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公管学生工作改革一周年侧记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2018-07-18 09:59 浏览量: 3603

MBAChina网讯】清华公管学生工作改革一周年侧记:以党建为引领,以毕业生就业结构为检验,推进研究生的分类引导。

一、公管学院学生工作改革的缘起

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提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今年五四青年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的师生座谈会上,对于“培养什么样的人”这个问题给出了明确的答案——“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随着学校综合改革的不断深入,尤其是《清华大学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若干意见》中提出,推进研究生分类培养,学术型与专业学位教育区分鲜明、各成体系。这对于研究生培养工作提出了新要求。一直以来,公共管理学院以培养公共管理理论研究和实践人才为己任,近些年来,学生结构的不断变化——博士生逐渐增多,学术硕士更加强调应用导向——这为公管学院的育人提出了新的课题和挑战。如何服务于国家、学校、学院整体的人才培养方向?如何处理好博士生与硕士生不同培养方向的关系问题?学生工作系统同样迫切需要回答这些问题。基于此,2017年春,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启动了学生工作改革,在党建、骨干队伍建设、就业引导、奖助体系、社会实践等方面进行了调整与改革。这场改革以党建为引领,以毕业生就业结构为检验,推进研究生的分类引导。一年以来,已初步探索出具有公管特色的“党建引领 + 分类引导”的学生工作思路和模式。

二、党建引领:培养又红又专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与接班人

党建是学生工作的龙头,扎实的党建工作,决定着社会主义建设者与接班人的立场与底色。过去的一年中,公管学院将党建工作置于学生工作改革的中心位置,对于各项工作的指导和支持既起于党建,以其为出发点,奠定育人工作的基底,同时又终于党建,以其为落脚点,坚定同学们“又红又专”培养特色中“红”的本色。

学院组织全体研究生党员赴山东荣成红色实践基地集体学习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党组织的凝聚力与战斗力既源于坚定的共同信念,也源于严明的组织纪律。在全面从严治党的大环境下,公管学院的学生工作改革加强了对党员参与政治生活和日常学习生活的监督。学院于2017年秋季学期设立了“研究生成长档案管理制度”,对党员和群众参加的每一次组织生活、理论学习及社工服务等都作出详细记录,并将其作为支部成员评奖评优的依据。党员发展是党建工作的基础,改革后继续坚持《学院研究生党员发展实施细则》、《学院学生党员发展小组集体培养制度》等制度体系,以高标准、严要求来指导党员发展工作,通过集体培养制度保障培养与考察的效果。事实证明,对党员的从严管理不仅没有削弱同学们参与党组织生活的积极性,还得到了大家的普遍认可,严格的纪律和管理提升了党员的身份认同和责任意识,党支部的凝聚力也大大提升,在最近的一次研究生党员民主评议中,公管学院在所有单项指标体系中均排名前五名,总成绩位列全校第一名。

党建引领,骨干先行。在学生工作改革中,学院对基层党组织骨干队伍给予了重点关注,着重培育“召之即来、来之能战、值得信赖”的党支书骨干队伍。在过去一年中,每个月由研工组长召集一次党支书例会,为党支书提供开展理论学习与工作讨论的平台,在充分研讨中统一党支书的思想。同时依托学校“领雁工程”等重点计划,组织党支书的理论学习与红色实践。成熟的党支书培养体系,增强党支书的获得感,激发其使命感,更重要的是促进了基层党组织建设。过去的一年,硕16支部代表全校研究生支部在学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作典型发言,博15支部获得教育部主办的学生党支部微党课精品课程第一名,博17党支部实施“全员讲党课”计划,每一位党员都要到兄弟支部去讲党课,宣传思想与理论,获得了全校优秀研究生集体(研究生)等重要荣誉。

“领雁工程”小组组织党支书集体学习

改革过程中,公管学院一直在探索一条思想政治教育与科研业务相结合的道路,让同学们在思想政治素质与专业学习中齐头并进、相互增益。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后,公管学院研工组响应学校号召,鼓励同学们宣讲十九大精神,并指导学院研团总支设立了“全民讲师计划”,鼓励学院在读研究生结合自身研究领域,深度解读党的十九大精神,并走出学院、走出校门乃至走出国门去开展十九大精神宣讲。“全民讲师计划”设立半年多以来,共有45位研究生加入计划,共开展宣讲43场,涵盖了20多家校内外单位,学院讲师还远赴巴西、印度等海外国家讲述中国故事、宣讲十九大精神。学院“全民讲师计划”的设立,营造了将专业所学同思政工作相结合的良好导向与氛围,通过宣讲,既从专业研究的角度提升了学生的科研水平和学术素养,为其研究领域提供素材和养分,与此同时,更锤炼了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坚定了其社会主义建设者与接班者的政治立场。全民讲师计划由最初的思政宣传计划已经变为公管学院思想宣传与人才培养计划,下一步计划写进培养方案,让宣讲成为每一位博士生的必修课。

全民讲师计划启动仪式上博士生讲师王蔚做报告

三、分类引导:对治国人才、学术大师差异化培养目标的因材施教

在党建引领、保障“又红又专”培养底色的同时,公管学院学生系统基于学院的培养特色,针对学院硕士生、博士生不同的培养目标,因材施教,提供具有针对性和差异性的引导支持。

分类引导的关键,是针对学院不同培养对象的不同培养特点,实现学生工作改革与研究生培养方案调整的深度融合,使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有机结合。这体现在新生入学教育、社会实践等方方面面。入学教育是新生入学的第一课,会直接影响到研究生对学校、学院育人理念的理解和个人求学生涯的规划。改革后的入学教育进一步凸显了硕士生的公共实务培养导向,为其匹配在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等公共部门工作的院友返校座谈,从而对硕士新生的职业选择与就业理念提供指导,而针对博士生的学术科研培养导向,则为其邀请学院教授及青年教师作学科主题讲座,从而为博士新生的学术研究提供方向性指引。为了让研究生新生更好的了解学院的研究动态,特别邀请学院所有校级研究机构负责专家为同学们分别授课,分享研究经验与成果。目前新生入学教育环节已经列入研究生培养方案,设置为2个学分,这从制度上肯定了新生入学教育的重要性和导向性。一直以来社会实践是公管研究生第二课堂教学的最重要尝试,为了强化研究生培养方向,提升研究生综合能力,学院对必修实践体系也进行了调整,将硕士生必修实践由1学分调升至3学分,将实践形式由2周以内的调研式实践调整为6周的党政机关短期挂职实践,鼓励硕士生深入基层、了解实际,为硕士生深入了解中国政府运作逻辑以及基层政府实际情况创造了参与式观察的机会。

分类引导,既要体现在实处,春风化雨,也要彰显在高处,旗帜鲜明。学生工作改革以来,公管学院将奖助学金、评奖评优与育人目标相结合,陆续出台、修订了《学院研究生基本资助实施管理办法》、《学院研究生奖学金评定细则》、《学院研究生助学金评定办法》以及《学院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评定细则》,对学院层面的奖助体系进行了重大调整,使之与硕士生培养的公共服务导向与博士生培养的学术科研导向相契合。学院在奖助体系中面向公共部门就业毕业生设立“明德公共服务奖”,同时要求得到学院助学金的学生必须承担足量的公共服务工作,在公共服务中获得奖励。

组织院友返校交流系列活动

就业是研究生分类引导的最直接检验,研究生的就业结构直接体现着分类引导的成效。在明确了不同学生群体的培养目标和培养方向后,公管学院将就业工作周期划分为入学前期的方向引导、入学中段的能力培养以及就业季期间的精准服务这三个阶段。以针对硕士生群体的公共部门就业引导为例,学院在入学前期通过举办“院友返校谈”系列活动,为学生提供公共服务的价值观塑造与就业理念的培养,让具有公共服务情怀萌芽的学生更加坚定参与公共服务的决心;在入学中段,学院提供支持为有意报考公务员考试的学生组织开展考试培训营并提供授课培训,对标国家公务员考试的难度,提升公务员考试的通过率,让有公共部门就业意向的学生既“有意愿”,更“有能力”;在毕业生即将奔赴全国各地贡献力量之际,邀请在在公共部门工作的资深院友返校,为即将赴任的新人提供入职前培训,帮助毕业生更好地适应公共部门的工作节奏与氛围,让准毕业生在未来的职业发展中“干得好”、“留得住”。在这一系列举措的推动下,公管学子参与公共服务的热情不断高涨。

学院为即将赴公共部门服务的同学召开行前动员会

党建引领铸就“红专”底色,分类引导实现因材施教,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将持续深化发展“党建引领 + 分类引导”这一思路,继续旗帜鲜明地以党建作为根本,依托分类引导为学生提供春风化雨般的支持和引领,以毕业生的就业结构为检验,为国家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编辑:

(本文转载自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如有侵权请电话联系13810995524)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MBAChina立场。采编部邮箱:news@mbachina.com,欢迎交流与合作。

收藏
订阅

备考交流

免费领取价值5000元MBA备考学习包(含近8年真题) 购买管理类联考MBA/MPAcc/MEM/MPA大纲配套新教材

扫码关注我们

  • 获取报考资讯
  • 了解院校活动
  • 学习备考干货
  • 研究上岸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