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授风采 | 郭振游:成功事业与平衡人生

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
2017-10-11 00:00 浏览量: 3450

郭振游,交大安泰EMBA《国际商务》课程教授,为美国南卡罗莱纳大学国际商务系教授、商学院杰出院士。出生香港,获香港中文大学社会科学学士及硕士学位。1981年到美国德州大学攻读国际商务博士课程。自1984年毕业后,在美国南卡罗莱纳大学国际商务系任教至今。郭博士教授本科﹑硕士和博士班课程,专攻国际金融财务,曾获多项教学优异奖。1998年,郭博士获美国南卡罗莱纳州州长颁发的「最杰出国际专业人士」奖。学术研究范围包括国际财务﹑国际商务教育﹑远东商务管理等,曾在多种国际学术期刊发表研究文章,且名列在《国际商务研究期刊》发表文章众多之学者行列。

2017年8月,郭振游教授履新“国际商务学会”会长。国际商务学会(TheAcademyofInternationalBusiness)是全球首要的国际商务学科学术组织。祝贺郭教授!

安泰EMBA校友杂志《同窗》曾于2014年专访郭振游教授,请他分享了学术研究、经济环境预测和个人生活等方面的见解,现摘取如下,以飨读者:

《同窗》:首先,请您简单分享一下自己的学术经历与研究领域。

郭振游:我在香港中文大学读的本科和研究生,主修社会学,副修哲学,博士学位去美国德州大学专攻国际商务。当时希望对人的行动和行为有一个概观,所以想学一些国际化、比较实用的理论。国际商务是一个很宽的领域,我的专才是国际金融。因为涉猎了社会学、哲学、政治学、心理学、文学等等,希望对人有一个全盘的了解后开始实用,对中国的现代化发展作出贡献,这是我当时的理想。

博士学位专攻国际金融,因为此前的教育背景,我特别借用其它领域去做研究,也很注重跨领域研究。跨文化怎样影响国际金融,国家的金融机构是怎样的,这些方面现在做得很不错。其实要解释原因,除了一些传统因素,把文化放进去会有很大的解释能力。文化是一个很抽象的因子。霍夫斯泰是一个在IBM工作的欧洲心理学家,他发现可以用四大文化领域去看待差异,一是个体主义和集体主义;二是权利距离,即上下级的距离;三是不确定性规避,即愿不愿意冒风险;四是男性和女性文化。所以我用这四个变数,放在人寿保险里面,收集了全世界的人寿保险比例,加入国家收入情况、社保制度等因素,再加上文化。在四块里最强的是集体主义和个体主义,个体主义买人寿保险较多,集体主义较少。

《同窗》:您对于全球及中国国际商务形式及现状有哪些看法呢?中国的特殊性在哪里?

郭振游:哈佛著名教授波特说国与国之间有三大块经济竞争,第一块用廉价生产元素来竞争;第二块用投资来竞争;第三块用创新来竞争。欧美占了后两块,创新很多。中国目前处于第一块,优点是有很多公司投资和就业机会,缺点是吃老本、利薄,造成环境污染、矿物流失方面的问题。现在的领导层非常英明,看到了这一点,不可长此以往,于是鼓励公司走出去,投资出去。但跨国很困难,要经过文化障碍、经济水平差距等。企业要走出去,语言和沟通非常重要。

通过走出去明白自己的弱点,通过收购投资吸收优势从而扩大,全球视野很重要,这是中国非常重要的一条路。我们有三个走,不仅要“走出去”;还要“走进去”,踏踏实实扎根;“走上去”,从底层慢慢往上爬,走出品牌。中国走出去和欧美不同,欧美在创新投资方面有先行优势,中国是后进者,策略不同。在一个市场范围里,别人疏忽的就打进去,打进去就要比人家做得好、做得精。投资在两个方面非常重要,一是稳固地盘,一定要有创新,有专利,从自己的地盘继续往上走,针对竞争优势的领域去研发。

现在中国走出去有两大障碍,一是“中国制造”代表廉价商品。欧美市场不看价格,而看价值。所以中国要做广告,打品牌,开始慢慢转型,这对整个国家形象会有所改变。中国制造现在是走出去阶段,走进去要在各国有子公司,经营管理要本地化,就是金融国际化、人才国际化,就是生根。企业走出去,语言很重要,还要打开眼界。新一代慢慢上来,管理观念会比较全球化,帮助以后的品质提升。另一个障碍是政治体系,很多出口商品会加反倾销税,中国产品现在面临这个情况。所以一个是品质方面,一个和政体挂钩。

《同窗》:您一直在全球各地讲学,作为EMBA课程教授,在您看来交大EMBA最大的特色在哪里?在全球化视野的培养中需要关注哪些方面呢?

郭振游:交大有敏锐的市场感觉,EMBA有完整的团队,比较愿意接受新事务,努力做得更好,系统地、主动地、有计划地、不断地去做,这是一种很好的精神。另一方面,交大品牌加上主动性,虽然高校竞争激烈,但生源很不错。我教书更希望用生动的方法挑起学生兴趣,开拓眼界,直接对他们产生帮助,将我的所学和经验应用到中国,帮助中国慢慢提升,这是我的目标。

我的教学互动性很强,喜欢问问题。在高等学府学习不仅是知识的传递,还是思想的训练,因为内容本身可以改,要以不变应万变。所以我需要训练他们的敏锐能力、反应能力。在教学里面可以明白,不是填鸭式的传授知识,互动和启发的作用会更大。而且我用很多媒体,比如电影、游戏、录像、案例,要全身心投入进去,这是我们的目标。我的研究很多时候与授课有关,不但教授书本上的知识,而且很多是自己的、第一手的信息。只有自己研究的深了,理解的透了,才会有说服力,而且是最前沿的。同时,我也会和学生交流互动,教学相长,互相激励,从而修正自己的理论。

交大安泰EMBA以“全球化视野、战略性思维、卓越领导力、社会责任感”作为学员培养目标,全球化视野很重要,国际商务必修课、国际模块等安排都很好,可以让学员开眼界,从比较里面了解自己的特点是什么。在欧洲语言是优势,他们会和中国一些语言好的学校学生做一些项目,互相协调,最重要是交流本身,语言表达这个环节很重要,可以在研究生或本科生里推行,但在EMBA比较困难,因为语言问题。如果大家好好学习,我们的时间投资才有意义,所以我的要求蛮高。一方面对学生严谨,一方面对自己的教学成果严谨。有的学生很愿意学习交流,因此我从他们身上学到了很多,他们一讲我就通了,不断更新理论,也可以教美国学生,我就是一个桥梁作用。

《同窗》:能和我们简单谈谈您工作之余的生活吗?

郭振游:我很忙,但很注重平衡生活,在教学方面、心灵方面、体格方面很注重平衡。每天会坚持锻炼,跑步半小时。当出一身汗时,压力就释放了,可以放松一下。我是一名基督徒,会很早起床看《圣经》,这是心灵的平衡。饮食比较简单,生活比较俭朴,希望身体可以熬久一点,服务人群更久一点。

平衡还包括家庭。我很注重家庭生活,特别注重质方面的交流。我出差很多,要去很多国家,回到家里是要补的。我儿子现在17岁,“收买”他常常是带他吃东西。我们家很喜欢吃日料,因为清淡。每年7月我都会在母校香港中文大学教书,一家人都会过来住,一边教书,一边探望家人,儿子也可以学一些中文,这是很理想的情况。我家全是基督徒,晚上我会和太太、儿子围在一起,翻开《圣经》分享一下,平等交流,引导他形成一个比较正确的生活态度,所以他虽生长在美国,却少有一些美国的青少年问题。

谈到信仰,中学时我患了神经衰弱症,当很困苦时,就去教堂跪下来,问为什么要受苦,需要神来拯救,希望神给我力量去过正常生活。当时很喜欢中国历史,看到近两百年里中国受了很多苦,就希望学一些知识对中国有帮助。一旦有了这个生活抱负就不是为自己而活,而是为更大的理想去活,这样生命才有意义。于是我很勤劳、有目标地读书,希望将最前沿的知识教给学生,真正做一些实际努力帮助同胞,这是我的抱负。在这条道路上一步一步地走,神也很奇妙,为我开路,现在不但在美国,我在全世界讲学。所以我来交大教书,是这个抱负的延伸,希望帮助中国很平衡、很健康地发展,提高技能。而且引导我的孩子,也给他一个正确的方向、有抱负的人生。

同样,企业家要有社会责任,要注重家庭,不要只是赚钱。一个平衡的生活,一方面有所成就,对社会、对人类有贡献,创造出价值;一方面让周围人都得到幸福,这是我提倡的。而且人要谦卑,人人都有价值,你不比别人高,只需帮助就好。我的最后一课,有空就给学生一些临别赠言,鼓励他们过一个“成功事业与平衡人生”。

编辑:

(本文转载自 ,如有侵权请电话联系13810995524)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MBAChina立场。采编部邮箱:news@mbachina.com,欢迎交流与合作。

收藏
订阅

备考交流

免费领取价值5000元MBA备考学习包(含近8年真题) 购买管理类联考MBA/MPAcc/MEM/MPA大纲配套新教材

扫码关注我们

  • 获取报考资讯
  • 了解院校活动
  • 学习备考干货
  • 研究上岸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