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高金MBA陈欣:A股“任性”停牌 投资者如何规避风险?

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
2018-07-24 09:09 浏览量: 5414

MBAChina网讯】“A股虽然已经成功冲关MSCI,但是“任性”停牌的现象依然存在。停牌是否已经成为上市公司规避风险的“避风港”,对投资者来说又意味着什么?”

网易研究局近期采访了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SAIF/高金)会计学教授陈欣。

来源| 网易研究局

A股有很多上市公司停牌时间很长,有的甚至达到了一两年之久,这种现象正常吗?

陈欣:正不正常关键要看它是以什么理由停牌。对A股来说,可能很多公司停牌的目的实际上是为了市值管理,有的是为了锁定重组的基准价格,有的是为了避免股价进一步下跌。

上市公司长时间停牌、任性停牌,会对资本市场和投资者造成哪些影响?投资者如何规避风险?

陈欣:它会损害流动性,上市公司有了负面消息,投资者想卖股票卖不出去,肯定对机构投资者和小投资者还是有损害的。

投资者应该避免买这种短期可能业绩不是很好,但是市值又偏高的公司股票,因为这样的公司背后可能控股股东市值管理的运作很多,那么在去杠杆的金融市场背景下就容易被套住。

上市公司停牌之前,通常会股价突然暴跌或面临重大负面消息冲击,然后可能会筹划重大事项或进行重大资产重组,像是为了摆脱某种危机而停牌,怎么看这种现象?

陈欣:这种现象是很普遍的,比如在2015年股灾期间,当时有千股停牌,实际上就是这种现象的一个典型反映。上市公司停牌的相关决策,包括是否停牌和停牌时间的长度,实际上是和它短期避免股价暴跌的市值管理动机密切相关,比如公司的控制权属性、大股东持股比例、公司规模、质押率、前一段时间的股价跌幅等等。

为什么美股、港股等资本市场的“任性”停牌比较少见?

陈欣:这比较复杂,涉及到背后的法律制度的问题和交易规则、监管规则的问题。只能说这是中国的一种规则,上市公司正好利用这种规则来规避一些风险。国外成熟市场对上市公司停牌监管较为严格,上市公司难以长时间停牌。

停牌通常是因为重大事项,是否应该在重大事项的认定上制定更明确的规则,以防止重大事项停牌成为一个规避风险的“避风港”?

陈欣:2016年5月,沪深交易所发布了新的停复牌规则,对规范上市公司相关行为已经进行了较大努力。比如,新规要求筹划重大资产重组的,停牌时间原则上不超过3个月,连续筹划重组的,停牌最长不超过5个月。但在实施的过程中,效果不是很好,有不少公司以交易复杂等原因在重大资产重组停牌期满后得以申请继续停牌。如深深房A自2016年9月停牌以来至今已接近两年尚未复牌。

这是由整个监管体制决定的,因为我们的监管体制还是以行政干预为主导的监管体制,而规则又给行政决策留下了较大的判断空间。在这种情况下,上市公司的停牌理由成不成立,要依赖行政来做判断,是很难做的。因为上市公司可以找各种各样的理由,有比较大的空间。如果要改革这个问题,不能仅限于停牌的问题来改,可能涉及到背后一系列的很多改革。

编辑:

(本文转载自上高金MBA ,如有侵权请电话联系13810995524)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MBAChina立场。采编部邮箱:news@mbachina.com,欢迎交流与合作。

收藏
订阅

备考交流

免费领取价值5000元MBA备考学习包(含近8年真题) 购买管理类联考MBA/MPAcc/MEM/MPA大纲配套新教材

扫码关注我们

  • 获取报考资讯
  • 了解院校活动
  • 学习备考干货
  • 研究上岸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