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国家会计学院宋德亮:关于内部控制的几点思考

上海国家会计学院
2019-03-15 09:03 浏览量: 4084

MBAChina网讯】近年来,我国国有企业内控制度不完善、业务流程混乱等问题基本得到解决,但也有许多问题不断涌现,这其中既有随着经营环境变化而新出现的问题,也有一些多年来积压的根深蒂固的问题迫切需要解决。

一、是否存在优秀的内部控制

企业的核心工作是制定运营目标并设法实现这些目标。这些目标会涉及股东的利益,也可能会涉及更广泛的社会责任。判断企业是否优秀的标准有许多,例如能否为股东创造更高的回报,能否为员工提供更好的福利,能否为社会做出更多的贡献,等等,虽然没有公认的统一标准,但仍然可以根据某个标准判断某个企业是否优秀,以中央企业为例,国资委为中央企业制定了许多关键业绩指标,可以根据这些指标的实现程度评判其是否优秀。

但是企业的内部控制是否优秀却很难判断。企业的核心工作是制定运营目标并设法保证其实现,为此管理层必须设计和实施内部控制以有效地管控风险,保证目标实现。即便企业的运营目标实现了,也不说明企业的内部控制优秀,充其量只能说其内部控制在重大方面有效。所谓有效也是针对某个时点而言,现在有效未必将来持续有效。在内部控制审计报告中,会特别强调内部控制具有固有局限性,存在不能防止和发现错报的可能性。此外,情况的变化可能导致内部控制变得不恰当或者对控制政策和程序遵循的程度降低,根据内部控制的审计结果推测未来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具有一定风险。

越是优秀的企业,越应该认真对待内部控制。有内部控制作为保障,企业才能不断做大做强,而“大”和“强”又会派生出新的风险,规模大的企业更难把高层基调贯彻到基层,业务强的企业必须更多地进入陌生的领域。因此,内部控制永远在路上。

二、如何保证内部控制持续有效

持续有效的关键在于持续匹配,企业必须持续、系统、全面地收集相关信息,根据企业规模和经营环境的变化不断调整机构设置、业务流程和控制政策,保证内部控制和业务现状持续匹配。近年来,境外投资成为风险频发的重灾区,就是内部控制未能与业务状况匹配产生的严重后果。

响应“一带一路”倡议,中央企业纷纷走出国门,投资境外各种经济实体或承接重大工程,却没有同步建立与之匹配的内部控制,因而不能很好地管控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因素带来的风险。内部控制的固有缺陷之一就是其设置往往只针对常规的业务,对新出现或偶发业务缺乏成熟的控制措施。这就需要企业针对重大变化及时进行风险评估,根据发生的可能性和影响程度对识别出的风险进行分析和排序,综合利用风险规避、风险分担、风险降低和风险承受等应对措施将风险控制在可承受度之内。

三、如何鉴别最佳实务

面对新的风险,许多企业都希望能够借鉴优秀企业成熟的控制措施,即所谓的最佳实务。但实际情况是,许多企业盲目照搬其他企业的做法,不仅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反而弄巧成拙。有些企业模仿其他企业专门成立了风险管理部,但其职能与内审部和合规部未能很好地协调,不仅未能发挥其功能,反而降低了管理效率,增加了控制成本。有些企业为了加强对供应商的监控,要求供应商按照要求报送财务数据和相关信息,结果由于信息失真造成决策失误。内部控制没有标准答案,也没有所谓的最佳实务,对甲企业适用的政策和流程移植到乙企业未必有效,每个企业都应该结合自身实际选择适合自己的控制方案。

随着《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的实施和深化,在采购、生产、销售、资金管理等常规业务流程中的低级缺陷已经大幅度减少,这说明多年来的内部控制建设已经能够为企业安全运营提供保障。但是内部控制工作没有终点,每个企业都应该善于总结经验和教训,整理自己的“案例库”,培养自己的“专家库”,推动内部控制提质升级,改善企业经营的效率和效果,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

编辑:

(本文转载自 ,如有侵权请电话联系13810995524)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MBAChina立场。采编部邮箱:news@mbachina.com,欢迎交流与合作。

收藏
订阅

备考交流

免费领取价值5000元MBA备考学习包(含近8年真题) 购买管理类联考MBA/MPAcc/MEM/MPA大纲配套新教材

扫码关注我们

  • 获取报考资讯
  • 了解院校活动
  • 学习备考干货
  • 研究上岸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