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管理学院

MBAChina
2010-09-15 10:40 浏览量: 1658

  中山大学管理学院成立于1985年,是国内最早成立的专门从事工商管理教育和研究的学院之一,也是一所具有全国性影响的著名商学院。自成立以来,依托中山大学深厚的文化传统和学术底蕴,并得到香港何氏教育基金会、霍英东基金会、培华教育基金会等海内外基金的大力支持,现已成为中国培养高素质职业经理人和企业家的重要基地。


  管理学院拥有工商管理和管理科学与工程两个一级学科,其中工商管理为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现有工商管理、会计学、市场学、财务与投资、旅游酒店管理、管理科学等6个系,拥有8个博士学位点、 13个硕士学位点、 7个本科学士学位点, 1个工商 管理 博士后流动站, 21个校级和院级科研机构。


  学科建设跨越发展


  经过20多年的学术成果沉淀和不懈努力,管理学院已形成了“ 学士、硕士、博士和博士后研究”完整的办学层次,学科门类比较齐全,学科建设取得辉煌的成绩:


  1993年 获得企业管理专业博士学位授予权


  1998年 华南地区最早设立工商管理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2000年 全国首批获得工商管理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的8所重点院校之一


  2001年 MBA项目在全国第二批MBA评估的28所院校中名列第一


  2001年 企业管理被批准为国家重点建设学科


  2002年 成为全国首批开办EMBA学位项目的30所院校之一


  2002年 获美国AACSB协会会员资格


  2004年 全国首批开办MPAcc和MPM的院校之一


  2004年 《经理人》公布的中国MBA商学院排行榜中,中山大学管理学院名列第五


  2005年 获得管理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


  2005年 工商管理专业和会计学专业被评为广东省名牌专业


  2005、2006年,由世界经理人周刊和华尔街电讯网站联合举办的世界经理人年会暨MBA排行榜,管理学院连续两年名列“中国最具影响力MB”排行榜前五、 “2005中国500强CEO最欢迎的MBA”


  2007年 《福布斯》 中文版公布的 “2007中国最具价值在职MBA项目” 、 “2007中国最具价值全日制MBA项目” 我院均列第七


  2007年 管理学院荣获“(第四届)中国市场最具领导力EMBA项目评选”第五名


  2007年-2009年 管理学院连续三年名列“ 中国最具影响力MBA排行榜”第四名


  2007年工商管理一级学科被教育部认定为国家重点学科


  2007年 管理学院会计系荣获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管理学院获得2007年度广东省文明单位


  2007年 工商管理获得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


  2008年、2009年 管理学院连续两年荣获 “ 中国市场最具领导力EMBA项目评选 ” 第三名


  2008年 第13届国际企业管理挑战赛(GMC)中国赛区总冠军


  2008年 会计学获得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


  2009年 中山大学依托管理学院成立创业学院


  2009年 管理学院顺利通过国际MBA协会(Association of MBAs, 简称AMBA)评审,获得AMBA认证。


  科研水平显著增强


  中山大学管理学院具有雄厚的科研实力,重视科研创新团队的建设,鼓励教师进行前沿的科学研究和重大攻关项目,近五年来在企业国际化经营、战略管理、中小企业与创业研究、高层团队管理、会计与公司治理、中国消费者行为研究及品牌管理、服务管理、第三产业研究、财务与投资、企业收购与兼并研究、基于互联网的管理信息系统研究及相关领域取得了大量的科研成果,其中有许多成果居国内领先水平。


  近三年来,学院承担了298多项国家级、省部级纵向项目和政府及企业横向项目等,其中包括国家自然科学、社科项目共42项,1项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1项教育部国际金融危机应对研究课题重大项目。学院教师出版著作93部,其中教材26部,同时还获得46项省部级以上科研及教学奖励;学院目前有国家级精品课程1个,省级精品课程3个,省级名牌专业2个,国家双语教学示范课程1个,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2个,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省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


  师资力量日益雄厚


  管理学院师资力量雄厚,现有专业教师105人,其中教授34人,博士生导师30人,副教授48人,其中5名教师入选教育部 “ 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1名入选国家级“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学院十分重视师资队伍建设,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人才策略,吸引学术领军人物和优秀人才。学院师资中有康奈尔大学、德国洪堡大学、日本筑波大学、香港科技大学等国际著名学府的博士,85%教 师具有 博士学位,还有境外讲学、研究、访问进修的经历。2000年以来,学院先后聘请了60位国内外著名经济学家、管理学家和企业家为兼职教授或客座教授。每年,学院还聘请了近200多位知名企业的中高层管理人员作为职业导师。


  人才培养成绩斐然


  学院不仅重视经济管理基础理论教学,而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力求培养学生的决策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适应市场经济对人才的需求。学院设置的各专业与国家和地方经济建设密切相关,培养的毕业生在社会上也深受欢迎。学院每年举办100多场学术讲座和论坛,其中花旗论坛已连续举办六届,已成为华南地区“高级别、高品位”的学术活动;中山大学CEO论坛、MBA善思管理论坛、MPAcc财智论坛、MPM论坛等在华南地区都享有盛誉。#p#分页标题#e#


  管理学院学生活动丰富多彩,极具特色,对学生的创新能力、思辨能力、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的培养起到了积极作用。管理学院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国内外大型学术竞赛活动,履获佳绩,硕果累累:2003年,管理学院学生勇夺第四届香港ACCA大学生公开赛冠军; 2004年,管理学院暴风雪队荣获第21届国际企业管理挑战赛(GMC)世界总决赛冠军;2005年,管理学院学生摘取第二届德勤税务精英挑战赛全国总决赛冠军,“一拍杯”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大赛团体赛二等奖,首届网易互动娱乐品牌推广策划大赛全国总决赛冠军,会计学系博士生勇夺第九届“挑战杯”飞利浦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2006年,第五届AIA求职王语文比赛全国冠军,国际创业计划比赛银奖,“挑战杯”飞利浦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全国银奖、铜奖;继2007年获第12届国际企业管理挑战赛(GMC)中国赛区团体总冠军,2008年更是包揽了第13届国际企业管理挑战赛(GMC)中国赛区总冠军和团体总冠军。


  国际交流不断扩大


  管理学院积极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交流合作院校遍布欧洲、北美、东南亚等世界各地。自2000年以来,与美国西北大学、哥伦比亚大学、迈阿密大学、夏威夷大学、英国牛津大学、加拿大卡尔加里大学、德国洪堡大学、科隆大学、法国ESSEC商学院、意大利伯克尼大学、瑞典斯德哥尔莫大学商学院、丹麦奥胡斯商业高等学院、西班牙IE商学院、新加坡管理大学、菲律宾亚洲管理学院、香港中文大学、香港科技大学、香港理工大学、澳门大学、台湾高雄中山大学、英国雷丁大学等30多所著名大学建立了密切的学术交流与合作关系,并设有长期的交换生计划。仅最近四年我们接待的境外来访学者及外聘教师就达190多人次;接受交换学生250余人次;我院送出的各类交换学生达约400人次,派出进修、交流访问教师达近200人次。


  服务社会能力大幅提升


  近五年来,我院响应学校的号召积极为国家和地方经济建设和政府决策服务,通过多种渠道向各级政府提供政策建议,成效显著。其中有代表性的包括:2009年, 毛蕴诗 教授主持的教育部“国际金融危机应对研究”应急课题多项阶段性成果获省领导批示。 李新春 教授、 符正平 教授承担的“产业集群升级评价指标体系研究”项目,用于对广东省的整个产业集群进行综合评分,以把握广东省产业集群的发展状况。学院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紧密联系当前形势,针对党政领导干部、企业家等开展应对金融危机的专业培训活动,如“珠三角巡回公益论坛”等。


  学院高级管理培训项目EDP(Executive Development Programs)教育中心开设的一系列高层管理培训课程切实帮助企业及其管理者提升领导能力、更新思维模式、掌握前沿的管理思想。此外,EDP教育中心还针对组织特定需求“量身定制”内训课程,致力于提供与客户的战略、文化、行业特点相结合的管理培训方案,为个人和组织的学习、发展与变革提供支持。至今,已先后举办各类高层管理培训项目一百多期,为百余家企业开办企业内训课程,办班覆盖面及至香港、澳门、珠三角及湖南、湖北、云南、贵州、江西、广西、海南等省,一万多名学员在中山大学管理学院EDP教育中心构筑的全新平台实现无界沟通、缔结无价友谊、铸就事业辉煌,为中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


  中山大学管理学院秉承 “ 追求高尚,超越平庸;追求真理,直面现实;追求财富,取之有道 ” 的 精神,努力奋斗,以培养具有宽阔的国际视野、高尚的道德文化修为、卓越能力素质的管理者为目标,着力打造培养企业家的 “ 黄埔军校 ” 。

编辑:

(本文转载自 ,如有侵权请电话联系13810995524)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MBAChina立场。采编部邮箱:news@mbachina.com,欢迎交流与合作。

收藏
订阅

备考交流

免费领取价值5000元MBA备考学习包(含近8年真题) 购买管理类联考MBA/MPAcc/MEM/MPA大纲配套新教材

扫码关注我们

  • 获取报考资讯
  • 了解院校活动
  • 学习备考干货
  • 研究上岸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