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公管院王名:社会组织的最大挑战在于“能力专有性”不足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2019-01-18 09:07 浏览量: 4416

MBAChina网讯】1月14日,第八届中国慈善年会在北京召开。本届年会以“慈善与改革开放” 为主题,以慈善与改革开放40周年成果回顾、脱贫攻坚的成就为重点,展望中国慈善事业发展趋势,积极回应行业对深化改革的强烈呼声,振奋行业信心。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清华大学公益慈善研究院院长、清华公管社会组织与社会治理研究所所长王名出席年会并发表主旨演讲。

各位早上好!

非常荣幸有这样一个机会能够站在这个舞台上来跟大家分享我们关于慈善组织的思考和研究,我用20分钟的时间重点谈一谈随着慈善事业的蓬勃兴起,在组织发展方面形成的大趋势和小趋势,以及我们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重点谈五个问题:

1、众势所至

从社会组织到慈善组织,我把它叫“众势所至”。所有的40年走过的这条路是从经济到政治到文化到社会,所有的方面形成了发展的大势。这个大势带动了慈善组织的兴起和发展。

我国社会组织的类别。我们的社会组织包括基金会、社会团体、社会服务机构,包括其他组织,包括免于登记注册的组织,这是一个整体的发展势头。

可以看到社会组织总量从10几万家到现在82万家,虽然刚才郑教授讲到了《慈善法》颁布两年多来,慈善组织的认定数量不是非常的理想,但是慈善组织已经诞生了。

特别是随着社会组织的发展,形成了非常好的发展势头,我们的基金会在过去40年,特别是过去10年间出现的蓬勃发展的势头。

2、背景推动

在社会组织的发展过程中有一些非常重要的背景推动着社会组织和慈善事业的发展,包括政府的改革、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整个社会的转型和公益的参与。

在这个过程中,慈善组织可以说是异军突起,成为了历史的“火车头”,特别是《慈善法》颁布以后,我们讲慈善组织是社会组织中间的一部分,可以说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但是在一定意义上慈善组织代表了社会组织的发展方向、趋势,形成了这样一些很重要的发展的十大趋势。

从社会组织到慈善组织;从相对非主流进入主流,这是主流化的趋势、公益化的趋势、法治化的趋势、透明化的趋势、合作化的趋势、自律化的趋势、共治化的趋势、共生化的趋势、跨界化的趋势、体系化的趋势。这十大趋势反映了从社会组织到慈善组织,整个领域的巨大的变化。

3、小趋势

在这个过程中,其实也有一些非常值得关注的小趋势。这是我特别想强调的,也是慈善组织所面临的重要的挑战。

所谓小趋势是指对慈善组织来说影响每个慈善组织很有作为的。就如芒格所说:“宏观是我们必须接受的,微观才是我们能有所作为的。”

什么样的小趋势?

最近一段时间我们一直关注慈善组织、社会组织自身的发展。我们注意到在若干个重要的趋势中,政社合作是形成慈善组织向前发展的重要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社会组织特别是慈善组织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但是存在着一些很重要的问题。

我们提出了一个很重要的概念叫能力专有性,我们长期跟踪社会组织和慈善组织,尤其是关注近年来蓬勃发展的政社合作。

在过去十年间,以购买服务为主,当然不限于购买服务,政社合作呈现了蓬勃发展的势头。很多社会组织,特别是慈善组织积极投入到政社合作的购买服务中,体现出主流化趋势。

其中也存在一些值得关注的问题,我们用一个概念叫做“能力专有性”来思考和研究这些问题。能力专有性这个概念是制度经济学的范畴,我们通过这样一个概念去思考、去研究慈善组织和政府合作,得出了一些重要的发现。

这个概念本身是来自制度经济学的范畴。它是用于研究制度演化,特别是组织演化过程中核心竞争力的范畴,用于研究资产,最早的概念是资产专有性,后来研究劳动力的核心竞争力。

这个概念用于社会组织的研究是一个很有意义的范畴,我们使用这一概念来分析社会组织在和政府合作,特别是慈善组织再和政府合作的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内生的合作机制,发现社会组织实际上出现了两种相对极端的情形。

4、能力专有性

相对于资产专有性或者是技能专有性我们提出了“能力专有性”,这个概念还在继续完善之中,我是在今年第一期的《中国非营利评论》里发了一篇文章重点来谈能力专有性这个概念。

围绕这个概念我们过去跟踪了不同领域,在艾滋病防治领域、在环境保护领域、社区治理领域,包括其他的一些领域跟踪了很多慈善组织。我们发现这个概念能够用来综合的、系统的研究慈善组织和政府合作中的内在机制。

我把它定义为是社会组织在与政府合作中表现出的一种综合性的组织能力,具体表现为一个组织与政府合作,在某一特定领域深耕细作,长期运营,出色表现,其所拥有的专业化的员工及志愿者队伍,以及长期的经验及社会资本的累计所形成的与包括政府在内的各个合作伙伴之间的稳定的合作关系。

给了它一个四维的视角,一是领域方面表现为在特定领域的深耕细作;二是在团队方面有专业的员工、专业的团队、专业的志愿者;三是跟政府之间有非常紧密的稳定的合作关系;四是表现出相关的属性,在这个过程中形成的非营利性、非竞争性和合作共生性等一些属性。

我们运用这个概念去研究政社合作,发现在政社合作过程中,其实存在两种不同的倾向。一种倾向是跟政府之间的长期稳定的合作,形成了比较高的能力专有性,这种能力专有性又反过来促进政社合作,使这种合作关系越来越紧密。

最后是政府离不开社会组织、慈善组织,慈善组织也离不开政府。另外一种情形是政府和社会组织的合作相对松散,能力专有性得不到培养,这样的话政府和社会组织之间形成了一种相对貌合神离的局面。

我们用这样一个概念进行了初步的检验,首先是在艾滋病防治领域。我们比较了大陆和台湾不同类型的防艾社会组织。台湾有23家,大陆选择了48家组织,研究了在过去40年间防艾社会组织和政府合作的情形。发现在台湾总体上社会组织的能力专有性比较强,他们和政府之间形成了合作共生型的合作模式。在大陆地区防艾社会组织能力专有性比较低,形成以任意支配为特征的政策慈善模式,我们的初步发现是不同的社会组织有不同的能力专有性。

能力专有性是影响政社合作及其不同模式的关键因素,我们要进一步研究为什么不同的社会组织会形成不同的能力专有性,我们发现在不同的能力专有性背后存在三大历史因素。一是体制与政策的支持;二是人才培养体系的支持;三是考核评估体系、考核评估机制的支持。

简单的说体制与政策的支持是政府,包括相应的政策鼓励社会组织参与到这样一个领域里面,鼓励社会组织跟政府合作。人才培养体系能够形成人才方面的持续支持,保证有优秀的人才进入这些社会组织。考核评估机制是这样一种机制相对比较宽松,不是采取急功近利的方式,使得社会组织能够在比较宽松的环境中形成能力的养成的过程。

在台湾有一些相应的支持它形成能力专有性的过程和相应的体系,相应的机制。但是在大陆相对来说,在艾滋病防治领域我们看到的情形正好是相反的,政策体系支持不够有力,人才培养体系支持不够有力。同时,又有一个非常不利的竞争性的考核评估机制,特别要强调这个评估机制不仅仅是政府,其实也包括国际机构,国际机构也是要求这样一种急功近利的评估机制。

5、结论建议

社会组织最大的挑战来自于自身能力专有性的不足,社会组织的能力专有性表现为社会组织在与政府合作中的特定领域中的深耕细作、其所拥有的专业化团队、长期的经验及社会资本的累计等若干方面。

社会组织能力专有性是影响政社关系的重要因素,能力专有性越强,社会组织与政府的合作形态更容易呈现相互依赖的紧密关系,相反能力专有性越弱,政府在政社合作就更容易占有优势,形成任意支配型的模式。

能力专有性的培育和养成取决于三大历史因素,包括问题需求、教育及人才培养体系与考核评估机制。这些因素都不具备的时候,社会组织就难以培养出较高的能力专有性。

建议:以能力专有性为中心调整现行政策

社会组织所拥有的能力专有性是影响政府和社会组织合作形态的最重要的因素。而要真正发挥社会组织的作用,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从培育和发展社会组织能力专有性入手,把培育和发展社会组织的能力专有性作为推动社会组织深化改革的重要的政策目标。

同时要对现行的政府购买服务,我们发现政府购买服务中有一些重要的不利因素,在评估方面,有一些不利的政策机制需要进行必要的改革调整,建立和完善基于能力专有性的绩效考核评估指标体系,鼓励社会组织朝着专业化方向发展,鼓励社会组织建立专业化的团队,不断提高社会组织的专有性能力,并从能力专有性视角出发,努力改善社会组织的整体生态。

这样的结论和建议,在当下的制度和政策背景下,可以说最适合于慈善组织。在《慈善法》颁布实施后的当下,慈善组织是社会组织中目前来看制度建设最完善的领域,在《慈善法》颁布实施的当下慈善组织面临的最大挑战,主要就是能力专有性的不足。

《慈善法》颁布之前,我们面临的挑战是两个,一个是制度瓶颈,另外一个是资金瓶颈,现在这两个瓶颈基本上已经突破了,所以我们现在面临的最主要的挑战是能力专有性的不足。

能力专有性的差异正在将我国的慈善组织分为两类,一类是在合作共生中不断获得资源和机会,其能力专有性日益增强而创新成长的慈善组织有不少,在基金会领域、环境领域、艾滋病防治领域、社区建设都有一些慈善组织,但是这些组织是少数,绝大多数仍然徘徊在社会组织与慈善组织之间,现在认定的慈善组织才五、六千家,这是最好的证明。

在政社合作中艰难求生并处于任意支配的地位,难于形成能力专有性的慈善组织。形成这种局面,与体制政策支持不利、人才培养体系支持不足、考核评估机制支持不当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我们建议:要以培育慈善组织的能力专有性为中心,加快改革和完善现行的体制政策、人才培养体系及考核评估机制,大力推动慈善组织的能力建设。

编辑:

(本文转载自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如有侵权请电话联系13810995524)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MBAChina立场。采编部邮箱:news@mbachina.com,欢迎交流与合作。

收藏
订阅

备考交流

免费领取价值5000元MBA备考学习包(含近8年真题) 购买管理类联考MBA/MPAcc/MEM/MPA大纲配套新教材

扫码关注我们

  • 获取报考资讯
  • 了解院校活动
  • 学习备考干货
  • 研究上岸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