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优秀教材 |《财政学》:深耕财苑留青史,初心不改传薪火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
2022-03-10 19:40 浏览量: 3408

——写在前面

歌德说过:“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在“好书”这个范畴里,好的教材对一个人的思想发展和成熟所起的启蒙及教化作用无疑更为突出,其表现形式也更为独特。在此过程中,教材作者作为引领读者与学养深厚的前辈对话并力求渐入佳境的人,所处的位置尤为重要。财政金融学院的陈共教授就是这样一位中国财经高等教育界著名的“领路人”,他主编的《财政学》教材初版与读者见面的时间已逾三十载,于2021年获首届“全国优秀教材(高等教育类)”一等奖。

教材内容简介

《财政学》按财政的运行过程和各财政范畴之间的逻辑关系安排教材体系,系统全面,循序渐进,接近实际生活。基本体系和内容是:序言—基本理论—国家预算—财政支出—财政收入(含税收)—中央财政与地方财政的关系—国债—财政平衡和财政政策—开放经济下的财政问题。

该教材根据应用经济学的要求,常改常新,及时反映全面深化改革的进程,及时吸纳和反映中国国内外前沿研究成果。通过修改,及时贯彻党中央关于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新发展,及时落实不同时期、不同发展阶段党的战略部署和措施,及时反映全面深化改革的进程,及时吸纳和反映当今中外最新的研究成果。

教材建设历程

不辞辛劳与时俱进,版本演进历久弥新

教材是一个学科发展的生命源泉,没有好的教材就无法实现教书育人的责任,也无法指引学术研究的方向。在新中国几次历史发展的关键时期,陈共先生都拿出具有全面性、系统性、科学性和专业性的《财政学》教材,为国内财政学界所普遍采用。

新中国成立后很长一段时间,我国财政教学受苏联影响较深,与中国财政实践有较大偏离。在这种情况下,陈共先生在1954年和1964年先后主编了《工业企业经济活动分析》和《财政学(初稿)》,这两本书都是新中国财政学科最早公开出版的一批高校教材,是财政学教材的开山之作,受到那个时代学界的广泛欢迎和使用。

陈共先生参与了黄达主编的《社会主义财政金融问题》(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1981年)一书,该书包括货币、资金、财政、金融和综合平衡等五篇,由黄达、陈共、侯梦蟾、周升业和韩英杰分别执笔,最后由黄达统稿。该书是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通过总结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实践来探讨客观规律性问题,是把财政、金融、财务等学科作为一个整体,从整个国民经济的高度,从各个有关范畴的相互联系之中把握问题。该书的出版引起经济学界的轰动,受到经济学家们的高度评价,荣获1988年国家级优秀教材奖。

进入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时期后,为满足财政专业教学需要,1985年陈共先生主编了《财政学教程》一书,该书获1988年国家教委优秀教材一等奖,被誉为“一部别具特色的社会主义财政学教材”,被国内众多知名高校经管院系广泛使用。1990年,陈共先生受国家教委委托,主编出版了财经类专业核心课《财政学》教材。1998年,《财政学》改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发行,并成为“教育部经济管理类核心课程教材”“普通高等教育精品教材”“国家级精品课程教材”。之后,陈共先生多次修订教材,与时俱进,常改常新。据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统计,该教材重印54次,累计印量231.4万册,发行量在同类教材中遥遥领先,被安徽财经大学、北华大学、北京科技大学、福州大学、复旦大学、广东财经大学、贵州大学、海南大学、河北经贸大学、湖南大学、河南大学、江苏大学、兰州交通大学、辽宁大学、内蒙古大学等数百所高校选做教材。2021年,《财政学》荣获首届“全国优秀教材(高等教育类)”一等奖。多年来,已有无数学子从捧读这本《财政学》开始,踏入财经科学殿堂,逐步成长为在财经理论及实务界卓有建树的人才。这本教材经过数次修订,至今依然是广大学生不可或缺的财经理论知识读本。

坚定立场兼收并蓄,继承发展不拘一格

陈共先生主编的《财政学》教材特点是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借鉴西方财政学,从中国实际出发,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用唯物辩证法对一些基本财政问题进行分析,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财政学。他自己也讲,否定过去的一切,不问中国的现实,简单照搬西方财政学,这不是科学的治学方法,也不是中国财政学的出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借鉴西方而不迷信西方,走中国的道路,创建有中国特色的财政学,陈共先生为后来者探索了一个正确方向。

2020年,陈共先生将《财政学》更新至第十版,那年他已是94岁高龄。即便如此,陈共先生仍在关注着我国前沿经济问题与财政学领域的发展动态,嘱托后辈学者“把中国的《财政学》写好”,鼓励年轻学者写出精神、胆量与担当。牢记使命,紧跟前沿,迎难而上,兼容并蓄,陈共先生治学精神从年轻到年老,似乎没有发生任何改变,也这是他主编的教材广受欢迎的重要原因。

财政学初稿

“编写过教材的教员才可能真正知道,编写教材是一项艰辛的系统工程,或者用一句普通的话来形容,是一件‘费力不讨好’的事。教材要求全面性、系统性、科学性和专业性,不是一本论文集或一本专著可以代替的。既要遵循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紧密结合中国实际,又要立足国际学术前沿,面向采用教材的众多教员,面向渴求真知的广大学员,心怀一个教员的责任感写出能让社会认可的教材,岂不难哉!应当指出,要编写一本好教材,不是一位主编及其团队所能做到的,在教材编写、推广、使用上要注重体制机制创新。要加强顶层设计,统筹各方面力量协同推进。要实施学科创新工程,搭建学科创新平台,运用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加强学科图书文献、网络、数据库等基础设施和信息化建设,调动学者、学校、出版机构等方面的积极性,各方齐心合力,集腋成裘,才能做好这项工作。我们相信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下,财政学界将不畏艰辛、不辱使命,一定能够为构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财政学作出贡献。我作为财政学界的一员老者,殷切期望财政学界的诸多青年精英深刻体会习近平总书记2020年新年贺词中的金句‘只争朝夕,不负韶华’。”

——摘自2020年陈共为《财政学》第十版撰写的序言《构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财政学》

1985年到2020年,陈共教授主编的十版《财政学》广受欢迎,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代财政学人。

教材主编介绍

一名“光荣而普通的教员”

主编

陈共

陈共(1927.4.8—2021.7.23),辽宁盖州人。经济学家、财政学家、教育家,新中国财政学科的重要奠基人。1947年9月,进入东北大学农学院学习。1948年11月,赴解放区正定华北大学学习。1950年3月,转入中国人民大学工作。1972年11月至1978年8月在北京经济学院工作,任经济研究所所长兼党总支书记。1978年9月中国人民大学复校后,先后任财政系副主任、主任,校党委委员,校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人民大学荣誉一级教授,首届中国财政理论研究终身成就奖获得者。

陈共先生是新中国财政理论的重要奠基者,是新中国财政学主要的教材开拓者,是新中国财政学界的领军人物。他一直自谦:“我这一辈子,说实在的,就是老老实实做个教员。在学术方面也不能说没有点成就,但主要还是个教员。”他就是这样平平实实的一个“教员”,一个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对中国经济学和财政学建设作出重要贡献的“大先生”。

同行评价

本教材立足中国现实,紧跟时代需求,第十版教材总结了十九大以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财政思想成果,逻辑严密,观点独到,认识深刻,与时俱进。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财政学系主任

刘怡

本教材学术性强,高屋建瓴。重视对财政经济体制改革中的重大问题进行认真系统的考察和研究,例如财政赤字、承包制、税利分流、税制改革、分税制改革以及积极财政政策等,学术站位高,立意深远。

——中央财经大学副校长

马海涛

本教材紧扣国情,与时俱进。在结合新时代要求的基础上,注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财政思想的归纳总结。教材界定了财政职能,并精准且详细地分析了财政概念、财政运行、财政体制改革、财政政策等问题,兼容并包,见解独到。

——山东大学经济学院

石绍宾

(本文转载自公众号“中国人民大学教务处”)

相关链接

@喜报 | 财政金融学院多部教材荣获首届全国教材建设奖

点击进入财金留言板,分享你的观点。

编辑:凌墨

(本文转载自 ,如有侵权请电话联系13810995524)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MBAChina立场。采编部邮箱:news@mbachina.com,欢迎交流与合作。

收藏
订阅

备考交流

免费领取价值5000元MBA备考学习包(含近8年真题) 购买管理类联考MBA/MPAcc/MEM/MPA大纲配套新教材

扫码关注我们

  • 获取报考资讯
  • 了解院校活动
  • 学习备考干货
  • 研究上岸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