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MPAcc二十年|杨丹青:潜心教育无悔为师

上海国家会计学院
2022-04-14 15:58 浏览量: 2348

人们常说:“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却不知,初心易得,始终难守。出于对教学事业的热爱和坚守,香港中文大学教授杨丹青走上讲台已有三十多个春秋,陪伴上海国家会计学院EMPAcc项目也近20年。

至暗时刻

也能孕育希望

如今,杨丹青在会计领域学术研究成绩斐然,但不了解她的人并不知道,她是半路出家“跨界”到会计领域的。1987年,杨丹青从复旦大学信息管理硕士毕业,并留校任教。1989年,她成功申请到美国康涅狄格州立大学(以下简称“康大”)经济学博士,还拿到了福特基金会奖学金。回忆起当年的留学生经历,杨丹青坦言,作为早年出国的留学生,那时几乎没有选择地进入博士生项目,只因博士生可以免学费并有奖学金维持生活。“我们那个年代生存是第一位的。考虑到读商学院就业机会好,就从经济学转读了会计学,现在想想当时的自己挺勇敢,竟敢‘零基础’去读会计博士。”事实上,那时她对会计专业的认知,还停留在大学本科阶段学过的“计划经济时代的会计课”。这次“跨界”的难度可想而知。随之,困难接踵而至。

刚从经济系转到会计系的第一个学期,两门博士生必修课就几乎把她压垮。面对语言和专业的双重压力,她觉得那是此生的“至暗”时刻。“一门课的教授给了我们一本哲学书。我们需要在课前学习一章节的内容,而后在课堂上用哲学的观点讨论会计。哲学书晦涩难懂,加之语言和会计专业知识的匮乏,这门课就成了教授和另一位同学的对话,而我就是另一个永远插不上话的‘旁人’。”“另一门课也是我的噩梦,需要阅读大量会计论文,并对这些文章进行评价。

最初,我连读都读不懂,更不要说评价了。”但更大的麻烦并不是课程的学习,而是给本科生上管理会计课。在美国,公立大学的博士生必须要给本科生单独开课,但杨丹青完全没有接触过管理会计,只能一边自学一边授课。“这段经历,我永生难忘。开学前一星期,教授给了我一本管理会计的教科书。我这个‘门外汉’只能拼命地自学、备课。还记得第一次去上课,我感觉自己的腿简直有千斤重,一边深呼吸一边非常艰难地把自己‘挪’到了教室。”那段时间她甚至连做梦都在上课,担心听不懂或者回答不了学生的提问。但是,焦虑和无助没能压垮她,反而给了她源源不断的动力,就像蜗牛一样,不徐不疾往上爬。“一节1个半小时的课程,我起码要花费20个小时去准备!”两个月后,她突然发现自己走向教室的脚步变得轻快了。

到了学期结束时,除了那本哲学书,她已经可以很轻松地阅读其他英文书籍了。到了第一学年年底,她发现自己对会计研究也开窍了。此后,在读研期间写的两篇论文相继在世界顶尖的杂志上发表了,她终于迎来了自己的“高光”时刻。水滴石穿不是由于它力量的强大,而是由于它昼夜不舍地滴坠。从刚入学的茫然无措到奋起直追实现弯道超车,杨丹青将“自律”和“坚持”运用到了极致。“我没有什么特别的学习方法,自认为也不是很聪明的人。我的诀窍就是在遇到困难时,不轻言放弃,咬牙坚持住。当知识积累到一定程度后,以前的问题就能迎刃而解。”也许,正是因为经受过艰难的心性磨炼,不仅让她熬过了那一个个辗转难眠的夜晚,也令她在今后遭遇挫折时坚守初心。

“其实,在工作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挫折。比如,某一门课不受学生欢迎,或者自己的研究成果投稿时被杂志拒绝……刚开始遇到这种情况时,我都会难过很长一段时间。后来我逐渐明白,被批评和被拒绝都是教研工作的一部分,现在再遇到这种情况时,我已经可以很快地从失败的情绪中恢复过来。”

一见钟情

结下不解之缘

作为现上海国家会计学院EMPAcc项目的港方负责人,她与该项目的缘分始于2003年。时任香港中文大学会计学院院长的谢家正教授安排她给第二期EMPAcc项目班上课。正是这次相遇,让杨丹青与上海国家会计学院一见钟情,并结下不解之缘。时光荏苒,20年转瞬即逝。如今,杨丹青虽然无法记住所有学员的姓名,但他们求知若渴的眼神深深地印在她的脑海里。对她而言,最幸福的事情莫过于看到学员们的成功。“在这点上,我是非常幸运的。因为项目的大多数同学都发展得非常好。我常常能从不同的途径听到毕业生的一些好消息。真的为他们感到骄傲!”在她看来,EMPAcc项目的授课与其他类型课程有很大的不同。

“本科生和Macc项目的学员绝大多数没有工作经验,所以教学基本上是老师讲什么学员听什么。MBA项目中,绝大多数的学员没有会计专业基础,对会计也不太感兴趣,所以教起来特别辛苦。只有EMPAcc项目的教学是双向的,我在授课的同时,也向学员们学到了很多知识。我很享受在上海国家会计学院授课的过程。”杨丹青的课程名称为“财务报告的国际比较”,主要介绍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美国会计准则与中国会计准则的不同之处。除此之外,这门课还会介绍一些会计理论以及会计理论对会计准则的影响,以及一些在中国尚未使用但未来会使用到的会计方法,比如资产的重估模型和资产减值损失的转回;以及一些需要做重大判断的会计准则,比如企业合并。因此,这门课能增加学员对会计理论知识的掌握和对会计实践的了解。教学相长在上海国家会计学院EMPAcc课程中能够充分体现,来自天南海北、不同行业的学员们在会计课程中进行头脑风暴,互相碰撞、互相启发,加之老师的专业点评,课堂的时间往往成为老师、学员们共同享受的时光。“很多学员特别优秀,我和不少学员毕业后还保持着联系,渐渐地就成了朋友。”

学不停步

给自己一个终身学习的机会

如今,内卷一词风靡网络。工作“卷”,简历“卷”,孩子的教育同样在“卷”。面对这样的现状,一个好的可执行的‘“破圈”模式就变得尤为重要。身处不断变革的大环境中,如果不想被时代抛弃,就要不断地学习。在杨丹青看来,现在已经不是年纪越大学识越渊博的时代了,而是中老年要不断向年轻人学习新知识的时代。“在这个时代,一个人一旦停止学习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以我的观察,爱学习的人心态年轻,遇事从容不迫,身上充满正能量。这也是很多学员希望通过读书来逃出内卷的一个重要原因,因为EMPAcc真的是一个能够帮助你改变和提高的渠道。”在杨丹青看来,加入EMPAcc项目是一个终身学习的好机会。

“即使学习结束,上国会依然为大家提供了继续学习的平台。同学之间仍然在交流。我看到有些班的微信群,一个同学在工作上碰到了难题,其他同学都会积极讨论,帮助他解决问题。我希望EMPAcc的学员和校友永远不要停下学习的步伐。”杨丹青至今还记得李扣庆院长的话,“当年的黄埔军校为中国培养了大批优秀的军事人才,我们这个项目则为中国培养了大批顶尖的财务人才。EMPAcc项目就是财务领域的黄埔军校。”“20年来,我们已经为国家输送了一千多位优秀的毕业生,他们不少人现在是国家财会行业的顶梁柱。从这个角度上来说,我们实现了当年的初心。当然,我们还有更远更长的路要走……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加入这个大家庭对学员职业生涯发展的帮助也是不言而喻的。”当然,项目的价值当然不仅仅在于它的校友资源。“人生的提升,光有校友资源是不够的,还要有真才实学。很多学员在工作岗位上打拼若干年,取得了一定成就后,会觉得以前学的东西不够用了,需要‘充电’才能更上一层楼。EMPAcc项目就为这批人提供了机会。回到校园,静下心来,学点国内外的新知识。

在项目学习中,学员必须要上课、做作业、考试,都得来真的。有付出就一定会有收获,两年后,你们就会意识到自己站得更高了,看得更远了,心态更开放了,有能力向更高的山峰攀登了……”除此之外,上国会EMPAcc项目还能够帮助学员放松心情、降低压力。这是在创立项目时未曾想到的意外收获。“我们的很多学员已人到中年,需要一个释放压力的地方。有不少学员告诉我,他们上过几次课后,就特别盼着下一次的课,一想到和同学见面一起上课,一起参加各种课外活动,就特别开心。所以参加这个项目还有助于学员的身心健康。”

青春正好

充满无限可能

“20岁是青春正好,开始走向成熟,是充满了无限可能的年纪。20岁的EMPAcc项目也是一样,未来有着无限的可能。”对于如何“培养面向未来的财会人才”这个话题,杨丹青认为,一定要扎扎实实地教学员会计知识并培养他们自我学习的能力。“基础打结实了,又有自我学习的能力,就能立于不败之地。当然,会计知识是与时俱进的。比如30年前,会计知识中并没有公允价值的概念,或者说这个概念在当时至少不是重要的,而现在,它是会计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杨丹青看来,当今世界变化太快,没人知道20年后的会计是什么样的,所以也不可能在今天教授学员们20年后会用到的会计学知识。

但是,杨丹青认为,“具有自我学习能力的人能够通过不断学习成为未来的财会人才。”杨丹青坦言,希望将来这个项目的定位会向国际化的方向发展。在立足于中国的同时,引进更多国际化的课程和知识,使我们的同学成为具有国际化视野的一流CFO。“在课程的安排上,除了‘香港周’以外,我们还希望有‘北美周’或其他周,邀请国外一流的学者为学员授课。同时,也希望能对现有的课程做一些调整,引进一些更新更先进的课程内容和知识体系。”在师资方面,杨丹青告诉记者,香港中文大学商学院这几年招了一批年轻的教授,在港中大磨炼七八年后,就能够胜任这个项目的教学。这些年轻的教授们一直与世界一流的学者合作,在学术研究上取得了很好的成绩。“相信他们的加入能为EMPAcc项目的发展提供新鲜的‘血液’,并使我们的项目水平更上一层楼。”

回忆过往,有太多印象深刻的故事、片段和场景。“记得有一年我的生日是和十二期同学一起度过的,那温馨的场面将永远留在我的记忆中;和九期班在海南三亚的经历也是我和李院长难忘的,那天我们都笑到筋疲力尽;我还参加了十四期以及十七期班的英国行,每天都是开心的节日;当然还记得上课时热烈的讨论;记得各班的班长和班委们费心费力地组织的各种活动;记得同学们多才多艺的表演;记得每一次的开学和毕业典礼……”

“回想起来,过去的20年就像电影一样一幕幕地在眼前闪过,在此不能一一尽数,但都在我的记忆中!希望学员们前程似锦,生活幸福!”

编辑:凌墨

(本文转载自 ,如有侵权请电话联系13810995524)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MBAChina立场。采编部邮箱:news@mbachina.com,欢迎交流与合作。

收藏
订阅

备考交流

免费领取价值5000元MBA备考学习包(含近8年真题) 购买管理类联考MBA/MPAcc/MEM/MPA大纲配套新教材

扫码关注我们

  • 获取报考资讯
  • 了解院校活动
  • 学习备考干货
  • 研究上岸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