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公共管理学院党委共同主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研讨会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2019-11-27 17:54 浏览量: 3215

MBA中国网讯】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2019年11月22日,由中共央宣传部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指导,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党委共同主办的“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研讨会”在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举行。

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院长、公共管理学院教授胡鞍钢主持会议。清华大学苏世民书院院长、公共管理学院教授薛澜,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党委书记、教授彭宗超,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教授杨永恒,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教授朱旭峰,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教授王亚华,清华大学智库中心副主任、社会科学学院教授史志钦,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于安、崔之元,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党委副书记、长聘副教授周绍杰,清华大学文科处副处长、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孟延春,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副书记、副教授何建宇,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副院长、副研究员鄢一龙,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高宇宁、郑振清等专家学者出席会议。

薛澜将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比作国家治理现代化宏大课题的“开题报告”,认为《决定》明确了未来工作的方向、道路、方式、方法及理论框架、研究方法、研究目标。薛澜认为,到2049年实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目标,尚有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

彭宗超特别提到了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的政府治理导向这一概念,在这一大的目标导向下,又指出了行政管理的人民性、创新性、效能性和服务性,凸显了行政管理的重要作用和意义,将这两者结合起来,有助理于公共管理学界全面理解十九届四中全会有关行政体制改革的精神。

朱旭峰指出,四中全会关于健全科学民主决策机制的一系列重要论述,是我党在新时期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总结,为全党在今后一段时期进一步健全科学民主决策指明了方向。

王亚华指出,“治水即治国”,水治理实践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从一个侧面解释了“中国之治”的制度密码,也折射出中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光明前景。

于安认为《决定》提出了一系列与制度有关的要求,把制度的执行力和治理能力作为今后使用和管理干部的重要标准,这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个重大进展。以制度为中心和基础的国家治理方针,对法治中国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崔之元指出,同一个治理体系在不同的时期,治理能力也可以很不一样,因而要将“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进行区分。不能简单化地认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分别等于“法治”和“人治”。“依法治国”和“人民群众当家做主”的统一性也需要有具体的“治理能力”方面的机制来保证。

周绍杰介绍了中国精准扶贫重大成就,认为这不仅直接反映了中国强大的治理效能,也开辟了全球扶贫治理的新模式。根据中国的发展阶段,周绍杰建议中国未来的国家贫困线设定分两步走。第一步采用世界银行的贫困标准,第二步到2030年以后实施欧盟的相对贫困标准。

孟延春认为,城市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中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城市之治的系统思想和精细施策要求我们在认识城市各种现象的发展规律上,采用系统化与精细化的治理思想,完善城市治理体系,提高城市治理能力,建设和谐宜居、富有活力、各具特色的现代化城市。

何建宇从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的角度谈了一些学习体会,指出如何使基层党建引领的制度安排发挥政治功能,在这个过程中如何保证党组织和党员的政治功能在基层当中不被行政重新吸纳,党领导社会的统筹机制这一顶层设计还需要进一步探索。

鄢一龙指出,我们生活的时代是一个逐步走向万物智能、万物互联的互联网时代,信息、数据已经成为这个时代最重要的生产资料,而网络化、数据化、智能化已经成为这个时代的最大生产力,哪一种治理模式能够代表、引领、解放这种先进的生产力,就能够拥有未来。

高宇宁认为,随着市场化进程的推进特别是中国经济对外开放步伐的不断加大,公有制经济如何作为平等的市场主体来参与市场竞争,是治理能力特别是经济治理能力的核心环节。

郑振清认为,“一国两制”是国家治理体系的组成部分,台湾研究、香港研究也是国家治理研究中十分重要的内容。改革开放四十年来国家发展所带来的经济社会发展成就为推动国家统一提供了丰富的经济社会政策资源,国家治理现代化也将为国家统一提供了制度保障。

胡鞍钢指出,在全球190多个主权国家中,中国具有极其特殊的基本国情,所遇到的国家治理难度之大前所未有、世所罕见。正因为此,中国不仅需要加速“五位一体”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还需要大力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在国家治理的实践中不断提高国家治理能力,不断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作为一个世界上极其特殊国情的发展中大国,中国既不可能照搬照抄其他国家的制度体系,也不能照抄照搬其他国家的治理模式,只能也必须创新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才能够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国也正是在破解世界性难题的挑战中,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制度体系,不断提高国家治理能力,不断将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创造世所罕见的经济增长奇迹和社会稳定奇迹,根本改变了中国发展的历史轨迹。

《光明日报》、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等单位代表应邀参会。

以上与会专家观点摘自会议录音稿,未经发言专家本人审定。

编辑:颜回

(本文转载自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如有侵权请电话联系13810995524)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MBAChina立场。采编部邮箱:news@mbachina.com,欢迎交流与合作。

收藏
订阅

备考交流

免费领取价值5000元MBA备考学习包(含近8年真题) 购买管理类联考MBA/MPAcc/MEM/MPA大纲配套新教材

扫码关注我们

  • 获取报考资讯
  • 了解院校活动
  • 学习备考干货
  • 研究上岸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