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会议丨首届中国卫生经济学与公共政策论坛成功举办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2021-07-27 13:11 浏览量: 6339

2021年7月9—11日,首届中国卫生经济学与公共政策论坛在北京友谊宾馆举办。本届论坛由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卫生政策研究与评价中心、经济研究杂志社联合主办;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医院改革与发展跨学科交叉平台、公共健康与卫生疾控跨学科交叉平台承办。由2021年度中央高校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学科)和特色发展引导专项资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等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对、治理及影响》科学综合专项项目“公共卫生体系与医疗服务和医疗保障体系的融合协同机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地区间)合作研究项目“组织变革与创新下的公立医院制度融合 ”支持。

中国卫生经济学与公共政策论坛旨在深入学习和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推动中国卫生经济学、卫生管理和卫生政策等领域的学术研究,促进卫生经济学者与医药卫生管理部门、医疗服务机构、医药企业及医疗保险机构等工作者之间的交流与讨论,加强中国卫生经济学科的影响力,促进中国经济学跨学科体系的建设与融合,使中国卫生经济学科与国际前沿接轨,为中国卫生经济领域的优秀与前沿研究成果提供高水平的学术交流平台。

第一次全体专家委员会议

7月9日晚,中国卫生经济学与公共政策论坛召开2021年度第一次全体专家委员会议,山东大学经济研究院院长黄少安教授主持会议。会议首先由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刘元春教授致辞。在对与会学者表示热烈欢迎后,刘元春指出,今年我国经济保持强劲发展势头,有力带动全球经济走向复苏。这样举世瞩目的成绩,一方面来源于党的坚强领导和我们国家独特的体制优势,另一方面也是我国卫生经济和公共政策理论与实践的最大成就。我们要以此为契机,总结有效经验,在推进卫生经济和公共政策深入发展的过程中,助力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同时,他希望通过整合各校间的研究力量,建立有效的合作机制,通过规模化的研究,把中国人民大学的学科优势在医疗卫生相关领域予以展现并牢牢掌握其中的学术话语权,凸显出核心竞争力与学科影响力。

随后,论坛执行秘书长、中国人民大学卫生政策研究与评价中心主任王俊教授汇报论坛筹备情况。来自全国20多个高校、研究机构的30多位代表围绕中国卫生经济学和公共政策的学科建设和论坛章程进行热烈讨论,就论坛举办的意义、如何长远发展、论坛主题、论坛的定位充分发表意见建议,对论坛的举办表示支持和祝贺。

论坛致辞

7月10日上午,论坛开幕。第一阶段为论坛主办方致辞,由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执行院长杨开峰教授主持。

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副书记郑水泉教授、经济研究编辑部副主任倪红福分别致辞,他们都对首届中国卫生经济学与公共政策论坛的顺利召开表示祝贺,对各参会人员表示热烈欢迎。

郑水泉指出,在当今世界正处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背景下,应当深入学习和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推动中国卫生经济学、卫生政策等方面的学术研究,为各领域专家、学者提供交流与讨论的机会,加强不同学科的融合与交流,全力打造一个更高的平台。

倪红福指出,《经济研究》对卫生经济学领域的相关文章十分欢迎,但目前此类文章较少,希望能够通过此论坛挖掘到更多的优秀论文。倪红福还针对目前《经济研究》投稿的注意事项与最新情况进行了说明,并预祝会议取得圆满成功。

随后,中国人民大学规划处处长杨东教授介绍中国人民大学“跨学科重大创新规划平台”与卫生经济学的学科建设情况。

论坛主旨发言

第二阶段为主旨发言,分别由《公共管理学报》主编、哈尔滨工业大学管理学院米加宁教授、中国人民大学科研处副处长林晨教授担任主持。

第一位主旨发言者为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体制改革司司长许树强,题目是《推进优质高效整合型医疗卫生体系建设》。许树强指出,建立中国特色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关于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决策部署,是解决卫生健康领域主要矛盾的必然选择,也是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优质”指服务的技术水平和人性化程度都很高,即群众既看得上病、看得好病,同时也能看病更方便、看病更舒心;“高效”指宏观层面体系的资源配置效率高和微观层面机构的管理运行效率高。

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就是根据群众健康需要,将健康促进、疾病预防、治疗和临终关怀等多种医疗卫生服务及其管理整合在一起,协调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为群众提供终身连贯的服务。要构建有中国特色的、优质高效的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必须在服务领域、办医主题、服务要素方面推进能力现代化;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为基础,以医疗联合体为平台推进体系整合化;通过医生医疗服务技术水平和医疗服务的人性化程度推进服务优质化;推进管理精细化,提高医疗机构的管理运行效率;通过改革筹资、人事薪酬和监管机制等,推进治理科学化。

第二位主旨发言者为天津医科大学副校长王耀刚教授,题目是《从‘医联体’到‘健共体’——后疫情时代的战略选择》。王耀刚认为,当前我国仍然面临着传染病与慢性病的双重困境,“以治病为中心”的医疗卫生模式还未改变,“以健康为中心”的健康卫生体系尚未建立。为解决这一问题,应当加快“医疗联合体”转向“健康联合体”。

现在医疗联合体还存在以下问题:一是“理不顺”,缺乏系统的医联体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缺乏严谨的医疗管理制度上下协调,以及院际通畅的分级诊疗制度作为有效保障。二是“下不去”,医保的支持和支撑不够。医保的结算政策支持不够导致目前很多地方医联体建设开展困难。三是“接不住”,一方面基层卫生服务机构人才缺乏,学历偏低,专业技能和服务水平不高,不能满足向下转诊的需求;另一方面基层医务人员首诊激励动力不足,导致基层医生成为名副其实的“二传手”。四是“联不通”,有些医疗机构之间尚未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居民的健康信息管理上没有实现互联互通。

因此,应当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构建以复杂系统管理理论为主要理论基础,以数据信息与智能技术为重要技术支撑,以卫生健康主管部门牵头多主体协同,以微观-中观-宏观系统整合、交叉融合的“健康联合体”为主要载体的“全方位全周期健康管理体系”。健康联合体对推动区域健康产能的良性循环、获得更高的生命健康红利、减少贫困家庭灾难性卫生支出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社会和经济意义。

第三位主旨发言人为山东大学经济研究院院长黄少安教授,题目是《卫生体制改革反思:为什么私立医院不构成对国立医院的竞争》。黄少安认为,自1992年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来,各个领域的改革其实一种增量改革,社会经济领域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市场的发展促进了社会财富的增加。但是在教育和卫生领域,市场的作用却比较有限,私立机构往往无法形成对公立机构的竞争,甚至在国立医院非生产性成本高、运营成本高的情况下,私立医院仍然无法构成对于国立医院的竞争,居民也更加信任国立机构。他指出,这种现象有以下两方面的原因:第一,国立医疗机构和私立医疗机构之间仍然存在制度壁垒,如医保报销的差异等;第二,卫生管理部门与医疗机构仍存在管办不分的情况,使得社会资源聚集于国立医疗机构,使得私立医院处于不利境地。

第四位主旨发言人为北京中科链享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张虎平,题目是《医院管理模式的新技术探索》。张虎平对智慧型医用物资管理模式SPD及其应用场景进行了介绍。SPD模式是以信息化智能化为基础,以医院物资精细化建设为核心,服务医院、患者、供应商和政府,以达到节约医院成本、确保用耗安全、维护供应链透明和实现政府及行业监管等目的,其本质是医院物资精细化管理及后勤保障服务。他认为,在医用耗材改革背景下,需要加强医院管理的信息化水平。

第五位主旨发言人为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医药卫生管理学院院长冯占春教授,题目是《健康公平及政府责任》。冯占春首先就“健康”与“公平”概念进行辨析,指出卫生保健公平意味着按照需要分配卫生资源和提供卫生服务。现实状况下健康公平的最大威胁是社会经济状况的差异带来的支付能力的差异,进而影响到卫生保健,而卫生保健是影响健康的重要因素。一个社会卫生资源公平分配程度是这个社会公平的一个重要测度。

政府必须“尊重健康权”,尊重平等获得可得到的健康服务的义务;不得妨碍个人或群体获得可利用的服务的义务;不得采取损害人民健康的行为的义务。政府也要为“保护健康权”采取立法及其它措施,以确保人民可平等获得必要的健康服务。具体来说,政府要提供重大卫生问题及其预防控制的教育;加强食品供应和适当的营养支持;提供充分的安全饮用水和基本卫生设施;提供包括计划生育在内的母婴保健;提供重大传染疾病的免疫;给予常见疾病和伤害以适当的治疗;提供基本药物。

第六位主旨发言人为众享比特科技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张治国,题目是《区块链于医疗数据的结构性改变》。他认为,现在需要依靠科技创新提升效率,在器械、药品、健康领域出现了创新与研发,但是架构维度并未有大的变化。在结构层面,当前的趋势是聚焦数据,医疗卫生领域数据具有动态化、碎片化、弱信任的特征,区块链技术的同步模式、溯源模式、互信模式能够解决医疗卫生数据的上述问题。当前,区块链技术已经在电子医疗档案、科研创新领域有了一定探索,提升了医疗领域数据使用效率。

第七位主旨发言人为中国人民大学卫生政策研究与评价中心主任王俊教授,题目是《中国卫生经济学:历史、发展与前沿趋势》。王俊将中国卫生经济学的文献发展趋势分为几个时间点:1992年(萌芽期起点)、1994年(缓慢发展期起点)、2000年(快速发展期起点),2009年(波动发展期起点)、2015年(高速发展期起点)。中国卫生经济学发展,受到了医改政策、五年规划,以及SARS与COVID-19疫情、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等影响。

在理论上,关注绩效理论、激励理论、公平理论、经济学价值理论等。在研究方法上,总体上运用面板数据或基于普查、追踪调查、统计年鉴进行的实证研究占大多数;另有典型案例分析法、文献计量分析方法、主题框架分析法、定性比较分析(QCA)等。此外,王俊对中外卫生经济学文献进行对比分析:2000年以前,国内外关于卫生经济学相关研究整体上呈现缓慢增长态势,而中国在1992-1994年期间增速较快,其后至2000年逐步平稳。2001-2009年期间,卫生经济学相关中文文献的增速高于英文文献。2009-2019年期间,卫生经济学相关中文文献的增速回落,英文文献增速加快。

2019-2020年期间,卫生经济学相关中英文文献增速几乎持平。2020年以来,中英文文献对公立医院、新冠肺炎疫情的关注超过了以往任何时期,国际顶刊也越来越多的关注卫生经济学问题。

七个论坛的主题演讲涵盖医疗卫生改革中体系建设的理念与机制、模式选择、政府责任等多个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促进了参会者对于卫生经济学和公共政策的认识。

分论坛

主旨发言后是分论坛与圆桌论坛,在10日下午和11日上午进行。本次论坛共设立“中国医院、医疗与新兴信息技术”、“健康中国与公共卫生政策”和“中国医疗保障制度”三个主题分论坛,各参会学者就有关主题进行论文汇报展示,专家评委进行点评,并与会场观众进行互动与交流。

分论坛“中国医院、医疗与新兴信息技术”由中国人民大学卫生政策研究与政策评价中心主任王俊教授和南开大学金融学院、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朱铭来教授分别主持。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魏立佳教授、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叶欣博士生、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蔡媛青博士后、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查梓琰博士生、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赖毅博士生、中国人民大学财经金融学院黎韬硕士生、厦门大学公共事务学院刘洋博士生围绕主题就研究成果进行汇报(汇报人根据汇报顺序排序,下同)。

针对医护人员抗疫精神、政府信息公开的行为逻辑和机制、公立医院行为、医疗组织绩效、城市化进程中健康认知等学术热点进行深入剖析。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刘珏副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所经济研究编辑部陈小亮副编审、北京理工大学管理学院徐磊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梁海伦老师、昆明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副院长蔡乐教授作评审点评(评审专家根据姓氏笔画排序,下同)。

分论坛“健康中国与公共卫生政策”由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曹琦副教授和《公共管理学报》主编、哈尔滨工业大学管理学院米加宁教授分别主持。山东财经大学金融学院王营副教授、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流动人口服务中心成前副研究员、北京工商大学经济学院田坤老师、山东大学经济学院梁超助理教授、厦门大学经济学院、王亚南经济研究院岳阳助理教授、复旦大学经济学院高司民硕士生、山东大学经济研究院曹婷婷博士后、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邓仲良副研究员以及南开大学金融学院王恩楠博士生对高污染企业对周围居民健康的影响渠道、艾滋病在中国大陆的流行状况及公共政策对其的影响、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政策实行效果、农村“厕所革命”等相关问题进行汇报展示,为推进健康中国战略、积极应对新冠疫情提供学术思考。暨南大学伯明翰大学联合学院院长、经济学院王春超教授、昆明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方菁教授、亚洲开发银行卫生专家刘锐、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管理学院李义娜副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张琼副教授、北京理工大学管理学院徐磊教授作评审点评。

分论坛“中国医疗保障制度”由中国人民大学科研处关晓斌副处长和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张磊教授分别主持。南开大学经济学院丁继红副教授、西安交通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吴静娴助理教授、厦门大学王亚南经济研究院罗哲丞本科生、厦门大学经济学院沈小源博士生、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申宇鹏博士生、东南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马超副教授、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黄家林博士生、北京大学经济学院袁洛琪本科生、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与人事学院王天宇助理教授分别汇报,主题包含医保支付方式的效果分析、不同类型医疗保障对需方的经济作用、医保支付方式对医疗服务提供方的影响以及疫情下医保的作用。山东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王箐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张琼副教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医药卫生管理学院陈迎春教授、南开大学经济学院陈璐教授、北京协和医学院卫生健康管理政策学院胡琳琳副教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管理学院魏玖长教授作评审点评。

圆桌会议

10日下午圆桌会议围绕主题“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挑战与策略”展开。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党委书记罗力教授主持会议,介绍各位嘉宾与会议流程,来自政府、学界、医院和企业代表分别针对主题进行发言。

高质量发展是宏观整体体系上的发展,云南省临沧市云县人民医院院长罗开富从医共体建设角度谈高质量发展,提出需要明确县级公立医院的定位,从顶层有规划的推进公立医院的高质量建设。湖南省岳阳市平江县副县长潘如意提出目前公立医院发展的两个困难:一是公立医院本身利益壁垒难以突破,二是医改共识难以达成;并强调了政府在医改中的重要作用。湖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体制改革处处长范珍贤围绕如何调动人才积极性谈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强调一要政府主导,二要落实投入,三要人事编制支持。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毛寿龙教授、王虎峰教授、刘颖教授以及清华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周生来教授、南开大学金融学院、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朱铭来教授从供需关系、内外部角度和组织理论发表观点和建议,并指出改革不能全盘复制典型经验做法,应当因地制宜借鉴与学习改革的理念。

企业代表北京大医同创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宋平则从医疗数据的不共不享问题引起高质量发展在信息时代的思考。

亚洲开发银行卫生专家刘锐从宏观指出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需要明确是否有清晰的改革目标、定位,明确使用什么改革工具明确改革关系,明确制度机制的改革;并结合国际医院管理实践,指出应该总结医院职业化的管理经验。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卫生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甘戈简明扼要提出高质量发展“一个引领,两条主线”,即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以医为本,以人为本的理念,在理性中进行公立医院的高质量建设。

总体来看,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是复杂的,需要顶层设计,也需要接地气的落地改革。论坛各方观点交流互鉴,开放包容,实现跨学科的思维碰撞。

论坛最后,经济研究编辑部主任金成武、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王俊教授分别进行总结,认为卫生经济学与公共政策研究为学术界与政策界共同关注,相关问题同时有非常强的理论意义与政策意义,希望未来相关研究立足当前中国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新发展格局,在学术规范性与理论探讨性基础上进一步增强政策建议的原创性、针对性与操作性。欢迎学者们努力基于自己具体问题的研究,基于已有理论进展与政策演变的把握,实现不局限于本问题的创新性的理论思考与政策思考。

本届论坛是各位学者汇聚一堂的学术性会议,对中国卫生经济学与公共政策的未来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至此,首届中国卫生经济学与公共政策论坛圆满结束!

供稿:中国人民大学卫生政策研究与评价中心

编辑:曾桢

编辑:凌墨

(本文转载自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如有侵权请电话联系13810995524)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MBAChina立场。采编部邮箱:news@mbachina.com,欢迎交流与合作。

收藏
订阅

备考交流

免费领取价值5000元MBA备考学习包(含近8年真题) 购买管理类联考MBA/MPAcc/MEM/MPA大纲配套新教材

扫码关注我们

  • 获取报考资讯
  • 了解院校活动
  • 学习备考干货
  • 研究上岸攻略

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