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华大学MBA教育二十周年系列访谈 周力副教授寄语东华MBA:抓住机遇,敢为人先

MBAChina
2017-12-29 18:07 浏览量: 4389

MBAChina网教师名片



周力,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先后指导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学术型硕士,MBA、MEM和工程硕士等专业学位硕士数十名。连续从教30余年。担任信息管理系主任期间,与全系老师一起,构建了与著名企业产学研合作的培养模式,使东华大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本科专业获得国家级本科特色专业。


今年是东华大学MBA办学二十周年。回想二十年来东华大学MBA的发展,感悟良多。


首先我觉得东华大学MBA要感谢老院长孙俊康教授、顾庆良教授等学院老领导的高瞻远瞩。1996年全国第三批MBA办学单位申报,孙院长组织学院内的教授群策群力,策划方案,一举获得办学资格。


当时我作为一个普通的青年教师,坦率地说,我不是很看好办MBA这件事。一方面当时读MBA的人不多,市场不大;另一方面东华不像复旦交大那样有祖先的光环庇护。当时旭日工商管理学院刚刚诞生,虽然有了香港旭日集团的赞助,改善了办学条件,但学院的发展才刚刚起步。非常幸运的是,在孙俊康院长的领导下,他亲自修改的申报文本获得了专家的认可,东华大学顺利地列入了全国第三批MBA办学单位。比周边一些比我们更有实力的学校都早。


获得了办学资格以后,孙俊康教授、顾庆良教授等学院领导狠抓教学,狠抓招生。从外聘有经验的教授讲课开始,逐步过渡到培养本校的老师走上讲台。记得有一年孙俊康院长在无锡听过一次刘东胜的讲课,回到上海后就极力推荐大家要向刘老师学习,并邀请刘东胜老师来示范讲课。推动全体MBA任课老师提高教学水平。


二十年来,随着东华大学MBA的发展壮大,一方面MBA办学为旭日工商管理学院积累了一定的物质基础和精神基础;另一方面使我们越来越感触到当初申办MBA的决策是非常的英明。如果当时领导的思想没有那么超前,没有申报MBA办学,那东华管理学院的发展轨迹就是另外的一个特征了。


吃水不忘挖井人,我们东华管院在职的老师,要对为学校发展出过力的老前辈鞠躬致谢。很多前辈为东华大学MBA的发展提供了智慧与资源。我印象很深的是有很长一段时间,戴昌钧教授在学院的各种场合呼吁各级领导重视东华大学MBA的发展问题。他提了很多有益的建议。他对MBA教学对管理研究的促进作用理解得很深。


我认为“抓住机遇、敢为人先”的精神始终在学院的各项工作有所体现。例如后面的管科博士点申报,几个工程硕士学位点的申报,以及MEM的申报,东华大学都走在全国的前列。


东华的专业学位教育在学校和学院领导的努力下,东华大学MBA在刘春红、仓平、李雪玲、刘长奎等几任MBA中心主任的尽心操劳下,规模在不断的发展壮大。


我是一名任课教师,先后给MBA上过《管理信息系统》,《数据模型与决策》,《项目管理》等课程。我发现来东华读MBA的学生,在学业背景和职业背景方面,虽然不是最优秀的,但是他们是最努力的。通过东华大学MBA的培养,很多人不但学业背景方面和管理理论知识方面有很大收获,而且毕业后在个人的职业路径方面也有很大发展。可以说选择东华读MBA,能够使他们的个人获得很大的提升。东华大学MBA已经有了较长的历史积淀,学科专业结构较为贴合工商管理。有管理科学与工程博士点与工商管理博士点作为依托。因此东华读MBA是不错的选择。


我相信,今后在校院两级领导班子的努力下,东华大学MBA练好内功(科研与教学),提炼国民经济发展急需的专业方向。先做加法(新课),后做减法(淘汰改建老课),打造有东华特色的MBA教育的核心竞争力,涌现出一大批MBA教学讲师。


编辑:

(本文转载自 ,如有侵权请电话联系13810995524)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MBAChina立场。采编部邮箱:news@mbachina.com,欢迎交流与合作。

收藏
订阅

备考交流

免费领取价值5000元MBA备考学习包(含近8年真题) 购买管理类联考MBA/MPAcc/MEM/MPA大纲配套新教材

扫码关注我们

  • 获取报考资讯
  • 了解院校活动
  • 学习备考干货
  • 研究上岸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