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通大学:理清科学技术之分,破除对科学的误解,方知技术的重要 | 教授洞见

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
2022-07-28 18:20 浏览量: 4674

江晓原

上海交通大学讲席教授

科学史与科学文化研究院首任院长

01

误解一:

科学等于正确

科学真的等于正确吗?

大家往往喜欢用“科学”这个词形容一件事或一个行为严谨而正确,仿佛在下意识里就认定科学=正确。很多人认为托勒密的地心天文学说不是科学,理由是它不正确;但很多人认为哥白尼学说是科学,因为它作为托勒密学说的对立面,挑战了宗教权威,打破了长期以来占统治地位的“地心说”,实现了天文学的变革。

但是,现在我们都知道哥白尼学说也不正确,因为太阳也不是宇宙的中心。因此判定一个学说是不是科学,不是根据当下结论正确与否来判定,而是根据其运用的方法。

因为科学不断发展,发展的结果就是不断更新的科学结论,即不断变化的“科学事实”。也正因如此,当下的结论随时可能被取代。

科学的权威来自何处?

科学总给人一种权威感。科学的权威来自客观性,因为科学是对外部世界的描述。

我特别推荐阅读霍金在《大设计》书中用“金鱼物理学”的例子,通俗讨论了外部世界的客观性问题,这是一个根本性的哲学问题。他假设金鱼缸中有金鱼物理学家提出一套对外部世界的理论体系,那么金鱼物理学和人类物理学哪一个正确?

霍金认为,两个物理学是完全平等的,因为它们遵循的原则是一样的,只要与各自观测的对象相符即可,“人类物理学”在这个思想实验中并没有比“金鱼物理学”更大的权重。

争论“科学图景”的正确性没有意义,

因为它在不断发展

对于让哲学家们一直争论不休的外部世界的真实性问题,霍金表明了他的哲学立场——他接受“依赖图景的实在论”,其中图景就是科学理论,霍金实际上采取了“存在就是被感知”的哲学立场。

客观外部世界是我们无法直接把握的,只能通过科学理论这个图景来把握它。但是,只要科学不断发展,图景就会不断变换、不断更新。

外部的世界究竟是什么样的呢?它是我们当下理论所描述的吗?显然不是,我们不知道它是什么样,因为我们只能知道当下和以前的理论所描述的,但未来无法预料。

02

误解二:

科学可以解决一切问题

“科学可以解决一切问题”是一种信念

相信科学可以解决一切问题的人认为,现在有科学不能解决的问题,但是只要给足够长的时间,科学就可以解决。把时间拉长,信念就可以保持。这个信念和哈耶克所谓的“理性滥用”其实是相通的。把理性用到不能使用理性的事情上就是滥用,这也是相信科学可以解决一切问题的另外一种表现形式。哈耶克认为“理性滥用”是一件危险的事情。

有必要考虑科学之外的力量

在科学可以解决一切问题这个信念下,许多人认为“科学造成的问题只可以通过发展科学来解决”。例如,工业导致环境污染,所以要进一步发展环境科学来解决。而其实环境问题在很多情况下是政治问题,显然靠科学是解决不了的。现实当中有很多科学不能解决的问题,有必要考虑科学之外的力量。

上海的科技创新有特殊的历史使命,那就是要成为中国科创的策源地,集中力量进行源头创新、理论创新、基础创新,建设大科学装置,建造国之重器。而这些创新,未来相当一部分是由政府部门进行投资,创新主体逐步转向市场,转向企业,让企业主导科技成果转化。

03

误解三:

科学是至高无上的的知识体系

有人认为和文学、历史、哲学、经济学等人文社会科学相比,科学是至高无上的知识体系,因为科学客观、精密……但实际上这只是在盲目崇拜中对科学的想象。对此我们要明白:如今许多科学实验无法重复;许多科学发现虚无缥缈;许多科学理论无法验证。

澄清以上三个误解,能够帮助我们更深刻地了解科学,现实中我们应当有以下几个认识:

科学已经告别纯真年代

纯真年代的科学是不爱钱的,但随着科学愈发具有生产力,科学可以挣钱了,也就意味着科学不再如从前。我们不应停留在对科学的旧印象中,要认清科学与金钱的关系。

正确认识和对待科学争议中的发言权

在科学与金钱关联不大的过去,科学鲜少有争议。自科学争议越来越多之后,出现一种荒谬逻辑:只有专家才能发表意见。还有一种常见的强词夺理之法:指不出对方发言有何错误时,就质疑对方的发言资格。用资格来垄断争议中的话语权,往往背后有不可告人的目。正确的原则应该是——安全或利益被涉及的人都有话语权。当然你说的话不能有错误,有错误应该更正,但公众的话语权必须得到保护。

公众有权了解科学争议背后的利益格局

很多公众容易忽视科学争议背后的利益维度,当看到科学争议发生的时候,公众容易被牵着鼻子走,或觉得与自己无关。科学家有义务向公众交代利益格局。科学家可以爱金钱,但应该将爱祖国爱人民放在前面。

正确认识安全问题

转基因粮食、核电等科学问题其实都是有关于安全问题的争议。安全问题也被科学主义描绘为客观问题,但实际上不存在绝对客观的安全。由于“安全感”本身就是安全的一部分,所以正确的逻辑应该是:只有你自己感到安全时,你才可能是安全的(仍然可能不安全,比如你受骗的时候,虽然有了安全感,但实际上仍不安全)。

04

误解四:

科学是技术的基础

现有的科学与技术的关系图像合理吗?

要考察科学是否是技术的基础,可以看科学和技术的历史谁更长。关于科学的历史有两种说法,一种是以近代实验科学的出现为界;另一种是追溯到古希腊。后者是迄今为止关于科学历史最长的说法。但是,早在古希腊时代之前就有技术,古代两河流域文明、埃及文明……难道没有技术?例如中国都江堰、欧洲大教堂。在世界上没有科学的时候,技术就已经出现,“科学是技术的基础”这个说法自然不能涵盖时间轴上的全部,因此是不合理的。

科学和技术是两个平行系统

我们可以将科学和技术看成两个平行系统,好比“科学画图景,技术见真章”。科学不断描绘激动人心的外部世界新图景,以至于成功让很多人相信科学是技术的基础,而将很多技术的成就归功于科学。实际上是技术在改变世界,每年的“十大科学进展”“十大科学新闻”之类的评选,一般有七、八项,甚至更多都是技术成就,但被冠以科学之名。

为什么是技术见真章?

技术是真正的创新。改变我们世界的其实都是技术成就,而且技术成就不会无法验证,是否有用可以通过实践证明。冷战时期,美国国防部“回顾计划”挑选20种尖端武器,包括:核弹头、火箭弹等,而其中基础科学研究贡献微乎其微,统计的556个项目中仅有2个。

05

正确理解“科学与技术”之分

加快推动技术转移是当务之急

尽管当下科学与技术关系密切,但分开来看,有利于理清科学和技术的成就划分,是有现实意义的。

适度压缩基础科学投入未尝不是好事

迄今为止,第一流的基础科学成就,比如万有引力、相对论、进化论、原子理论、航天理论、双螺旋模型……没有一项是美国做出的。而从基础科学经费数据来看,世界公认的超级大国美国对于基础科学的投入在发达国家中是最少的。长期以来中国在基础科学上的投入,其实比美国还要少,这并非坏事。对于基础科学,我们应该保持研究的延续性和适度的投入,但没有必要投入过多资源。

重中之重是发挥技术的实践作用,

加大技术转移

现今我们面临的“卡脖子”问题都是技术,不涉及基础科学,比如光刻机、芯片,这些都是应用技术;其次,当考虑基础科学的时候,必须注意非常重要的一点:基础科学从来都是全人类的共同财产,搞出来之后谁都可以拿去应用。第一流的基础科学成就没有一个有专利,所有的专利都在具体技术上,所以我们实现科技自立自强关键在于专利技术的应用。欧洲发达国家享受了很长时间的优裕生活,他们愿意在基础科学上多投入,我们当然乐见其成,但这不意味着我们现在就需要和他们“对标”。

科学与技术两个平行系统?美国真的重视基础科学么?科技将如何画图景见真章

欢迎收看安泰视界[28]

新审视·为何人们会坚信美国重视基础科学?

时间

2022年7月28日(周四)

19:00-20:30

活动形式

在线直播

主讲人

江晓原

上海交通大学讲席教授

科学史与科学文化研究院首任院长

关于安泰视界

纵横交错,知行合一,安泰视界的第五季和第六季,分别着眼于大市场、新科技:大市场将如何促发展新格局,新科技如何打开产业新图景。如今疫情下的经济形势不容乐观,如何在市场变化的变量中寻找确定性是各行各界都在发力探索的重要课题。

来源:上海交通大学中银科技金融学院

责任编辑:王琪

审核:徐静

编辑:凌墨

(本文转载自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 ,如有侵权请电话联系13810995524)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MBAChina立场。采编部邮箱:news@mbachina.com,欢迎交流与合作。

收藏
订阅

备考交流

免费领取价值5000元MBA备考学习包(含近8年真题) 购买管理类联考MBA/MPAcc/MEM/MPA大纲配套新教材

扫码关注我们

  • 获取报考资讯
  • 了解院校活动
  • 学习备考干货
  • 研究上岸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