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校园小透明到“完美”教授,川大袁泉:“把该做的事做好”

四川大学商学院
2018-12-06 15:23 浏览量: 3670

袁泉,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学院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修复学系主任。

如果你初次见他,你很可能会因为他灿烂的笑容和一口白牙而对他印象深刻。

熟悉他的同事、学生在向大川介绍他时,几乎都提到了一个词:“完美”!

荣誉加身的学术男神

翻开袁泉的简历,上面长长的篇幅罗列着他的各种头衔、奖项和科研成果

袁泉教授致力于牙种植体骨结合调控机制与转化的前沿研究——利用基因修饰动物模型,干细胞体内追踪以及临床试验等手段,研究表观调控、全身因素和新型药物在种植体骨结合中的关键作用,以提高临床治疗的长期效果。

因研究工作的创新性,袁泉先后入选“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青年学者,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荣获过四川省青年科技奖、四川省卫计委学术技术带头人等多项荣誉。

从2007年博士二年级发表第一篇论文开始,袁泉至今已经以第一或者通讯作者身份发表了41篇SCI论文。这些论文发表在Nat Commun,EMBO J, PNAS, Plos Genet, JBMR和Bone等国际知名学术期刊。

他的研究成果也在国内外得到广泛认可,获得过哈佛大学牙学院Dean’s Award、国际牙种植学会(ITI)研究资助,美国骨与矿物研究学会(ASBMR)Young Investigator Award、以及2012年IADR中国区青年学者一等奖、国际牙科学会(IADR)2013青年学者奖等学术表彰。

面对这些成就,袁泉很谦虚:“41篇SCI,就数量上来说在我们领域并不算多。近些年来我获得了一些荣誉,但我个人并没有刻意地去追求过什么。可能,很多事情都是顺理成章的吧。”

“顺理成章”地读完博士后

袁泉高考后进入川大华西口腔医学院开始本硕七年制的学习。硕士毕业时,他其实已有非常不错的工作机会可以选择,“当时对于是读博还是工作,并不坚定。”袁泉在毕业的十字路口不断犹豫。

后来,是导师的一句话让他下定了决心,选择了继续深造,“导师当时跟我说要‘志存高远’。”袁泉说,这句话对他影响至今,“现在我也常对学生说这句话。”

博士二年级时,教育部启动了公派研究生留学项目。“是很好的机会,国家出生活费。”袁泉回忆。因为是首批项目,留给大家联系国外导师的时间非常紧张,很多人都选择了放弃。但袁泉却一路快马加鞭,迅速准备好了材料、找好了国外的导师。“去日本是一次机遇,我抓住了。”袁泉说。

出国后的袁泉获得了很好的研究条件和资源,学习生涯顺利开展。袁泉在日本的导师非常欣赏他,愿意每月给他支付3万多人民币薪资,希望他可以继续留在日本做博士后。但是,此时的袁泉已经有了新的追求。

这个追求萌发于他在日本同学家的一次聚餐。聚餐中,朋友的父亲——一名知名的口腔正畸医生告诉袁泉:“最好的技术在美国!”经过进步一了解、思考后,袁泉下定了决心:去美国!

回国后,袁泉开始着手申请去美国读博士后。“这个过程其实挺困难,我已经公费去过日本了,不能再申请国家的资助,需要由国外导师全额提供经费。这对于一个没有太多研究背景的临床医生来说是很困难的,也没有想到哈佛真的会要我。”能通过申请,袁泉自觉其中很大因素在于他有过日本留学经历,也发表过两三篇文章。

在袁泉看来,“平台很重要,人就是从一个平台到一个更高的平台,一步一步往上走的。”

博士后还不是袁泉的终点。从哈佛学成归国后,袁泉面对的是所在专业的高速发展和随之而来高水平收入。但是,他再次做出选择:放弃这一切,重新出国,到美国做访问学者。

出国后的袁泉在洛杉矶维持着简单的生活,但他说:“我一点也不后悔这个决定,因为这次出国之前的我只能算入门,有了这次出国经历之后,我的层次水平有了很大的提升,我才感觉自己有能力、有想法,能够去带领一个课题组。”

好医生,好学者,也是好老师

学成归来,袁泉有了医生、老师、学者三重身份。对于这些身份,袁泉并没有侧重:“做好一个医生是最基本的,但是不够。在华西口腔这样一个平台下,一个优秀的人,要有过硬的临床技术、也要把本领传授给学生、同时还要推动整个学科的发展,三个方面都做好了才能算优秀。”话毕,言语坚定的袁泉展开笑容:“我还在朝优秀的方向努力。”

不断努力的袁泉深得病人和学生的喜爱。有病人在互联网医疗平台上评价袁泉:“技术精湛,态度又好。”学生们更是对袁泉赞不绝口,“科研能力强,人品衣品好。学院很多女生都叫他男神,羡慕我们是他的学生。”

袁泉的学生段晓波告诉记者,袁泉指导学生修改文章,会细致到标点符号都不放过的程度。“你能想象一个博导穿着实验服,在实验室跟大家坐一起,教大家如何抓老鼠、打麻药、甚至调节pH吗?”

袁泉指导的第一个研究生张士文在回忆袁泉的文章中写到:“六年前有幸成为袁泉的学生,是我一生中最感动和骄傲的事。”

当然,随和的袁泉也会有“凶”学生的时候。段晓波告诉记者,袁泉虽然很少生气,但在学生做事没有思考和计划的时候,他就会变得很严肃,“他会说‘应该一开始就把计划做好!不要让病人白跑!’”

袁泉表示,自己最希望教给学生的是思维方式。“我最怕他们只学到技术——老师这样做我就这样做。我希望他们能有自己的想法,能保持自我学习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心态平和,但有所准备

出人意料的是,如此优秀的袁泉,在进入大学初期其实是个“小透明”。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不需要老师操心,也几乎没有出现在老师眼里。”

在七年的学习中,前几年,袁泉的学习成绩排名班上六七名。“这并不是一个优秀的成绩,因为全班就20个人。”袁泉说,并且他把这一状况归结于自己还不够努力,“当时我可能比较贪玩,也没有明确的目标,就花了百分之七八十的时间在学习。”

转变来自于在大三的暑假。那时,袁泉看到了一篇文章,尽管现在他已经不记得文章的名称了,但这篇文章让他思考良久,燃起了新的希望,“我希望自己在毕业时递出去的简历可以漂亮一些

于是,大四一开始,袁泉就申请当了班长。“当四年班长是我大学最骄傲的一件事。因为班长本来是每年一换的,我当上后就没有换过了,这让我觉得算同学对我是认可的。” 袁泉一边回忆一边笑了起来。

学习上,袁泉也开始全力以赴,成绩一跃成为了全班第一。对于学习的进步,袁泉说,“我当时就是想明白了,把该做的事情做好。其他的,就顺其自然。”

如今,袁泉已从学生成长为了教授,回顾一路走来的历程,他把自己的成长经验概括成八个字:“适应、认真、坚持、准备”

“做事时心态要随和,认真做好,不用过多地去看重结果。但在硬指标上要有准备,机会来了才能把握住。像当时去日本,成绩就不能太差,雅思或者托福的成绩也要有。学习并不是短期一定要达到什么目标,而是在硬实力上要能拿出东西。”袁泉觉得自己一路走来都很顺利,他很感恩导师、学院领导等许多为他提供过支持和帮助的人。

说起现在繁忙的工作、生活状态,袁泉笑了起来,露出洁白整齐的牙:“现在的忙是社会发展需要经历的一个阶段,幸福是奋斗来的。大家都很忙、很努力,我们都需要去适应它。相信未来会越来越美好。”不过袁泉坦言他也有想偷懒的时候,“这个时候,我会和家人待在一起,看看电视剧,打打游戏。”

|| 推荐阅读 ||

在川大做笔记,你是哪一派?

探秘 | 四川大学图书馆,到处都是知识点!

川大2019年博士招生报名开始啦!你想知道的都在这里

大川

采写 | 雷思远

图片 | 受访者提供

编辑 | 雷思远

责编 | 曹丹

编辑:

(本文转载自 ,如有侵权请电话联系13810995524)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MBAChina立场。采编部邮箱:news@mbachina.com,欢迎交流与合作。

收藏
订阅

备考交流

免费领取价值5000元MBA备考学习包(含近8年真题) 购买管理类联考MBA/MPAcc/MEM/MPA大纲配套新教材

扫码关注我们

  • 获取报考资讯
  • 了解院校活动
  • 学习备考干货
  • 研究上岸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