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MBA:中国石油大学经管学院李雷鸣院长访谈

MBAChina
2013-09-27 11:45 浏览量: 3425

  MBAChina网:各位网友大家好,欢迎收看2014MBA招生系列访谈。今天我们很荣幸能够邀请到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经济管理学院院长,李雷鸣教授。


  MBAChina网:任何一所院校的MBA商学院都会有自己的项目特色,那么中国石油大学的MBA项目的特点和特色究竟体现在哪些方面呢?


  李院长:我们第一个特色可以概括为“高标定位下的人才培养与塑造”战略。随着MBA培养院校数量的不断增加,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我国的MBA教育已经从最初的高层管理精英教育过渡到一般管理人才的普及性教育。MBA生源年龄的年轻化和工作职位的低层化已经是大部分MBA培养院校不得不面临的现实。相比全国而言,山东省的MBA教育与其经济发展水平很不相称,招生院校相对较少,除个别院校外大部分培养单位的教育培养质量并不高。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作为一所以工科为主的行业性院校和新办MBA的院校,在从事MBA教育方面并没有什么优势。在这样的环境和条件下,我校MBA项目旗帜鲜明地提出“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的口号,以打造国内知名、山东省内一流的高品质MBA教育品牌为目标,这既是一种自我挑战,也是我校MBA项目的一个重要特色。这一特色一方面体现为MBA教育中心自身工作的高标准、严要求、规范化,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体现为对学生的教育培养全过程。受到社会风气的影响和MBA教育大环境的影响,我校MBA学生和其他高校的MBA学生一样,有不少学生是以“混文凭”为主要目的,学习态度有欠端正,还有不少学生虽然有学习的愿望,但是在工作和生活的多重压力下,也没有把MBA学习放在最优先的位置,从工作到学习的角色意识转换不到位。因此,MBA教育中心把提升学生的学习动机、促进学生角色意识的转换作为一项持之以恒的工作贯穿于学生的整个培养过程。


  我校MBA项目的另外一个特色是“两地资源整合互动,区域优势和行业特色兼顾”。我们从2009年开始在东营试办MBA,2010年开始招生,绝大部分学生都是来自东营周边地区,在青岛地区仅有3名学生。2011年随着学校办学主体转移到青岛,MBA项目也着手在青岛周边地区进行战略布局。2012年黄岛校区第一个班次的学员入学,至此我校MBA项目形成了东营、青岛两校区办学的格局,兼跨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和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两校区在人员、经费、教学安排方面都实行统一管理,师资统一调配,保证两校区的学生都享有同等标准的课程和服务。我们的MBA联合会自办的刊物名字叫做《蓝黄》,即是凸显了我校MBA的区域定位和为“两区”经济建设培养管理人才的办学宗旨。两校区办学虽然增加了项目管理的困难,但是也给项目的发展带来了独特的优势。东营是我国石油工业重镇,青岛是我国最具有活力的东部沿海开发城市,我校MBA项目通过搭建平台,整合两地的企业资源,组织两地企业家之间、两地学员之间的交流和互动,既扩大了项目的发展空间,又能让学员开阔视野,扩展社会网络,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MBA教师同时在两校区授课,可以把东营、青岛两地的本土案例及企业经验让两地学员共同分享。MBA教育中心在组织复试或其他大型活动时,邀请东营、青岛两地的企业家同时参加,使MBA项目成为两地企业家结识、交流的平台。通过组织两地学员共同参与的活动,让两地学员结下了深厚的友谊,达到了资源共享、共同发展的目的。


  中国石油大学是一所行业特色非常鲜明的高校,在我国石油石化行业有着深厚的根基和影响。我校MBA项目面向石油石化行业培养经营管理人才,符合学校的行业特色,也具备很多有利的条件。但是随着MBA教育的普及,MBA生源的当地化已经是普遍现象,我校MBA项目的生源超过一半来自当地企业。因此从申请试办以来,我校MBA项目就选择了兼顾区域特点和行业特色的发展战略。在核心课程的设置方面,按照国家教指委的统一要求,并通过大力度的选聘校外师资,学习国内其他MBA培养先进院校的经验。另外开设若干石油经济和石油企业管理方面的课程和专题讲座,帮助有兴趣的学员在相关专业领域进行深入的了解和研究。近两年来,项目和石油石化企业的合作日益密切,先后从华北油田、中国石油报社、青海油田、中国石油山东销售公司吸纳了大批学员。石油企业学员和本地学员一起学习,也成为我校MBA项目的一大特色。


  MBAChina网:李院长,在采访之前我就了解到,我们学校无论是对经济管理学院,还是MBA项目都是十分支持的,我想请问您这种支持体现在哪些具体的方面?这些支持又收到了哪些实效呢?


  李院长:学校对MBA项目从资金、政策方面给予有力支持,中国石油大学MBA项目在试办三年以来,在教学场地、环境设施、实验设备等条件建设方面先后投入300万元,同时返还前三年的全部学费收入用于MBA项目的基本建设和发展。在申请试办之初,东营校区就改造建设完成3个案例讨论室、一个沙盘实验室,一个高标准专用教室,配备多媒体教学设备。2011年,东营校区又增加投资100万元,建设完成2个国际标准的MBA专用教室,环境和设施配备达到国内一流、省内独一无二的水平。同时增加了学员休息室2间、乒乓球室2间,为学员在课间提供温馨、舒适的休憩场地和室内体育活动场所。那么经济管理学院按照学校的统一部署转移到青岛后,相继建设完成了高标准的MBA教学专区、MBA办公室,案例讨论室、工商管理实验室和会计财务实验室,其中文理楼的7间案例讨论室全部交由MBA教育中心管理使用。2012年上半年,学校增加投资200万元,专门用于4间高标准的MBA专用教室的桌椅、设备采购安装和室内精装修。2012级新学员入学后即在焕然一新的高标准MBA专用教室上课,充分体验到了高品质MBA项目的课堂教学环境。


  MBAChina网:李老师,我们都知道山东院校的办学态度是很严谨的,教学质量也非常高,那么就中国石油大学MBA项目来说,是如何体现这种严谨性的呢?


  李院长:其实你也能了解得到,有些学生在报考时的选择不只是我们一家,在山东境内我们的学费相对大多数其他院校还高一点。但是学生来到我们学校后,感觉我们石油大学管理十分规范。学生入学之后我们就要搞拓展训练,很多学校不一定有这个环节。包括我们的开学典礼,我们都让学生宣誓的,我们专门有MBA入学誓词,在校长前面,院长、老师们都在一起,学生举起手里要对他未来三年的表现当众宣誓。我们就是这样通过一系列环节引导着学生正确地对待MBA。我们的MBA培养出来之后,口碑别的学校不敢说,起码在山东省我看到的范围之内,他们自己的口碑就会很好。我们会用一切办法正确引导学生正确看待MBA。当然我们还有很多进一步做的工作,现在做的不能说已经很到位了,还有很多方面没有做的很到位,但是我们朝着这条路上去走。

 


 


 MBAChina网:我们知道,一个MBA项目的做大做强,是MBA自身品牌的软实力和硬实力同时增强的结果,现在很多的MBA项目在硬实力方面做的较好,但通常会忽略软文化的建设,请问李院长,中国石油大学MBA项目的软文化是如何建立的,我们又为MBA的学员们做了哪些工作呢?


  李院长:其实这方面的工作,我们做的是很多的。拿去年的新生报到为例,因为考虑到研究生院规定的全校研究生统一报到日期是工作日,而MBA学生绝大多数需要在职工作,我们MBA教育中心克服了和学校各相关部门沟通的重重困难,安排新生利用周六、日两天的时间完成整个报到入学、开学典礼、入学教育和拓展训练的流程。又考虑到东营周边学生路途遥远的情况,决定由中心统一免费安排车辆、食宿,组织他们前来学校参加全部入学活动,结束后再由中心工作人员带队返回。


  我们的MBA中心积极支持学生搞好的班级团队建设,大力支持班委会和MBA联合会的工作,并通过电话、短信、邮件、QQ群、微博、官方网页,建立与学员联系沟通的全方位渠道。中心主任和执行主任的联系方式都向学生公开,随时接待学生的到访和咨询。凡是涉及学生切身利益的事项,中心工作人员都会通过班委会征求学生的意见,保证中心的决策符合大多数学生的利益。例如,针对2010级不少学员因缺欠学分不能按期进入学位论文开题的实际情况,经过中心和2010级班委反复沟通后,决定利用暑假时间重开某些课程和提前开设2011级、2012级部分课程,以帮助绝大多数学员能达到按期进入论文开题阶段的学分要求。


  另外作为MBA教育培养的一个重要环节,我们的MBA教育中心推出系列化的讲座,分别为是学术性讲座、实践性讲座和综合性讲座。为此,MBA教育中心还专门启动了专题讲座建设工作,动员全院教师结合自己的研究和实践特长领域,申报面向MBA学生的专题讲座,这些讲座经过组织学生进行初评后,择优安排向各年级MBA学生推出。通过这些讲座,将不同领域的优秀人物、不同派别的优秀思想引入MBA课堂,为学员们提供多样化的精神营养。所以这几年我们一直在思考如何构建中国石油大学MBA自身的独特文化,这是很重要的。


  MBAChina网:李老师,我了解到我们学校最近几年更多的去聘请一些外校MBA的讲师,一个学校的MBA项目它的师资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校内师资,第二部分是校外聘请的师资,还有一部分有一些企业家师资。其实最重要的还是自身的校内师资。请问您我们学校的MBA项目在本校师资的储备和培养上,做了哪些工作呢?


  李院长:对于这一点我们的投入力度是比较大的。我们采取几个方面的措施,首先在我们的MBA项目申办下来之后,首批确立了十门课程,组成课程组,进行MBA课程的开发。外聘老师来了之后,本校的课程组教师要求跟课程听课学习。第二是策引导。学院今年确定了给MBA上课的酬金,激励的力度很大。我们分了三个档,每个课时的酬金分别是150元、300元、450元。老师得到的酬金根据学生对老师讲课效果的评价,评价好的前20%是按450一个小时付酬,中间60%是按照300付酬,后20%我们是按照150付酬,这个差距是很大的。通过这个政策引导,鼓励老师自己加大投入去准备这个课程。再一个我们采取另外一个措施,让我们老师到企业挂职锻炼。因为给MBA上课,传统的灌输式教学肯定不行。下面的学员都是工作好多年,他们都是实际工作经验,我们给他从理论道理论是不行的,我们要通过老师们到学校挂职锻炼,当然这有个周期。总之,我们目前请了这么多外面的老师,是权宜之计。从长远来讲,我们要有自己的老师。这是重要的一点。人的培养跟教室的建设不一样,硬件建设只要有钱,我们就可以一步到位,建比较高水平的教室也好,硬件配备水平就可以上来,但是人的开发需要比较长的周期。我相信只要我们方向对头,坚持去做,总有一天这个目标会实现。

编辑:

(本文转载自 ,如有侵权请电话联系13810995524)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MBAChina立场。采编部邮箱:news@mbachina.com,欢迎交流与合作。

收藏
订阅

备考交流

免费领取价值5000元MBA备考学习包(含近8年真题) 购买管理类联考MBA/MPAcc/MEM/MPA大纲配套新教材

扫码关注我们

  • 获取报考资讯
  • 了解院校活动
  • 学习备考干货
  • 研究上岸攻略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