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年改革开放中的西南交通大学

西南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2018-12-19 13:33 浏览量: 4942

MBAChina网讯】西南交通大学王顺洪书记在校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尊敬的各位老领导、老教授、老同志,

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好!

刚才,周校长、范校长、朱铃教授、朱焱教授、范婷老师等10位老师和机关单位的代表做了很好的发言,从不同角度回顾了国家和学校40年来走过的极不平凡的发展历程,介绍了国家和学校方方面面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也展望了国家和学校的美好未来,大家讲得非常好!大家的发言和讲话,让我深受感动和感染,也很受启发,从内心深处为今天的祖国,为今天的西南交通大学感到自豪。

老师们、同学们!201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40年沧海桑田,中国发生波澜壮阔的巨变。这40年,也是西南交通大学扎根四川矢志办学、飞速发展的40年。今天,各位推动学校改革、建设与发展的见证者、参与者代表,在这里齐聚一堂,以“总结思考再出发,昂首奋进新时代”为主题,共同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非常有意义。

翻开学校这40年的历史画卷,西南交通大学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攻坚克难、弦歌不辍,历经了一个近乎凤凰涅槃的奋斗历程;一代又一代西南交大人不断弘扬交大优良传统,竢实扬华、自强不息,谱写了一曲曲催人奋进的壮丽凯歌。

40年中,学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全面加强。学校按期召开了九次党的代表大会,党委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保落实的领导核心作用不断得到加强,从改革开放之初的第六次党代会做出了工作重心转移的重大决定,到第七次党代会首次提出“以工为主,工、理、管、文相结合”的发展方向,再到第十次党代会提出把我校建设成为“国内先进、国际知名、具有铁路特色的第一流理工大学”的奋斗目标,从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建设西南交大特色的多学科协调发展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发展定位,到第十四次党代会明确了“交通特色鲜明的综合性研究型一流大学”三十年奋斗总目标,历届学校党委凝聚全校师生校友和全校共产党员的聪明才智,团结带领全体师生和校友坚定方向、坚定信心,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道路上大踏步前进。进入新时代,学校党委按照党中央要求,履行“全面领导学校工作和管党治党、办学治校主体责任”,旗帜鲜明地提出“用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的一流带动全校各项工作实现一流”,全校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共产党员的作用发挥更加明显,更加有力。40年中,学校党委被评为“四川省高等学校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学校”,先后有32个党组织受到省级及以上表彰;中央政治局委员、时任中央统战部长孙春兰同志到校视察工作,给予学校统战工作高度评价;在人才队伍中,共产党员占比较大,示范引领作用突出。1987年,古稀之年的曹建猷院士加入中国共产党,改革开放40年中学校产生的四名院士均为中共党员。

40年中,学校办学空间得到极大拓展。借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在原铁道部和四川省委、成都市委的支持下,1989年学校办学主体由峨眉迁至成都,由此实现了办学重心的战略转移,试想:若学校没走出这一步,今天的西南交通大学将何其艰难?!2002年,学校再一次抓住机遇,又在成都犀浦扩建新校区,为学校今后长远发展打下坚实基础,进一步拓展了办学空间,校园占地面积从峨眉时期的1000余亩扩大到今天的5000多亩,房屋建筑面积从20万平方米扩大到186万平方米;学校的固定资产也从1978年的2749万元,增加到2018年的54.6亿元,整整增加了近200倍;学校的年度预算金额也从1978年的1583万元,增长到1988年的9282万元、1998年的2.93亿元、2008年的13.74亿元、2018年的31.39亿元,也是比改革开放之初增加了近200倍。今年,学校正式实现了三校区办学一体化,标志着学校全面深化改革迈出关键一步,但长期困扰学校的三校区发展不平衡、不充分这一问题,仍没有得到根本解决,三校区有待进一步加强宏观调控,九里和峨眉校区避免空置、避免浪费、避免被边缘化、充分发挥作用的工作,必须引起全校重视和关注。

40年中,学校持续深化综合改革,加快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学校大力弘扬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改革精神,在各个领域开风气之先。1978年学校在全国率先试行学分制改革,1985年发布“教改十五条”设想,1994年成立西南交通大学董事会,2003年首届茅以升班正式开学,创造性开展拔尖创新型人才培养,大力推进实施教育部、财政部“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等等,40年来,学校在传承交大办学传统的基础上,聚焦关键环节,改革体制机制,不断创新发展,办学事业蒸蒸日上。特别是第十四次党代会以来,学校综合改革迈出了更大步伐。按照“稳中求进、稳中求快、稳中求好”总原则,坚持以“成绩、成果、成效”为评价导向,大力推进人事分配制度改革、资源分配体制改革,加快推进科研全成本核算,三校区办学实现一体化,校院管理体制改革迈出坚实步伐,逐步建立复合型、多维度的人才培养新模式,启动“工程+”卓越工程人才培养等,学校出台了一系列标志性、引领性的改革方案,综合改革的力度和覆盖面不断加大,为下一步加速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40年中,学校学科建设布局不断完善,交通特色更加鲜明。1952年,新中国成立之初,全国高等学校院系调整,我们的许多强势、优势学科,被调整到了其他兄弟高校,唐山交通大学由此成为了一所行业性高校,校名也改为了唐山铁道学院。但经过40年的不断探索和努力,学校很好地完成了国家交给学校的任务,把铁路科技做到了世界前列水平,奠定了在全国轨道交通领域高校的龙头地位。上世纪八十年代,学校组织“客运高速、货运重载、运行安全”三大科技攻关团队的场景仍历历在目,我校的交通运输工程在国家学科评估中连续四次位居全国第一,并成功进入国家“双一流”建设序列。40年中,学校初步奠定了建设新时代综合性大学的学科结构基础,拥有19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土木工程、机械工程、电气工程、测绘与地质工程、力学等学科全国知名,材料科学、工程学、计算机科学进入ESI世界排名前1%;理科中的数学、物理,哲学社会科学中的经管、人文、马列等均有了一级学科博士点,为学校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今后,我们要高举轨道交通大旗,通过“交通+”和“+交通”引领各学科走强,还要结合时代发展、科技进步,力争在许多新领域有所建树和发展。

40年中,学校教育教学水平不断提升,人才培养成绩显著。学校始终坚持立德树人,形成了引领世界轨道交通高等教育发展的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锻造了一支热爱教育、热爱教学、热爱学生、热爱学术的高水平教师队伍;在2000年,学校主动申请参加全国本科教学评估,我校“双严”传统被教育部专家组评为教学特色,成为当时全国16所本科教学优秀学校之一;2007年我校再次以优秀成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在2012-2016年全国普通高校各学科竞赛评估中,我校位居全国高校第9位;2017年,英国《泰晤士报高等教育》发布全球500强CEO母校排名,我校位居国内高校第7位、全球第57位;学校先后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29项,其中特等奖1项、一等奖6项,位居全国第九;学校培养的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欢迎,学校从1988年开始试行“供需见面,双向选择”分配制度改革,30年来学校的毕业生就业率一直在95%以上,被教育部评为“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也称“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50强”;心理中心打造的大学生心理文化建设体系荣获全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成果特等奖,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陈宝生同志,专门到校考察了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并给予充分肯定;共青团两次被评为“全国五四红旗团委”,等等,学校人才培养工作不断取得新进展。尤为值得一提的是,77级以后毕业生产生的铁路科技领域的院士,几乎全部毕业于我校,为打造“中国高铁”品牌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40年中,科研工作不断开创新局面。学校构建起了以轨道交通国家实验室(筹)等13个“国字号”科技创新基地为代表的世界轨道交通领域最完备、最先进的科研平台集群,创造了以世界公认的“沈氏理论”和“翟孙模型”为标志的铁路大系统动力学基础研究体系,科研成果先后4次入选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在轨道交通领域荣获国家三大科技奖励38项,其中特等奖2项,一等奖6项;在同济大学复杂工程管理研究院编制的《我国工程建设领域重大科技创新研究报告(2000-2017)》中,西南交通大学名列全国第一。40年间,学校始终坚持以服务国家战略需求为办学导向,主动承担轨道交通领域关键核心科技创新和文化软实力提升的重任,全面提升对大交通人才和科技的有效供给,参加了几乎所有的中国轨道交通工程的基础研究、技术开发、规划实施和建设运营,参与解决了青藏铁路、京沪高铁、港珠澳大桥等一大批超级工程的关键技术难题,奋力支撑“交通强国”、“一带一路”建设和中国高铁“走出去”等一系列国家重大战略。如今,学校已成为国家轨道交通创新发展的重大战略引擎,建设中的轨道交通实验室得到众多领导和专家的高度称赞,纷纷用“震撼”和“佩服”等表达视察后的体会,科技部党组书记、部长王志刚同志,国家发改委党组成员、副主任林念修同志视察后更是给予好评,称西南交通大学“真正把论文写在钢轨上、写在祖国的大地上!”

40年中,学校对外合作、开放办学深入开展。学校对外合作的“朋友圈”不断扩大,逐步与世界上6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203所高校及科研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开展了学生互派、学分互认、学位互相授予以及联合科研等实质性合作,海外研究经费持续快速增长,利兹学院成功开办,留学生总数大幅增加,学校在轨道交通领域的国际知名度和学术话语权显著提升。校友工作明显加强,在世界各地建立了65个校友分会(海外9个),且均能很好地组织活动,凝聚团结校友。

40年中,学校文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40年间,打造具有西南交大特质的大学文化体系,成为一代代交大人的共同夙愿。找到了学校办学的“出生证”,即保存在国家第一历史档案馆的朱批奏折——《奏为拟设立铁路学堂所需经费在火车脚价等项下酌加应用事》折片,揭开了学校1896年诞生谜底;占地4200平方米,拥有8个展厅的校史馆正式落成;180万字的《西南交通大学史》五卷本正式出版;犀浦校区校史文化走廊基本形成,为中国高校校史研究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40年中,我校在上世纪20年代加入中国共产党的5院校友被追认为“烈士”,其中,武怀让(武胡景)校友不仅被追认为烈士,同时还确定了国家正国级领导人地位;学校的90周年、100周年、110周年和120周年校庆工作,精心策划、组织有序,很好地扩大了学校的影响力,提高了学校的知名度。

尤其值得肯定的是,学校科技成果转化体制机制改革探索迈出重大步伐。学校以为国分忧、敢为天下先的胸襟和气魄,大力开展以职务科技成果权属混合所有制改革为代表的科技管理体制机制试验创新,加速推进科技成果转化,相关改革经验被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和经济半小时三次专题报道,《光明日报》等中央主流媒体也多次登载,被誉为科技领域的“小岗村试验”,引起了中央高层和经济界、科技界的高度关注。安徽凤阳小岗村的试验,极大地解放了全国农村的生产力,提升了全国农民的积极性,解决了全国的粮食安全和吃饭问题。我们的职务科技成果权属混合所有制改革试验一旦被认定,将极大地释放全国科技工作者的创新活力,促进中国的进一步发展与腾飞。

40年春风化雨、众志成城,40年砥砺奋进、澎湃前行。40年来,学校在各级领导的亲切关怀下,历届领导班子和全体老领导、老同志用智慧和汗水,为学校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广大师生员工用执著和坚守,谱写了薪火相传的壮丽篇章;万千海内外校友校亲用热情和行动,助力学校的影响力和美誉度不断提升。一代代交大人共同努力,克服了学校发展中一个个的困难,推动了学校取得一系列重大突破和发展。

此时此刻,我们深切缅怀那些故去的交大先贤们。在这里,我提议:全体起立,默哀三分钟,以此表达我们对他们的深切思念!

此时此刻,我们向参与和见证学校40年改革开放的全体老领导、老教授、老同志,致以崇高的敬意。我提议:全体校领导起立,代表全校师生员工,向他们鞠躬致谢!

此时此刻,我们也衷心感谢全校师生员工和广大海内外校友校亲,为学校改革、建设和发展所做出的一切努力与辛勤付出!

老师们、同学们,40年探索奋斗,40年厚积薄发,立足新时代,我们将步入实现历史性伟大复兴的新阶段。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必须有一代人的担当,我们新一代交大人,要从前辈手中接过这个接力棒,并且全力跑好这一棒!我们全校上下要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团结一心、众志成城,从改革中要动力、要活力,敢啃硬骨头,敢攻艰中之艰,敢解困中之困,敢克难中之难,风鹏高举再扬帆,把西南交大不断推向新的高度。只要我们秉承交大精神,弘扬交大品格,坚定交大自信,坚守交大梦想,坚定不移沿着“轨道交通领域世界第一的西南交通大学”这条道路走下去,并不断带动和促进其他学科建设发展,学校就一定能够再创辉煌!

编辑:

(本文转载自西南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如有侵权请电话联系13810995524)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MBAChina立场。采编部邮箱:news@mbachina.com,欢迎交流与合作。

收藏
订阅

备考交流

免费领取价值5000元MBA备考学习包(含近8年真题) 购买管理类联考MBA/MPAcc/MEM/MPA大纲配套新教材

扫码关注我们

  • 获取报考资讯
  • 了解院校活动
  • 学习备考干货
  • 研究上岸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