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说 | 范燕:用统计学看世界的随机与美丽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2022-03-11 18:00 浏览量: 2676

范燕,上海对外经贸大学统计与信息学院副教授。2014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统计学院,获得经济学博士学位。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分位数回归、高维统计分析、大数据分析等。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项、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迄今为止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Journal of Business and Economic Statistics》《Journal of Statistical Planning and Inference》《The Canadian Journal of Statistics》等统计学期刊发表论文10多篇。主讲《应用多元统计分析》《抽样技术与应用》等课程。去年底她荣获学校2021年科研标兵称号。让我们走近范老师,一同感受她对统计学的理解,以及对教学科研的执著与热爱。

以哲学视角看待数理统计

2008年范燕本科毕业于河北师范大学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研究生考取了中国人民大学统计学院统计学专业,之后申请硕博连读,曾两次访问香港浸会大学,并作为联合培养博士生前往美国范德堡大学访学一年,2014年博士毕业后到我校任教。

范燕老师学术报告照片

在范燕看来,统计学这门学科里不仅有知识与学问,更蕴含丰富的人生哲理。本科期间学习数学基础课程时,《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这门课就给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当时,老师在介绍随机变量这一概念时曾解释道“随机性是我们生活的常态,人生因随机而美丽。”这句话令范燕格外着迷。她也由此意识到生活就是由一个个随机事件组成的,小到等一班公交车的时间,大到求职面试、发表论文,不确定才是生活的常态。而如何利用带有随机性的数据对所关心的问题做出推断或预测,是统计学研究的课题。正如著名统计学家C.R.Rao教授所言:“在理性的基础上,所有的判断都是统计学。”

这门兼具理性和哲思的学科让范燕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为了能够系统性地学习统计学,本科毕业后她成功考取了中国人民大学统计学专业,开启了研究生的学习生涯,博士阶段又师从著名统计学家朱力行教授。她回忆,导师在讲台上分享自己观点时“闪闪发光的样子”深深地打动了她。一周两次的讨论、导师见缝插针的灵感分享给予了她在科研上诸多启发和帮助。“从那时候起我就希望自己也能够深根科研,做一个像导师那样的大学教师。”

博士毕业后,她便来到我校工作。她认为,统计学在金融、经济相关领域的应用广泛,我校作为一所财经类院校,近年来相关学科发展迅速,学校有高质量的生源和浓厚的学术氛围。“上经贸大就是我来上海的第一选择我很幸运能在这里任教。”

以平常心态面对科学研究

“每个从事科研工作的老师都有自己的坎坷。”说到科研经历,范燕颇为感慨。对她而言,从学习到研究的过程总是激动、令人欣喜的,但做科研、写论文、到投稿、反复修改以及等待发表的过程远比想象中漫长,也更加痛苦难捱。

尽管过程总是备受煎熬,但范燕也在不断地尝试和等待的过程中逐渐摆正了自己的心态:“其实这是再正常不过的过程。投稿发表也是有随机性的。”摆脱焦虑的最好方法,就是以平常心再次投入其它研究不断地将自己的想法落实到论文写作当中去。

“I will act now!”她时常会用这句话心理暗示自己:摒弃杂念,行动起来!用切实的行动去填满生活,脚踏实地地去完成教学和研究工作。想得太多,不如去做,没有条件就创造条件,最终水到渠成或者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这是范燕从2013年底的一次学术合作中得到的感悟。当时身处北京的她正与德国和香港的两位学者合作撰写一篇论文,在研究推进过程受阻时,大家一致认为应该当面一起讨论。他们随即决定飞到香港面对面集中讨论了一个星期,成效显著。最后他们不仅顺利完成了这次合作研究,还碰巧赶上了享誉国际的泛华统计会议,能够现场聆听大咖的报告,这也成为了她的一段美好回忆。

兴趣、坚持、自信,这是范燕在科研历程中总结出的“三把钥匙”。兴趣是推动持续对某一领域探索和研究的原动力,坚持是帮助沉下心攻坚克难的珍贵品格,而自信是坚定信念面对质疑的法宝。这“三把钥匙”帮助她在科研道路上成功地打开一扇又一扇门,领略了更多别人未能发现的统计学的奥秘。

范燕认为,统计学并不是一门纯理论的学科,它需要有现实基础和现实导向。“一篇好的论文首先应该是关注当下,有实际问题驱动和有应用价值的。”这不仅要求论文主题贴合实际,还要求逻辑清晰严谨、道理深入浅出、语言生动漂亮。这样才能使专家学者之外更多的读者受益,直接运用论文中的方法去分析他们感兴趣的数据,以此发挥出论文更大的价值。作为一名学者,范燕将学术作为与社会沟通的桥梁,自己的研究成果能够反哺社会和应用到各行各业是令范燕最高兴的事情。

以科研成果引领教学实践

回忆起自己刚刚走上教师岗位的那段时光,范燕笑着说道:“虽然辛苦但也有享受吧。”她最多上过两个班共200多名学生的统计学公共课,在没有助教的情况下,需要批改大量的学生作业通常在学校里批改不完就只能带回家里继续改。那段拉着装满作业的小行李箱去坐往返4小时公交车的经历也令她难以忘怀,这其中有辛苦,她却仍乐在其中。她感动于学生们的积极反馈、包容理解和坚定支持,也欣喜地见证学生们的多元发展和成长成才。

由于自己走上科研之路深受导师们的殷切指导和科学的教学方法的影响,范燕在教学的过程中也希望能够将这些让自己受益终身的科研思维带给同学们。分位回归和半参数模型是范燕在硕博连读阶段就确定的研究方向,这两个课题都是从课堂中提炼出来的,特别是在半参数模型的学习过程中,老师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供大家讨论,这激发了范燕的研究兴趣。结合自身的研究经历,范燕认为课堂学习对于学术研究至关重要,“课堂内容固然有限,但却是成体系的。”因此,范燕会在课堂上尽可能多地与同学们分享前沿领域和研究发现,鼓励同学们做进一步的思考、交流和探索,以便使学生找到自己真正感兴趣的领域和方向。

范燕老师工作照片

即使是现在把重心放在了科研上,范燕仍然珍视和同学们在课堂上共度的时光。一方面,她可以通过教学涉足新领域,健全自己的知识体系,促进科研。范燕近来发表的将抽样技术与大数据结合起来的论文就是将抽样技术这门课的内容与以往研究方向相结合的成果。另一方面,范燕也会将前沿研究带到课堂上,拓宽同学们的思路,解答同学们的疑惑。例如在同学们提出“抽样技术在大数据时代已经过时” 的质疑,她会和同学们分享统计学领域最新的研究成果,在答疑解惑的同时也拓宽了学生的学术视野。

范燕特别羡慕大学这段单纯而宝贵的青春时光,她希望同学们能够保持好奇心、抓住机会、做好规划,使自己成长为一个顶天立地的人才——既要在自己专业上深耕,又要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打造出核心竞争力。她特别提醒同学们,不要过分纠结于一次失败和挫折,不要陷在坏情绪中走不出来,“当我们度过了大学生活再回过头来看,会发现大多数经历都是美好的,而专注于自我成长,多去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才是对青春最好的回应。”

范燕老师接受海鸥通讯社学生记者采访

范燕在统计学研究中不仅发现了别样的风景,还领悟了宝贵的人生哲学。将“随机性”视为生活常态,对研究内容充满好奇心,对发表论文保持平常心,对教学实践始终抱有责任心。她也将继续践行这些人生信条,在教学与科研的路上发现和领略更多美好的风景。

推荐阅读

@SUIBER,这份提示很重要!

滴滴~您有一封新的未读信件

师说 | 顾晓敏:踮起脚尖做科研,常学常新攀高峰

采访 |

排版 |

审校 |

责编 |

秦诺青 许佳璐

杨雨泉 凌睿

杨雨泉

彭飞

施晖

策划 | 新闻中心 SUIBE海鸥通讯社

部分照片由受访者提供

编辑:刘蕊

(本文转载自 ,如有侵权请电话联系13810995524)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MBAChina立场。采编部邮箱:news@mbachina.com,欢迎交流与合作。

收藏
订阅

备考交流

免费领取价值5000元MBA备考学习包(含近8年真题) 购买管理类联考MBA/MPAcc/MEM/MPA大纲配套新教材

扫码关注我们

  • 获取报考资讯
  • 了解院校活动
  • 学习备考干货
  • 研究上岸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