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届北大光华新年论坛举行,共议“新时代 新思想”——致敬改革开放40...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
2017-12-19 00:00 浏览量: 4011

2017年12月17日,第十九届北大光华新年论坛在北京大学百周年纪念讲堂举行。本届论坛的主题为“新时代新思想”,旨在致敬改革开放40年,庆祝北京大学建校120周年。

本次论坛分为上午场与下午场。上午论坛重点围绕“新时代和新发展理念”,“大学的使命”、“改革开放开启强国之路”等主题展开,全国政协副主席、陈元,北京大学党委书记郝平,北京大学校长林建华,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名誉院长厉以宁,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名誉会长高尚全,中国建材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宋志平,国务院参事、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特聘教授徐宪平,泰康保险集团董事长兼CEO陈东升,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兼CEO俞敏洪,中国上市公司协会会长、中国移动前董事长王建宙,拉卡拉支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孙陶然,58集团CEO姚劲波出席论坛并发言。

下午论坛回顾了贯穿改革开放的两大主题“思想解放”与“全球化机遇”,随后畅谈了“砥砺奋进的五年”,并展望“中国发展2035”。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刘伟,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院长刘俏,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原副董事长、原总经理李克平,中信建设董事长陈晓佳,华晨汽车集团控股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祁玉民,中国铁路总公司副总经理、党组成员黄民,海康威视董事长陈宗年,大族激光董事长高云峰,李宁公司创始人兼董事长李宁,蔚来汽车创始人李斌,ofo小黄车CEO戴威等嘉宾出席分享观点。

同时,本届新年论坛还特别邀请了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的教授们与嘉宾们逐一深度对谈。张志学教授、沈俏蔚教授、副院长李其教授、陈玉宇教授、副院长张影教授,与演讲嘉宾进行了有趣有料的精彩互动,使得全场观众一整天下来仍意犹未尽。

发言嘉宾、北大及光华的校友和师生和媒体代表在现场聆听,2000个位置座无虚席。此外,本届论坛还通过人民网、新浪、腾讯、网易、凤凰等10家平台同步直播,数十万名场外观众共同体味了这场思想盛宴。

郝平:北大将争做中国高等教育的标杆

一直以来,北大光华新年论坛都得到了北京大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和支持。北京大学党委书记郝平出席了本次盛会,对第十九届北大光华新年论坛的举行表示热烈祝贺,并致开幕辞

郝书记说:

2018年将是一个具有特殊意义的重要年份,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改革开放40周年和北京大学建校120周年。

在120年的建校历程中,一代代北大人坚持和发扬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光荣传统与校训,以传承已知、开辟新知的思想成果,履行着经世济民的责任与担当,发挥着引领时代进步的作用。

今天,我们的学校与国家一起步入新时代。在这个新时代,北大将争做中国高等教育的标杆,扎根中国大地,加快推进“双一流”建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作出新的历史性贡献。

秉承北大百年的传统和精神,光华管理学院从1985年创立以来,就不断为国家贡献出重要的思想理论成果,为改革开放的深化和中国创造经济奇迹提供了坚实基础。

在厉以宁先生等历任院长的带领下,学院以“创造管理知识,培养商界领袖,推动社会进步”为使命,坚持立足中国、辐射世界,做中国的学问,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成为中国乃至亚洲领先的商学院。在改革开放进程中,股份制与产权制度改革、《证券法》草案、“非公经济36条”、市场化改革、建立现代工商管理教育体系等光华人参与的政策研究,对中国经济社会的改革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

我相信,“浪中礁石虽艰险,坦荡心怀路自宽”,光华管理学院将不断超越自我,产出新知识、新思想,向着建设世界一流商学院而不懈努力。我也衷心期盼各位嘉宾畅所欲言,各抒己见,为新时代的新征程出谋划策,为北大的改革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陈元:全球范围内的财富膨胀是一种泡沫,正在成为新问题

回顾改革开放40年,有一个人不得不提。他是风险控制大师,在开发性金融领域的探索广受世界关注,被誉为“最具现代金融理念的银行家”。他是前国家开发银行董事长、党委书记,全国政协副主席陈元。本次论坛上,他作了重磅主旨演讲。

陈元副主席说:

改革开放40年,我国发展取得了很多成就,我所感受最深的成就,还是在金融和货币方面。

我们国家的货币,从过去的年代向改革开放的新年代发展,一个重要的标志,是汇率的改革。一直到现在对我国的货币以及在世界上的金融地位都产生影响的、密切关联的政策,是结汇制。实行结汇制以后,我国的外汇储备就迅速由少到多积累起来。这对我国的经济发展,货币成长与国际金融界的地位的提升,以及现在人民币走出去,都有极其重要的根本性意义。没有结汇制,就难以有今天的中国强大的经济金融实力。

另外,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两次严重通货膨胀采取了有力措施,我们对银行的转化和设立,我们国家资本市场、保险产业、监管体制的不断发展和深化,都是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经济和金融发展所取得的成绩。

当前,我们遇到的新问题是股权和债权比例失衡,这是全球的问题,而在中国更加突出。如果一个经济体当中,股权短缺,只靠债权在运转,这个经济体会出现很多严重的问题。股权和债权是一对矛盾,我们应该从这个角度来分析,看到短期的股权会成为债权,长期的债权也会成为股权,这是一个可以转化的变化过程。所以这个问题不能简单地看,只看到矛盾的一面,没有看到可转化的一面。解决股债矛盾的最终出路,是要增强股权的来源,增股化债,原来叫债转股。

展望未来国际发展趋势可以看到,全球范围内的财富,包括货币资本、房地产、土地等,都在严重膨胀,成为一种泡沫,这是亟待解决的新问题。

对于国际货币的问题,我认为,美联储的量化宽松是特殊环境下为处理美国金融泡沫采取的一种特殊措施。人民币国际化是我们的努力方向,本身有货币之间竞争的含义,但是如果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角度来看,我们这个地球上有一种货币就够了。其他货币之间的相互汇率、矛盾、波动、套利,并不是大家最终的经济利益所在、发展利益所在。这些问题都需要认真地考虑和研究。

厉以宁:改革不能拖,路径依赖只能延迟经济转变

接下来,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名誉院长厉以宁教授以《摆脱路径依赖,在新思路指导下前进》为题做了主旨演讲。

厉教授说: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亚洲非洲一些发展中国家,为了摆脱贫困状态而盲目发展,盲目引进外资,盲目输出资源,却不改变体制,结果陷入了低收入陷阱,国家依然贫困。这就是陷入“路径依赖”的结果。路径依赖,就是喜欢跟着前人的脚步,走老路,认为这是最保险、最安全的,不必承担责任,同时也回避了走新路可能遭遇的风险。其实,走老路不一定没有风险,而且风险不一定比改成新模式的风险小。

对中国来说,旧的发展方式持续多年,影响深远。中共十八大以后,中共中央才提出推进新旧模式的更替,推进发展方式的革命。十九大理论讲得更清楚,我们重在发展理念的转变,发展理念转变了,才能够前进。但路径依赖的惯性不可小觑。不少人认为按国情还是要慢慢地改,但问题在于,传统模式不会自动退出,要把它挤出,才能找到新方式。

旧的模式是重数量、重速度,新的模式是重质量、重效果。再走以前的道路,继续路径依赖,最后只能延迟经济的转变。而想找到新模式,必须通过一系列重大的改革。比如,“让企业成为市场主体”的这项改革,能够使企业真正自主经营、自负盈亏。新模式的改革重在科技创新,科技创新能提供新产品、新产能、新功能,一定要排在重要位置。

改革不能“慢慢来”,改革迫在眉睫,必须要有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决心。因为经济在前进,企业在国内外都有同行,你不改就竞争不过别人了,就被淘汰了。这不是坏事,真正的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是在竞争中出现的,必须有所为有所不为,放弃一些东西才能坚持下去。

在中国目前的情况下,不要再留恋经济高速增长。高速度不是常态,中高速度就够了。去库存、补短板、降成本等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企业还需要做。

改革是不可能止步的,你按旧方法固步自封,迟早要被淘汰,那就不如出来拼,出来改。所以民营企业正面临着二次创业的阶段。人才的培育也是如此,不能够再依赖过去的途径,只有通过竞争自己,改造自己,创新路,中国企业才有更美好的前途。

林建华:要走到世界一流大学前列,北京大学有三大优势

明年是北大120周年校庆,校方选择了三个词“成就、反思和未来”作为校庆主题,北京大学校长林建华也把这个题目作为光华新年论坛演讲的关键词,分享给大家。

林校长说:

回首往昔,我们看到的是成就,这我们感到非常地自豪和自信。

120年风云变幻,北京大学经历了国家、民族的危难,也经历了她的崛起。北大为共产党的建立,为我们国家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同样,成立三十多年来,北大光华管理学院也为中国经济发展、为企业家群体的成长做出了重要贡献。20年前,也是北大建校100周年之际,国家建立了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985工程”,这一年北京大学和北京医科大学合并,建立了新的北京大学。经过20年的努力,在科研经费、发表论文、学术竞争力等各个方面,可以说北大已经晋升到世界一流大学的行列。

展望未来,我们看到的更多是责任、挑战,甚至是危机。

十九大提出,我们要在2035年把中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北大的目标是,到2035年,晋升到世界一流大学的前列;到本世纪中叶,要成为能够引领世界高等教育的大学。从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到走到世界一流大学的前列,是两个有本质差别的概念,是从“一流”到“伟大”的差别。一流是标准,伟大是品格;一流是繁华,伟大是寂寞。就像厉老师讲的,前者是跟着别人走,后者是要探索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

我认为,要达到这个伟大的目标,北大有三个优势:

最大的优势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世界引领性的高等教育中心会随着经济中心、政治中心和文化中心而转移,相信迟早会转到中国。中国在发展中遇到的很多问题,实际上是世界性的,当我们解决这些问题时,学术上就站到了世界最前列。

第二个优势是开放包容的中华文化,中国的文化从来都是不断地吸收其他文明、其他文明先进的成果而形成的,强调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和而不同。我相信建立在中国文化基础上的大学一定是更具竞争力的大学。

最后是我国巨大的人力资源优势,我们可以在全国13亿人口中挑选人才,未来发展好了,我们也会从全球60亿人中选更优秀的人才。

过去我们有很多成功的经验,这些经验是我们的基础,也可能会成为我们的阻碍,所以我们一定要去反思、去探索、去转变思想,要有改变自己的决心。我们不要老是立一个标准,或者对标一个学校去比较、去竞争,其实最大的敌人是自己,是自己改变的决心。改变的力量才是我们最大的资产。有句话说得好:“沿着旧地图,一定找不到新大陆。”我们必须以更高的目标,以不畏寂寞、不断探索的精神往前走。

刘伟:思想解放释放发展活力

下午,一位有着教育家与经济学家的双重身份,见证和参与了中国改革的思想家,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刘伟先生出席论坛,并发表主题演讲《思想解放释放发展活力》。

刘校长说:

从中国的革命、建设和改革伟大历史进程来说,整个解放思想的过程实际上都是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国实践结合在一起,突出实事求是、问题导向、解决中国问题,这样一个探索过程。

特别是从我们改革开放40年的伟大实践来看,其实要解决的核心问题,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习近平总书记在刚刚闭幕不久的党的十九大报告中讲得非常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

40年来,三场大讨论系统开始了中国改革开放的理论动员和思想解放进程:

第一场,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大讨论,是从哲学思想路线为改革做的思想解放的准备和动员;

第二场,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大讨论,实际上是从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的道路、路线上为改革做出的准备和思想解放的动员;

第三场,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讨论,实际上是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角度,为我们认识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特征,为我们怎样开展和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做出理论准备和思想动员。

可见,中国改革开放的思想解放、理论动员是充分的、全面的,是从哲学、科学社会主义到政治经济学全面展开的。这样一路下来,在实践探索当中,逐渐形成了邓小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形成了“三个代表”学说,形成了科学发展观,直到党的十九大,习近平提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这些都是全面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改革实践结合在一起,并且上升为理论,开拓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的理论结晶。这些理论结晶不仅是理论上的收获,更重要的是强有力地支持、指导了中国的伟大的改革开放的事业。

将近40年,我们使8亿人脱离了贫困,而且这个数字每年都在增加。跨越贫困之后,我们面临的新问题是新的发展,发展是永恒的问题。思想解放应当是一个永无止境的历史过程,生产力、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这种矛盾运动对于生产关系的变革、对于改革的要求,恐怕也是永无止境的一个历史过程。新时代、新挑战、新机会,需要我们进一步解放思想,全面地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一个最新的结晶成果。相信在改革开放新的历史实践中,我们有能力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实现现代化。

刘俏:达成中国2035美好愿景,创新和企业家精神是关键

刚刚荣获《中国新闻周刊》“影响中国”2017年度经济学家奖的、北大光华管理学院院长刘俏教授,以《展望中国经济2035》做主旨演讲。

刘院长说:

今天我想讨论一下中国经济的2035。

十九大报告里,习总书记讲到2035年中国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但没有具体数字。对此,我做了相对保守的估测:每年GDP增加5.5%,到2035年将达到将近200万亿人民币,人均约2万美元,不仅摆脱了中等收入陷阱,而且将进入现代化国家的行列。

未来,我认为,不一定是更快的增长,而是更充分更平衡的增长。什么叫做更充分更平衡?简单来说,我认为经济增长由两个东西来驱动,一个是投资率,一个是投资资本收益率。到2035年,我们希望能找到一个投资率和投资资本收益率之间更为有效的均衡。换句话说,投资率下降之后,我们通过微观的创新,通过企业家精神的保护和弘扬,通过创业创新提升投资的效率,达到中高速的增长,同时增长质量。

要实现这个令人向往的场景,最关键的核心指标就是投资资本收益率。微观基础是说是良好的企业的商业模式,良好的产品服务,资本使用效率,用经济学的数据来讲,就是全要素生产率。我们回顾40年的趋势,第一个10年,年均4%的TFP的增长速度,进入第二个10年降到2.3%。现在2.3%再回到4%的话,我想2035年会有一个非常美好的未来。

这个问题怎么解决?我想要回到两个东西:一是大家讲得比较多的企业家精神,另一个就是创新。

企业家精神最重要的两个方面,一方面你能定义什么是美好,另一方面你有实现美好的愿力。未来我们需要更多的批判精神,需要更多的人把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联系在一起,实现创新创业。

谈到创新精神,我觉得,要成为真正的创新型国家,研发资金占GDP的比例应达到4%以上,才能不断保持活力,如能实现这一愿景,未来中国的发展路径和格局将大不一样。

未来还有两个利好。一是,到2035年,虽然人口红利消失了,但中国1990年后出生的、年龄在45岁以下的人口接近5亿,中国劳动力人口里面有3亿是受过高等教育的,设想他们的活力一旦激发出来,并具备了一定的企业家精神和研发能力后,会有一种怎样巨大的势能来改变我们的社会和经济架构。

二是,到2035年,一个全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城市化过程将出现,我们会新增4到5亿的城市人口,一批大型城市将要崛起,未来在满足人民美好生活方面,在基础设施方面投资是无穷尽的。

这两个利好,让我们对未来充满信心。生逢这样一个时代,作为中国人是幸运的事。

风云际会:接力前行,改革开放开启强国之路

回顾改革开放40年,这是一个“接力前行,改革开放开启强国之路”的历史进程。在上午的论坛,三场“风云际会”围绕这一大主题逐步展开讨论,讲述了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征程。

在“风云际会:经济体制改革解放社会生产力”环节,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名誉会长高尚全,中国建材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宋志平两位嘉宾围绕这一主题进行了主旨演讲。

高尚全曾任国家体改委副主任,是中国经济改革重要的见证者和推动者。他说,改革开放初期给他印象最深的故事是邓小平提出老祖宗没有说过的话也能做。他认为40年改革最成功的经验就是解放思想,而新思想不是天上掉下来的,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长期实践探索出来的。

宋志平回顾了亲历国企改革的经验。随后,他谈了自己关于国企改革的三点体会:第一,今天的国企是经过市场化改造了的新国企;第二,国企改革要下决心;第三,改革需要企业家精神。他表示,谁先改革谁能够活下来,这也是中国建材和国药集团成为两个世界500强的成功经验。

在“风云际会:改革开放快速推进释放市场活力”环节,论坛邀请到国务院参事、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特聘教授徐宪平,泰康保险集团董事长兼CEO陈东升,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兼CEO俞敏洪三位优秀代表逐一分享他们的时代故事和思想,同时也邀请到北大光华管理学院张志学教授在每位嘉宾演讲后,分别与他们进行了对话。

徐宪平曾任长沙市副市长、国家发改委副主任等职务,他在演讲中讲述了20多年前,长沙分离企业子校和推进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案例,他分享了五点启示:改革试点的灵魂是突破;改革成本需要共同承担;政府重在营造市场环境;改革需要试错容错;改革者要勇于担当。

陈东升回顾了民营经济发展的四次历史浪潮。他认为,改革开放40年最根本性的改革有两个,一个是价格改革,另一个是产权和所有制制度的改革。当张志学教授请他给年轻人一些建议时,他说,商业模式不分大小,哪怕是细分领域,你做到这个行业的翘楚,你就是一个伟大的企业家。

俞敏洪则谈到,改革开放之后大部分政策指向了民间力量的开放,同时政府允许老百姓尝试和探索,激发了市场活力。未来改革政策的着力点应该是为调动民间力量而给予制度、安全以及发展上的保障。他建议,政府应放手让民间力量探索,多给企业家吃定心丸。

在“风云际会:入世腾飞与互联网意识觉醒”环节,中国上市公司协会会长、中国移动前董事长王建宙,拉卡拉支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孙陶然,58集团CEO姚劲波三位代表人物分享了他们的经历与思想,随后,北大光华管理学院教授沈俏蔚与他们分别进行对话。

王建宙先生曾任中国移动董事长,见证并亲身参与了中国电信业的发展。他认为,自信心来自于对行业的深刻理解,前瞻性是企业战略决定最重要的因素。在回答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教授沈俏蔚教授关于“电信行业发展未来前景”的问题时,王建宙回答,通信行业并没有到瓶颈期,未来潜力巨大。

作为北大光华87级校友,孙陶然回顾了当年的校园生活与自己的思想转变。在回答沈俏蔚教授的提问时,他指出,中国的移动支付之所以能走在全世界最前面,要归功于开放的监管思路。在行业发展之初,监管方划定了红线,除了不可触碰的地方外均可以创新,当创新有了基本的把握之后,再出台管理办法。

姚劲波分享了58同城探索新服务市场的经验,并表示,新时代下大服务产业一定会崛起。“过去服务业零散,发展严重不足,未来二十年中国服务也会逐步品牌化、正规化。”

全球化内涵与改革开放下的国际化机遇

围绕“全球化内涵与改革开放下的国际化机遇”这一主题,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原副董事长、原总经理李克平,中信建设董事长陈晓佳,华晨汽车集团控股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祁玉民三位嘉宾分享了他们对全球化的实践与思考。随后,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副院长李其教授与他们逐一进行了深度对话。

李克平指出,近年来,中国对外投资发展迅速,但也面临着诸多挑战。要应对挑战,他提出三点建议:创造新的投资模式;加强对投资中介机构的重视;开创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新格局、新氛围。论坛现场,李其教授提出“人民币世界地位”的问题,对此,李克平回答:“中国对人民币采取的是渐进的货币自由化的道路,我们和合作伙伴有很多双边的协议,人民币在世界上应该是第三或者是第四影响最重要的货币。”

陈晓佳在演讲中表示,要应对近几年的“逆全球化”浪潮,他认为,深化“一带一路”倡议是最好的解决方案。“一带一路”倡议的核心理念——“共商、共建、共享、共赢”就是中国企业对外合作的“方法论”。他也指出,中国企业在走出去过程中存在不计成本的竞争,建议企业要自律,为企业发展做更长远的谋划。

祁玉民用华晨为例探讨了汽车企业国际化的实践心得。对于和宝马、雷诺的合作,祁玉民坦言,自主品牌的发展需要大平台。他建议企业家们在践行国际化时要做好两个思想准备:一是在质疑中进步,在骂声中前进。二是要想做别人不敢想的事,做别人不敢做的事,成别人成不了的事。

砥砺奋进的五年

在论坛下午场“砥砺奋进的五年”这一环节,论坛邀请到一批国企和民企中的优秀代表:中国铁路总公司副总经理、党组成员黄民,海康威视董事长陈宗年,大族激光董事长高云峰分享了他们的真知灼见。此后,北大光华管理学院教授、北大经济政策研究所所长陈玉宇与嘉宾们分别进行了对话。

黄民表示,过去的五年是铁路建设发展效果最好的五年,也是改革力度最强的五年,还是科技创新成果最多的五年。黄民说,自主知识产权复兴号是目前全球性能最好的高速列车。在谈到未来铁路发展时,他表示,到2025年,总的营业里程可以达到17.5万公里,总的高铁里程要达到3.8万公里左右。

陈宗年在演讲中表示,“创新”是一个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路径,“创业”是一个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动力。创新、创业都有一个载体。在他看来,真正的载体,真正的灵魂不是企业,而是企业家。

高云峰表示,当前出现了产业空心化的趋势,但人口红利、海量消费群体和巨大体量金融资本支撑仍是中国制造业发展的巨大优势。对于制造业的未来,他表示,很多战略新兴产业面临着爆发式的增长。如电动汽车以及动力电池行业、以苹果为代表的移动终端行业、机器人产业等,都存在巨大商机。

“中国2035,伟大与梦想”

下午论坛最后议题为“中国2035,伟大与梦想”。在本环节,李宁公司创始人兼董事长李宁以“迎接一个属于中国体育的全新时代”主题,蔚来汽车创始人李斌为“定义未来美好生活”为主题,ofo小黄车CEO戴威以“全球共享出行革命”为题,分享了他们的新思想。每位嘉宾主题演讲后,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副院长张影教授也与他们分别进行对话。

李宁认为,2035年是中国体育的全新时代,体育会促进科技产品的应用。他表示,新经济形势下要有高度的文化自信和品牌内涵,我国经济由速度和数量的扩张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体育产业发展要回归理性,从品质和原创出发,生产+服务结合,实现竞争力和价值增值。

蔚来汽车创始人李斌与张影教授开启了一场关于“汽车未来美好生活”的对话。张影问道:“车是一个交通工具,未来有没有可能成为一个能源中心?它到底是产品还是服务?”对此,李斌表示,汽车行业在大变革前夜,汽车公司还必须有能源公司思维和软件科技服务能力。”车不仅会深度影响能源产业,现在车又会影响科技产业。BAT纷纷投资汽车,谷歌也把希望寄托在自动驾驶技术上。

在戴威看来,共享出行有两个最重要的意义:一个是提升了出行效率,另一个是加强了社会信任。他认为,共享单车有普适性,未来也许会改变世界一半人口的出行方式。他透露,一年多的时间,ofo在全球超过20个国家、50个城市提供共享单车的服务。截止到今天,ofo在海外提供了出行服务已经累计超过1000万次。

改革开放40年,中国经济飞速发展,也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199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迈伦·斯科尔斯,2005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罗伯特·约翰·奥曼,2013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拉尔斯·彼得·汉森,以及日本前首相福田康夫,法国安盛保险集团董事长德尼·杜威,美国通用电气公司全球副董事长约翰·莱斯,也通过视频,畅谈了他们眼中的中国经济。

本次论坛受到境内外媒体的广泛关注与支持,包括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新社、中国日报、财经杂志、华尔街日报、新加坡联合早报等百余家知名媒体记者参会并进行了报道;新浪财经、中新经纬、腾讯财经、网易财经、凤凰财经、中国网财经等媒体针对本次论坛制作了专题报道。各大媒体通过视频、音频、图文等多种方式,对论坛进行了全方位、多角度的报道。

本届北大光华新年论坛专题页

编辑:

(本文转载自 ,如有侵权请电话联系13810995524)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MBAChina立场。采编部邮箱:news@mbachina.com,欢迎交流与合作。

收藏
订阅

备考交流

免费领取价值5000元MBA备考学习包(含近8年真题) 购买管理类联考MBA/MPAcc/MEM/MPA大纲配套新教材

扫码关注我们

  • 获取报考资讯
  • 了解院校活动
  • 学习备考干货
  • 研究上岸攻略