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光华求学到浙大任教,她是学术隧道里的追光者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
2019-07-12 10:12 浏览量: 2576

MBAChina网讯】6月末的一天,沈睿把微信头像换成了一张自己穿着博士服的照片。照片里,她倚靠在北京大学静园的一扇红门上,笑容自然、恬静。五年直博生涯就此定格。收拾好行囊,沈睿告别生活了九年的北京,解锁下一个身份:浙江大学助理教授。

从光华求学到浙大任教,她的经历看起来“自然而然”。放置于光华毕业生群体中,沈睿的经历“并不特别”。从伦敦政治经济学院、荷兰蒂尔堡大学、澳洲国立大学到复旦大学、南京大学等,光华博士毕业生陆续在国内外知名高校获得教职。

但正是沈睿眼中这看似“普通”的成长与蜕变经历,为外界勾勒出光华学子的一种人生选择:淡泊明志、宁静致远,潜心为学、求真存实。

发现自己:像热爱生活一样热爱学术

“我似乎从未有过太多纠结,每一步都顺其自然。”从求学到职业选择,一路走来,沈睿始终清楚自己的人生方向。

沈睿的本科就读于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的英文实验班。实验班的导师郭海常会带研究生做一些研究。从大二起,沈睿就跟着导师和研究生开例会、读文献,讨论一些研究想法,并开始享受投身学术的快乐。在本科期间,沈睿就和导师合作发表了一些论文,这为她后续道路的选择做了铺垫。

沈睿与光华结缘,从大三暑假开始。那时,她申请了光华管理学院的直博项目并进入了夏令营。“光华夏令营的形式很特别,主要的研讨和活动都是在博士师兄师姐们的带领下进行的,大家坐在一起,平等地交流思想。这种自由的氛围深深吸引了我。”

一年后,沈睿正式开始了五年直博的日子。因为本科主攻创新创业方向,所以她选择了组织与战略管理系。光华教授们对于“创造管理知识”的坚守,更是坚定了她走学术道路的信念。

毕业后从事教职,是沈睿在博士一年级做出的选择。光华这一年,通过与教授们的近距离接触,沈睿更加清楚老师这个职业的职责和工作状态,并对这种潜心静气的生活模式产生了向往。

博士第四年的暑假,沈睿将简历和其他求职材料投到了美国管理学年会。国内外很多知名高校都会在这个年会上进行招聘,沈睿顺利通过了浙江大学等几所高校的初次面试,收获了校园参访和试讲的机会。

复试是在浙大管理学院内做一次学术展示和试讲,并与系里的教授和博士生们面对面交流。走进这一所学校,沈睿被系里研究成员强烈的团队意识所吸引,发现自己的研究方向与岗位需求也非常契合。

不出意外,她通过了考核。

坚守初心:在隧道里找到同行的人

“记得之前有一位老师曾做过这样的比喻:读博士就像进了一条黑暗的隧道,你永远不知道出口在哪里,所以一定要找到同行的人。”沈睿常说自己十分幸运,因为在隧道里,她一直都不是一个人。

老师们的引导与帮助就像一束光。本科导师激发了沈睿对学术的热情,引领她走上学术这条道路,直到现在他们还常常合作研究。博士期间,她的导师路江涌总是会给她提供很多学术方面的前瞻性想法,为她介绍相关的投资人或创业者资源,鼓励她发现和研究“真问题”。

“路老师一直跟我们说,做研究要能‘立地顶天’。所谓立地,就是理论研究不能脱离实践,应该从实践中来并服务于实践;而顶天,就是要去追踪国际前沿、加入他们的对话。”沈睿说。

为了让沈睿的研究更“接地气”,路老师鼓励她去中关村创业大街,找孵化器里面的工作人员聊一聊,为课题研究增加一些实践支持。对于性格内向的沈睿来说,这是一件很有挑战的事情。起初,她小心翼翼地和工作人员说明自己的来意,在有些尴尬的交流中完成了任务。

“如果再做一遍访谈,还是应该多从对方的角度来想,这种访谈能给他们带来什么。”沈睿反思。在之后与创业者的访谈中,沈睿会主动要求加他们的微信,之后再实时分享自己的一些研究成果给对方。这样的反馈也让双方下一次的交流变得更加积极有效。这些经历和尝试,在沈睿看来终身受益。

在为人处事方面,路老师以言传身教的方式影响着她。“老师非常勤奋,他每天早上五点就到办公室工作,坚持了很多年。”沈睿说。不仅如此,路老师每天坚持阅读和写作。她曾看到过老师在亚马逊上购书的订单,每个月都有几十本电子书籍。在她求职过程中,老师会耐心地与她一遍遍讨论求职PPT,甚至修改每一处细节。

光华有很多交流访学的机会,在博士第四年,沈睿前往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进行了为期一年的访问。外国导师每周两小时的单独会面指导、多次带她出席重要会议、研究项目指导亲力亲为,让沈睿在研究设计、论文写作和展示等方面都收获颇丰。

除了老师,来自同辈的帮助也让沈睿不断向前。她在博士期间有3篇英文SSCI(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文章发表,7篇中文CSSCI(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文章发表,绝大多数都是在导师指导下、与师兄师姐合作完成的。“找到在专长上互补、节奏上契合的合作者对研究项目的推进很有帮助。”沈睿说。比如投稿至

在博士的后几年,沈睿也加入到光华夏令营上引导师弟师妹们,帮助他们在迷茫之中明确自己内心的方向。在任教职之后,这样传道授业解惑的机会必将越来越多。

火炬正在她的手中传递下去。

信步向前:蜕变是不带侥幸的自然而然

认识自己的内心并不能一蹴而就,沈睿也经历过迷茫与纠结。

在读博士的第一年,沈睿曾深深感受到同辈的压力。当同学们的论文纷纷被接收,而自己的文章被退稿时;当自己在某个研究领域挣扎许久,却毫无进展时,她也曾陷入焦虑和自我怀疑。不过这样的情绪不会持续太久,她清楚,既然选择了做学术,就必须拥有平和而强大的内心。

在光华,博士生活确实很自由。在这里,更多需要自己发现研究问题,主动与导师探讨研究设计等。开始的两年,沈睿觉得难以适应这种角色的转变,但在导师和前辈们的引导和鼓励下,她渐渐适应了这种自主性很强的学习模式,并从中找到了自己的节奏。

“学习经济管理,并不意味着职业选择一定和金融机构、大企业挂钩。虽然这是大多数人会作出的选择,但我还是更喜欢做学术的状态。”沈睿说。

沈睿从不去设定长远的目标,只专注于当下正在做的事情。“慢慢走,把握自己的节奏,努力完成一个最近的小目标,不带侥幸心理,这样一步一步走到最后,自然而然就能得到一个比较理想的结果。”

“也许工作之后我需要多一些规划吧,毕竟与博士期间不同,科研任务、教学任务和其他工作还是需要更好地安排和协调。”她说。

细数过往,沈睿说不出自己最自豪或最骄傲的一件事是什么,因为她的每一次蜕变都踏踏实实。“Put yourself into the process, and the process will carry you through.”陈明哲教授的一句话,对沈睿影响至深。陈教授是战略管理领域著名的华人学者,沈睿曾为他做过课程助教。

“当你全身心投入在这个过程中的时候,你会自然而然得到你所希冀的结果”,这是沈睿所坚信的人生哲学,也是她前行的方向。

(本文由光华管理学院2018级本科生王添采写)

编辑:

(本文转载自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 ,如有侵权请电话联系13810995524)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MBAChina立场。采编部邮箱:news@mbachina.com,欢迎交流与合作。

收藏
订阅

备考交流

免费领取价值5000元MBA备考学习包(含近8年真题) 购买管理类联考MBA/MPAcc/MEM/MPA大纲配套新教材

扫码关注我们

  • 获取报考资讯
  • 了解院校活动
  • 学习备考干货
  • 研究上岸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