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EMBA《货币政策与宏观经济》课程小记

上海国家会计学院
2014-12-04 00:00 浏览量: 2747

2014年11月中旬,上海国家会计学院EMBA十一期、十二期共计100余名学员再次迎来了台湾大学知名经济学家李怡庭教授的《货币政策与宏观经济》课程。虽已是初冬时节,但紧张而热烈的学习与讨论驱走了静隅上海一角的丝丝寒意。经过一年有余的紧张而又活泼的学习之后,学员们相聚格外欢乐祥和,再加上有美女教授丰富专业知识与经验的倾囊相授,真是收获颇丰。

今年已经是李怡庭教授第三次前来我院上课。作为中国台湾地区知名的经济学家,李教授在美国接受了最系统、最严谨的宏观经济学教育。她于1995年获宾夕法尼亚大学经济学博士,曾任教于台湾清华大学。在学术成果方面,李教授曾获得台湾“行政院”国科会85、86、89年度甲种研究奖,“行政院”国科会87年度杰出研究奖,中央研究院88年度年轻学者研究著作奖,宾夕尼亚大学研究成果Beth Hayes奖等等诸多大奖,这为其奠定了极为深厚的学术基础与声望。此外,李教授还深谙美国的银行与宏观经济体系,1997年在联邦储备银行担任访问学者,后又深入研究美联储及美国金融危机,这又为其新定了扎实的实践经验与履历。再加上她本人出众的知性与优雅气质,使得四天的货币政策与宏观经济(台湾学者们会称之为总体经济)变得非常的生动并具有极强的启示效应,让学员们体验了一次深入而难忘的经济学之旅。

《货币政策与宏观经济》课程旨在讨论货币政策的执行及其对宏观经济的影响,并结合次贷危机中体现的金融信息不对称性及金融监管的缺失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同时也利用相关理论与模型,对比并分析两岸宏观经济与货币政策的异同,特别讨论金融管制、货币政策及其对金融体系与总体经济的影响。

而今年已经是李教授来学院给EMBA学员们授课的第三个年头,但她的敬业精神依然令所有学员钦佩。在过去的一年时间里,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中国大陆经济与金融发生了许多重大变化,涌现了一大批经济学的热点问题,而这恰好为李教授的授课提供了极为丰富的素材。为了让学员们对热点重点问题进行更深入的探讨,李教授精心准备了诸如利率市场化、互联网金融、城镇化、人口红利、PPP(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等热点议题,让学员们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深入探讨,激发了学员们的热情与积极性,课堂气氛极为热烈。所有的课程与讨论安排之紧密、内容之丰富、形式之多样,成果之丰富,获得学员们的一致好评与赞赏。

在李教授精心准备和深入浅出的讲解之下下,宏观经济学中一个个复杂抽象的模型,一条条深奥艰涩的理论,显得格外清晰并富有条理。而学员们更是结合自己出色的管理经验与工作实践,在李教授各讨论主题的谆谆善诱下,非常热烈充分地予以探讨,经常是讨论时间业已结束,但学员们还是迟迟不肯离去,继续相互讨论或是向李教授请教,几天的上课时间弹指而去,学员们却依然意犹味尽,正如同享受了一次经济金融知识的饕餮盛宴,充分而又满足。

课堂上,思维敏捷、思路清晰条理的李教授闪耀着智慧的光芒,她借鉴台湾地区经济和金融发展过程中的经验与教训,结合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经济增长与央行管理的种种知识与实践,与学员们深入地探讨了大量有意义的话题。由于《货币政策与宏观经济》与学员们的学习、工作息息相关,尤其是当年纷繁复杂的经济形势,更激发了学员愿意回归理论、深入探讨经济学本质的兴趣和热情。整个课堂氛围相当的轻松愉悦,尤其是主题讨论的形式深受大家的肯定与认可。特别是我们的学员非常优秀,多数学员来自于基金券商、政府机关、信托保险、地方金融办等诸多机构,而学员本身就是经济金融界的领导者、翘楚与精英,因此,经验的分享与交流、智慧的碰撞与激发,让课程精彩无处不在。多次热烈的讨论最终不得已因时间限制而暂停,但对学员们来说却总是感觉回味无穷,并对以下几点内容产生深刻共鸣:

一、关于利率市场化

对于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利率市场化改革是学员们普遍关心的话题。李教授利用宏观经济学的相关理论解释利率渠道是货币政策最重要的传导渠道,而利率渠道必然要求利率市场化,这样才能真实的反映融资成本,使货币政策通过利率渠道来影响投资进而作用于实体经济。宏观经济学的相关理论使学员们相信,只有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才能逐步释放资金成本定价所带来的活力。种种迹象表明,中国当前的利率市场化正在自上而下以及自下而上两个层面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以互联网金融为代表的金融新生态开始风起云涌,各种“宝宝”产品、P2P网贷、第三方支付等层出不穷。马云曾经放出豪言壮语:“如果银行不改变,我们就改变银行”,果不其然,以“余额宝”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得以迅猛发展,恰恰也是为利率市场化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试验田,其发挥的“鲶鱼效应”所引发的自主利率市场化进程,给新常态下的中国金融改革注入了强大的生命力与活力。

同时,中国利率市场化还在自上而下地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慎重推行着。央行已经为利率市场化进程设定了近期、近中期和中期目标。近期目标是建立健全自主定价机制、取消*利率下限;近中期目标是形成较为完善的市场利率体系、健全中央银行利率调控能力;中期目标是全面实现利率市场化,使央行形成通过政策利率来进行宏观调控的能力。我们相信,随着利率市场化的逐步推进,银行内部、金融部门乃至整个经济结构都会出现一系列的变化,并为利用价格杠杆解决经济金融领域深层次的结构问题创造条件。未来银行*利率将更加反映资金的稀缺程度,高效率高回报的企业会承受比较高的借款利率,从而优化资金配置。如果是效率低、产能过剩、缺乏创新的企业,则不管是什么所有制背景,都会面临承受高利率的,从而将逐步被市场淘汰,而这是符合经济学基本规律的。

二、关于中国经济增长的认识

2014年作为中国全面深化经济改革元年,新常态成为热词,“新”意味着告别和改变,意味着另一种速度,意味着另一个新起点。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增长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这一两年来,中国经济增速逐步放缓,很多人提出了中国经济崩溃论、硬着陆论、阴谋论等种种担忧。李教授与学员们分享了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模型,通过对模型假设条件、重要参数的解释,学员们更加清晰而准确地发现,决定社会总产出水平的主要因素是投入的劳动力数、固定资产和科技创新水平。在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常态下,中国人口红利逐步消失,固定资产投资也开始慢慢疲软,唯有依靠不断创新,提高科技水平才能实现经济的长期稳定增长。这点获得了学员们,尤其是实业界学员们的高度赞同。“中国制造”转变为“中国智造”需要企业长期不断地加大研发投入,吸引高素质的劳动力,从而设计高质量、高附加值的产品,提供更多更高端的服务,以创造更多的社会价值和企业利润。

三、关于人民币国际化

我们班诸多学员来自一些正在或即将“走出去”的企业,因此对人民币国际化问题感触颇深。而李教授却用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蒙代尔提出的“不可能三角”圆满地解释了这一问题,即货币政策独立性、资本自由流动与汇率稳定这三个政策目标不可能同时达到。利率与汇率市场化改革在先,跨境资本流动 自由化在后,待我国整体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之后,人民币国际化便指日可待,这就意味着整个过程将需要一定时间,稳步推进。我国自自2009年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开始试点,人民币国际化正式启程。如今,人民银行先后与多个境外央行或货币当局签署双边本币互换协议,并在港澳台地区、新加坡、伦敦、法兰克福、首尔、巴黎等地建立了人民币清算安排。除美元、欧元、日元、英镑等外,人民币还与卢布、林吉特、澳大利亚元、韩元、新西兰元等实现了直接交易。人民币合作在深化国际经贸金融交往、维护国际金融体系稳定等方面的作用越来越积极,为国际金融中心和主要金融市场发展注入了人民币元素的新活力。这对于处在“走出去”重要战略时间点的中国企业来说发挥着强有力的保驾护航作用,可以大大降低以往的汇兑风险、人民币不断升值、美元市场波动等多种风险 。据学员介绍,一些中国企业在境外拓展市场时,充分感受到将人民币作为主要结算货币,并逐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性。同时企业在境内、境外两个市场配置资源的意愿更加迫切,这也是源于企业规避风险、降低成本的迫切需要,有力地提升了企业国际化经营和参与国际竞争的意识及能力。

在时间飞逝中,大家依依不舍地结束了这门课,课程带给大家的不仅是眼界的高度,思维的深度,更是对未来的期待,期待以战略的眼光,积极准确地为经济与金融现象把脉,从而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

编辑:

(本文转载自 ,如有侵权请电话联系13810995524)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MBAChina立场。采编部邮箱:news@mbachina.com,欢迎交流与合作。

收藏
订阅

备考交流

免费领取价值5000元MBA备考学习包(含近8年真题) 购买管理类联考MBA/MPAcc/MEM/MPA大纲配套新教材

扫码关注我们

  • 获取报考资讯
  • 了解院校活动
  • 学习备考干货
  • 研究上岸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