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货|平安集团副首席风险官杨峻:风险管理是一门技术,更是一门艺术

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
2018-12-10 17:27 浏览量: 5950

近期,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举办了【SAIF Banker】金融实践讲座之金融与科技系列第三讲—科技赋能金融发展。活动现场,平安集团副首席风险官杨峻先生就该话题做了精彩的报告,他阐述了金融与科技融合的最终目标,并且介绍了平安集团在风险管理领域运用Fintech技术所取得了一些进展。

近年来,传统金融业在经济新常态、监管*策的双重挑战下,面临着盈利空间缩窄、风险成本上升、市场竞争激烈等诸多挑战。金融与科技的深度融合,是新时代下金融发展的主要趋势。不论金融机构互联网化还是互联网企业加载金融服务,其业务的本质都是金融与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技术的融合与发展。

新金融的“三变”与“三不变”

金融追求保守稳健,因为金融与风险如影随形,且风险常常是看不见、摸不着,并且是滞后的;互联网则崇尚开放高效,快速迭代,因为“快鱼吃慢鱼”。两者迥然相异的属性和基因使得融合过程注定是艰难的,其融合的过程不仅仅是金融简单地加载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技术,更是互联网逻辑与金融逻辑找到契合、互联网精神与金融精神相互激发、两者取长补短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传统金融的部分观念要更新,互联网的部分逻辑也要有所让步,我将之归纳为新金融的“三不变”与“三变”:

先说“三不变”: 一是服务实体经济的宗旨不变。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实体经济是金融业务的本源。不论是传统金融还是新金融,脱离实体经济的发展均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二是风险管理的核心不变。不管是互联网企业涉足金融业务,还是传统金融实现“互联网+”, 其履行一定金融职能的本质未变,风险管理仍是企业经营成败之本。在面对金融业务时,互联网“一味求快,快速迭代”的思维未必成立,还是要坚持金融“以风险管理为核心”的理念,让风险管理贯穿业务流程和产品生命线的始终。三是金融业务的强监管不变。金融业是一个与钱打交道的行业,对经营机构和从业者道德底线要求极高。在面临巨额利益时,人性往往难以通过考验,因此一定要对所有的金融活动实施强力有效监管。

新金融的“三变”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一是理念由“以产品为中心”向“以客户为中心”转变。当前,虽然传统金融机构都在谈要“以客户为中心”,但停留在口号上的居多,落到实处的为之甚少。以商业银行为例,当前对业务人员的考核体系仍然多是从存款、*、贸易融资、信用卡等产品维度出发,从客户维度出发的考核指标较少。这会造成业务人员为了完成业绩,极力向客户推销其不一定需要或适合的产品,使“以客户为中心”沦为空谈。新金融应将互联网思维中“注重客户极致体验”的服务理念发扬光大,确保产品开发、流程设计、绩效考核等方面都围绕客户的需求来进行。比如在绩效考核设计中引入客户满意度、客户转换率、客户活跃度等与客户相关的指标,引导机构经营重心真正向“以客户为中心”倾斜,从而在激烈的同业竞争中有效提升客户粘性,打造更为坚实的客户基础。

二是路径由“资本驱动”向“技术驱动”转变。传统金融习惯于重资本运营,而新技术的运用可降低金融运营成本,减轻业务拓展对资本投入的依赖:比如,新技术使金融服务渠道突破了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金融机构不用再完全依靠物理网点增加来实现业务扩张;再如,在风控、支付、结算、营销、客服等多个领域,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不但可帮助金融机构节约大量人力成本,而且还能提升管控效率,降低风险成本。

三是客群由“中高端客群”向“长尾客群”转变。与传统金融相比,互联网金融的优势在于利用新技术降低金融的运行成本,触达之前传统金融无法触及的客群。其与传统金融是相互补充的关系,应与传统金融错位竞争,以长尾客群为主要服务对象。

当前互金行业出现的种种乱象,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没有坚持“三不变”造成的。真正的金融科技,应以“三不变”为根基,以“三变”为差异化竞争优势,在坚守金融逻辑的同时,着力解决当前传统金融的痛点。最终达成金融与科技融合的四个目标:提升金融运行效率、降低金融运行成本、提高金融服务半径和提升金融服务体验。

金融科技在中国的发展现状

目前,金融科技领域存在两大阵营,传统金融机构与新型互联网企业。大部分传统金融机构都在拼命互联网化,并与BATJ达成诸多战略合作,比如中国银行与京东签约、工商银行与百度签约……在流量为王、场景为王的时代,谁拥有流量,谁拥有场景,谁就拥有了掌控权。当前传统金融机构反而成为了各大门户的中后台。比如,人们现在消费往往刷支付宝或者微信,背后绑定的是某一家银行的信用卡,银行连品牌也不再露面。但互联网企业提供场景和流量,传统金融机构提供产品,这种合作模式能走多远,仍需观察。

还有一些传统金融机构,比如平安集团和招商银行,它们没有走“傍大款”的路,而是着力于自建场景和生态。目前平安集团已从“金融+科技”战略向“金融+生态”迈进,深耕“金融服务、医疗健康、汽车服务、房产金融、城市服务”五大生态圈,以科技带动金融,以生态反哺金融。要知道,BATJ的厉害之处正是在于场景和生态,“傍大款”模式只能让传统金融机构成为“寄生虫”,始终处于弱势的一方。

然而,自建生态并非易事,尤其是要实现Tech和Fin的结合,需投入巨额的研发费用,这非常考验企业家的胆略与眼光比如平安集团每年将营业收入的1%投入于科研,近十年来累计投入高达500多亿元。目前在金融科技方面的专利申请数高达1400多项, 拥有大陆金融机构中规模领先的大数据平台,区块链、云技术、AI 等多项成果取得了全球领先地位。如何将这些科研成果落地,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生产力,我们一直在不断摸索。

Fintech在风险管理中的应用

有人认为,风险管理在金融机构中只用承担防守职责,相当于“守门员”或者“后卫”角色。我并不是很赞同。踢过足球的都知道,球场上视野最好的就是守门员和后卫,如果他们助攻能力强,将对整个球队的胜负起到决定作用。

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要解决三大痛点第一,信息不对称公司与交易对手之间、公司内部、集团与子公司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是各类风险的主要根源;第二,效率低下严格的风控流程与稍瞬即逝的市场机会存在矛盾;第三,成本过高部分风控措施或方法效果虽好,但因成本过高无法采用。因为当风控成本超过业务所带来的收入时,这笔业务也就失去了承做的意义。

新技术在风控领域的运用,在一定程度上消弭了信息不对称,降低了风控成本,缩短了流程时耗,且可以提升风险决策的精准度,最终有利于金融机构形成差异化的风控优势。

以平安集团为例,平安在做合格投资者识别过程中,建立了大数据模型,让机器进行学习,对客户的诸多特征进行抓取、精准识别,然后据此判定客户是否属于合格投资者,从而对其销售一些特定的产品。从大数据模型中平安也发现了一些有趣的现象:比如,满足收入条件的男性投资者比例较高,而满足金融资产条件的女性投资者占据多数,可见国内以家庭为单位的理财主导权多由女性掌控;再如,高收入阶层主要集中在北上广深,但是能将收入积累成金融资产的群体,北上广深与二线城市相比优势并不明显,可见北上广深高企的房价对金融投资存在挤出效应;又如,金融资产越高的客户,追求资产的安全性、追求稳健理财的占比反而越高,风险承受力表现明显弱于收入达标的客群。

针对个人财富管理业务,可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开发线上智能交互机器人,与线下服务形成互补。在与客户交流的过程中,智能交互机器人可精准捕捉客户的意向、情绪、行为等特征,实现对客户特征标签库的动态管理。在提升客户体验的同时,从更深层次挖掘客户潜在投资需求。针对个人*业务,客户自己可在线上直接申请、上传资料,审贷专员通过App进行视频调查,运用人脸识别、声纹识别及时,确认客户身份,并通过微表情技术识别客户的面部表情,进而对其诚信度做出精准判断,然后实现快速放款。

不仅如此,新技术在对公业务方面也大有可为:未来分析师的岗位可能被AI机器人所取代,尤其是读报表这类相对简单的数据分析、数据挖掘工作,更是AI机器人所擅长的。我们还可利用互联网、大数据、AI等技术建立智能预警监控体系。由系统自动实时抓取外部信息,及时获得关注对象的行业、舆情、诉讼、招聘等多个不同维度的信息, 并对监控对象进行上下游全产业链监控,从而提升风险预警精度。

当然,一些复杂的风控决策仍需要专家参与。风险管理是一门技术,更是一门艺术。什么时间哪类业务要不要做,怎样做,有太多的环节需要人工进行判断,现实的复杂性导致AI机器人难以穷尽所有需要考量的因素,因此它在未来很长时间内,仅能承担辅助决策的角色。

科技本身是冰冷的,而我们的生活是有温度的,以智能投顾为例,目前还很难做到精准选股,这是因为金融并非纯粹的自然科学,它们会受到诸多社会事件的叠加影响。如何结合真实的社会需求创造出更多的价值,Fintech任重道远,大有可为。

最后,杨峻送给大家一句话:一面成熟,一面天真。这也是他第一本书的名字。“做人要成熟,但仍要保持内心的天真,知世故而不世故,做一个简单快乐的人。这种天真是历尽世事后的天真,一种更高阶的天真!”杨峻表示。

编辑:

(本文转载自 ,如有侵权请电话联系13810995524)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MBAChina立场。采编部邮箱:news@mbachina.com,欢迎交流与合作。

收藏
订阅

备考交流

免费领取价值5000元MBA备考学习包(含近8年真题) 购买管理类联考MBA/MPAcc/MEM/MPA大纲配套新教材

扫码关注我们

  • 获取报考资讯
  • 了解院校活动
  • 学习备考干货
  • 研究上岸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