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都邱晓华:统一财政和货币体系完善欧元体制

MBAChina
2012-03-31 17:07 浏览量: 1215

 

    2012年3月30日,由厦门市工商联、福建省社会科学院、新华都商学院共同主办的“2012中国创业领袖高峰论坛”在厦门召开。图为新华都商学院教授邱晓华发言。

 
  邱晓华教授:谢谢大家!回到家乡总是特别的亲切,能够有机会跟家乡的企业家一起交流当前的中国经济的问题也很荣幸。我希望我讲的东西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但毕竟是一家之言,可能也不能满足大家一致的需要,我想对的你们就接受,错的你们就批判。仅供参考。
 
  下午主要讲几个问题:一个是欧洲危机。目前来看,这个问题好象是有点趋于平缓,但这个问题远还没有解决。
 
  第二个,伊朗核危机。这个问题眼下还是值得我们关注的问题。特别是对国际能源关心比较多的企业家们对这些问题可能要多关心一下。但这个问题估计也就是一个阶段性的问题,不会是一个长久的问题。
 
  第三个,世界经济复苏前景。目前来看不是太乐观,但是比原来预期的要好。总的看法是2012年的世界经济包括我们国家的经济既不会是天堂,但也不会是地狱,很可能是一个出乎人们意料的比较平稳的一个前景。
 
  首先讲欧洲债权危机问题。从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演变成全球金融危机之后,大家就觉得这个危机是不是过去了,没有什么问题了,但是没有想到冒出一个欧洲债权危机。这两个危机既不完全是脱节的,但他们还是有一定连续的。欧洲债权危机有三个原因:欧元的出现。大家都知道,没有欧元之前,欧洲这些国家其实也是一个发展很不平衡的经济体,彼此之间经济程度相差很大。但是在那个时候由于没有欧元,所以整个欧洲市场的利率水平特别高,所以,政府要借债也不是很容易的可以借到。有了欧元之后,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整个欧洲市场利率水平明显的下降了,这个时候就给想借钱的这些国家提供了一个相对低的门槛。没有之前,德国马克,法国法郎利率水平都很高,有了欧元之后利率水平降下来了。
 
  另一个方面表面上把货币主导权交出来了,但欧元这个体制设计上有问题,制度上是有问题的。货币虽然统一了,但财政并没有转移,虽然他们规定财政次之不能超过GDP3%,但欧元经济体相对落后的国家,也包括相对好的国家都受这方面的约束,都不是很认真的去遵守,而且都是各怀各自的利益,因此在遵守债务不能超过一定比例这个条款方面都没有得到很好的履行。因此,由于欧元在这方面没有约束,大家都不想吃亏,都想钻这个空子,多拿钱。所以助长了过份的举债。欧元的出现加剧了债务危机的积累。
 
  第二,欧元区的国家,特别是整个欧洲地区实现了高社会服务的制度。美国、日本都在20%以内,所以整个高福利的体制就需要很大的投入,需要政府很大的支持。当然,正好赶上了这些年欧洲的经济也不是很景气,因此经济相对比较困难的国家,财政上面就出现了很大的缺口。这个时候,为了维持高福利才使得举债来兑现这样一个选举的承诺。高福利是一个带来的结果。
 
  第三个原因是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大家知道,全球都采取了比较宽松的宏观政策。一方面是开动印钞机印钞票,另一方面是打开财政举债的闸门,大肆的举债。欧元17个国家货币的统一,这些国家在开动印钞机的时候失去了指导权,通过多印钞票来缓解国家的困难。但是在财政方面,他们是敞开口子来举债。这方面还是做到了。所以,这三个原因使得导致了欧元债务积累和发展的最主要原因。
 
  第二,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才刚刚拉开序幕,远还没有结束。大家看到的是爱尔兰、希腊。现在看到的是葡萄牙,西班牙。接着有可能还有其他国家。这个危机到目前为止,我们只能说由于各国政府的政策,加上各方支持,使借债得到落实,因此欧元权主权债务危机风暴相对有少减缓,但这个风暴远没有结束。大家看看这个漫画(PPT)最前面的是希腊,后面是西班牙,后面是意大利,法国。有可能是一波接着一波。而目前最大的风险点在哪里?在意大利。眼下可能会主义到的是希腊或者是葡萄牙,甚至是西班牙。
 
  但是,这几个国家如果出问题,估计还不至于影响到欧洲国家和全球,如果欧元区第三大经济体意大利出问题,可能就导致了灾难性的后果。因为意大利的债务远远超过其他几个国家的债务。希腊的债务才仅仅2300亿,意大利的债务是15490亿欧元。大家看这两个数字比较,你们就知道,如果说意大利要出问题,显然是希腊的多少倍,所以肯定是一个比较大的问题。而意大利会不会出问题?这就是大家要去关心的。从基本面上,意大利的经济当然比希腊、西班牙等要好得多,但是它的债务数量确实是很大。所以,如果说现在换了政府还不能有效的得到有效的解决,那就会有比较大的问题。意大利背后是法国,如果意大利出现问题,法国就在劫难逃。有可能甚至会把欧元拖跨,那就会给世界经济带来很大的影响。意大利可能是这场危机最关键的一个因子。只要意大利不出大的问题,可以设想,欧洲主权债务危机会逐步逐步得到解决。但如果意大利像希腊一样出现无法支付的问题,那就会带来极大的问题。
 
  欧债危机的可能前景会怎样?在这里我给大家描述了三种前景:第一好的前景,那就是欧元制度性的缺陷得以完善,即在货币统一基础上,财政也走向统一,欧元体制完善。但是这个前景估计还是比较漫长的,目前还只是一个小概率的事情。一个国家如果财政也失去了主导权,就不能成为一个国家。这17个国家如果都把自己的财政指导权也像货币主导权一样交出去的话,就显然对本国的人民和各方面都是一个痛苦的选择。所以,要加强财政纪律的约束,能不能财政完全统一还需要进一步的观察。
 
  第二个是相对好的前景。也就是说,像目前这样,出了问题欧元区国际社会共同联手来救助,使问题得到一定的缓解。这虽然是治标不治本的前景。但是,目前来看还是一个大概的事件。从欧元区本身来说,德国、法国这些国家是欧元最大受益者。也自从有了欧元,德国像这种经济实体比较强的国家市场半径就扩大了17个国家,它的投资就再也不用受到个别门槛的限制。所以德国和法国这些经济相对强势的国家对欧元是有它的利益所在,不会轻易的让欧元解体或者是让欧元破产。
 
  另一方面,国际社会特别是中国、巴西、印度这些新兴经济体,他们也不会轻易的让欧元从这个地球上消失。因为,它知道没有欧元的话,如果还是美元一统天下的话,那2008年那种完全是由美国一手导致的金融危机可能就还会不断的重现。有了欧元,能够适当的对美元形成一定的制约,这也是为什么美国一直对欧元采取种种遏制或者是各式各样引起矛盾的一些措施必然的选择?因为欧元对美元产生了利益上的冲突。
 
  欧元现在上升到了30%左右,要没有这30%,如果大家还是90%以上的储备当中,美国完全是可以操纵整个世界的。那对美元就是一个天大的好处。这也是为什么美国2008出现危机以后他能够很快的就站稳脚跟,因为他就是靠开动印钞票机,拼命的印美元,把危机转嫁到其他国家。欧元的影响力还不是那么大,目前为止,全球投资和全球的贸易货币的结算还是80%90%还是用美元,而不是欧元,所以欧元还不能借助这个手段。而且欧元是一个新兴的货币,到目前才12年的历史,因此在整个机制上、信誉上都还需要进一步的提升和完善。所以目前来看,国际社会还会支持欧元,欧元自己也还会自己救欧元,内外两种力量估计还能维持欧元的存在。
 
  第三个前景就是比较坏的前景。如果这种危机还是迟迟的不能解决,甚至意大利也卷进来,到那时候,德国、法国这些国家不再愿意掏钱,那国际社会又掏不起这些钱的时候,那欧元区的解体和分化就在所难免。如果要出现问题的话,德国不可能在掏钱,国际社会显然是掏不起钱。
 
  现在做的一个民意调查,60%多的选民有一种怀旧情节,希望恢复到马克时代,就是不需要欧元,回到马克时代。这对政府形成了一个很大压力,目前政府当然是欧元的坚定维护者,但老百姓可不是这样想。在民意的驱动下,德国可就很难再继续掏出大量的钱来救这个困难国家。按照目前的体制,拿100元钱,德国大概要拿50多元钱,法国大概拿30元钱,意大利可能也将近20元,也就是三大国家拿钱,所以这个问题是需要我们来观察的。另外一个数字也告诉大家,目前在整个全球当然还有400亿马克还没有退出市场,换一句话说,马克如果重新启用的话,它的市场前景还是同样看好的。所以,这个问题是值得我们来关心的。如果德国人这方面选择马克,而不是继续维持欧元,那对目前持有欧元的国家就会产生比较大的影响。这个事情不见得看好,还是一个小概率的事件。大家都知道,这些国家不会轻易的放弃欧元,所以目前总的看法是欧元区的主权债务危机只能是阶段性的缓解,还不是根本性的解决。但是,也不致于马上就会酿成新的危机。
 
  大多数在法国的银行里面占有比较多(PPT)意大利银行在法国占大头,德国第二。看来这个问题可能还是一个需要时间才能逐步解决。整个债务危机会怎么样来演变?目前来看,(PPT)比较好的就是北欧这些国家,挪威、荷兰没有太大问题。最好的是芬兰、丹麦、奥地利。在整个中东地区,多宗教汇集,有伊斯兰教、基督教。我们看一个地方能够产生影响全球不同的宗教这也是特别有意义,或者是有意识的一个问题。大家可以去研究,为什么这个地方可以产生完全对立的宗教,而且又是历史悠久的宗教。第二个这个问题又是民族冲突的地区。有阿拉伯民族,有伊朗,有突厥的,多民族的,民族之间的矛盾也是交织在一起。第三这个地方又是文明冲突的地方。从历史上来看从来没有消停过。第四这个地方又是大国冲突的地方,现在看是美国在主导着,历史上看是欧洲的利益所在,中东地区包括北非这个地区,它是欧洲的殖民地,欧洲的利益都在这个地方,因为这个地方是文化、文明、资源各方面都比较丰富的地方。大家都知道,前苏联俄罗斯也进入这个地区,我们看到叙利亚就是唯一的俄罗斯在海外一个军事基地就在叙利亚。
 
  眼下又是我们中国也比较关注的一个地区,我们中国的油气资源60%70%也是跟这个地方有关。第四,大国冲突的地方。这个地方又是阿拉伯民族一个大国的地区。他们也想成为世界的一级,成为整个全球利益矛盾中间可以分享到利益的一个地区。阿拉伯历史上是很辉煌。第五这个地方是资源冲突的地方。这个地方一直在争论,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伊朗这个地方石油储量占全球的10%,产量跟我们中国差不多,将近2亿吨。全球5%的产量来自于伊朗,前三名伊朗的出口量大概是250万桶。因为美国对他进行经济制裁之后,因此伊朗的石油出口很可能到7月份之后会发生更大的变化。制裁发挥作用的期限是从7月份开始,我们还要跟伊朗发生石油贸易的话,那他们采取的才能是比较严厉的,对中国的影响也比较大,这个制裁不仅从经济上石油这方面,更多的是采取要从银行体系,要从国际结算的角度。
 
  如果说继续从伊朗进油,那所有的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就无法从全球的金融体系里来顺利运行,你就会被阻止住。如果用美元结算就无法发生,这个制裁措施是非常严厉。伊朗是一个石油比较丰富的国家,但是伊朗的核问题并不主要体现在石油对全球的影响。也就是说当前的石油产出不是伊朗核问题的关键,伊朗核问题的关键不是为了控制石油,而是为了保障石油的安全,特别是是运输安全。
 
  大家都知道,在北非,利比亚的战争当中,在北约和美国军事干预利比亚之前,利比亚的军事行动并非对石油利益版图的重构。是要去抢这方面的资源,根本问题不是这个,主要是体现在霍尔木兹海峡的石油通道安全上,如果霍尔木兹海峡遭封锁,大致全球三分之一以上的石油运输会被冲击,短期内会是一个实质性影响。因为全球在石油运输安全上面霍尔木兹海峡起到了一个很大的作用。
 
  伊朗是一个石油比较丰富的国家,但是伊朗的核问题并不主要体现在石油对全球的影响。也就是说当前的石油产出不是伊朗核问题的关键,伊朗核问题的关键不是为了控制石油,而是为了保障石油的安全,特别是是运输安全。大家都知道,在北非,利比亚的战争当中,在北约和美国军事干预利比亚之前,利比亚的军事行动并非对石油利益版图的重构。是要去抢这方面的资源,根本问题不是这个,主要是体现在霍尔木兹海峡的石油通道安全上,如果霍尔木兹海峡遭封锁,大致全球三分之一以上的石油运输会被冲击,短期内会是一个实质性影响。因为全球在石油运输安全上面霍尔木兹海峡起到了一个很大的作用。封锁霍尔木兹海峡会有什么影响?石油运输全部中断的可能性不大,至少有这几条理由:第一,中东有多条石油通道通往红海。第二,伊朗队霍尔木兹海峡运输通道依赖程度更高,伊朗不大可能自绝。第三,该通道是原油生命线,如果伊朗贸然封锁,将犯下战争大罪。第四,伊朗封锁海峡具有技术困难。
 
  伊朗石油影响对全球来说是短暂的,目前大多数国家的石油储备都可以支撑3到6个月。中国现在也能支撑3个月,中东地区最大的利益方是印度、中国、日本。因为他能源的主要来源地是中东。欧洲进口伊朗石油为每天50万桶左右,完全可以通过沙特等石油出国国得到填补,美国不进口。伊朗原油出口的20%是出口到中国,中国原油进口11%来自伊朗,进口量占中国原油总消耗量的5%。伊朗石油储量位居第四,伊朗的天然气排第二,仅次于俄罗斯。中国从伊朗进口的石油20%,日本占17%,印度16%,韩国9%。其他的国家只占28%。
 
  伊朗核危机对油价影响:我假设了三种情景:第一种:如果伊朗妥协,局势缓解。在这种情况下,短期内美伊对恃的矛盾没有消除,对恃将持续,布伦特油价将保持在120美元/桶左右。中期来看,由于伊朗局势趋缓,加上欧盟经济复苏前景不明确,会导致油价少量下跌,总体来看,将每桶在100到130美元之间振荡。第二种情景:以色列动武,爆发小规模冲突。油价短期肯定是会快速上涨,但是,如果没有更大范围的冲突,这个局势可能会处于缓解,油价又会恢复到冲突前的状态。第三种前景:伊朗如果对以色列的打击采取反击措施,爆发了海湾战争。那这个就会对国际石油市场产生大的影响,油价就有可能大幅度飙升,突破200美元也不是不可能的。现在可能还在僵持着,就看局势怎么演变,现在伊朗放出风声,回到谈判桌上,六个国家跟他谈判看会不会产生作用,这个就需要大家进一步观察。
 
  第三,全球经济复苏前景总的结论是:不是很乐观,但是比预期的要好。目前来看,美国、日本经济复苏的情况比预期的相对要好。欧债危机趋缓,第三新兴市场止跌。从全球角度来看,两大经济体的复苏情况每日比预期的要好,欧洲不会像人民想象的那样惨烈,新兴市场有可能在宏观政策的改变会止跌齐稳。(PPT)。这个是全球经济走向。国际投行做的一个预测,高盛是预测今年是3.2%,摩根大通是2.1%,全球经过都是增长的趋势。IMF对全球主要经济体的经济发展预测,我们分别看几个:美国联合国预计是1.5%,OECD是2%,都是增长的趋势。投行对美国经济的预测,维持不变的投行只有一个渣打银行是下调了。欧洲经济他自己预测是下降0.4%,不管是自己预测还是别的预测也好,欧洲经济还是一个持平的态势,是一个温和衰退。欧元区的经济是温和衰退,而不是大幅度衰退,这就比原来预期的要好。渣打银行是负1.5%,其他还不到1%。
 
  日本灾后重建,投资拉动,所以他们经济会有所增长。新兴经济体目前是处于经济在小幅度的衰退。去年是叫做经济相对景气,但通货膨胀在加气,今年可能是经济温和衰退,但失业率在温和的上升。
 
  新兴市场的崛起和发达国家的衰落是一个趋势,从经济上看,发达经济体速度在放缓,而新兴经济体的速度在加快。从社会层面来看出现了另一个趋势,就是发达国家是由民主的诉求向民生的诉求转变,而发达国家恰恰相反,是有民政的诉求向民主的诉求转变。一字之差,两个社会不同的情景。投行对中国经济预测都在8以上,到2015年的时候,将有三分之二的经济动力将来自于新兴经济体。到2050年,最大的经济体是中国,美国第二大经济体,印度成第三大,日本第四大,巴西第五大,德国第六大。前六位有四个金砖国家,就差一个南非。
 
  新兴经济不像人们预测的那样悲观,但今年也确实还是一个比较不景气的一年。简单讲讲能源安全问题。
 
  能源问题上午估计国强教授作为一个比较精辟的讲解了,我是这两年才对这个问题有一点研究,我把我的基本看法快速的说一说。
 
  对中国来说,能源的安全确实是值得关注的,但是中国能源的安全不仅仅是一个生产问题,还有其他的问题。我觉得,研究人员应该从三个层面来考虑:第一,是生产角度,第二个是储藏角度,第三个是利用角度。从这三个方面来看问题都有,从生产来说,最突出的是石油。中国的石油严重短缺。因此,可以说从生产方面能源安全问题有的话主要是石油安全。因为大家都知道,有很多动力是离不开石油的。汽车、军事上的一些装备都离不开石油,我们老百姓的生活将来也会越来越离不开石油。所以,我们目前石油对外依存度已经超过56%,未来还会更高。石油问题可能是我们最大的一个安全隐患。
 
  另一方面来说,考虑到中国并不是一个能源总量短缺的国家,因为中国的煤炭非常丰富,水利也丰富。所以从生产的角度来看,总量不会造成危机,但是结构上、品种上会有危机。第二,从储藏角度,中国已经开始重视这个问题了,已经采取了很多措施来解决这个问题。所以我们的石油储备已经逐步的上升到能够维持三个月的需要,更重要的是中国本身是一个年产石油超过2亿吨的国家,中国跟日本比较,在储藏的问题上,大家不要简单的对比,而认为日本要维持7到9个月石油储备,中国也需要维持这么高,日本是一个不产油的国家,99%依赖于国际市场。而中国虽然现在56%依赖于国际,但至少我们还有43%点多靠自己生产,而这43%严格意义上来说就是我们的储备。
 
  大家一定要从这个角度去思考我们能源储藏问题。我们不像是那些能源为零的国家,我们本身地下就有丰富的资源储备,而这些储藏只要发现之后,就构成我们的储备。我认为石油的能源的储藏安全的隐患不是很大。从利用角度来说,中国目前的问题最突出。大家都知道,中国现在是全球最大的一个能源消费国,也是一个最大的能源生产国。已经超过美国。但是我们经济总量才不到7万亿美元,而美国经济总量已经是接近15万亿美元。这两个数字一比较,我们跟人家消耗的更多是能源,产出是更好。
 
  在能源方面的使用效率是太大,我们在去年才刚刚超过日本的GDP总量,但我们能源销量已经大大高出我们。从这个角度来看,我觉得我们的能源安全要解决除了石油安全问题之外,可能更多要从使用效率上寻求方法。所以增加石油供给,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和煤炭资源清洁化利用,是解决中国能源安全的根本之之道。
 
  大家都知道中国的煤炭资源很丰富,新疆煤炭储量超过5万亿吨,如果说我们按照50%的可开采,至少我们还有2亿多吨实际有效的储备。非常规尤其资源也很可乐观,中国根据目前的资料,储量也是比较丰富的。水利资源也是全球居前四位。新能源的生产前景也还是比较光明的。从这个角度来说,中国是一个不缺能源的国家。所以能源安全不要仅仅停留在供给层面,可能还要更多的从需求层面、使用层面去考虑。
 
  房地产问题:国内的经济热点总的看法是目前房地产已经处在一个严冬、寒冬的阶段。房地产冬天已经来到了,而且是比较冷的冬天。三方面的形成可以说明这个问题:第一个是房价下行的趋势在逐步的形成,企业盈利受挤的局面开始形式。第二个,政府调控政策短期不会变化,资金紧张、销售疲软双重挤压局面形成。这个是最大的压力,也是房地产商目前感觉最困难的两个方面。融资难,筹集难,*难。还有就是存货大,限购,销售难的问题。第三个,保障房与商品房建设双减力,投资减缓趋势正在形成。如何来解决这个出路?一个是降价,减负。一个是降价减负,分化重组,抱团取暖,歇业观察。我想最现实的还是减价,赶快回收现金。第二条路,抱团取暖。未来8个月可能最困难,甚至有可能经历2年困难期,这个冬天何时能够迎来春天,取决于两个方面的变化:第一,房价的变化趋势。房价是不是形成了政府所期望的下降的趋势将决定房地产调控政策走向。房价不降,政策不休,这个是摆在大家面前的一个公认的事实。所以政府提出来,坚定不移回归合理,保持稳定,三方面的政策。调控政策坚定不移,价格要回归合理,同时要保持房地产稳定健康发展。不降价,政策不会调整,只有下降才会调整。政府期望的降价目标有没有?目前来看,没有。但是,我们可以大胆的猜想,政府不希望房价大幅度跌,但是也不希望房价不跌。就处在这样一个状态之中。从各方面来看,政府期望和可接受的降价幅度应当是在20%左右。就在20%左右各方面可以接受,不至于影响银行,影响整体经济和各方面。太小了政府不接受,太大了政府承受不了,可能是这样一种价位。所以未来形成了20%左右价格的下降,可以预期房地产调控的政策就会逐步发生变化。反之,就不会发生任何的变化。这是第一个观察的窗口。看房价的走向来看政策的变化。
 
  第二个窗口是,经济的整体走势。大家都知道,不管你承认也好,不承认也好,中国经济增长还是要保持一定的速度。没有一定的速度各方面都不可能接受。政府保持经济平稳的较快发展是它的预期目标和调控目标,市场也希望经济还要保持一定的增长,老百姓更希望经济保增长,所以增长是一定要保的。多少是需要保的,今天预期目标调到7.5,但是心里目标我认为还是8左右。市场的心里目标,消费者的心里目标可能还是8左右,也可以说政策的底线也可能是8左右。所以,整体经济增长如果说不会明显偏离8左右。那么房地产调控的政策也不会轻易的发生变化。反过来,整体经济发生影响,偏离8左右,房地产政策就可能会发生变化。因为,眼下房地产对整个经济的影响还是比较大的,它解决的就业人数最多,影响的产业链条最长,有60多个行业受到影响,对经济推动也最直接。所以要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现阶段还离不开房地产,在未来一个时期也离不开房地产。
 
  大家注意到政策的三方面,一方面还是要保持房地产平稳、健康、持续的发展。有此看来,如果说,房地产成为经济增长的一个瓶颈,经济速度快速的回落。那么目前的调控政策即使中央不做调整,地方也会变相的做调整。这个是大家可以观察的一个窗口。总体经济态势也将决定政策走向。
 
  还想补充的是,房地产的增长期还没有结束,只要中国的工业化、城市化还没有完成,中国的人口增长趋势还没有改变,中国的房地产前景依然还是比较光明。但是,中国房地产的暴利阶段接近结束。未来,房地产的价格虽然还会有所增长,但是只会是一个温和性的增长,不会是一个大起大落的走向。中国房地产市场的真正改变有可能在2015年左右,因为到那个时候,中国的人口将由增长转为下降,中国的工业化和城市化基本完成。到那个阶段就出现了跟现阶段完全不同的市场环境,那就是卖房的大于买房的。所以,到那个阶段房地产的黄金期就会结束了,而现在尽管有调控带来的种种困难,但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前景依然还是值得期待的。
 
  通胀问题是一个长期问题,短期看,下行的趋势已经形成,但长期看将长期面对一定的压力,虽然未来不易出现严重通胀,但难以完全没有通胀。三个条件改变:第一个是市场环境改变,现在是比较充裕的市场环境,而不是一个短缺的市场环境。第二个,中国的生存空间改变了,中国已经是一个开放性的国家,是一个能够在全球获得生存空间的一个开放性经济体,所以某些领域的短缺有可能借助于国际市场来解决。不会像封闭的生存空间下面容易造成畸形的物价暴涨的阶段。第三个调控能力。可以及时的解决物价的变化问题,不会容易出现通胀时失控的局面。所以我们可以看,中国不会出现严重的通货膨胀,除非出现严重的天灾,第二个严重的政策失误。没有这两条,中国今后一个时期就不会出现严重的通货膨胀。但中国也不可能做到零通胀,因为中国将长期面对两大压力:第一个是大宗商品涨价,第二个是内在成本上升的压力。
 
  过去几百年全球只有十几亿人口进入发达国家的行列,就造成今天资源的短缺,而未来,有30几亿的人口也想进入发达国家的行列,也正在加快这个进程,他将对资源的供给必将形成巨大的压力。由此,可以推断,未来无论是农产品还是能源产品,还是矿产品,都将是长期存在供给偏紧的状态,所以涨价在所难免。而这种涨价必然对中国产生压力。中国已经告别了低成本发展的阶段,我们心里进入新的发展阶段,这种成本上升是一个长期趋势,人力成本、资源成本、环境成本甚至是市场交易成本都在逐步上升。所以,它必然会形成一定的通胀压力。未来这两大压力,一定会对中国的通胀形成长期的影响。所以对待通货膨胀我想就是一个正确的态度,就是注意通胀的长期性、复杂性。控通胀不要急于求成。对物价走势预测可能大致是这样,一季度可能维持在4%左右,一月份4.5%,二月份3.2%,三月份会出现一定程度的反弹,会比二月份涨幅有所提升,但提升多少目前我的估计是3.5%左右的。二季度将有望回落到3左右。全年物价涨幅可能在3.5%到4%左右。
 
  经济增长问题:我们现在进入一个减速阶段,这个减速是平缓的,不会是急剧。从短期来看,经济减速已经在所难免,给全球化和红利在减弱对中国经济增长会形成一定的制约。第二,中国正处在一个转型阶段,正转型也会对经济增长形成一定的制约。第三,中国正处在一个结构调整的阶段,这种调整也会对速度产生一定的影响。第四中国经济已经是总量达到47万亿的规模,它的基数越来越大,所以必然会有一个基数效益,每增长1%它的压力会加大。所以减速是在所难免的。
 
  而另一方面,从更深层次角度来说,过去的增长可能是一个低要素成本形成的“效率驱动”,过去我们是靠低成本来提高效率,我们的效率更多的是靠低成本来形成,我们要讲到创新驱动,而创新驱动需要一定的时间,需要一定的条件,需要一定的环境。所以在创新驱动还不足以替代效率驱动的时候,速度的减慢也是必然的。而创新驱动直接有赖于制度创新,而制度创新大家都知道,改革的深化是关键的关键,而制度创新又处于攻坚阶段,效率驱动转到创新驱动,再有赖于制度的创新可能还需要一定的时间。所以未来,经济增长可能是一个速度在逐步减缓的阶段。但是,即使是减缓也是平缓的,不会大幅度骤降。
 
  中国经济三大动力不减:结构性改进带来的增长动力,体制性改进带来的增长动力,民众创业,就业带来的增长动力,这三大动力在中国依然还比较强的存在者,还将长期的支持中国经济的增长。任何对中国经济悲观的判断都是不足取的。但是任何对中国过于乐观的判断也是不客观的。正确的态度是看到中国正处在一个关键的发展阶段,能不能够迈向发达国家这个台阶,将取决于我们能不能实现经济的转型,能不能再创新的经济增长优势,能不能处理好各式各样的利益关系,能不能协调好各种矛盾。
 
  今年的经过增长会怎样?这个也是大家的关心的。今年既不会是末日,也不会是天堂,有可能是不好不坏,相对平稳。四个推动因素:一投资、消费双向驱动。如果说,50%的增长靠投资,那可能50%也靠消费,双向驱动的格局会逐步形成。二出口保持一定的增长。尽管大家都觉得出口难度很大,但从各方面来看,中国出口相对优势还是存在的:劳动成本的相对低廉,产业体系的相对完整,基础设备的相对完善,政策环境相对有利。政策也是今年增长的一个重要保证,对宏观政策简单的说一下:第一个,基调没有改变,还是一个积极的财政政策,稳健的货币政策。但是预调微调已经开启。第二,重点有变化,现在是稳增长和控物价兼顾。第三调控力度有变化。在去年之前一段时间可能更多的是控物价基本上是全面紧缩,而从现在开始,政策的调控力度转向定向宽松,存款准备金率下调未来还会若干次的下调,优惠利率可能性逐步上升,结构性减税持续。第四保重点,国家重点工程,民生工程、农业、战略性产业,区域性开发将是政策要保的一些主要领域。由此可以看到,有利的增长的多,不利的增长少。这个是今年与去年最大的变化。政策的支持度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大家都知道,今年要召开十八大,十八大是中国政治的重要任务,是全国人民的大事。所以应该说,在这样一个特殊年份,稳中求进成为工作的主基调。稳是主要的,稳政策,稳物价,稳增长,稳市场,稳民心,稳社会等,为了稳就一定会有所保。这种保就是要保持必要的政策支持,保持必要的增长空间。所以对2012年经济增长的前景不要太悲观,全年可以在8.5到9之间,不会低于8%。这个是我的基本判断。
 
  如果说对中国经济有隐忧的话,最大的是制造业。中国制造业有可能进入一个矛盾逐步加大的一个阶段。而恰恰制造业是一个国家盛衰的重大标志,国外是这样,国内也是这样。过去我们三十年经济成长的基石是靠制造,但未来的看法制造不再便宜,这个是我们面临的第一个困境。
 
  第二个,外部双重竞争压力上升,市场不再短缺。这个是我们面临的第二个困境。第二个担忧的是中等收入陷阱问题。核心是经济社会的转型,即转型的痛苦如何来承受,如何来克服和解决。这个是我们未来需要面对的一个问题。而这恰恰是我前面所说的社会方面的一个主要矛盾。大家都知道,要求更富裕的生活,更安全的环境,更公正的待遇将是多数老百姓的期待,对政府的评价不再停留是有没有吃,有没有穿,而有更多的追求,就是这八个字,更富裕的生活,更安全的环境,更公正的待遇,更自由的选择。对中国来说,民生始终是我们要关注的一个大问题,第二个,民主问题也是不能忽视的大问题。兼顾民主和民生是我们克服中等收入陷阱问题。
 
  我们对未来还是充满信心,只是我们现在还需要努力的工作!谢谢大家!
编辑:

(本文转载自 ,如有侵权请电话联系13810995524)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MBAChina立场。采编部邮箱:news@mbachina.com,欢迎交流与合作。

收藏
订阅

备考交流

免费领取价值5000元MBA备考学习包(含近8年真题) 购买管理类联考MBA/MPAcc/MEM/MPA大纲配套新教材

扫码关注我们

  • 获取报考资讯
  • 了解院校活动
  • 学习备考干货
  • 研究上岸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