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未来访谈 | 周冬华:技术越发展,会计越重要

上海国家会计学院
2022-11-05 15:30 浏览量: 6233

编者按:‍上海国家会计学院的口号是“会计未来”,学院面向、探索、打造并融入会计未来。基于了解会计实践总结、观察思考和展望准备,并研究会计未来的内涵与路径,我们开展了系列的访谈。本文为在2022年10月30日我们对江西财经大学会计学院院长周冬华教授访谈的精要摘录,经本人同意予以公开分享,供大家思考“会计未来”借鉴参考,并希望引发有关“会计未来”的更多讨论。感谢中央财经大学会计学院副院长孙健教授对本次访谈的大力支持。周冬华教授的部分精彩观点也将以短视频的方式,通过上海国家会计学院在视频号、抖音、微博等视频平台开设的账号予以分享。

周冬华

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江西财经大学会计学院院长财政部全国高端会计(学术类)人才我跟会计结缘纯属巧合,高考时想学理工科,因一分之差被调剂到会计专业。那时候我会用一些数学的方式来推导会计里常用的公式,开始觉得会计还是很有意思的;读硕士时选了经济学里的国民经济学,然后发现还是会计更实在;读博士时又回到了会计学领域。我在江西财经大学(以下简称江财)工作 12 年了。

会计教学实践与总结

1、江财会计学院的定位:CFO的殿堂 CPA的摇篮

江西财经大学是曾经的财政部六所部属院校之一,2000年划归江西省管理,目前是财政部、教育部、江西省人民政府共建的高等院校。江财早在1978年就恢复财务会计系的建制,首任系主任是我国当代著名会计学家、审计学家、会计信息论奠基人之一裘宗舜教授;1998年成立了会计学院,目前会计学院是江西省内唯一具有会计学全部层次学位授予权的单位。会计学院在本科阶段开设了会计学和财务管理两个专业,以及注册会计师、智能会计、CIMA、ACCA四个方向,一年招生规模在五六百人,这两个专业加四个方向都是进入江财招生目录的,每年这六个都排在江财所有招生专业的前十位;MPAcc(含大数据+管理会计方向)、审计硕士、会计学术硕士等一年招生规模三百人左右;博士一年招七八位。江财的会计学、财务管理为首批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本科课程有三门课程被评为国家一流课程;两本自己组织编写的国家级规划教材,已经被一百多所院校应用在教学中。

会计学院承担了全校必修的会计学原理课,对与会计密切相关的金融、财税、经济等学院开设了中级财务会计课。我们会计学博士点跟其它院校不同,其它院校先拿工商管理一级博士点,再建立会计学博士点;我们是先拿会计学二级学科博士点,在此基础上再拿工商管理一级博士点的。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工商管理学科获得 B+的等级。会计学院的人才培养目标是“CFO的殿堂 CPA的摇篮”,上市公司财务高管毕业院校,本科在江财读的是排在前几名的;有很多知名的企业家、CFO是毕业于我们会计学院的,也长期在帮助学院发展。从招生情况、教学规模、师资力量等方面来讲,会计学院在江财内部还是比较重要的。

学生的实务能力培养方面,我们有两三百家实践基地,密切联系的有一百多家,包括会计师事务所、政府机关、制造业企业、软件公司等。比如我们跟江西省部分地方政府签立的战略合作协议,我们每一年会派学生过去实习,如果对方觉得这个学生素质比较好,就会通过事业编制的方式入职,再让学生慢慢从事业单位考到公务员的编制。我们也在跟会计师事务所谈,希望实习阶段也算入到工龄里。

2、我们会计学生的特点

江财本科生源60%是来自江西省内,目前男女比是一比三左右;本科的考研率在 30%-40%,有很多考到了上财、厦大、央财等;根据我们统计,硕士生源也是大多来自省内。我们本科就业率在 90%以上,除了一些专心考公暂时不找工作的群体,基本都能找到工作。但有两个信号值得注意,一个现象是本科生大多数留在省内,但研究生大概60%选择了沿海地方,工作单位都不错。另一个现象是虽然工资还可以但学生不愿意去会计师事务所了。我们调查后发现学生认为会计师事务所加班太累了,不愿意去吃苦。我是会鼓励学生先去会计师事务所历练三五年,然后再去企业工作。我们也在邀请会计师事务所的合伙人来讲座,和学生加强交流。学生都偏好考证——注会、会计专业资格、证券银行等从业资格证书,以前还有学生去考司法考试的,考证确实对学生的就业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每一年的暑假,图书馆基本上一半以上都是会计学院的学生在备考。这个我觉得还是内卷比较严重的。找工作找得好的同学不一定是成绩最优秀的同学,但是一定是综合素质比较强的同学。用我们老师的话来说就是“这个学生我一看到他我就比较喜欢他”。这样的学生我用三个特点来概括一下。第一个是充满了好奇心,他有一些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他会想去研究而不是恐惧;第二个我觉得是他的决策力,他的视野的广度能够看到很多正常的逻辑思维以外的一些东西,比如回答老师的问题中他会在这个问题上拓展一些新的问题,有一些超出这个问题之外的见解;最后一个特点是学习的能力强。不是说体现在学习的知识问题,而是说他对这种新生的事物接受和掌握能力强。

3、2021年重构培养方案

2021 年学院重构了培养方案,在此过程中也邀请了一些实务界的专家参与,进行了资源整合,侧重在几个方面。第一,2021年我们新开设了个智能会计的本科专业方向,而且是列入到高考的招生目录里面去了,整体上来看招生的情况还是比较理想的。第二,对现有会计专业我们加了三门核心课程,包括财务数据分析与决策、大数据审计、python分析与数据挖掘。我们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这种数据分析的能力,其它课程的课时适当地压缩了一点。第三,新编写了《财务大数据分析与决策》,目前正在编写《大数据审计》教材。我们多年来一直用自己编写的教材,尤其是这些核心的课程。部分教材我们是跟用友新道通力合作的,有很多的案例一起开发,得到了王文京校友的大力支持。自己编教材,能更多地会融入我们老师的一些思想在里面,老师们在编教材的过程中对自己也是一个提升的过程。

考虑到会计政策、审计准则变动比较大,我们教材都会及时地更新,从而有利于提升课堂授课的效率。我们有一些第二课程还没有达到我设想的目标。第二课程要解决的是学生的理论跟实践结合在一起的问题。请一些财务总监来做一些讲座,学生只是听到个皮毛。学生去企业里面实习只是一些边缘工作,跟专业的结合度不是特别的紧密。实务是走在理论的前面,我喜欢跟大型企业的财务人员交流,他们能够主动洞察商业的模式,也知道目前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跟他们聊一聊,会发现我们的教学过程中可能会存在一些不足的地方。我们在师资建设方面的力度很大。比如说我们派年轻老师跟着用友新道团队去企业,那么他就能够有效地做到技术跟会计知识的深度地融合。

我们每年还派一些老师去上海国家会计学院来学前沿的课程和实务类的课程,能够更新老师的固有的思维,让他们接受最新的最前沿最实务的理念,以后他慢慢也会自己思考如何融入工作。学院还推行了一个计划,鼓励我们的硕士生去考博士研究生,他们去到了头部的财经院校、985高校去读博士,读完了博士再引进回来,补充到我们的教师队伍里。这个计划学院执行了几年了,从目前的效果来看已经发挥了一定的效果,提升了硕士生考博的积极性,也充实了我们的师资队伍。

关于会计教育的观察与思考

1、发展的困境与创新

按这几年的社会舆论导向,好像会计专业的报考热度在下降。从招生规模上来讲,我觉得也只是回归到正常应该有的状态,会计专业的吸引力还是很大的。从今年的情况来看,我觉得我们已经在慢慢地走上坡路了,报考的分数线开始比以前有所回升。这是短暂的现象还是一个趋势,需要时间验证。从各大企业来江财招聘的现实情况来看,我觉得整个经管类专业的职业选择机会和薪酬待遇,还是处在社会的第一方阵。现实地看,我们会计学院和同行一样都面临着一个会计是二级学科的困境。

国家推行双一流的建设,是依据一级学科来建设的,会计是二级学科的话显然是比较边缘的。在经费等资源的配置方面,会计是处于劣势地位的。即使工商管理作为一流建设的学科,会计也只是工商管理的一部分,在资源的分配上也是没有优势的。长期这样的话,会导致会计学科走下坡路。这样的困境很难改变。我们能够做的是向市场要资源。比如做企业横向课题,为企业提供一些咨询服务,争取校友捐赠。目前我们学院的各种捐赠的奖学金大概有二十多项,捐赠方包括头部的会计所、一些企业和校友等。学生在校期间只要努力学习,还是能够获得比较丰厚的奖学金资助。

除了ACCA、CIMA方向班,我们还在此基础上创新了一个企业定制班。比如我们跟机械类头部企业合作,他们在进行全球化扩张,海外的业务就需要大量的英文好的财务人员,所以我们共同建立了一个企业定制班,一年招30个人。我们也开设一两门课由企业专人来讲,企业还会提供一些专项奖学金,以及给这些学生会提前发录用通知书。对会计学院、学生、企业来说是三方共赢的结果,我们也在推广这种模式和其它企业合作。

2、理论与实务需要进一步结合

按照传统的路径,财经类院校的人才培养都会突出的一个特点就是专业性,在小的专业里面把学生培养出精细化的能力,更加注重职业的技能应用方面。学生的综合素质如逻辑思维能力、发现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的培养还是不够的。尤其当面临着新经济、新技术的冲击,各大财经类院校还是有所行动的,在进行不同的探索。

随着教育部学科目录的调整,会计、审计专业博士点的获批会解决会计专业理论与实务脱节的问题,也会获得一定的资源支持,目前我个人觉得会计的教育是落后于实务的。以后上市公司、大型的制造业的CFO会把一线的实践经验带入到高校里面来,高校把理论输送到企业里去,对各大财经院校的教学的方式以及教学的内容,一定会有一个很大的促进作用。我们最大的困惑还是缺乏理论跟实务能够结合在一起的优秀师资。大学的师资构成一般都是博士生毕业,这些博士往往没有接触过实务,他的认知都是从理论到理论。

这就会导致老师们讲课的时候只知道这个东西是这么做,背后的原因是什么他讲不出来,学生听课也是一些云里雾里的东西。缺优秀师资还体现在另外一个方面,就是现在做会计准则、审计准则的老师非常少。这和现行的发论文为主的评价体制有关系,会计准则、审计准则的研究很难发表高质量论文。原来财经类院校会计教师最大的优势是对会计准则审计准则研究的比较多,现在已经消失得差不多了。相关部门也是看到了这个弊端,我希望能够予以改善。

3、应对新技术冲击的举措

确实这些年新技术、新的经济形态、新的商业模式对会计专业的冲击比较大。技术的进步确实会使得一些传统的核算类的工作大量地减少,但这对会计这个行业也是一个很大的促进,因为新技术等能够让我们从这种繁重的日常的重复性的事务中解放出来,我们有更多的时间去从事更有价值和创造性的工作。我经常跟学生讲,从现在总体的情况来看,会计作为企业的一个部门对企业的价值创造是不大的,所以在企业里面其实是不被重视的。

但是一旦我们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做高维度的工作,去做价值创造的工作,那么会计部门在企业的重视程度就会提升。新技术的冲击,对我们的会计教学和会计专业的发展其实是一个更好的促进了,我们要把新的技术应用到我们的会计教学里面来。我们去浙江大学调研时讨论信息技术对会计是颠覆还是赋能。目前这两种理念是并存的。有些会计学院慢慢地变成了计算机学院,让会计学生去编程。我认为这不是我们的活,这是人家计算机专业的工作,我们应用就可以了。

我还是认可技术只是对会计进行赋能的。应对新技术的冲击,我们做了三件事情来应对。第一个叫信息化,重视对企业数据资产的研究。数据要素从会计的角度来讲,要真正变成一个要素,首当其冲要解决的一个问题是确认和计量两个问题。这两个问题的解决天然是我们会计的职责,所以我们成立了一个企业数据资产研究中心,跟财政部相关司局、大数据企业进行密切合作,写了一些论文,做了一些科研,提了一些政策建议。第二个叫数字化,我们在研究生阶段也进行了破冰,在 MPAcc里增加了大数据+管理会计方向,这方向的学生就业普遍好于普通的 MPAcc。对信息技术+会计的融合的培养模式,我自己是有信心的。

我自己带的研究生在9月份入学之前,我要求他们必须要自学Python技术,因为在科研中需要自己使用爬虫,进行文本分析与数据处理,构建自己的数据库等。第三个叫智能化,我们在本科阶段开设了智能会计的研究方向,从这两年高考的招生角度上来看,深受考生的热捧,培养效果还是不错的。有的学校是采用二次招生方式,在大一时再进行分班,我们是列入到高考目录里且只招理科生,选修了物理学的学生才能够报考,我必须保证学生的数学的基础理科的思维能力,他学一些计算机类、数据挖掘类的课程,学习的效果会更好。每个高校的做法不一样,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会计未来的展望与准备

1、技术越发展,会计越重要

随着新的技术的应用,随着新的商业模式的层出不同,会计的反映职能可能未来会越来越淡化,通过ERP系统或者人工智能来完成。我们更多的应该是在事后的一些强化监督的职能,对绩效的考核对业绩的评价等。我觉得可能还会引申出一些其他的职能,比如说决策的职能。现在很多的企业里面有事业部会计,这些会计人员是嵌入到事业部里面去,嵌入到项目组里面去,实际上会计人员就引申出了决策的职能,他能够判断这个项目是不是提前终止。我觉得未来会计人的范围会更广泛或者是更模糊,除了我们传统意义上的会计、财务、审计,资产评估、预算经济分析、数据分析人员等有可能是在未来会纳入到会计范畴,这些工作本质上都是提供信息,这也体现会计的包容。

为什么说技术越发展会计越重要?因为随着“大智移云物区”技术的应用,会计人员可以从日常的重复的繁重的核算业务中解放出来,有更多的时间去从事更有价值的管理的分析。技术的发展也能够推动内外部的信息的传递效率,能够丰富信息的类型-包括财务信息和非财务信息,通过信息来降低信息不对称。我理解会计的本质是提供信息,降低企业跟外部之间的一个信息不对称。不管外部环境怎么变,只要有企业这种组织形式存在,就一定需要会计提供信息。以前我们提供的只是财务信息,在未来我们更多地是提供多维的信息。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会计会越来越重要。信息传递速度的提升,会使得会计人员的管理决策会更加及时,也更加地精准。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能够提升会计在企业组织里面的地位。当然也能够使得我们会计深入到企业组织里面的各个部分去,比如前面提到的事业部的会计。现在还有一些中小企业因为成本的问题没法建立智能化的财务系统,我觉得未来一定会出现提供智能化会计系统的公司,可以无限制地复制到中小企业,极大降低应用成本。

2、未来会计人的能力需求

一个不懂得或者是不会利用新技术的人员享受不到新机遇所带来的红利,也只能够从事简单的重复的繁重的会计核算工作。一旦财务共享中心或者说财务智能体系建立,首当其冲的就是这些简单的重复的日常工作的会计核算人员。我们看到了这个趋势,所以在本科、硕士阶段增加了数据分析类的课程。新技术推动会计未来发展的程度取决于两个因素:第一个是新技术利用存在一定的门槛,需要考虑成本效益;第二个取决于人员的素质,是否具备能够应用这些新的技术的能力,这是高校需要做的事。

基于此,我认为会计教育需要注重几个方面。第一个是要强化数据的思维能力。讲得直白一点,会计实际上就是一个数据分析师,那未来的会计可能面对的是多维的数据,就需要学生具有这种敏锐的数据思维能力了。第二个就是强化数据的分析技术,多元化的数据当然需要应用到最新的数据分析的技术,需要对不同的数据进行挖掘、清洗、分析,知道哪些工具可供使用。除了要掌握数据分析的技术,我还会建议会计人员要了解新经济下层出不同的商业模式。

按照科斯的理论来说,企业就是一系列的契约关系的结合。但现在你会发现很多企业不是这样了,企业的边界也变得越来越模糊了。这种商业模式对我们会计的冲击还是比较大的,未来的会计可能是存在不同的会计的模式或者说不同的会计模式。在不同的商业模式下,会计逻辑可能是不一样的。我还要特别强调会计人员沟通协作的能力。会计人员利用数据进行分析的成效如何,关键就在于会计人员的沟通协作的能力。

编辑:凌墨

(本文转载自 ,如有侵权请电话联系13810995524)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MBAChina立场。采编部邮箱:news@mbachina.com,欢迎交流与合作。

收藏
订阅

备考交流

免费领取价值5000元MBA备考学习包(含近8年真题) 购买管理类联考MBA/MPAcc/MEM/MPA大纲配套新教材

扫码关注我们

  • 获取报考资讯
  • 了解院校活动
  • 学习备考干货
  • 研究上岸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