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鳌 | 刘俏:高质量发展,对中国企业意味着什么?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
2018-04-15 00:00 浏览量: 3204

MBAChina网讯】近日,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刘俏院长出席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会。年会期间,关于高质量发展、好金融与坏金融,刘俏院长在接受央视采访时给出了颇多金句。如:

高质量发展需要“伟大”的中国企业。

这个时代确实存在很多不确定性,如果企业家们能充分发挥企业家精神,最终能实现企业从“大”到“伟大”的转型。

金融的本质是把储蓄转化成投资的中介。用最便宜的方式,简单直接有效地把储蓄转化成投资的金融,就是好金融。

4月9日,刘俏院长出席“2018博鳌新浪财经之夜·正和岛夜话”活动,与现场企业家们分享中国企业的机遇。以下为演讲实录。

中国经济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是决策层、企业界和媒体讨论比较多的一个话题。这里面可能有两个原因,一方面,过去四十年我们确实看到中国经济取得了惊人的奇迹,从脱贫也好,从经济总量的增加也好,我们看到了一个经济强国的崛起。大家或许熟悉以下事实:

中国按GDP衡量的经济总量增长了34倍,近7亿人口摆脱了贫困;

中国制造业占全球制造业比例从1%激增到25%,成为世界第一制造业大国;

中国完成了12.4万公里的铁路建设和13万公里的高速公路建设,2.3万公里的高速铁路建设,占全世界高速铁路的近70%;

中国2010至2015五年时间完工的摩天大楼,在数量上超过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在过去整整两个世纪所建的大楼总和;等等。

中国的工业化进程,满清没有完成,中华民国也没有完成,共和国前30年的计划经济也没有完成,但是改革开放40年完成了工业化进程,完成了伟大的中国工业革命。这反映在我们的全要素生产率、人均GDP等数据上,也反映在中国基础设施的崛起上。

还有一个维度是企业。比如《财富》全球500强企业榜单,2017年中国上榜企业,包括台湾企业,已经达到115家,美国是132家。按这个速度,我估测只要三到四年时间,中国完全可能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拥有500强企业数量最多的国家。

但是,中国上榜企业基本上是靠投资拉动的,对生产力要素需求是非常强劲的。中国A股市场2017年底市值前十名的公司,除了贵州茅台,都是提供生产力要素的企业。我跟茅台董事长开玩笑说,贵州茅台在中国也是一个生产要素企业,因为他们提供了生产要素。腾讯、阿里巴巴因为在海外上市,没有放在排行榜里。总体来看,中国大企业的分布情况跟我们讲到的过去40年的经济发展的增长模式是密切相关的,我们需要投资,我们需要生产要素,我们需要资金,我们需要原材料,需要能源。

▲中美两国市值最大的十家企业对比(2017年12月30日收盘价数据)

但是这个趋势在变化,变化的一个主要原因是,高歌猛进的时代结束了。我测算了A股上市公司的平均投资资本收益率,1998-2015年的平均值是3%,这意味着1元钱的投资资本产生的税后利润是3分钱,而在过去38年中,用同样方式测算出来的美国企业的ROIC是11.6%,可以看出我们中国上市公司的资本使用效率,跟美国的差距还是比较明显的。

决定经济增长率的两个指标,一个是投资率,一个是投资资本收益率。要在很低的投资资本收益率水平下保持经济高速增长,就必须依靠大量的投资,而这种增长逻辑加剧了经济结构失衡,导致金融系统风险不断积聚。所以,依赖银行信贷驱动增长的发展逻辑难以为继了。未来中国最能依赖、最可靠的一个驱动因素,可能就是投资资本收益率,也就是中国企业的资本使用效率。这是高质量发展很重要的大背景。

高质量发展,对中国企业意味着什么?新的商业模式、新的产业、新的企业家群体的全面崛起。我想再过十年或者二十年时间,如果我再去描绘中国A股市场市值最大的十家上市公司的时候,可能会看到完全不一样的行业分布。

那么,未来的中国企业有什么样的机会?对企业家而言有什么样的机遇?我做了一个简单的对未来的猜测,这本身也意味着我对未来是乐观的。

首先看总量数字,我做了一个比较保守的估测,如果GDP每年保持5.5%这样一个相对保守的增长速度,到2030年,中国的实际GDP将近达到157万亿,名义GDP甚至可以高达260万亿人民币,这个数字跟去年的82.7万亿的GDP相比,其实有很大的空间。中国是真真实实存在这样一个经济发展机会的。

对行业又意味着什么?我举两个例子。第一是金融行业,因为在座咱们可能很多是金融相关行业的。金融行业我做了一个简单测算,现在金融资产整体占GDP的比例大概是不到4倍,美国是5到6倍之间。假如到2030年,金融资产总体占GDP的比例达到4倍,意味着到2030年整个中国经济体系里边,金融资产的规模将达到600万亿。现在大概260万亿,未来还有一倍以上的增长空间。建设银行、工行基本上是巨无霸金融机构、“宇宙第一大行”。工行今年的资产规模也就近24万亿的样子,而我们讨论的是600万亿的资产规模。对于从事金融行业的创新者而言,这

可能是一个绝好的机会。

另外一个例子,大家经常讲中国人口红利的问题,讲中国进入老龄化时代,未富先老等等。但我们看到另外一个崛起的力量,中国人力资本或者知识资本在过去四十年的积累。我们做一个简单的测算,到2030年,1990年以后出生的人大概有4亿到4.3亿,相当于欧盟国家的人口总量,比美国3亿多人口要多很多。到2030年,将近4.3亿年龄在40岁以下收入相对比较高的消费群体在中国崛起,而其中2亿人是受过高等教育的。换句话讲,到2030年,中国整个劳动力市场里受过高等教育人口将达到2.5亿。

大家可以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一旦激发出来这2.5亿人的创新精神、创新思想,他们组合起来,会如何驱动中国经济的未来?这里面有非常大的想象空间。

在未来的20到30年,中国可能会崛起一个具有相当大消费实力的群体,他们的偏好、他们的需求、他们对美好生活的想象跟向往,这个差距怎么去弥补?怎么去为这个群体、或者是这个时代去提供他们所需要的产品和服务?这可能是在座企业家在未来10年或者更长一段时间需要思考的问题。我会讲一句话:makeforChina,为中国制造。

把这些因素结合在一起,我感觉我对未来,对新时代下中国经济发展的机会、中国企业的机遇是非常非常乐观的。时代变迁,再过十年或者二十年,当我们重新审视这个时代,我想在在座各位企业家的努力下,我们会说不负时代,不负中国这么大的国家、这么悠久的文明所给予我们的时代机遇。

(本文转载自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如有侵权请电话联系010-53572272)

编辑:

(本文转载自 ,如有侵权请电话联系13810995524)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MBAChina立场。采编部邮箱:news@mbachina.com,欢迎交流与合作。

收藏
订阅

备考交流

免费领取价值5000元MBA备考学习包(含近8年真题) 购买管理类联考MBA/MPAcc/MEM/MPA大纲配套新教材

扫码关注我们

  • 获取报考资讯
  • 了解院校活动
  • 学习备考干货
  • 研究上岸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