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管院李学柔基金奖学金获奖者谭佳怡: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中山大学管理学院
2019-01-16 09:56 浏览量: 4698

MBAChina网讯】

谭佳怡,女,汉族,出生于1997年9月19日,共青团员,中山大学管理学院2015级会计学专业学生。大学期间曾获得“中山大学优秀共青团员”称号,获得优秀学生一等奖学金、2017汇丰商业案例分析大赛中国南区亚军、2017 CGMA商业精英国际挑战赛第三赛区季军、第八届IMA校园管理会计案例大赛全国总冠军等荣誉。

个人事迹

凡能荣获李学柔基金奖学金的人,我想大抵满足一个标准的“成功人士”范式,例如成绩优秀、社团活动丰富、科研/社会实践硕果累累等等,那在如此多的李奖获得者中,我又有何特别之处?我想,如果一定要用一个特别的关键词去定义我与其他同辈不一样的本科生活的话,也许是“案例”。

事实上,我对案例的第一次接触最早可追溯到大一的时候,但那时不过是一些非系统的分析,还远没有所谓的“全局观”,这一点直到参加了大二的汇丰商业案例大赛才有所改变。

那是我第一次参加相对大型的赛事,记得那时报名院内的汇丰队员选拔,第一轮考核是笔试,材料是一份长达两万余字的制造商的案例。制造商的转型难题、公益创举、营销困境等等问题被一并罗列,而这类案例分析又往往不会给出特别具体的问题,这可着实把我难住了。我搜了各式各样的资料与分析方法,到头来发现我没有办法找到一个清晰具体的框架囊括案例中的所有问题,索性自创了一个框架,把人力、战略、营销三大方面的问题像放入三个抽屉般分类进行了讨论,勉强憋出了六七千字的分析便提交。

幸运地是我进入了面试关,再后来便收到成功入选的邮件了。其余三位入选的队友皆是早有耳闻的院内大神。为了准备当时4月开展的案例大赛,我们便相约一起拿亚太案例研究中心与毅伟商学院的全英文商业案例练习,每次除了模拟密室分析外还要即兴做全英展示。翻看着厚如砖头的案例集,每一篇案例又是海一样的信息,连公司发展历程都要说得明明白白,这让我们早期在试图讨论案例问题时,总迷失在对数不清的细节的争论中,根本无法在有限的时间内生产出一份高质量的结构化的分析结果。

但在高频的练习之后,我们逐渐有了具体的角色分工以及各自的分析逻辑,学会了对Whole picture加以把握的同时规避面面俱到造成的全面平庸。在展示练习上,我需要在短时间内讲出一长段的全英文分析。这对口语不佳的我着实是个难题,面临磕绊之余还得警惕因不够自信而导致的种种展示形象上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经常在宿舍自问自答,在脑海里随意翻一道练过的案例题,然后在做杂事时用英文喃喃自语,逼着自己给出分析。

对“大场面”的胆怯一直延续到正式比赛的第一轮,神奇的是在有赛场的初体验后,我在决赛环节倒有了从未有过的淡定与从容,比任何一次练习都表现得更为自信。最终我们团队取得了南区亚军的成绩,尽管心存遗憾,但这场比赛已对我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譬如不再对公众演讲心存恐惧,在后续的其他案例分析比赛上的跃跃欲试,譬如我对营销、战略问题产生浓厚兴趣,这促使我怀着兴奋之情开始读有关的专业书籍,并参加了后续更多的案例分析比赛。

在后面的GBC商业精英国际挑战赛上,我第一次领教到与汇丰的评委风格全然不一的评委,获季军后,可口可乐方的评委对我们说:“你们的方案本身有水平,但这样的比赛需要你更加有趣。”在反思了几次比赛的结果后,我逐渐认识到所谓的比赛也是一场投其所好的过程,如果不思考主办方的定位、举办比赛的目的与评委的偏好,再考虑上一些诸如运气、与评委背景的相似度等偏隐性的因素外,是很难在诸如这样的商业案例分析比赛取得一定成绩的。

对案例的兴趣驱使我加入了陈瑞球亚太案例开发与研究中心担任研究助理。这又给了我从案例撰写者的视角去看待企业问题的机会。我们在撰写案例正文与起草分析部分的过程中付出了努力,有趣的是我们后来经由案例俱乐部获得了和这些案例中的企业交流的机会。

尽管营销方案的设想让我感到兴奋不已,给出了不少天马行空的方案,但到了需要贯彻之时,我就会意识到仍然存在方方面面的阻碍,跳出来想这些问题又是怎么样的呢?假设我所撰写的企业、我所运营的社团/自媒体平台就是一份在我面前已经将问题悉数整理好的商业案例,我作为局外人又会给出怎么样的方案呢?4P中除了Promotion外,在Product方面它做的比竞争对手足够好了么?在Place方面它有强的话语权了吗?如何说服高管给这样一款处在波士顿矩阵中的“瘦狗”地位的产品投资,把资金从新业务部门腾挪到这款旧产品的部门中来?诸如此类问题的思考让我清晰地认识到财务分析的意义(财务报表是全局性的经营成果的反映,会计是通用的商业语言),加深了对本专业学习的热情,亦深感自己在人事、渠道、物流等方面缺乏实务经验、认识浅薄。由此我更加明确了自己未来加以深造的方向,辨明了自己想要以何种职能在日后效力的企业中发挥个人的价值。

案例阅读、案例比赛、案例撰写,让我收获了商赛方面的累累硕果,并促使我阅读营销、战略方面的相关书籍,关注相关的商业时事。我开始组织同学一起运营自媒体平台,培养所谓的“商业嗅觉”。经历了如此类“跳进去,走出来”的经历后,我成为了一个更加完整的人。

无论是在什么方面,只要在一个领域加以深钻后,总是能看到与别人不一样的风景。这些经历都成为了自己人生中的特殊养分。鉴于我选择了管理学方面的硕士课程进一步深造,想必在未来也离不开案例学习,希望从案例中读到的前人经验,能成为日后经营企业中的方向指引,由此为社会创造更大的价值。

编辑:

(本文转载自中山大学管理学院 ,如有侵权请电话联系13810995524)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MBAChina立场。采编部邮箱:news@mbachina.com,欢迎交流与合作。

收藏
订阅

备考交流

免费领取价值5000元MBA备考学习包(含近8年真题) 购买管理类联考MBA/MPAcc/MEM/MPA大纲配套新教材

扫码关注我们

  • 获取报考资讯
  • 了解院校活动
  • 学习备考干货
  • 研究上岸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