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水春风皆有情——母亲在亲子教育中的关键作用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
2019-08-13 16:56 浏览量: 2482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教育是影响孩子一生的大事。为人父母,都希望在精神与物质上给予孩子最好的,但是忙碌于职场的家长往往陷入不能兼顾的两难抉择中。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董小英教授,做到了“二者兼得”。作为一名母亲,她坚信家庭教育的力量,在不断摸索学习中,她不仅培养了孩子优秀的性格,更鼓励孩子走出了一条自己的路!

我们该怎样去了解、教育自己的孩子?该怎样与各个时期的孩子进行沟通与引导?......成功家庭教育智慧法则包括言传身教,家庭教育是培养孩子的关键。本次北大光华校友子女夏令营“家长课堂”,董小英教授倾囊分享了她的家庭教育理念和智慧,以期更多家长更新教育观念,汲取教育智慧, 灵心澈悟,即知即行。

01 人生立足于自信

孩子的自信第一个永远是来自于母亲。

母亲怎样做孩子会有自信呢?

首先看母亲在多大程度上接纳孩子的缺点。就是明明看着自己的孩子有一些缺点,还无条件爱他。父母的大爱,就是孩子自信最重要的来源。

第二,孩子早期自信的建立首先源自父母的鼓励。在小朋友的成长历程中,孩子能坐起来了,会爬了,能站起来了,能拿着筷子自己夹菜了......每一步小小的变化都是能力建设的过程,每个变化母亲给予认可,自信就是从这些小事,一点点建立积累出来的。

董教授管这种积累叫心理账户,最先往里存钱的一定都是母亲。长大后这种自信账户满满的孩子,他们是勇于探索未来的人,爱做创新的人,爱冒险的人,爱去创业的人——他们会勇于去做一些没有答案的事情,也就是创新性人才,而不完全在于他人的看法。所以,让孩子勇往直前、能够担当和有所成就,这种信心来自母亲对孩子无条件的接纳和认可。

第三,注重心理安全的培养。所谓心理安全,是指孩子可以与父母坦诚地交流自己的真实想法而不担心受到惩罚。父母需要打造一种宽松的氛围倾听孩子的想法,哪怕是幼稚的想法,这对培养人的诚信是至关重要的。

心理安全有两个层面:一是身体层面,孩子3岁之前,是孩子建立心理安全最重要的时间,3岁以前孩子最好不要和父母分离,从而让孩子终身怀有分离的焦虑。二是心灵层面,母亲要鼓励孩子讲出自己的真实感受和想法,并与之共情,这对培养孩子的自信也非常重要。

第四,提升耐挫能力,培养心理自信。现在,母亲和祖父母给孩子很多保护,但忽略了孩子耐挫能力的培养,而这是优秀人才的重要品质。耐挫能力体现在勇于探索、不怕试错、接纳失败、坦然面对挑战、越挫越勇。培养孩子的耐挫能力可以通过体育运动、各种尝试来锻炼。运动对孩子的品格塑造非常重要,吃苦、耐受、皮实、勇敢,不能让小孩像瓷器一样,经不得摔。孩子的耐挫力会让他终身受益,干什么事情都不会害怕失败,拥有勇气与自信。

02注重原生家庭,处好三个关系

如果仅仅有爱,孩子只是有了安心自信的基础,而想要孩子成长为优秀的人,母亲本身的智慧和能力将引导孩子的未来之路。

董教授认为,作为一个母亲,“三个关系”很重要。

第一,和自己的关系。

要为孩子做“心甘情愿”的牺牲。那种压迫式、抱怨式的付出除了让自己像“怨妇”,也会给孩子带来很大的心理负担,甚至是终身负面的负担。很多母亲把自己成长历程中缺失的东西转移到孩子身上,不顾孩子的自身特点和实际情况提出了各种要求和标准,不仅孩子过的很辛苦,家长也非常累,特别是父母把自己的主观意志强加到孩子身上,对孩子独立人格的培养是不利的。

董教授认为,母亲最重要的是要仔细观察、精心呵护孩子的兴趣、爱好和特点。在各种外部压力面前,象一把伞那样支撑孩子去慢慢寻找自我、寻找内心好奇和渴求的领域,探寻到自己愿意探索追求的道路,哪怕遇到短暂的失败也在所不惜,而不是在成人的不断干涉下被动地去做人生选择。

第二,和其他母亲的关系。

永远有比你更优秀的母亲和孩子,所以“永远不要和别人的孩子攀比”。不攀比就是尊重自己孩子,把孩子当做有尊严的人来对待。不攀比就是无条件接纳。

现在很多母亲的焦虑源自微信群里其他母亲传递的信息,给孩子报各种培训班,学习各种技能,寻找各个老师。但是,每一个母亲都要有自己的主见,根据自己孩子特点进行选择,同时,不要忘了,虽然我们在社会上不断给孩子寻找各种老师,但我们自身,才是孩子最最重要的老师,和孩子一起读书、看博物馆、平等讨论和交流思想,对孩子的成长是最关键的。

第三,和孩子的关系。

母亲能给孩子的首先是空间和时间,有耐心让孩子慢慢长大。成功人士的一个特征是体验工作的“心流”,也就是说对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可以全身心投入,心无旁骛和无所畏惧,在各种挑战和困境面前,都通过自我激励的方式来应对。如果孩子能够在自己喜欢的事情中体验到心流,家长和孩子都会很幸福,如果孩子每天忙着应对各种考试和补习班,是很难发现自己真正的爱好,体验到心流,慢慢寻找到自己终生喜欢的事业。

母亲能给孩子的是视野。先讲个故事。孩子在县城早恋了,母亲知道后对他说:“儿子,你早恋我们不反对,将来你要跟这个姑娘在一起了,就在咱们县城待一辈子;如果你要考上省大学,说不定省里还有好姑娘;万一说不定你考上北京的大学,那北京还有更好的。”这个母亲没有说太多批评和制止的话,但她实际上给孩子一个更宝贵的东西——“视野”。

对于孩子来说,学校、工作岗位能给到的知识很重要,但其实原生家庭提供的价值观、态度、氛围和亲子关系才是更重要的,因为原生家庭在塑造人格、世界观、道德观、心智、思维、情商、视野、判断力方面,发挥着无法替代的作用。中国作为传统文明大国,之前一直很重视文化基因的传承,最近几代人随着社会快速变迁,社会价值观的不断切换, “代际传承”中如何保留中华民族的优质基因和品格,是需要每个父母关注的,父母站位高才能给孩子 “大视野”,孩子从小了解更大格局才会有精彩人生。

原生家庭对小孩情绪发展也非常重要,人的各种情绪在童年是会被唤起的。如果他的童年,家庭是平和的、宁静的、幽默的、乐观的家庭氛围和沟通方式,长大后孩子也会是这样。如果从小家庭中充满着愤怒、恐惧、焦虑的情绪,这种情绪会伴随孩子终身。

因此,母亲的修养、情绪管理、学习能力和为人处世方式对孩子非常重要。母亲是孩子人生的第一个,也是最重要的导师。母亲的焦虑、愤怒、抱怨和失控情绪会传染给孩子,并刻入到他的心智记忆和行为模式中,因此,母亲如何做到情绪管理,接纳孩子的不足和缺点、对孩子的期望实事求是,坦然地应对孩子成长和教育历程中的各个阶段和困难,实际上比给孩子上什么补习班、选择什么学校要更加重要。

03 学会换位思考,掌握沟通方法

想要和孩子很好的沟通,家长首先要理解孩子,对孩子的世界感兴趣。要保持开放的好奇心,他几岁你几岁,积极融入孩子的世界。

特别是在单位当领导的人,回到家要放下面具,放松心情、放下身段,成为孩子的朋友,平等地和孩子交流,了解他们的想法和困扰,用孩子的眼光接纳孩子,从正向和积极的层面解读他们的喜怒哀乐,接纳一些在我们看来不太合理的孩子的行为。

对于母亲来说,自己的角色代表爱的能力、宽容的能力和接纳的能力。一定要以平和、友善、平等的方式和孩子进行交流,不能用家长的思维去控制他,要以朋友的身份去了解他。

母亲特别要鼓励孩子多用自己的用语言表达情感、描述事物、发表看法。特别是对男孩子,他们这方面的能力相对弱于女孩子。

家长要少说话,学会问。

问的问题也要巧妙,一定要问偏中性的问题,不要问今天的饭是不是好吃啊?他说好吃就说不出其他的感受了。

家长要帮助孩子打开“话匣子”,做孩子最忠实的听众。不做太多的判断,只要孩子和家人有话说,孩子就不会出现太大的问题。

家长还要尊重孩子的兴趣。

董教授有一次做讲座后,一位妈妈苦恼地告诉董教授,她想带孩子到北京各处游玩,孩子却非要呆在酒店里看法制节目。她不理解孩子为什么那么爱看那些杀人、犯法之类的事。跟孩子沟通无果,甚至动手打了孩子。

董教授分享了她的建议:我会跟孩子说,那就看节目吧。看完节目我会问,你今天又看了什么案件?警官是怎么破的案?你学到什么东西了?……说不定这个孩子最后考上北大法律系、或成为中国著名大法官。

而这位妈妈的苦恼,主要源于她无法理解孩子的想法。又想用自己的意愿去要求孩子,结果双方不光不愉快,还产生冲突。对于处于成长期还在探索和开拓未知的孩子来说,家长要采取更多“伴随”策略,而不是“阻断”策略,孩子的一些毛病是过了这个阶段就好了。

董教授曾经发现,她的儿子在上中学时,非常喜欢在课本上画很多表情诡异的愤怒小孩漫画,她也曾担心孩子一直画这些愤怒的漫画会不会有心理障碍。作为一般母亲,也许会很担心的询问孩子为什么这么画。而董教授当时的做法是“该说的话说,就不该说的话就不说,”从而没有做批评和评论。

之后,董教授的儿子从漫画开始,又喜欢了摄影,并且摄影作品还在莱卡得了奖;现在又喜欢绘画。他把当初对漫画的喜爱变成了更丰富的人生发展点。

怎样和青春期孩子交流?

对于这些看起来“叛逆”的青春期孩子,董教授认为他们是有能量和诉求的,家长需要接受和帮助他们释放出来。因为这些是基于年龄状态的生理基础发展出来的,科学的引导释放后,过了青春期这个阶段自然就会好了。

04 把决策权交给孩子,养成其自律能力定格局

如果说自信是立足之本,那自律就是行走之力。

“静的住”是自律的最初根基。人们做成任何事都需要的一个状态,那些能够专注下来、静得了的小孩才能有机会去探索自我、感知生活、在享受宁静的过程中体会“心流”带来的富足感。董教授的孩子在3岁时自己玩乐高可以一直玩上三四个小时,这是自律雏形的开始——耐心、专注、独处,能很好地和自己待在一起。

在静的住的基础上,孩子需要有对时间和注意力的自我管理,这是自律的重要能力。

研究表明,能够做到延迟满足感的孩子,通常比较自律。这种能力的形成是在10-13岁之间,这个时期的孩子在青春期,可能会有一些叛逆的行为,有可能反抗家长的任何建议、沉迷游戏、早恋的问题,这是一个孩子成长比较关键阶段。母亲一方面要有思想准备,给他/她一些空间顺和发展,同时,让他/她自我选择做出有限制的自我管理,特别是时间管理和注意力管理,家长要信任孩子,让他/她自主做一些选择,设定一定的奖惩机制,学着为自己的行为承担责任,从小责任到大责任,孩子学会自律,学会为自己的行为当担和做选择,父母一辈子都可以轻轻松松,孩子也会很开心和父母做一生的知心朋友。

每个孩子都是珍宝,擦拭才能闪耀。不同年龄段孩子们,需求不同,应该给予不同的满足——

1-8岁 孩子需要的是“陪伴”。这个年龄需要父母能多抽出时间尽量陪伴、多互动多玩;

8-16岁 孩子更需要“尊重”。帮助孩子在学习和玩之间找到平衡;发展孩子的自律;并且平等与孩子对话,客观看待和融入孩子的世界,对于孩子的世界不轻易下判断、贴标签。

16-20岁 帮助孩子“选择”专业和人生。通过提问,提醒孩子对更长远的人生进行思考,在高考选择志愿时家长可以引导孩子思考:“50岁时想要什么样的人生?” 因为选专业与职业其实是选人生的生活方式,母亲能做的是提醒、讨论和建议,但最终还是要尊重孩子的选择。

作为母亲,要降低自己对孩子的期望值,充实丰富自己的人生,珍惜享受和孩子相处的时光,如果培养的孩子在身体、心理和人格健康方面都还不错,无论他/她做什么,都已经是幸福人生了。

董小英,光华管理学院管理科学与信息系统系副教授、北京大学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发展战略研究院副院长、中国信息经济协会副理事长、知识管理研究中心主任。曾在美国哈佛大学等知名学府参与培训和做访问学者,主持并承担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家“九五”社会科学的重大项目和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并参与为房地产公司、首都机场服务型公司、流通企业和其他服务型企业制定信息化战略、建立竞争情报系统和知识管理平台的咨询和第三方支持等工作。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高层管理教育中心(EMBA&ExEd)

EMBA

作为中国国立大学EMBA的开先河者,秉承推动社会进步的价值追求,开设综合EMBA和国际EMBA学位项目。

综合EMBA以学术研究为坚实依托,以提升领导力为目标,秉持格物致知、格高意远的品格,将“光华思想力”成果转化为扎实系统的管理课程,助力学员在变化莫测的市场环境中不断突破,基业长青。

国际EMBA旨在从全球视角挖掘中国商业规律,立足中国、面向世界,培养学员成长为“通中国、济天下”的商界领袖。2018年,共有来自14个国家的优秀企业家加入光华-凯洛格国际EMBA项目。

编辑:

(本文转载自 ,如有侵权请电话联系13810995524)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MBAChina立场。采编部邮箱:news@mbachina.com,欢迎交流与合作。

收藏
订阅

备考交流

免费领取价值5000元MBA备考学习包(含近8年真题) 购买管理类联考MBA/MPAcc/MEM/MPA大纲配套新教材

扫码关注我们

  • 获取报考资讯
  • 了解院校活动
  • 学习备考干货
  • 研究上岸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