家,现在我们这个国家发生了很多的变化。


    金融时报对于全球EMBA的排名,这里讲的是关于排名当中国际学生所占的比例,是根据国际学生的比例做出这样的排名,最高的是16%,这个16%并不是很高,可能在你们实际学校当中国际化程度比这个更高。这里我着重介绍一下,像我刚才重复国际学生在管理学院当中所占的比例。根据这个指标进行了排列,这里讲到国际学生方面的情况我们一定会注意到,大家一定知道英国的院校主导了整个市场。我们可以看到这里排前十名有6家来自于英国的院校,这6家英国学校在国际化方面做得非常不错。这6家英国院校有相当数量的国际学生,这里有8家院校是经过了认证。所谓国际流动性,我们关注这些国际学生从哪里来,他们的职业是什么,他们学了以后到哪里去,他们是不是第一次来学习,他们毕业之后的去向,这是金融时报排名的主要指标。如果我们看看国际师资的组成比例情况,这里有三家欧洲院校在这个上面,加拿大的院校看起来是非常国际化的。事实上这是一个更加多元化的情况。


    什么叫做国际化呢?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所使用的标准是什么,虽然美国的院校在全球是不错的,但是讲到具体的标准,美国院校好像并不符合。还有其他的数据我们也收集到了。这里给大家看到这组数据,比如参加GMAT的考试以后,他们把成绩送到哪个学校。北美地区的学生把GMAT的成绩不送到其他地区的院校,换而言之北美的学生把他们申请的方向放在北美院校内部。欧洲院校有一些来自欧洲之外的,我们看看欧洲之外地区是真正情况。我们看看拉丁美洲这个数字是98%,也就是说98%的学生参加了GMAT的考试,他们把成绩送到了拉丁美洲之外的院校。亚太地区是排在了第二,当然取决于你去什么学校。


    我们看看欧洲商学院,为什么欧洲商学院国际化程度如此高。教育本身使用的不是本地模式,而是国际模式,博洛尼亚开了一个会,发表了一个宣言,要求欧洲学校标准化他们的教学水准。


    在此之前,欧洲学校的标准率是非常低的,很多学校都是不一样的。我们把英国学校和法国学校相比都是不一样的,在法国同样的学位需要三年,但是在其他国家可能需要四年或者两年。因此,我称法国人民缺少这样的动力,博洛尼亚宣言之后出台了非常统一的规定,也就是说硕士在欧洲是两年制,本科一般是三年制,PHD可能是三年左右。


    如果我们看一下QA系统,英国人民在QA这块是非常领先的。如果你去一个德国大学,在德国大学里面这些教授像是一个守门人一样,他们的教学方法是非常严格的。我们知道在欧洲另外的学校,如果我们把欧洲作为一个整体,文化的多样性仍然保存的很好,但是这个学校却提供非常标准化的教学。不管你是在哪个国家你获得的教学质量都是一样的,你可以获得有欧洲基因的教学模式。因为有很多欧洲国家的首府地理位置相邻,你可以轻易获得地理位置相邻区域的文化多样性。这也是欧盟在1986年开始的项目。在此之后,欧盟也加大了对于这些学校的投入,而且很多的资金是来源于欧盟的资金投入。


    这样的一种投入使得欧洲学校的学历能够在欧洲获得认可。而且有了很多的欧洲学校学生互换的协定。他们认为这种互换协作是非常重要的,学生出国获取学习的项目,包括教授也可以出国游学。学生回来之后觉得在国外学的课程比自己在本校学得好,他可以申请去国外继续修课程。所以整个学分制度变得非常灵活,对于学生来说也会更为公平。欧盟这样的系统变得越来越国际化。


    当我们衡量质量所使用的是什么衡量体系,是欧洲质量发展认证体系,所以这个学校要有一个非常清楚的阐述明晰的战略和政策,这就是国际化的政策。你要非常清晰的表明国际化的战略是怎样的,同时它必须说明对于教育学生在一个国际化环境进行管理工作的承诺。第三、它必须通过非常积极与国际伙伴的协作达成国际战略,包括学生互换、合作项目、研究合作,包括和企业的合作。学校必须有能力吸引来自于其他国家的学生和师资力量,同时必须在国际的层面上和国际规模上开展研究活动。


    另外学生是不是在学校当中能够获得国际学习的体验,他们是不是能够准备充分做一个国际化的管理者。如果你要全球化,必须提供学生英文授课的项目,而不能仅仅是都是法语或者本国语言的项目。


    怎么做到全球化或者国际化呢?我们可以花很多时间讨论,但是有这么一些领域是我们必须注意的,首先就是学校治理,包括董事会,董事会的成份是不是足够国际化,你的顾问董事会是不是足够国际化,这些都会影响到你所做出的决策。你的战略是不是足够国际化呢,刚刚我们谈到了师资很重要,如果你雇佣了很多本土的师资是可以理解的,即便是这些本土的教员师资,他们是不是本身具有国际化视野,以及你是不是有能力吸取国外的教员。另外必须在国际规模上进行研究,包括拥有国际层面的知识产权。


    今天早上我和几位同事谈到了一些案例,很多的案例是非常有趣的很多本地的案例应该公开和出版供大家借鉴。如果他们不出版,不借鉴的话,大家就都不知道了,非常的可惜。我们在这里提倡基于学生国际化研究和学习体验,包括学生之间的整合,课程的设置,学生的交流和交换,游学的旅行和语言课程。包括还有一些学术化的合作和企业的合作。像我之前所说的不能让学生只使用本土的语言进行学习。


    外部评估的影响,事实上2011年法国管理教育基金会进行了一个研究,主题是法国高度管理教育外部评估的影响。这是由于当时法国高级管理教育基金会实行的研究,主要是研究法国本土高等教育的管理,外部评估对于他们的一种影响。我们就要问自己为什么要重视外部的评估,而不仅仅满足于本土的国家评估呢?首先是学生的流动性,这个我们是需要一个比较的。比如说一个三年的本科生,他们在升学准备考研究生的时候可能需要更多的信息做一个比较。对于外部的评估来说或者外国的评估来说,很多标准和变量都是非常相似的。另外就是通过同阶级和同圈子所做的评估,对于我们高等教育所做的研究非常重要的。


    影响到底有多大呢?首先是对于授课和学校的战略有非常积极的影响,能够加强和提升质量保证,并且推动一个更为专业化的管理。我们知道一个学校之前的战略是非常依赖于期望值,并且由外部衡量所做出的指标。不管这个学校本身所处在的位置如何,它的资源是怎样的,它的战略仍然大大取决于期望值和外部评估所划出的衡量指标。当然我们整个研究的发展本身也是大大依赖学术出版物的指标。有风险吗?的确是的,在风险方面外部衡量的影响很可能导致学校日趋同类化,导致授课和研究两者之间的压力。


    讲到国际化,我们到底能不能达到国际化呢?我们看看全球的排位,五年之前排前30位所有的院校当中只有一家来自于亚洲,我们看看最近十年,有一家来自于新加坡,有两家来自于中国,还有两家来自于印度。这种情况表明这些院校的名声在世界上变得越来越大。


    如果我们看看EQUIS的数据,五年之前这个数字和现在完全不一样的,五年之前亚太地区学生国际化的数字很小。讲到中国,包括中港台三个地方,现在的数字是来自于中国9个经过EQUIS认证的商学院,他们有全日制MBA的数字。我们看看欧洲的情况,我们选取了在欧洲地区经过EQUIS认证的院校,这9个商学院当中国际学生的比例平均是71.7%。我举这两个数字的意思表明不管是亚洲地区还是欧洲地区,他们的这些商学院国际化的程度逐渐走向更高的水平。


    主持人:谢谢您刚才的报告!请允许我介绍下一位演讲嘉宾,他是来自于国际MBA协会的George ILIEV教授。


    George ILIEV:女士们,先生们!首先我对于中国代表团说几句话,就是和你们一起探讨商学院发展的新战略。今天我们来到这里的目的是在相互的学习,相互学习是非常重要的,这是我报告的主题。


    我的报告有这样四个部分组成的。首先看看第一个部分,我们和美国国际精英商学院有什么不同点呢?从有些方面我们和他们有一些重叠,但是我们有两个方面非常不同。我们认证的范围是对于研究生最为重要,AMBA是专门对于商学院进行认证。我们认为亚洲地区是非常的重要,比如说在亚历山大图书馆,他们在古代和图书馆发生了密切的关系,他们写任何的东西都会送到图书馆,图书馆给到原始作者一份拷贝,原始作者就可以把它保留下来。西方有自己的教育模式,当时的做法必须给到他们一个拷贝,这是过去关于图书馆和学者之间的关系。如果我们看看主要的欧洲商学院历史发展情况,一开始他们都是采用了美国的模式,不管怎么样这是一个事实,即使到最近也是这样的情况。


    我讲上世纪60年代的时候,那时候曼彻斯特伦敦商学院成立了,英国政府觉得这个商学院受到业界需要,也就是说那个时候英国政府,和剑桥、曼彻斯特政府给了他们金钱方面的支持。但是从当时伦敦商学院的角度来说,我们并不需要钱,我们专门注重于学术方面的研究。讲到财政方面的支柱,这里包括剑桥甲级商学院的例子。


    在亚洲商学院会完全成为反映现实的商业世界复杂性的很好场所,包括在亚洲地区经济发展很快,而且很多工业的财团不断出现,特别是在欧洲地区,他们的做法相对比较保守的。


    另外我们看到在亚洲国家很多的商学院,他们现在越来越注重软实力,包括战略的灵活性和领导力。另外对于亚洲的院校来说,比如投资的回报率,在这里亚洲的院校也是越来越关注学生付钱以后是不是可以得到相应的教育。现在欧洲地区相反,看起来投资回报率要比亚洲地区商学院回报率来得更加低。


    全球化就跳过不讲了,因为前面两位嘉宾谈到的很多。在过去几十年,我们可以看到西方的商学院发生了很多的变化,我认为亚洲地区的商学院做过去数十年欧洲商学院做的事情,他们把更多注意力放在业界之间更好的结合。我认为对于商学院来说是非常关键的,这就是学生所需要的方面。在中国有这样一种说法,“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如果商学院能够带领他们的学生非常注重经验积累,对于商学院的学生是非常重要的。


    这里讲到了在西方基于这个行业或者基于工业的MBA,这是西方的趋势。在西方讲到这些商学院做教学的时候,他们会偏重于某个行业,比如说会计、航天、国防等等。我们可以看到中国政府在这方面大力支持,中国很多的商学院越来越注重如何找到这种需求。


    另外就是关于商学院课程的清晰度和独特性。在西方有大量的成功的故事,我讲的是关于公司企业的社会责任。西方公司是非常注重基于公司愿景或者基于公司使命的社会责任,这在西方是非常成功的方面。讲到商学院,也就是说在西方很多商学院非常乐意和非盈利机构进行合作。在欧洲每年都会颁布一个奖项,用来表彰他们在教学过程当中课程设计方面体现足够企业家精神,以及体现出足够的企业社会责任。在西方的商学院对于道德方面非常关注,我们给到学生很多机会,在特定行业感受特定行业的做法。


    去年有一个会议,那次参加会议一半的商学院院长非常关注未来的发展,英国有一家商学院有一种灵活的课程设置,允许学生上一些全日制的课程,或者根据他们自己时间安排的灵活课程。我认为亚洲处于有利的地位,可以达到我刚才所说的西方商学院正在经历的变革或者经历的转型。


    以上是我的报告,谢谢大家。


    主持人:谢谢George ILIEV。我们还有几分钟的剩余,要不要再谈谈AMBA或者在亚洲的经历,或者在新兴市场当中,你看到了商学院的哪些趋势?


    George ILIEV:每次我来到中国都可以看到很多改变,我带着这些改变回去,到中国是一种学习的体验,比如学校专业化的趋势,像我之前说受到了中国政府的大力支持。这有一种潜力使得中国的商学院能够走出国门,帮助中国的学校获得国际上的认同。现在中国商学院也是在不断的努力获得国际上的认同。


    主持人:接下来20分钟的茶歇!


    (茶歇)


    Greg Whitwell:非常荣幸能够参与今天的会议,我们分论坛的主题是顶尖商学院新兴市场战略。在此之前我谈一下澳大利亚的成功经验,我会更关注澳大利亚的整体情况。过去几十年间,澳大利亚吸引国际学生的数字有着猛烈增长,这些国际学生绝大多数来自于亚洲的。我他更多是关于澳大利亚的高等教育,特别是商学院和亚洲学生之间的关系。


    过去25年间澳大利亚发生了非常显著的变化,在此之前,澳大利亚曾经受到所谓的“距离之痛”的限制,换句话说,澳大利亚作为英联邦国家,由于地理上面的限制,使它在贸易方面遇到了很多的限制,特别是和亚洲的贸易往来几乎是没有。而现在澳大利亚已经是完全不同了,我们的国家已经变得越来越国际化,特别是更多参与到了亚太地区的各种事宜当中。在澳大利亚发生的变化也是伴随着澳大利亚高等教育的变化,我们很多高等学府都是国际化大学,这显然是和亚洲经济增长密切相关。


    两个星期之前我正在墨尔本参加澳大利亚高等学府的峰会,我们深深觉得要充分的去拥抱亚洲,和亚洲建立更为完善的关系,澳大利亚仍然是有很长的路要走。有的时候我们也听到了一些媒体上面的负面报道,有人说澳大利亚人也比较抗拒其他国家来澳洲投资。这表明了我们理念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我首先说一个改变的事实,澳大利亚人现在理念的改变,澳大利亚高等教育已经成为澳大利亚第三大出口产业,大概总值达到了150亿美元。而这个贡献值绝大多数来自于我们的亚洲学生。这个图表可以让大家看到过去十几二十年间亚洲学生的比例增长,1994年的比例非常低。我们看到不仅是数字的增长,而且是他们参加高等教育的比例增长。这是我们在澳大利亚2010年高等教育数据,可以说澳大利亚这个国家在全世界来说独树一帜的,事实上我们整个高等教育当中有119万的学生,而71.9%来自于国内学生,28.1%来自于海外学生,这个比例已经是相当高了。而且我们有超过一半的国际学生在澳大利亚学习,开始来到澳洲的专业是管理金融专业。在2010年有50%的学生是来就读管理和商科专业。


    对于大学来说商学院的商科是一棵摇钱树,这个效应在澳大利亚更为显著。为什么?因为商学院收到了大量国际学生的学费,国际学生的学费大概都是本地学生的2-3倍。因此,国际学生的学费对于大学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财务渠道。谈到商学院都会谈到美国模式,而澳大利亚的商学院有所不同,澳洲商学院绝大多数是本科生,本科生会就读管理专业、商业专业、金融专业,他们都会选择一个专业就读。另外一个不同是商学院包含非常大量的专业硕士课程,比如说会计硕士,精算硕士等。实际上很大澳大利亚商学院不提供MBA的课程,从绝对值来说,你会发现本科生中外国学生的数量是最大的。但是如果我们以相对的比例来算,国际学生的比例在商学院当中硕士比例是最高的。中国对于澳大利亚来说是一个重要的市场,在澳大利亚所有的外国学生当中,中国占了最大的比例,对于我们的贡献差不多达到了40亿美元的数字。为什么中国对于澳大利亚来说非常重要呢?我们看看反向的供应也是这样,2001年,那个时候美国拒绝来自亚洲和中国的学生,那个时候有很多来自中国的学生转向了澳大利亚学习。后来由于澳大利亚的竞争削弱,对于国外学生的吸引力有了比较大的下降。


    我们可以看到澳大利亚商学院的数据,除了中国以外,大家从上面还可以看到澳大利亚商学院的学生主要来自中国以外,还包括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台湾、泰国、新加坡等。


    上个世纪50年代澳大利亚首次采取对于国外学生进行教育,1951年推出一个计划,当时主要的目的是为来自东亚和东南亚的学生提供帮助。根据这个计划,大部分来自国外的学生得到了澳大利亚政府的奖学金资助。另外一些计划包括到国外学习等等,我们可以看到在澳大利亚有很多学生可以到国外学习,也可以进行学生的交换。我们可以看到澳大利亚也要送出更多的学生去国外,去年一共有来自9000万名不同学生在澳大利亚各个地方进行学习。经过一段时间,去年来自澳大利亚的学生去到澳大利亚以外地区学生读书的数字增加了9%,他们主要了哪里?澳大利亚学生主要去了欧洲。对于澳大利亚来说,学生主要的交流国家第一是美国,第二就是中国,也就是说澳大利亚当中9%左右的交换学生到了中国,讲到商学院的话,根据我的经验,澳大利亚很难招募到澳大利亚本地的学生让他们作为国际交换学生去其他国家学习。他们想到美国,但是这里有一个问题是语言,如果澳大利亚学生去到其他母语是非英语的国家,这里就有一个语言方面的问题。我们曾经在9家中国商学院院长之间,关于澳大利亚GO8机构之间签署了备忘录,这也是澳大利亚和中国之间做更多交换学生方面的承诺。


    作为澳大利亚学生来说,如果让他们到国外学习对于他们还是比较困难,其中有一个原因就是这些学生都有全日制的工作,有的时候他们是走不开的。对于澳大利亚学生来说,澳大利亚学生更加愿意去比较近的国家,比如去澳大利亚作为交流学生,比如墨尔本大学也有这种情况。这里我给大家讲一下关于澳大利亚教育出口模型的崛起和发展,这背后主要的推动原因是看到通过教育出口有很大的收获。这里面除了这个以外还有很多原因,比如说经过教育出口,能够让国际学生更好的来到大学学习,能够了解我们的文化。还有一个主要原因,对于澳大利亚很多的大学,来自政府的资助过去几年持续下去。从财务来说导致了澳大利亚很多学校招收更多国外学生。澳大利亚越来越多采用教育出口的模式,我讲到教育出口更多是针对亚洲地区的国家。现在也包括中国,同时也招收一些可以说英语的学生。


    讲到我们的教育出口模型,现在有了更多的加强。我们可以看到澳大利亚很多学校,包括很多澳洲的商学院也在发展中国家设立国际校区,换而言之澳洲的院校去亚洲其他国家设立分校和专门的校区,主要是招收当地的学生。在这个方面,基础设施在这个方面非常重要。这样的出口模式变得越来越流行。


    讲到澳大利亚,澳大利亚就教育国际校园当中教授学生的人数,去年从全球来看达到了27000名,这个数字比英国和美国的数字都要大。讲到这个方面的数字,英国排在澳大利亚后面,美国排在第三位。所以说讲到澳大利亚院校到海外设校园,其实澳大利亚在这个方面做的非常不错。总而言之,讲到澳洲院校的国际化,我们有很多的做法。


    我想说比较好的日子已经过去了,澳大利亚已经遇到了风暴,部分是由于经济低迷或者经济下行导致的。另外就是澳元的快速升值导致我们面临比较困难的局面,包括2010年也出台了限制的做法。澳大利亚院校现在面临越来越严重的竞争,特别是这种竞争是在全球其他仿造澳大利亚院校,而且又做得成功院校的竞争。


    这里我们有三个主要竞争方面的优势。第一就是横向的竞争,讲到横向竞争,国际上其他院校也是仿造过去澳洲的做法,同时他们和我们进行竞争,包括华盛顿一些院校和纽约的一些院校。第二就是来自于上部的竞争,比如来自于美国私立大学,美国很多院校在全球设立多国大学,比如杜克大学、纽约大学等等。另外就是来自于下部的竞争,我指的是其他形式教育方式。比如现在有很多院校并不是设立一定的校园,而是采用网上的教育等。


    不管怎么样,虽然我们面临这种竞争,我们还是要坚持下去,能够坚持我们的做法。还有一个比较好的消息,根据英国一家机构的说法,到了2025年澳大利亚学生的数字还是会比较大的。最后两点,我们如何能够充足澳大利亚的国际学生,首先让国际学生能够学得起,付得起学费。第二就是安全。第三点就是教学质量。我们现在所面临的情况,很多院校都在竞争国际学生的生源,竞争生源的情况下,不可避免很多院校的教学质量会下降。


    我们的问题是接下来怎么办。第一、我们是往下走,走市场的低端,如果这样就太不幸了,而且也是一个非常糟糕的选择,用低价竞争是很愚蠢的举动。我们要改善质量,改善校园和就学体验,向他们提供更独特的体验。我的学校正在经历着很多的施工和工程,所有的施工项目都是为了我们国际学生建造寝室楼。


    我们目前面临是什么挑战呢?对于澳大利亚商学院而言,我们正在试图改善价值取向,我们能够做一些什么使我们在全球那么多商学院当中脱颖而出,我们能够提供什么,我们的定位在哪里。我觉得一种途径是促进本地和外国学生之间的了解和交流。我的一位墨尔本大学的同僚说,尽管我们有非常多的国际学生,但是本地学生和国际学生之间几乎是没有交流的,或者交流是非常少的。在这一方面我们需要花很多的力气改善。我想教室里面的气氛不应该是这样的,因此改善这两者之间关系的努力应该一直继续下去。不仅是要改善我们国际学生的流动性,也要推进我们本土学生各方面的流动性,并且把这个加入到我们的战略当中。


    我们做的另外一件事情就是利用澳洲独特的优势,我们处在西方国家和东方新兴市场国家的两个地区之中,我们是一座桥梁,我们的地理位置有着相当的优势。因此这个优势应该反映在我们商学院战略当中,商学院是有这样的潜力去领导亚洲的发展。问题是澳洲商学院能做到吗?他们有没有以此作为目标去努力呢。


    我们现在正在努力的一个方向是和本次论坛建立合作关系,我们现在和安泰进行了协作,创造了一个协作项目。也就是说学生可以在安泰学习,同时他们能够用在这边学习的基点和学分作为他们在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读MBA的学分。同样在新南威尔士就读的学生也可以到安泰收学分。


    总结一下,澳大利亚商学院坐拥全球比例最高的国际学生,但是我们现在已经发展到了一个瓶颈阶段,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因此是时候停下来扪心自问下一步的方向在哪里,我们怎样才能充分的整合资源,提供给国际学生更好的就学体验,并且实现一个长期的发展,并且去充分的利用我们遍布亚洲和全世界的校友资源。因为我们校友的未来就是我们学校的未来。谢谢!


    主持人:非常感谢Greg Whitwell教授给我们的分享。接下来请David Saunders教授,他来自于加拿大皇后大学皇后商学院院长。


    David Saunders:大家下午好!我看了一下本次的议题,我觉得是一个倒三角,我们开始的时候非常的泛泛而谈,然后慢慢的深入,听了很多非常开放的讨论,包括澳洲朋友的分析也是非常的深入。我今天讲的内容是从加拿大的视角剖析一些成功的案例,我的演讲更多是一个案例研究,从加拿大皇后大学的角度来谈。


    在此之前介绍一下皇后商学院的历史。我们是加拿大最为古老的商学院之一,成立于1919年。我们的目标是发展卓越的领袖,他们应该拥有全球视野,并且我们创造的知识能够推动商业和社会的进步。我们现在是全球最有影响力的商学院之一,非常有幸,我们在近十年来被《商业周刊》列为全球除美国之外的第一或者第二名的商学院。现在我们是排名第二,但是我们的排名从来没有跌下过第二名。我们的国际声誉包括创新项目和无与伦比的学生体验。


    我十年前加入到了这个学校,我03年开始在这个学校工作的,这是一个非常出色的学校,而且国内和国际声誉卓越。九年半之后学校进步到什么地步呢?我们有非常惊人的创业文化、企业家文化,我们有非常出色的项目来抓住市场机遇。因为我们是一个比较小的学院,有的人认为我们也太小了。第二个优点,我们的师资力量非常的雄厚,我们学校的老师来自于很多知名大学。我自己也是曾经在多个院校任职,我们学校的师资力量也是很惊人的。我们提供非常高质量的学位项目和非学位的执行教育。我们有超过90%的本科学生继续接受硕士教育,这可以说是我们学校一种改变国家的方式。你们很多人可能会很吃惊,因为我们居然被《商业周刊》列为第一或者第二十年了,有人知道吗?我们的学校在加拿大之外名声并不是特别响,所以我猜很多人特别吃惊,《商业周刊》把我们列这么高的位置。


    我们的弱点是规模较小,现在有50个教员,每年200个学生,而我们MBA项目大概只有300名学生。我们每年450名本科学生毕业,300名EMBA学生,差不多有70名的教员。我们对于本科商业教育来说非常的不错,在非常典型的美国大学城,我们地处非常的荒凉。


    我来到商学院担任院长职务之后,我自己经常做一些全球化的项目,想起了98年中国人民大学教了一段时间的书。这个经历很大程度改变了我的一些看法,所以我们有超过90%的本科生会接受一些学生交流和互换的项目。另外,我们一位比较高调的总理曾经这么说,他说我们总是被认为是美国的邻居,不错,这就像睡在一头大象旁边,你总是要很担心大象,因为你很担心大象会翻过来把你压死。


    我们第一个双学位是和人民大学一起完成的,当时我们特别的是金融双学位的项目,金融双学位是一个硕士项目。另外你可以在皇后大学修国际商业硕士双学位选择。同时我们在中东和北非地区提供非学位的执行教育项目。在国际化进程当中我们可以送学生出国学习,我们也非常有幸吸引到国际学生到我们这边就学。因此,我们也是利用这些关系建造新的网络。我们的校友、师资和学校的组织都是遍布全球,所以我们可以利用这些资源。我到达了皇后商学院之后从更大程度拓展了学校全球化进程,事实上在05年和06年北美与欧洲学校在全球化进程上面大大超过了美国学校,就是在这个时候,我们学校加强了在全球化方面的进程。这对于我们来说是非常幸运。这个时候也是亚洲的商学院向外拓展,并且寻求全球合作伙伴的一年。


    我们的学校有一个非常好的名声,我们是加拿大最好的商学院。另外我们的政府想保护加拿大文化,也要确保质量等等。也就是说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讲到本科生,每年组织14个不同方面的学术活动或者会议。另外我们鼓励这些学生参加到国际上的竞争活动。讲到国际化,他们参加一些其他活动,也就是国际方面的商业会议。我们根据国际化的理念安排的国际活动,让我们的学生参加。我观察了澳大利亚商学院有很长的时间,就像澳大利亚这位教授讲的,我看到澳洲的情况好像和我们加拿大有不同的地方。我刚才了解了澳大利亚这位教授基于很多的原因,澳大利亚招收的国际学生或者教育出口的情况发生了很多变化,一会儿比较好,一会儿比较差。我认为加拿大皇后学院和澳大利亚有所不一样的,因为加拿大和澳洲不一样,加拿大和美国也是不一样的。我们做事情的方式不是一蹴而就。另外我们把目光着眼于未来,我们是为长期进行投资。讲到进一步拓展国际化的挑战有什么,我们认为教育是一种文化资产。过去我们从来不会考虑到中国设立一个校区,现在不一样了,我们正在考虑到中国这样的国家设立我们皇后大学的校园。过去我们认为很多事情是不变的,现在是不同了,现在都是全球化过程当中,过去不变的事情现在都是在变化的。


    讲到北美的系统,我认为和印度等其他国家不一样,在北美整个教育系统是一个高度监管的体系。在北美教育是一种文化方面的资产,所以说教育是非常重要。看看我们加拿大,我们在加拿大各个省都有不同的课程,讲到加拿大各个省,我们在加拿大各个省办学提供课程的时候,我们必须按照加拿大各个省的规定进行教育工作,因为加拿大是一个联邦制国家,每个省都有自己关于高等教育方面的做法。比如在加拿大哥伦比亚省,有的时候获得在那边开课的申请资料都很厚,如果我们换到美国的城市申请办学,我们可能要遇到更多相关文件的准备。我相信既然在北美和加拿大有这方面的监管规定,更不要说中国和印度,进行国际合作肯定有一些障碍,我们是需要清除。另外作为监管的规定来说,有的时候对于外来者看起来可能不太合理的,但是这些规定从逻辑上说得非常清楚。


    我们看看金砖四国的问题,以及到底有什么机会。在这个方面过去我做了很多的研究,讲到金砖四国的院校,看看这些金砖四国基于什么样的目的,他们要达到什么成就来和金砖四国之外的国家合作呢。金砖四国的飞速发展会吸引到比较急功近利的院校到这些国家进行办学。比如说中国就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中国是一个飞速发展的经济,很多的院校想到在中国办学会获得很多的投资方面回报。我本人想皇后大学商学院是不是也要这样做呢?我们到海外办学的目的是不是赚快钱呢?我一直在考虑,如果我们真的走出加拿大到海外设立海外院校需要有很好的。像中国、印度、加拿大这几个国家都是不一样的,讲到皇后大学到海外办学确实要采取非常仔细的审慎态度。有的时候讲到MBA或者EMBA的教育体系和加拿大的做法又不一样。另外讲到关于本科生商学院的教育又是不一样,所以赚块钱我们是不同意的。我们要想到海外办学是要本着一个什么样的目的来做。另外一方面关于监管,给我们到海外办学施加了限制性因素,而监管方面的规定也是在不断发展。我们的目标通过海外办学创造双文化,我们加拿大本身的社会就是一个多元文化的,长期以来加拿大都是采取多元文化的策略,这个方面和美国有很多的相似性。


    多元文化需要多多强调,1988我和同事进行过交谈,那个时候考虑1988年在大学教伦理资源管理,这个时候关于如何选择员工,如何制定对于员工的激励或者薪酬措施。这样的做法可能和有些国家的方针政策不一样。那个时候我考虑了其他方面的因素,有些东西在西方教学的时候可以使用,如果把它讲到加拿大以外的亚洲国家,比如像印度、中国,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可能不太了解,这个方面我们需要得到更多的合作。早些时候我们试图看到了关于中国经济特区的做法,比如如果把公司设在经济区当中,到底又应该如何选择员工等。我刚才讲的都是早期的事情,到现在事情已经发生了很多的变化。


    对于我们来说,双文化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我并不是加拿大的文化比亚洲文化好或者亚洲文化就一定比加拿大文化好。还有一种做法,我们和有些国家建立了合作,比如发一个商务文凭,双学位,无论是横向还是纵向都非常注重。从技术的角度来说,我们采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我们可以用视频会议的方式进行教学,通过新的技术,我们能够把教育的材料很好的交给其他国家的学生。我本人认为采用新型的技术,像视频会的方式也是一个很好的方式。即使这些学生地理位置离加拿大很远,他们也可以不用亲自跑到加拿大,可以受到加拿大的教育。有了新型的技术,在加拿大这边或者其他国家那边,包括这些设备、影像的清晰度都是很好的。有了这种做法,如果和过去传统的办法相比,可能都会实现很多的教学功能,比如说通过视频的教学或者远程教学的方法可以做到。


    我们现在已经开始考虑双学位的做法,在加拿大内部我们可以和其他的院校做一些双学位的工作,我们甚至考虑和关于医学方面的院校进行合作,做一些双学位的课程。如果你在一个大学学完了课程,并不是完成了全部的学科,这是一种双学位的情况,我们考虑是不是把这种课程的设计,针对公司的具体要求,针对公司里面的学生考虑设计特定的方案,能够更好的吸引到来自公司当中的学生。


    主持人:谢谢David Saunders给我们分享了从加拿大视角剖析的成功案例。我来自于香港,香港以前也是英国的殖民地,所以皇后发言我们就要听从。


    感谢几位演讲者从欧洲的角度,特别是从一些非常顶尖商学院的角度看待目前的新兴市场战略。接下来请瑞福(音)为我们说几句话。


    瑞福:我非常喜欢刚才听到的演讲,对于我们来说意义深远。从国际认证的角度来说,目前的法律框架已经在那边了,从法国的角度来说,我们在商学院这块有认证了。因为在法国有公校和私校的区别,所以大部分的商学院一方面是大学内部的,有一些本身就是撕裂的。


    从认证的角度来说是越快认证越好。这些过程包括了外部的评估,这种认证和评估的过程不是在法国大学或者法国学校本身系统里面的。当然我们在法国也有内部的认证过程,不管是内部还是外部,它的流程都是比较漫长的。这一点是院长一定要了解到的。


    我们也会对于研究能力做评估和认证,从全球化的概念来说,获得一个国际认证也是非常重要的,对于消费者或者这些学生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尽管目前大多数的学校并没有完全真正具有全球化的模式,很显然他们需要通过更多的国际合作提升国际化的水平。还有很多的学校正在规模上面有一些问题,我们法国政府觉得这是国家战略,法国的教育体系比较特别的,所以对于竞争来说不是很有益,因为我们整个体系和其他国家不太一样,从认证的角度来说也是比较困难。


    我们也在进行一系列的变革,从国家的层面上,大部分公共的学校开始发展海外扩张学位。包括还有一些和法国企业进行合作,目前有很多的实验项目正在进行当中,在国际的水平上面,我们已经和不同的公共学校商业课程进行合作,加强公共学校商业课程之间的合作。同时,也会加强这些学校和海外分校的合作。


    主持人:我们已经没有时间做问答了,之前谈了很多顶尖学校在新兴市场的战略。Christian Delporte会说这个是同类化,是教育进口和教育出口的问题。我们也有演讲者谈到了认证问题,这些和新兴市场关系非常密切,因为你作为院长需要考虑这一系列的问题。而且有一些认证的体系也是和新兴市场非常的相联系。尽管我们没有问答时间了,但是我鼓励大家和演讲者进行更多的交流。


    我们这个议程到此结束。谢谢!

编辑:

(本文转载自 ,如有侵权请电话联系13810995524)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MBAChina立场。采编部邮箱:news@mbachina.com,欢迎交流与合作。

收藏
订阅

备考交流

免费领取价值5000元MBA备考学习包(含近8年真题) 购买管理类联考MBA/MPAcc/MEM/MPA大纲配套新教材

扫码关注我们

  • 获取报考资讯
  • 了解院校活动
  • 学习备考干货
  • 研究上岸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